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 九年级 期末 2023-02-28 221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当(gōu)             (suī)                 如雷耳(guàn)                 一气成(hē)
B.阔(chuò)            刻(qīng)               食壶浆(dān)                  之乐(1ún)
C.作(yī)               (táo)                 如坐针(zhān)                 与日增(jù)
D.白(shà)             (yīng)               之力(yún)                  置辩(xiè)
2021-02-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冰雪____________,草木萌发,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____________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____________。

A.熔化            哺育            销声匿迹B.融化            孕育            销声匿迹
C.融化            哺育            烟消云散D.熔化            孕育            烟消云散
2021-02-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新荷”戏剧社创立于2012年,是一个立足校园、传播高雅文化艺术的社团组织,②戏剧社以话剧、歌舞剧等演出形式,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③戏剧社凭借富有特色的社团文化和广泛的影响力,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社团”,④现有成员70多人左右,是我校最大的一个艺术社团。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2021-02-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学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故宫是什么□我想说,它是一座凝聚了中华文明之美的城池。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成就了它的美,它不是帝王的私产,而是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故宫高度评价□紫禁城是五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多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A.?                         。”B.。                          ”。
C.?                         。”D.。                         ” 。
2021-02-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5. 下列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猫》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穿全词,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B.“千骑卷平冈”,一个“卷”字极具表现力,写出了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出猎的壮观场面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现作者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D.本首词,无论是题材、情感还是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的、豪放的。
2021-02-2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冰洋的“无冰之夏”

叶盛

①美国科学家近期在学术期刊《气候》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北冰洋很可能在2034年迎来第一个“无冰之夏”。

②北极海冰并非一成不变,一年中会动态变化:夏季持续融化,在9月前后达到最小面积;冬季持续结冻,在3月前后达到最大面积。近几十年来,由于北极地区气温持续升高,海冰在夏季的面积随之持续减少。

③科学家们通过不同技术手段的观测和研究都支持了上述结论。以海冰年龄为例,1988年25%左右的北极海冰持续冻结4年以上,2013年这个比例降到了7%。在过去60年里,北极海冰的厚度也在变薄。通过卫星观测,1979年至2000年,北极夏季最小海冰范围平均为670万平方千米。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数值在2012年达到最低,只有近334万平方千米,又减少了一半左右。

④北极海冰减少,直接影响到生存在海冰上下的各种生物。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是在北极海冰上换气或休息的海豹,而北极熊在水下的活动能力远远不及海豹。因此,海冰减少严重影响到北极熊的捕猎成功率,导致其种群近几十年来锐减。此外,海冰的融化虽然对海水体积的影响要小于陆上冰盖的融化,但却直接影响着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这种盐度的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⑤北极海冰减少,还会反过来影响全球气候。由于液态水比冰的热容量更大,北冰洋一旦在夏天失去海冰的覆盖,就会吸收并存储更多的热量,从洋流和大气循环等多个方面扰乱现有的气候状态。

⑥北极上空极低温的气团被一圈极地高速环流围绕着,不会轻易扩散。有研究发现,海冰的消失会削弱这圈极地高速环流,导致北极的低温气团向低纬度地区扩散。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⑦北极海冰减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在航运方面,北冰洋航线成为可能,将大大缩短从太平洋沿岸前往西欧和北欧的航海距离。然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远不能抵消海冰融化相关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⑧北极海冰减少,也与地球倾角等因素有关。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曾比现在更为倾斜,导致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北极很可能在1万年前就出现过无冰之夏。然而,地质学因素的改变都是极其缓慢的,至少以万年为单位,因而从这一角度无法解释当下海冰面积的急剧变化。

⑨根据计算机模型模拟计算,北冰洋出现无冰之夏的时间点可能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2034年只是可能性最大的年份。由于气候是非线性系统,对模型的建立方式和条件设定非常敏感,科学家们一般都比较谨慎保守。从以往实际发展来看,一般都会比预测提早到来。

