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陕西 九年级 期末 2024-03-08 3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行(wō)       涌(xiōng)       (yǎn)             大发雷(tíng)
B.忧(qī)       下(mí)             婷(pīn)             风雅(yōng)
C.呢(lán)       手(duò)             (jí)             然无存(dàng)
D.守(kè)       广(mào)             (yòu)             自惭形(huì)
2024-03-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喷薄       孺养       间不容发       抽丝剥茧
B.摇曳       杜绝       李代桃僵       血雨腥风
C.旁鹜       装饰       不由分说       骄揉造作
D.苍茫       缦游       相得益章       鸠占鹊巢
2024-03-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3. 经典诗文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4)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不应有恨,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7)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8)须晴日,__________,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9)__________,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艾青《我爱这土地》)
(10)我是你簇新的理想,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024-03-0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松抢过林子背后,见一个金刚来大汉,披着一领白布衫,撒开一把交椅,拿着蝇拂子,坐在绿槐树下乘凉。武松看那人时,生得如何,但见:形容丑恶,相貌粗疏。一身紫肉横铺,几道青筋暴起。黄髯斜卷,唇边几阵风生;怪眼圆睁,眉下一双星闪。真是神荼郁垒象,却非立地顶天人。这武松假醉佯颠,斜着眼看了一看,心中自忖道:“这个大汉定是____________了。”直抢过去。


(1)这段文字选自《水浒传》,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人名。
(2)除此之外,作品中还写了武松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两件。

四、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全民阅读事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②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群众获取精神食粮、______的重要场所,是滋养民族心灵、______的重要机构。③“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④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量破亿,公共文化事业和全民阅读事业加速推进,为我们奋进新征程灌进更多文化力量。⑤城市氤氲书香,阅读涵养气质,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各地图书馆“一直在路上”。

(1)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填序号)
A.培育文化自信              B.增长知识技能
(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3)第④句中有一处词语运用不当,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2024-04-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6. 梦华中学正在举行以“感受小说魅力濡养心灵性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读小说学知识】小说虽是俗文学,但却汇聚诗文精粹,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雅词来源意义
A《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_____”指代家乡。
B《孟子·梁惠王下》:“_____以迎王师”。箪:古代用来盛饭食的竹器。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的情况。

(2)【活动二:做调查提问题】你所在的小组要调查同学们课外阅读小说的情况,假如你是调查小组的组长,请你确定两个调查问题。
问题一:______
问题二:______
(3)【活动三:评人物写诗句】小说家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请你从于勒、范进、杨志中任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四句诗。
示例:闰土/紫色的面庞/银色的项圈/你在记忆里闪光/燃起童年的回想
(4)【活动四:书主题练书法】请将本次活动的主题,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感受小说魅力       濡养心灵性情

2024-04-0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科协2014年启动的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科普中国”栏目和“互联网+”科普活动,已经成为科学传播领域的响亮品牌。“科普中国”各栏目频道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与人民网、新华网、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上线1年的科普信息内容资源已达1.5TB,累计浏览量和传播量达到50亿人次。中国科普研究所王康友所长认为,我国目前有6亿多网民,其中多数人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

【材料二】

科普工作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5年前的科普主要依靠文字、展板、场馆等传统手段传播科学技术。尽管全国建有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但与十几亿人口和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平台的现状极不对等。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还存在着先进科学知识仅被少数人掌握、大多数人提升较慢的现象。要全面提升,就要转变工作思路,让互联网公司投身进来。在传播内容、方式、主题上,多思考公众需要,根据公众的自我选择意识,化公众被动接受为主动需要,利用云计算、云平台等分析工具,分析公众的搜索习惯,精准推送内容,做到因人而异,按菜单点菜。另外,也要完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机制。

【材料三】


年份
项目
科普方式传统科普方式占有率我国公民参与比例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
2012年传统方式83%23.5%3.27%
2017年传统方式、PPP模式、互联网+46%53.4%6.20%

【材料四】

科普事业的持续发展,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要有机结合,事业和产业并举,产业是事业的有力补充。截至目前,我国科普产业总体来说仍散、小、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科学家参与传播的机制不够完善,多数科学传播工作还没有变成“有利可图”的事。商业氛围能让科学传播事业有较好的市场保障,一些科普节目要面向市场盈利。再说,开展科学基金资助活动,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变得家喻户晓。

7.分析【材料三】,请简要分析概括出几条有意义的结论。
8.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科普工作有更好的发展?
9.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普中国”栏目上线1年来,我国有6亿多人接受科普。
B.互联网+的科普模式已经完全代替了传统的科普手段。
C.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不合理、不均衡。
D.无利可图,是我国科普产业至今没有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
2024-03-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蝉鸣

