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三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南 九年级 期末 2023-01-31 1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嶙(xún)     空(lǒu)       (chèn)       重峦叠障
B.烦(zào)     (zuò)       首(qiáo)       摩肩接踵
C.肿(yōng)   (tiè)        形(jī)          无动于忠
D.扁(yā)       屑(suǒ)       (bá)          络绎不绝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镶嵌        愧怍        苍海桑田        妇孺皆知
B.默契        伫蓄        喜出望外        逢场作戏
C.淳朴        伎俩        藏污纳诟        因地制宜
D.琐屑        博识        引经据典        黯然失色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截然不同的兵法著作。
B.王班长虽然其貌不扬,举止拘谨,甚至被几个调皮鬼背地称为“王潇洒”,但是他不仅做事干净利落,而且对于不良行为深恶痛绝,敢作敢为,因此深受全班同学的拥戴。
C.有些市民对自行车搭人之类的事情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认为:这样方便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
D.凭借着锲而不舍的精神 ,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各句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梁老师说:“我说的这些话算是抛砖引玉,请大家畅所欲言。”
B.在接到母校百年校庆的邀请后,大家相约一起莅临母校参加庆典活动。
C.张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D.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2023-01-2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三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于丝路路网规模太过庞大,故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为名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②它连接了多种文明,对于贸易交换、宗教信仰与科技知识的传播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起到了深远的推动作用
③其中,中国境内涉及22处遗产点,哈萨克斯坦有8处,吉尔吉斯斯坦有3处
④丝绸之路是指汉代张骞通西域开辞的到唐代达到项峰的商贸大通道
⑤遗产点包括了各个朝代和可汗王朝时期的古都、宫殿群、贸易居住点、佛教洞窟与寺庙、驿站关口、烽火台、长城、古墓以及宗教建筑等
⑥这一长达5000千米的路段截取的是从汉唐古都长安、洛阳,向西延伸至中亚七河地区
A.④③②①⑥⑤B.⑤④①⑥②③C.⑤②①⑥③④D.④②①⑥⑤③
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下列选项是与《艾青诗选》相关的内容,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在 20 世纪 30 年代所写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黎明”。
B.他的长诗《火把》《像太阳》,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除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C.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北方》是他的成名作。
D.艾青擅长绘画,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他的情思通过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简练、凝重地得以体现。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真题
7.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峰回路转,____________,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容易(0.94)
8.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调查书写情况”是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下列表格是对你们班级学生书写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你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数量书写情况总数字迹辨
识不清
字迹
潦草
错别字
较多
字迹
工整
字体规范、
美观
406141163

(2)活动中第一小组的同学朗诵诗歌《园丁赞》,紧接着,第二小组的同学将表演小品《送》。请你帮主持人为这两个节目之间写一段串词。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诗词鉴赏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时值安史之乱。
9.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
10.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11.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四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石上(发布)B.以其境过(凄清)
C.往来而不者(断绝)D.游人而禽鸟乐也(离开)
(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记之而去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渔人甚异之(《醉翁亭记》)
D.何陋之有(《陋室铭》)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2023-01-2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三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课内选文,回答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丁肇中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一一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発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比如,我们要知道什子的性质,就要特地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具体细致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一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晨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题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琙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2.“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综观全文,作者认为要做到“格物致知”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1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错误是什么?作者用这个例子说明什么?
14.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为什么不可以删掉。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15.读了本文,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好雪片片 (林清玄)

①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穿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服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②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③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④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

⑤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从他的相貌看,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⑥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或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⑦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⑧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的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⑨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难。

⑩“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⑪“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⑫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⑬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套子,温暖四处流动着。

⑭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⑮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明净的善意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了。

⑯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⑰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6.仔细阅读⑧—⑮段,请用简介的语言归纳“我”与老流浪汉之间发生的两件事。
17.品读文章,请说说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8.作者极力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19.读了本文,你觉得老人和我是怎样的人?
20.作者说“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见,美丽的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结合实际,请谈谈“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好雪”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写作。

2022年度中国好声音总冠军梁玉莹在歌曲《她》中写道,“可我看着她一次次从懦弱变得坚强,在无人的高处,再悄悄地绽放,我知道在平凡的时光中会被淡忘,却是我,最珍贵的那个姑娘。”


“从弱至强,从强变弱”是万物兴衰的演变历程。上述材料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具有启示意义,请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023-01-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三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字形
20.85常见易错字
30.85成语和熟语
40.65敬词谦词
50.65衔接与排序
60.85文学常识综合
二、名句名篇默写
7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
80.94图文转换  简明、连贯、得体
四、诗歌鉴赏
9-100.65杜甫(712-770)  诗
五、文言文阅读
110.65柳宗元(773-819)  欧阳修(1007-1072)  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2-150.4杂文
16-200.15散文  林清玄(1953-)
七、作文
21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