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部分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天津 八年级 期中 2023-05-21 7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归(xǐng)       绊(jǐ)       然而止(jiá)
B.旋(wò)       然(piān)       大悟(chè)
C.皱(zhè)       默(jiān)       销声迹(nì)
D.裂(jūn)       然(mò)       莺飞(cháng)
2023-05-20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星球上,__________着几块色彩斑斓的陆地,那是地球上的七大洲,在陆地中间__________着辽阔的蓝色水域,那是地球上的四大洋。这里有生命存在,生物活跃在多彩的生态系统中,它们__________这个星球以绿色的情调和生命的意义。

A.嵌入       填充       给予B.嵌入       充盈       赋予
C.镶嵌       充盈       赋予D.镶嵌       填充       给予
2023-05-21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②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活力,有内涵。③今年,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全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④我们与书籍相伴吧,这样的人生充满生机,满含力量。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2023-05-16更新 | 33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沼泽是多么色彩斑斓啊!它何以有色彩□是它的主人们色彩缤纷,让沼泽了灿烂的容颜。像丹顶鹤头上的那一点红,可算是世界上最耀眼的鲜红了□像白鹭通体那如雪的羽毛,也算是自然界中最洁白的色彩了;还有一种绿头野鸭□这里真可以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A.。          B.。          ……
C.?          D.?          ……
2023-05-21更新 | 30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5. 下列对《关雎》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开篇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B.“流之”“采之”“芼之”描写了女子在水边采摘荇菜时的动作优美。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男子追求女子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和优雅的品格。
2023-05-20更新 | 38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

①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人造太阳”计划,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联合打造,已历经30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②2016年6月,中国承担生产和设计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首台主变压器,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2017年2月由等离子体全程技术监造的脉冲高压变电站的关键设备——电气舱及相关设备等100多件货物顺利抵达法国福斯港口,并经过五方验收。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

③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据测算,人类最多还能用两三百年的自然能源,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④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

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热。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

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前苏联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托卡马克的环形容器。通过让混合了氘、氚的气体悬浮在一个像面包圈一样的环中,然后不断加热,等达到了上亿摄氏度以后它就产生核聚变,并输出大部分能量。

⑨按照设计,“人造太阳”计划的反应堆设施总重量是埃菲尔铁塔的3倍,占地面积有60个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这个反应堆建成后,能够把上亿摄氏度,由氘、氚组成的“火球”约束在体积达837立方米的“面包圈”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500秒。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

⑩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采购包任务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关。该计划两任总干事对中方的评价是“中国在采购包的研发、生产方面领先于各方。”

6.关于“人类为什么要研制人造太阳”,下列说法中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现已开发的能源无法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B.现有能源的使用,存在着很大的环境危机。
C.“人造太阳”一旦研制成功,人类能够获取暴利。
D.分“人造太阳”一旦研制成功,能更好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比较、打比方,说明氢、铀和煤都是可以作为燃料实现聚变反应的。
B.列数字、作比较,说明氢、铀和煤都是可以作为燃料实现聚变反应的。
C.作比较、打比方,说明氢燃料经过核聚变反应后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D.列数字、作比较,说明氢燃料经过核聚变反应后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人造太阳”获取能量具有产生的能量巨大、所使用的燃料蕴藏丰富等特点。
B.选文第⑦段中加点字“约”应该删去,将约数变成确数,以更好地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选文第⑨段中的“火球”和“面包圈”形象地说明“人造太阳”的结构和外形特点,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D.选文结尾引用“人造太阳”计划两任总干事的权威评价,强调了中国在该计划中的突出贡献。
2023-05-21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其林       穷:贫穷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类
C.如外人       悉:全、都
D.便还家       要:同“邀”,邀请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使用,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渲染了神秘气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B.桃源中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是怕渔人回去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
C.“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D.本文以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
2023-05-21更新 | 4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2.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
(3)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郑风》)
(4)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5)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2023-05-21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南之战

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注释】①泽:宗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前后敌垒       皆:__________________
(2)乃徙其军       暮: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2023-05-21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燃烧的木棉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十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16.作者笔下的木棉有哪些特点和功用?请分条列出。
17.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通过对木棉花多角度的真切描写,充分展现了木棉花的美。
B.第①段对金沙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游离于中心之外,无疑是一个败笔。
C.第⑤段写到了“爷爷”,意在赞颂像木棉花—样默默无闻,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D.在作者笔下,木棉花具有给予、奉献、朴实、隐忍的气度,这种气度也正是乡村所具有的。
E.文章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达了细腻丰富的情感,读来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19.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023-05-21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容易(0.94)
天津的地名大多是与其它文化产生碰撞而得来的,某班开展了“天津地名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的信息,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天津早期的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不管地名怎样演变,“沽”“海”“津”三字都是“水”偏旁,都与“水”有关。全市15个区里,有多个区名中有带“水”偏旁的字。

【材料二】在老城里北部,以明清官署派生的街名很多,如道署东箭道(总督河道都察院公署)、府署街(天津府衙门)等。城厢西北角一带,有右营前(右营守备署)、城守营后(城守营都司署)等街名。

【材料三】从市区以寺庙为名的近百条街巷地名中,就反映出天津多神崇拜之盛,仅以红桥区为例——龙王庙西街、大王庙后街、药王庙前街、慈惠寺大街、先登寺胡同、西玉皇庙胡同等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材料四】明代实行军屯制度,外地大量移民以军事组织的形式来天津一带屯垦官田,从而出现了许多冠以姓氏的“官屯”地名。如静海唐官屯、陈官屯、高官屯等。

20.地名是地域特点和地域文化的经典体现,请分别概括以上四则材料中地名的来源与什么有关。
21.请你仿照加点句子的句式,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天津是北方地区妈祖文化的中心,故有“南有湄洲妈祖庙,北有天津天后宫”之说。历史是一幅图画时光是绚丽的色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2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九、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容易(0.94)
名校
22. 《经典常谈》是_____________(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

十、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3. 阅读《经典常谈》中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1)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2)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
2023-05-20更新 | 34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十一、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4. 作文。

面对那个人,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才能感受人情的温暖;面对那件事,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谛;面对那处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才能体会自然的美好。生活中,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面对的还有很多很多……


请以“静下心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4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2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填空题
1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易误读常见字
20.85词语
3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40.94标点符号
二、诗歌鉴赏
50.65词句赏析  内容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6-80.65说明文
16-190.65记叙文
四、文言文阅读
9-110.65陶渊明(365-427)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13-150.65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五、名句名篇默写
12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综合性学习
20-210.94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提炼与概括
七、填空题
220.94名著导读
八、名著阅读
230.65朱自清(1898-1948)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九、作文
24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