①自然界的万物,在一场一场的春雨中鲜活、茁壮、饱满,地温也在一场一场的春雨中攀升,当“夏”冒出一身汗,蝉再也守不住地下的寂寞,蜕出一身镣铐,以全新的姿态爬上了树梢,用突兀滚圆晶亮的眼睛瞭望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②“叽叽——”声音有点胆怯,有点沙哑,有点脆弱,有点单调。它在试探着周遭的反应,试探着人类对它的认可。用不了几天,它的声音被高温包裹着,厚实而直接、高亢而嘹亮。太阳被它叫得火辣辣的,空气被它叫得热烘烘的,人被它叫得汗滴滴的。但人们还是喜欢听它高歌,好像这夏天没有它叫就不叫夏天似的。真难想象,比火柴壳稍小一点的身躯,能释放这么大的能量,叫出这么清脆响亮的歌声。   

③小时候,最喜欢捉蝉。抓一把麦面粉用水调和,不硬不烂,放清水里用手揉捏,把面粉的白揉捏干净,只剩下面筋。出水甩干,此时的面筋很黏,把它绕在长竹竿的一端当作捕蝉的工具。火热的太阳从树叶的间隙间照下来,汗涔涔的我们只顾竖起耳朵听蝉的声音,睁大眼睛看蝉的位置,有时竿子够不着,就爬上树,即使被一个叫“洋辣子”的“辣”了一下也屏住呼吸、无所顾忌。我们看准了目标,把竹竿慢慢地伸过去,对准蝉翼用最快的速度一触,蝉被面筋粘住,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把捉来的蝉放在蚊帐里,希望能近距离地听到它的歌声,可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它像哑巴一般,发不出一点声响,扫兴的我,只好把它放回了大自然。蝉和麻雀一样都是自然界具有野性的生灵,捉来的麻雀即便饿死也不吃你给它的食物;蝉,你给它再好的环境它都不会发出声来。也许,这就是野性生灵的骨气,那时的我们是不懂这一点的,只知道捕蝉的乐趣。   

④有些人对蝉有些偏见,“蛙鸣蝉噪”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他们认为蛙叫是“鸣”,蝉叫是“噪”。有这种认识的人,大多是冤枉了蝉。因为,这种噪也许是闷热的天气或烦躁的心情导致,未必是蝉声所为。不同的心境去听蝉音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炎热的夏天在空调间里吃着西瓜,说说笑笑、热热闹闹,树上的蝉在窗外鸣唱,此时,你会觉得这蝉声很美,它把夏天叫出了夏天的样子。如果天气闷热、心情烦躁、茶不进、饭不香,什么事都不想做,此时的蝉声于你是噪上加噪,当然对蝉声不怀好感了。其实,蝉的叫是为自己而叫,用当今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刷存在感”;禅的叫也是为时节而叫,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能叫出最响亮的声音来,它是季节的名片;蝉的叫也是为生活而叫,它来到这个世界总要做点什么,它擅长的就是叫。因为它有一个高亢的嗓音,一个热情的心境,一个振奋的精神,它要把这高亢、热情和振奋献给人间,这是它会做的、也是一定能做到的。   

⑤我们时常看见城市道路的拐弯处,大卖场的空地前,或其它什么地方有搭台唱歌的人,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跳舞唱歌,以此来吸引路人的眼球,让人们驻足观看。也许有人认为他们太嘈杂,其实他们是栖居在社会这棵大树上的蝉。他们为生活而歌、为生存而唱,为未来的幸福弹奏出自己的最强音。   

⑥其实,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在歌唱,只是歌唱的方式不同而已。   

⑦夏日的傍晚,月亮升起来了,蝉热情的叫声穿越夏夜的清幽,撩拨思绪。

10.仔细阅读全文,梳理文章情节。
听蝉→____________→论蝉→______
11.根据括号中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1)因为它有一个高亢的嗓音,一个热情的心境,一个振奋的精神,它要把这高亢、热情和振奋献给人间,这是它会做的、也是一定能做到的。(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2)夏日的傍晚,月亮升起来了,蝉热情的叫声穿越夏夜的清幽,撩拨思绪。(赏析加点词语)
12.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心情与蝉鸣之间的关系。
13.通读全文,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蝉的性格特点。
14.本文通过描写蝉鸣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困难(0.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有余之财,以惠贫者。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殍殖(piǎo jì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尝古仁人之心(     )                    (2)吾谁与(     )
(3)又诸佛寺主首(     )                           (4)皆欲以有余之财(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和“可以大兴土木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名者谁(《醉翁亭记》)B.操蛇神闻之(《愚公移山》)
C.已而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鹏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18.【乙】文中范仲淹实施的各种救济贫民的措施,最能体现出【甲】文中他的什么思想?(用原文语句回答)
2024-03-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9.请赏析诗歌颔联的妙处。
20.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1. 作文。

面对那个人,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才能感受人情的温暖;面对那件事,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谛;面对那处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才能体会自然的美好。生活中,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面对的还有很多很多……


请以“静下心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基础知识综合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20.4字形
二、名句名篇默写
3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名著阅读
40.85《水浒传》
四、基础知识综合
5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标点符号  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五、综合性学习
6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文言实词  汉字临摹  活动设计
六、现代文阅读
7-90.65非连续性文本
10-140.65散文
七、文言文阅读
15-180.15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八、诗歌鉴赏
19-200.65李商隐(813-858)  诗
九、作文
21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