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五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 八年级 期末 2023-01-30 1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嶙(xún)     空(lǒu)       (chèn)       重峦叠障
B.烦(zào)     (zuò)       首(qiáo)       摩肩接踵
C.肿(yōng)   (tiè)        形(jī)          无动于忠
D.扁(yā)       屑(suǒ)       (bá)          络绎不绝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团伙头目,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扫清余孽。
B.这些不法分子殚精竭虑地制造假药,坑害群众,终被绳之以法。
C.校园不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为了净化校园环境,学校将配合公安部门追究参与斗殴学生的法律责任。
D.鲁迅的一些杂文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C.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份使用高考目标卷,该“阵容”包括由海南、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的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
D.《朗读者》节目形式非常简单,就是嘉宾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真挚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名校
4.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 。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     ,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2019-06-23更新 | 257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江阴青阳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5. 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A.电话拨通了,小林高声叫道:“哎!妈,我晚上要上课,你必须马上回去给我做饭,听到没?”
B.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当你走在路上,别人不小心撞了你,别人马上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你说:“对不起?以后当心点。”
选择题 | 容易(0.94)
6. 下面有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从北平出发,经过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
B.毛泽东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重点刻画的人物,通过斯诺对他的采访与交流,让斯诺感受到:他是一位态度友善、和蔼可亲,有忧国忧民情怀、无私为国的红军领导人。
C.《红星照耀中国》为全世界回答了“红军没有任何工业基地,没有大炮,没有毒气,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也没有现代技术,他们是怎样解放全中国的”的疑问。
D.王树增《长征》这部作品是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所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7. 古诗文默写。
①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白居易《卖炭翁》)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关雎》)
③很早以前,古代人们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如《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村,那“____,鸡犬相闻”的安宁平静,以及桃花源人“黄发垂髫,____”的精神风貌,让多少人为之神往。(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用借代的手法描写桃花源内老人和小孩的神情态度、精神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桃花源记》)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名校
8. 综合性学习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完成“低碳生活”的相关问题。
(1)低碳生活是指:
(2)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3)在“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的主题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B.诗歌语言精练传神,如“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C.诗歌写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D.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1)解释语句中加点词。
A.不欲增母思,故不耳。
B.见统甚哀之,问其故。
C.又以告母,母亦之。
D.统与严圭共破之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②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
(3)从骆统的行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12. 现代文阅读,回答下列各题。

稼禾观尽,灯火可亲

胡妍妍

饶有趣味地写作的人,也常会被读者饶有趣味地想起。有些时刻就会让人想到作家汪曾祺。

②立夏,在绿荫窗前剥着蚕豆,听着楼下传来的铿铿切菜的声音,会想起汪曾祺笔下故乡的野菜、昆明的吃食,他的食豆饮水斋,他的《肉食者不鄙》或者《鱼我所欲也》——寻常的饮食,却被他写出了让人惊艳的满足感,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③逝世20年,汪曾祺依然不过时,好读而且耐读,像他的一部小说的名字晚饭后的故事,适合闲下来慢慢翻阅,读出灯火可亲。他不是挑理想读者的作家,相反,他相信写得好还是不好,普通人的感受准着呢,他挑剔的是作家的暗功夫——写作背后的视野、情怀、趣味和本领,而这正是直到今天对中国当代文坛来说汪曾祺依然独特、依然值得研究的原因所在。

④作品有了读者,对汪曾祺来说是件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事。他曾经听说,有两位大队书记在开会间隙,在会议桌的塑料台布上,用圆珠笔一人一句、一字不差地默写出了他的小说《受戒》最后明子和小英子的对话。这件事既让他感动,也让他感慨写作的严肃性:一部作品到底能在精神上给读者一些什么呢?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他那里是一个更朴素、古典的想法:总得有益于世道人心吧。这是他的自觉之一。

⑤自觉之二,更像是作为作家的一种自知之明。生活是作家和读者的交集,也是世道人心最亲切的载体。第一应该有生活,第二是敢写生活,第三是会写生活。每到一地汪曾祺爱去的是菜市场,生鸡活鸭挨挨挤挤,瓜果蔬菜热热闹闹,让他闻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井淘三遍吃好水,生活的滋味也不是一次淘得清的。

