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10064190

蝉鸣

①自然界的万物,在一场一场的春雨中鲜活、茁壮、饱满,地温也在一场一场的春雨中攀升,当“夏”冒出一身汗,蝉再也守不住地下的寂寞,蜕出一身镣铐,以全新的姿态爬上了树梢,用突兀滚圆晶亮的眼睛瞭望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②“叽叽——”声音有点胆怯,有点沙哑,有点脆弱,有点单调。它在试探着周遭的反应,试探着人类对它的认可。用不了几天,它的声音被高温包裹着,厚实而直接、高亢而嘹亮。太阳被它叫得火辣辣的,空气被它叫得热烘烘的,人被它叫得汗滴滴的。但人们还是喜欢听它高歌,好像这夏天没有它叫就不叫夏天似的。真难想象,比火柴壳稍小一点的身躯,能释放这么大的能量,叫出这么清脆响亮的歌声。   

③小时候,最喜欢捉蝉。抓一把麦面粉用水调和,不硬不烂,放清水里用手揉捏,把面粉的白揉捏干净,只剩下面筋。出水甩干,此时的面筋很黏,把它绕在长竹竿的一端当作捕蝉的工具。火热的太阳从树叶的间隙间照下来,汗涔涔的我们只顾竖起耳朵听蝉的声音,睁大眼睛看蝉的位置,有时竿子够不着,就爬上树,即使被一个叫“洋辣子”的“辣”了一下也屏住呼吸、无所顾忌。我们看准了目标,把竹竿慢慢地伸过去,对准蝉翼用最快的速度一触,蝉被面筋粘住,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把捉来的蝉放在蚊帐里,希望能近距离地听到它的歌声,可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它像哑巴一般,发不出一点声响,扫兴的我,只好把它放回了大自然。蝉和麻雀一样都是自然界具有野性的生灵,捉来的麻雀即便饿死也不吃你给它的食物;蝉,你给它再好的环境它都不会发出声来。也许,这就是野性生灵的骨气,那时的我们是不懂这一点的,只知道捕蝉的乐趣。   

④有些人对蝉有些偏见,“蛙鸣蝉噪”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他们认为蛙叫是“鸣”,蝉叫是“噪”。有这种认识的人,大多是冤枉了蝉。因为,这种噪也许是闷热的天气或烦躁的心情导致,未必是蝉声所为。不同的心境去听蝉音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炎热的夏天在空调间里吃着西瓜,说说笑笑、热热闹闹,树上的蝉在窗外鸣唱,此时,你会觉得这蝉声很美,它把夏天叫出了夏天的样子。如果天气闷热、心情烦躁、茶不进、饭不香,什么事都不想做,此时的蝉声于你是噪上加噪,当然对蝉声不怀好感了。其实,蝉的叫是为自己而叫,用当今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刷存在感”;禅的叫也是为时节而叫,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能叫出最响亮的声音来,它是季节的名片;蝉的叫也是为生活而叫,它来到这个世界总要做点什么,它擅长的就是叫。因为它有一个高亢的嗓音,一个热情的心境,一个振奋的精神,它要把这高亢、热情和振奋献给人间,这是它会做的、也是一定能做到的。   

⑤我们时常看见城市道路的拐弯处,大卖场的空地前,或其它什么地方有搭台唱歌的人,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跳舞唱歌,以此来吸引路人的眼球,让人们驻足观看。也许有人认为他们太嘈杂,其实他们是栖居在社会这棵大树上的蝉。他们为生活而歌、为生存而唱,为未来的幸福弹奏出自己的最强音。   

⑥其实,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在歌唱,只是歌唱的方式不同而已。   

⑦夏日的傍晚,月亮升起来了,蝉热情的叫声穿越夏夜的清幽,撩拨思绪。

1.仔细阅读全文,梳理文章情节。
听蝉→____________→论蝉→______
2.根据括号中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1)因为它有一个高亢的嗓音,一个热情的心境,一个振奋的精神,它要把这高亢、热情和振奋献给人间,这是它会做的、也是一定能做到的。(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2)夏日的傍晚,月亮升起来了,蝉热情的叫声穿越夏夜的清幽,撩拨思绪。(赏析加点词语)
3.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心情与蝉鸣之间的关系。
4.通读全文,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蝉的性格特点。
5.本文通过描写蝉鸣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种爱

丁丽梅

①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婆婆来我家小住,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口,跟婆婆热络地说着话。

②陈家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立门户。他们与他感情一般,与母亲感情也一般,平常不怎么往来。只他和寡母,守着祖上传下的三间平房度日。

③他没正式工作,蹬着辆破三轮,上街帮人拉货。婆婆怕跑菜市场,有时会托他带一点蔬菜回来。他每次都会准时送过来,看得出,那些蔬菜,已被他重新打理过,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婆婆削个水果给他吃,他推托一会,接下水果,憨憨地笑。路上再遇到我,他没头没脑说一句,你婆婆是个好人。

④他却得了绝症,肝癌。穷,医院是去不得的,只在家里吃点药,等死。精气神儿好的时候,他会撑着出来走走,身旁跟着他的白发老母亲。小区的人,远远望见他,都避开走,生怕他传染了什么。他坐在我家的小院子里,苦笑着说,我这病,不传染的。我们点头说,是的,不传染的。他得到安慰似的,长舒一口气,眼睛里,蒙上一层水雾,感激地冲我们笑。

⑤一天,他跑来跟我婆婆说,阿姨,我怕是快死了,我的肝上积了很多水。

⑥我婆婆说,别瞎说,你还小呢,有得活呢。

⑦他笑了,说,阿姨,你别骗我,我知道我活不长的。只是扔下我妈一个人,不知她以后怎么过。

⑧我们都有些黯然,春天的气息,正在蓬勃。空气中,满布着新生命的香,叶在长,花在开。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一阵风来,眼看着它就要坠下来,坠下来。

