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23-08-19 18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立(zhù)   予(jǐ)       语(lán)     怏不乐(yàng)
B.庇(yìn)   (qiáo)   (chuò)   级而上(shí)
C.阴(huì)   (jìn)     强(jué)     而不舍(qiè)
D.落(yǔn)   裂(jūn)     悍(piāo)   锋芒毕(lù)
2023-08-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静谧   云霄   人声鼎沸   迫不急待
B.戳穿   禁固   妇孺皆知   迥乎不同
C.矜持   战栗   毛骨悚然   摩肩接踵
D.羁绊   恣睢   根深蒂固   不可明状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习近平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只有一次,如何______自己的青森华章,革命先辈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一百年来,他们挺身而出、艰苦奋斗的光辉形象,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______,反而被岁月淬炼得熠熠生挥。重温他们的奋斗历程,当代青年     了自己的使命,______了奋斗的信心。

A.续写       淡漠       明确       坚定B.书写       暗淡       明确       坚定
C.书写       暗淡       坚定       明确D.续写       淡漠       坚定       明确
2021-06-22更新 | 1014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组织开展“青春百年”主题活动,使我们树立了为青春踔厉奋发的信心。
B.数据中心在服务于社会数字教育转型的同时,也将不断加强自身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
C.双减政策的推广与实施,撬动了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也让学校找到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023-08-2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5. 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①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
②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③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④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⑤从此,山水就镌刻在他的记忆里。
⑥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但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
A.⑤②④③①⑥B.②⑤①③⑥④C.②①③⑥④⑤D.⑤①⑥④②③
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几句中的“三”并非确指。都是泛指多数或多次。
B.古人把山的北面、水的南岸叫做“阴”,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做“阳”。如“阴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河阳”指黄河北岸。
C.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加冠”“不惑”“始龀”“耳顺”五个词语在这里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D.契诃夫,俄国作家、剧作家,与法国莫泊桑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剧本《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2023-08-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7. 小阳对所学古诗文名篇进行了梳理。下面是他的一段感悟,请将有关诗文补充完整。
经典诗文,总能让人精神丰盈。
(1)读矛盾的《白杨礼赞》感受平凡的白杨树所负有的催人奋进的力量“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______”。
(2)《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表达了君子在优厚俸禄与坚守本心矛盾时的取舍。
(3)诸葛亮的《出师表》中,“__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流露出身为臣子的感激,情词恳切。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
(5)李白的《行路难》中,“____________”纵使前路迷茫我也相信未来。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7)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鬓微霜,又何妨!”写出诗人尽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
(8)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表达了作者收复北方失地,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渴望。
2023-08-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名著阅读任务。
语段一:

沈琼枝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穿了七条裙子,扮做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清晨出了钞关门上船。那船是有家眷的。沈琼枝上了船,自心里想道:我若回常州父母家去,恐惹故乡人家耻笑。细想:南京是个好地方,有多少名人在那里。我又会做两句诗,何不到南京去卖诗过日子?或者遇着些缘法出来也不可知。立定主意,到仪征换了江船,一直往南京来。

——选自《儒林外史》


语段二:

我一路都在反抗,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可这一来就大大加重了蓓茜和阿博特小姐对我的恶感,超过了她们本来愿意抱有的。实际上,我是有点失掉了自制,或者像法国人常说的:忘乎所以了。我明知道,一时的反叛早已经使我难免要受到种种难以想象的惩罚,因此像所有造反的奴隶那样,我在绝望中下决心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抓住她胳臂,阿博特小姐,她简直像只发了疯的猫。

真丢脸!真丢脸!那使女喊道,多吓人的举动呀,爱小姐,居然打起一位有身份的年轻人,你恩人的儿子,你的小主人来了!

主人!他怎么会是我的主人?难道我是个佣人吗?

——选自《简•爱》


(1)《儒林外史》的沈琼枝和《简•爱》中的“我”这两个女性形象在性格上有一些共同点,请结合上面两个语段的内容作阐述。
(2)某学校在阅读名著《水浒传》时,要求同学们对里面的重点人物进行专题探究,下面是某班梳理的关于鲁智深这一人物的重要情节,请你一起来参与,参照示例,完成表格内容。
鲁达生平“一拔”______,收伏众泼皮
“二打”______,义救金翠莲
单打二龙山
“三闹”大闹五台山
大闹桃花村,义救刘姑娘;
大闹野猪林,③______
最终坐化浙江坐化
启示鲁智深的一生不是“闹”就是“打”,甚至杀人放火,但最后却得以“坐化”,你怎样理解作者安排这一结局的用意?[我的思考]
______
2023-08-23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真题
9.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一横挑起千钧担,一竖擎起一片天,一撇踢开拦路虎,一捺劈开万仞山……中字不倚偏,国字更庄严,人字互支撑,民字在心田。中国人爱中国字,写成雄文千方篇。中国人如中国字,承载文明天地间,方方正正中国字,稳稳重重有内涵,笔笔画画巧架构,长长短短紧相连,血脉紧相连……”