⑥由此便能理解汪曾祺给故乡高邮文游台的那幅留墨,不是沧海尽观,不是天下尽观,而是稼禾尽观,因为稼禾里藏着结结实实的百姓生活,藏着世道与人心。

⑦在汪曾祺看来,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点,这话是不能成立的。就如同说一幅画不错,线条差点,一首曲子不错,节奏差点,一样不能成立。语言不好,小说肯定不好。

⑧光语言一项,就让汪曾祺在当代作家中脱颖而出。他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几乎到了苦口婆心的地步。他用揉面作譬,面揉到了,才筋道有劲儿,语言也得反复抟弄。写一句想一句,出来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还真应了俄国作家巴前连柯那句作家是用手思索的。他同样认同每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所以,一个作家应该从语言中得到快乐,想方设法地为自己在生活中捕捉到的印象找到那个最好的说法。他强调语言写到时才有味,但这里的还不是生僻,是把平淡的字词用得新鲜有味,这里的平淡还不是,是第二次的平淡,是苏东坡的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是绚烂之极的平淡。

⑨不能忘者,是文字的魔力,是书写的意义,是美。作家写的正是这不能忘吧。当汪曾祺以平淡之笔写下他的不能忘的回忆时,竟唤起了读者如此熟悉的感觉,甚至勾起了对从未经历之事的回忆。坐在亭子里,觉山色皆来相就,一切的盛大在他那里都化成亲切。多少人读完他的小说,像《受戒》最后的水鸟似的,擦着芦穗,扑噜噜噜地飞走,满意,惆怅,又恋恋不舍。汪曾祺曾经借沈从文思考过什么是艺术生命的问题:为什么沈从文的作品现在还有蓬勃的生命?他在沈从文的小说里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长河》里的天天所说的:好看的应该长远存在。用这句话来理解汪曾祺的艺术生命,同样是合适的。

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这是汪曾祺在《我为什么写作》中的自白,最终,他将自己活成了和笔下的作品一样的模样。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19日,有删改。)


(1)关于汪曾祺文学创作主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应该有益于世道人心。
B.作者应该有生活,敢写生活,会写生活。
C.语言需要反复斟酌,不能写一句想一句。
D.语言可以“生僻”,但也要新鲜有味;可以“寡”,但也要绚烂。
(2)第④段叙述两位大队书记的事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汪曾祺的作品受读者喜爱程度之深。
B.表达了汪曾祺对他的作品影响读者正常工作的担心。
C.这件事加深了汪曾祺对写作严肃性的思考。
D.这件事提升了汪曾祺对作品精神有益于世道人心的自觉。
(3)联系全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两个“趣味”在文中的含义。
饶有趣味地写作的人,也常会被读者饶有趣味地想起。
(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井淘三遍吃好水,生活的滋味也不是一次淘得清的。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好雪片片 (林清玄)

①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穿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服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②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③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④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

⑤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从他的相貌看,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⑥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或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⑦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⑧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的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⑨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难。

⑩“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⑪“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⑫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⑬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套子,温暖四处流动着。

⑭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⑮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明净的善意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了。

⑯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⑰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3.仔细阅读⑧—⑮段,请用简介的语言归纳“我”与老流浪汉之间发生的两件事。
14.品读文章,请说说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5.作者极力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16.读了本文,你觉得老人和我是怎样的人?
17.作者说“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见,美丽的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结合实际,请谈谈“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好雪”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8. 行走在浮浮沉沉的人生岁月中,有些人陪伴在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他(她)或许是你的父母、亲人,或许是你的师长、朋友……他(她)给予你生命的温暖,或赐予你前行的力量……他们是上天恩赐于我们生命的一份贵重厚礼。
请以“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   
(2)字迹工整、书面整洁;
(3)不得抄袭、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综合性学习
2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字形
20.65成语和熟语
3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85情景对话
60.94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二、综合性学习
40.65语言表达的要求  简明、连贯、得体
80.65宣传标语  开场白/结束语  提炼与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四、诗歌鉴赏
9-100.65杜甫(712-770)  诗
五、文言文阅读
110.65其他古代作家  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20.65散文
13-170.15散文  林清玄(1953-)
七、作文
180.4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