⑩人类的碳排放是过去200年来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人类不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变,全球平均气温在本世纪末将上升1.5摄氏度以上。在没有跨越式科技发展的前提之下,这一温度上升幅度将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北冰洋的无冰之夏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人民日报》(2020年03月17日)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北极海冰,夏季持续融化,在9月前后达到最小面积;冬季持续结冻,在3月前后达到最大面积。
B.北极海冰减少导致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C.北极海冰减少,让北冰洋航线成为可能,将大大缩短从太平洋沿岸前往西欧和北欧的航海距离。
D.地球倾角的变化使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这是导致当下北极海冰面积急剧减少的根本原因。
7.下列对文章第③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B.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
C.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D.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标题“无冰之夏”是北极海冰减少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同时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⑨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能”“可能性最大”“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本文④~⑦段都是在说明北极海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本文由北极海冰的变化讲到北极海冰减少的影响和原因,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2021-02-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饿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
B.诸人而后见也 假:假装
C.撰长书以为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D.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诋;诋毁,毁谤
10.下列句子是倒装句的一句是( )
A.今诸生学于太学B.岂他人之过哉
C.流辈甚称其贤D.是可谓善学者矣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用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自己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B.文中作者的同乡马君则,是太学生中的佼佼者。“流辈甚称其贤”,可见他品德美好;“辞甚畅达”,说明他为文精熟;“言和而色夷”,表明他态度谦和。
C.文中作者以亲身的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意在强调: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受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D.作者担心别人诋毁他“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其实也是他潜意识里自我反省的表露,也是他谨小慎微、心胸狭隘的表现。
2021-02-2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2. 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7)词人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021-02-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容易(0.9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税其勤学,更以净衣之。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节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⑥悦:敬佩。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笈不远险阻                            负:________________
(2)更以净衣                            易:________________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5.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在为学方面获得的启示。
2021-02-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行

薛培政

①“那天夜里的月亮啊,白亮白亮的,就像被水洗过一样……”九十多岁的凤山爷,说起1941年白露前夜的月亮,依然啧啧称奇。

②1938年的秋天,为了抗日,八路军来到了鲁中南地区,我就担任了地下交通员。

③那天刚擦黑,镇上开羊肉馆的刘大眼来了,他是我的上线。一看他眨着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我就知道,有任务了。他摸出一张二指宽的纸条,交代我,务必在天亮前送到部队首长手中。我抽了袋烟,琢磨一下行程,向婆娘交代几句,就出发了。

④按说六十多里路,天亮前赶到不算啥,但自从鬼子来了之后,就在路上修了很多据点,国民党的部队也陆续进驻城西和南边的山区。方圆几十里的地盘上,日军、伪军、国民党、土匪盘根错节,敌我难辨。要将情报安全送到,就难了。

⑤出村后,大路不敢走,便疾步钻进了村南的野猫沟。

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顶大的玉盘,把沟里照得如同白昼,一草一木看得真切,这对夜行极为不利。为了隐蔽,我顺手拔草编了个草帽戴在头上,悄悄前行。还好,一路上,除了几声狼嚎,也还顺利。

⑦从沟里出来,要过一个三岔路口,这是进山的必经之路,也是各路武装经常出没的地方。我躲在庄稼地里仔细观察,见没有动静,就想快速通过--没走几步,忽然看到西边路上有个人影一晃,我惊得头皮一麻。

⑧站在明处的我,躲是躲不过去了。定了定神,小声朝那边喊道:“兄弟,都是过路人,出来吧!”

⑨不一会儿,那人站到我面前,庄稼人打扮。对方先开口了:“这位大哥,半夜三更,要去哪儿啊?”

⑩“唉,老娘病了,要去水泉村抓药哩!”我看了对方一眼,“这位兄弟是——”

⑪“俺是沟北刘家坡的,驴跑了,出来找驴哩。您从东边来,有没有看见大灰驴啊?”

⑫“没有啊,要不您再找找?”我想尽快甩掉对方,离开此地。

⑬“哦,那我再往前找找。”说罢,便朝南边那条小路上走去。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也是我要走的路啊,怎么办?改道已经来不及了:“正好,我也走这边,咱俩就做个伴吧!”

⑭“那好,大哥请!”望见他不经意的一个手势,我就对他不敢小觑了。

⑮半夜了,月亮依然亮得让人晃眼,青纱帐边的小路上,虫子忽近忽远地叫着。不明身份的结伴同行,非但没觉得壮胆,反让人心里发毛。每走一段路,他或说脚心被石头硌了一下,装作磕鞋;我或埋怨裤子被露水打湿,要拧裤腿。我俩心照不宣,变换着行进的位置,谁走在前面,都用余光左右扫视,提防来自背后的袭击。

⑯突然,“扑棱棱”一响,几只野鸡腾空而起!霎时,我俩本能地拉开架势,同时朝腰间摸去。虽虚惊一场,彼此已多少猜出了对方的身份,相互对视一眼,继续赶路。

⑰走出青纱帐,停下脚步,趴在草丛中,仔细观察周围动静。南边村口新建的炮楼上,探照灯照来照去;东边大路上,摩托车“突突”地来回穿梭。只有西边一片寂静,只能从西边绕过去了。我朝他使个眼色,他会意地与我同时起身,悄然向西摸了过去。