(节选自《中国字》歌词)

材料二:

国内首档解字溯源节目《奇妙的汉字》自开播以来备受文字爱好者喜爱。该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汉字文化”为宗旨,用独特的视角追溯汉字的历史渊源,探寻汉字背后的故事重拾汉字之美。“目前的汉字教育存在某些缺憾,大家往往是听其音、知其意,但字是怎么来的不知道,汉字就像古董一样,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见历史的流变。”该节目总导演童中尉如是说。让观众了解这些汉字背后隐藏的传统内涵,才是《奇妙的汉字》节目制作的初衷。

材料三:

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第二波是20世纪90年代,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键盘上的“敲”和鼠标上的“点”。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1)阅读材料一,请根据汉字笔画的特征,将正确的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一横挑起千钧担,一竖擎起一片天,一撇踢开拦路虎,一捺劈开万仞山,一提好比________,一折如同________,一弯就像________,一点恰似________。
①龙摆尾          ②峰回转          ③凤抖冠          ④剑出鞘
(2)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联系自身简要谈谈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如何传承中国汉字文化。(至少答出两点)
2020-07-22更新 | 486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困难(0.15)
10.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释】①此诗做于晚唐时期,当时战乱频繁、晚唐王朝危机四伏。金陵:南朝六代建都之地。今南京。②晚翠:傍晚苍翠的景色。③丹青手:指画师。
(1)诗歌中体现金陵晚望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一画面。
(2)“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这一句有什么含义?请简要赏析。
2023-08-16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垢詈耶?遂逮瑞下诏狱,寻移刑部,论死。户部司务何以尚疏请释之。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榜讯。越二月,帝崩,穆宗立,两人并获释。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享国:指帝王在位时间。②偏殿:帝王休息宴游的别殿。世宗此时已病入膏肓,行动不便,连到偏殿与大臣接触都极困难。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在洞庭______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______
③大怒,之地______
④此人有痴名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的加点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深西苑
B.予尝求古仁人心/趣执
C.进亦忧,退亦忧/不遁也
D.则何时而乐耶/帝默
(3)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②趣执之,无使得遁!
(4)与范仲淹、海瑞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仁人志士有很多。请你举出一位,并简述其事迹。
2023-08-23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12.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正是青年读书时

刘少华

①人年轻时,无论多么忙碌或是贫穷,有一种快乐谁都无法剥夺,那便是读书。但青年人读书,有时会有热情、少方法,战略上异常重视、战术上捉襟见肘,不得其门而入。关于如何读书,前人进行了诸多总结,依我看,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是十分有益的。

②首先,要追求把书读完。当年,金克木先生写《书读完了》,让人大吃一惊。别说书海无边、时间有限,就算只读2019年初至今出版的中文书,正常人穷其一生都不可能。为何金克木先生敢说书读完了?其实,这背后是对读书的系统思考。比如中国古书,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有据可循,其中有些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金先生举例说,如果研究红学,那么《红楼梦》就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捷径,非读不可。以此类推,青年人读书,应当从源头去读,在脑海中搭起一个格式塔,日拱一卒。在青年时期、记忆力最强时,先尽量输入,快速吸收基础知识,打好底子。书当然是看不完的,但在年轻时打下广博的基础,却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③其次,要仰仗经典之力。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这话听着刺耳、偏执,背后却有一番考量。大浪淘沙始见金,时间这个公平的见证者,为人类淘汰了不计其数的书,却同样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佳作。阅读经典,是进入人类知识殿堂的捷径。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对此感受极深,甚至专门写出一本《为什么读经典》。书中,他为经典作品下了诸多定义,其中第一条便是,“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信哉斯言!因为经典作品反复接受一代又一代人洗礼,总能跨越时代,进入群体的记忆中。即便这些作品需要你花力气、下功夫阅读,也是值得的。知识青年,不读经典,何以自立?

④此外,还要经常打开新书。我们关于读书的经验,大都来自前人。然而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过去又有些不同。知识更新速度爆炸性增长,一日不学便有跟不上之感。即便当下互联网如此发达,人类最优秀的知识结晶,依然倾向于以出版的方式固化。畅销书榜上,让人失望者有之,给人启发者却更多。许多经典都曾流行一时,今日之流行未必不是明日之经典。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直指当下或未来、瞄准过去被忽视的真问题的书,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是有益的指导。

⑤读书得读其闪光点,尤其对当下出版的书更要抱以宽容与理解之心。创新的见解、观点、结论问世时,因其往往领先于时代,往往不容易被接受。青年人更应对世界投以好奇的目光,最先去发现、去接受新书中那些对世界可能有推动作用的闪光点。好奇与新知,是两盏时时互应的明灯。

⑥人生的许多变化,也许正是从学会正确读书开始的。而做一个读书人最幸福的是,眼前是无尽的书籍世界,我们在其中能寻觅到、体验到通往更大世界的千万条路。

(摘自2019年4月2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②、③、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4)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选文第④段论据的是哪一项(     
A.卢梭:“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B.托尔斯泰:“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记下来。”
C.冰心:“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D.朱熹:“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2023-08-22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13. 小阳和小信对普通人的的人生状况充满好奇,请你跟他们一起阅读《菜农》,完成相关任务。

菜农

崔杰

①我静静地看着他,他静静地看着书。

②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家禽的叫喊、车辆的鸣笛以及买家卖家的讨价还价;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蹿来蹿去追逐打闹的小孩……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片喧闹中、一堆蔬菜前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来人。

③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健硕的臂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完全就是一副典型的农民模样。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精致。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一本《陶渊明集》,差点跌破了我的眼镜!一个菜农,你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起了这高大上的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④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都徘徊着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神态;而每次想到这一画面,都会被我不无讥讽地贴上虚伪的标签。

⑤直到那个傍晚,我们又一次相遇——

⑥那天,我散步经过一个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那是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大家踩着同一个鼓点,扭着同一个舞姿,陶醉在同一个旋律里。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与画面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一只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就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⑦我好奇地观察着: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片水渍。我正准备上前阻止他,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柄,在地面上挥动起来。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我走上前去,地面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几行大字还未风干——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地面上的字,个个遒劲有力,刚柔兼济,圆滑顺畅,发力处如蛟龙升空,恢弘大气;收笔处如彩凤展翅,飘逸自然。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⑧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的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⑨第二天我去了菜场。菜场一如往日一样的喧闹,他也如往日一样在静静地看书,自顾自地默诵着。他左右的商贩,玩手机的,拉家常的,东张西望的……应有尽有,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纵使身边蝉噪蛙鸣,鸟语花香,他丝毫不为所动,静静地淡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流淌。很难了,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一心一意地守着他的书,守着他的书法。当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时,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⑩他执意要回送我些什么,便随他来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书法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铺、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屋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屋内,他铺开宣纸研起墨来。我环视左右,一下子明白过来:他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他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他读古诗古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更是为了培养自己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⑪他送我的是一幅书法,上面是大大的十个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为了让听众了解内容并在情感上达成共鸣,主持人小阳需要提前梳理情节,把握作者情感。请阅读文本,帮她完成下面表格。
故事情节我的情感
______嘲笑
我在广场看到菜农写字______
______歉意敬佩
我收到菜农回赠的书法作品______

任务二:品语言明妙处
(2)小信读完文章后都感觉虽然很朴实,却很有味道,细品能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功力,现邀请你一起赏析妙处。
①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翁动,但在默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只见他单手握着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从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
(3)读完本文后,小阳发现文中用了许多对比手法,他想把这些设计成场景来凸显人物品格。请你帮助小阳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部分,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吧。
任务三:析标题明用意
(4)在文章推介会上,有同学认为题目太俗,没有新意,不如改成“心远地自偏”,你觉得如何?
2023-08-2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千帆过尽,归来仍是少年。

(2)叶嘉莹先生的一生,致力于古典文化研究,几十年来,任凭风雨变迁,从未改变。正如她在南开大学教过的第一届学生毕业30周年纪念时说的那样:“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不忘初心,让她对古典文化始终怀着一腔赤诚,把古典文学的种子广泛播撒,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之花开遍世界每个角落。

(3)最近,“备份航天员”的故事引起了热议。他叫吴杰,从军30多年,入选航天员队伍20余年,始终坚守初心,不负航天使命,追逐飞天梦想,一次次接受祖国的挑选,却又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即便如此,他每次都是重新出发,时刻准备着,丝毫不懈怠。他自己的飞天梦虽然越来越远,但中国离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越来越近。

世事变迁,勿忘初心。心中有梦,青春不老。

阅读上面文字,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故事、联想、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③符合文体特征;④不得抄袭和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2023-03-19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8,9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易误读常见字
20.85字形
30.65词义辨析
4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65衔接与排序
60.8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二、名句名篇默写
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名著阅读
80.4施耐庵(不详)  吴敬梓(1701-1754)  《儒林外史》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90.65情境补写  提炼与概括
五、诗歌鉴赏
100.15诗歌鉴赏
六、文言文阅读
110.65人物传记类  议论说理类对比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120.65议论文
130.65小说
八、作文
140.4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