⑱原来,西边不远处是一条深沟,站在沟边朝下看,深不见底,只见他紧紧身上的衣服,沿着沟边滚了下去。我正惊讶,就听见他在下面小声喊道:“下来吧。”我也照他的姿势,下到沟里。

⑲穿过那条深沟,又前行十几里山路,在一个岔路口,他向我抱拳拱手告别。我沿路向东去,他朝西进山了。

⑳月亮偏西,天快亮时,我终于赶到了目的地。看见村口站岗的八路军哨兵,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便加快脚步朝前奔去。

(选文有删改)

16.夜行路上惊心动魄,“我”的心理反应也多有变化。请根据所列情节,将表格填写完整。(每空不超过4个字)

情节

“我”的心理反应

想快速通过三岔路口时,忽见有人影一晃

想甩掉对方,却发现对方与“我”同路

迟疑

两人结伴同行,心照不宣地变换位置

野鸡腾空而起,两人同时朝腰间摸去

警觉

赶到目的地,看见村口站岗的八路军哨兵


17.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8.请依据选文中的相关信息推断“同行人”的身份,并概括出三点理由。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以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开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地复杂的斗争形势,鱼龙混杂,敌我难辨。
C.小说中,不期而遇的“我”和庄稼人都为自己的夜行编了一个合理的借口。
D.小说大量使用长句,有利于营造紧张的气氛,也让读者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心。
E.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式,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交通员形象。
2021-02-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真题
20.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一横挑起千钧担,一竖擎起一片天,一撇踢开拦路虎,一捺劈开万仞山……中字不倚偏,国字更庄严,人字互支撑,民字在心田。中国人爱中国字,写成雄文千方篇。中国人如中国字,承载文明天地间,方方正正中国字,稳稳重重有内涵,笔笔画画巧架构,长长短短紧相连,血脉紧相连……”

(节选自《中国字》歌词)

材料二:

国内首档解字溯源节目《奇妙的汉字》自开播以来备受文字爱好者喜爱。该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汉字文化”为宗旨,用独特的视角追溯汉字的历史渊源,探寻汉字背后的故事重拾汉字之美。“目前的汉字教育存在某些缺憾,大家往往是听其音、知其意,但字是怎么来的不知道,汉字就像古董一样,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见历史的流变。”该节目总导演童中尉如是说。让观众了解这些汉字背后隐藏的传统内涵,才是《奇妙的汉字》节目制作的初衷。

材料三:

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第二波是20世纪90年代,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键盘上的“敲”和鼠标上的“点”。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1)阅读材料一,请根据汉字笔画的特征,将正确的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一横挑起千钧担,一竖擎起一片天,一撇踢开拦路虎,一捺劈开万仞山,一提好比________,一折如同________,一弯就像________,一点恰似________。
①龙摆尾          ②峰回转          ③凤抖冠          ④剑出鞘
(2)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联系自身简要谈谈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如何传承中国汉字文化。(至少答出两点)
2020-07-22更新 | 486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1. 在《水浒传》中,“渭州”“五台山”“二龙山”“六和寺”对鲁达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请选取其中两个地点,写出相关事件。
2021-02-28更新 | 184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容易(0.94)
22.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萧让却才读罢,宋江以下皆有怒色,只见A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此时宋江、卢俊义大横身抱住,那里肯放他下手。恰才解拆得开,李虞候喝道:这厮是什么人?敢如此大胆!A正没寻人打处,劈头揪住李虞候便打,喝道:写来的诏书是谁说的话?张干办道:这是皇帝圣旨。A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


语段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选段刻画出该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读书学习,塑造着我们的性格,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生活充满着酸甜苦辣,蕴藏着学同与智慧,就像一本无字的书,从生活中学到的,也能影响、改变我们的性格。


为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请以“学习与性格”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1-02-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2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名著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20.65词义辨析
3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40.65标点符号
50.94苏轼(1037-1101)  词
二、现代文阅读
6-80.65事理说明文
16-19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小说
三、文言文阅读
9-110.65文言实词  倒装句课内阅读
13-150.94人物传记类  历史事件类课外阅读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综合性学习
200.65情境补写  提炼与概括
六、名著阅读
210.65施耐庵(不详)  《水浒传》
220.94施耐庵(不详)  《水浒传》
七、作文
23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