⑨我去上班,他在半路上拦下我。那个时候,他已瘦得不成样,脸色蜡黄蜡黄。他腼腆地冲我笑,老师,你可以帮我一个忙么?我说,当然可以。他听了很高兴,说他想在小院子里种些花。你能帮我找些花的种子么?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见我狐疑地盯着他,他补充道,在家闲着也无聊,想找点事做。

⑩我跑了一些花店,找到许多花的种子带回来,太阳花,风仙花,虞美人,喇叭花,一串红……他小心地伸手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的波在荡。

⑪这以后,难得见到他。婆婆说,陈家老四中了邪了,筷子都拿不动的人,却偏要在院子里种花,天天在院子里折腾,哪个劝了也不听。

⑫我笑笑,我的眼前,浮现出他捧着花的种子的样子。真希望他能像那些花儿一样,生命有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⑬一晃,春天要过去了。某天大清早,买菜回来的婆婆突然说,陈家老四死了。

⑭像空谷里一声绝响,让人怅怅的。我买了花圈送去,第一次踏进他家小院,以为定是灰暗与冷清的,却不,一院子的姹紫嫣红迎接了我。那些花,开得热情奔放,仿佛落了一院子的小粉蝶。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地说,这些,都是我家老四种的。

⑮我一时感动无言,不觉悲哀,只觉美好。原来,生命完全可以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存活的,就像他种的一院子的花。而他白发的老母亲,有了花的陪伴,日子亦不会太凄凉。


文章第⑧段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2023-02-07更新 | 45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郏县蓝桥记

张昆

①我从河南归返,路过著名的汝窑——随即想起了宋代,苏坟也在河南郏县。

②夜晚八时,我抵达郏县境内。村寨上空炊烟袅袅,村民们开始烹饪饭菜了。望着白纱般的烟雾、安静的村庄、古朴的石街,我便在姓姚的人家夜宿。

③进屋时,天空雾蒙蒙的,雨淅淅沥沥地落下。屋内的桌上摆放着一盏灯火,淡淡又微茫的火光,将门窗半掩的里屋弄得影影绰绰,汝河大抵也有百余米远。大雨瓢泼起来,像是从温婉的姑娘转瞬之间变成了咆哮的狮子。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也思考他为何选择郏县。

④王剑冰在《郏县三苏园》一文写道:“踏足苏坟内外,薄雾笼罩着一切,却也是淡淡、几乎留意不到的一层。苏坟四周道路的一侧,林风茂茂。”

⑤这块风水宝地既见证过沧桑的文化,也诞生过美丽凄凉的故事。早年,听说郏县有蓝河,上架石桥,名唤“蓝桥”。蓝河又与汝河相连,犹如儿子和母亲的关系。汝河是上游的主流,蓝河则是下游的支流。在前往郏县前,我想,若追溯汝河的历史,也能体会蓝河的魅力。任何独具风韵的美丽,都必有名人遗迹跟文化、历史作敦厚的铺垫。

⑥当年,东坡选择郏县为万年吉地,也基于它自然风光和文化积淀出来的底蕴。文人都爱僻静,柏树和松枝代表“竹柏”一样的人生,而蓝桥象征着所经历的爱情,还有文人的风骨。

⑦夜色凝结,隔壁人家的灯火熄灭。瓦砾的房顶被雨珠打得叮咚作响,像某种暗示和借喻,泛指苍凉凄婉的一生。然而还看不见蓝桥,它被无尽的雨和茫茫的山崖所遮蔽。

⑧次日,我顺着汝河乘船至峰子口,再转至当伶处:传说这是清代名伶与达官贵人相恋被追逐并跳河之处。我看着汝河的水,滔滔东逝……

⑨蓝桥架在汝河与蓝河的交界,山壁陡峭,河岸优美。蓝河蜿蜒地绕着村庄像护城河般庇佑。妇女和儿童裸足、嬉戏,一会儿踩着水花,划起双浆;不一会儿又撩起裙裾,翩翩起舞。我看见,蓝河水波倒映着粼粼光芒,五光十色地折射在舞女的袖口、裙子的底端。她的笑容,犹如两千年前浣纱的西施,素颜又不失高贵。郏县之美源于人文底蕴,蓝桥化作了陪衬,默默地驻守。

⑩蓝桥虽小,但游客踏访的足迹无数。我在观赏完舞蹈、欣赏蓝河后,由村寨的“末子坊”出来,行至蓝桥:由青石砖和汉白玉一样的碎石铺砌,像玉带架设在山间云廊的石桥,将人的情思牢牢锁住、升华。我想起电影《魂断蓝桥》中那个凄凉绝美的故事。

⑪蓝桥的底下,就是蓝河。河水并非蓝色,我曾问过附近的村民“为何称作蓝河”。他们说,蓝代表着凄婉和忧郁。千百年来的汝河及蓝河两岸,造窑的民工和烧瓷的匠人,生活艰苦,不少人都死了。他们的爱情也是凄美而令人无奈的。我还站在蓝桥上,闻歌谣:“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描写一位妇女在河岸边砍柴,思念远征未归的丈夫。这窃窃私语化作缕缕情思,密布字里行间,纯真感人。郏县蓝桥一带的民风淳朴,可见一斑。

⑫关于蓝桥,还有记载,东坡当年走过这里,乘舟远赴蓝桥。此后,纪昀也曾三度到访郏县,研究郏县附近的裴李岗遗址和龙山遗址……这些都作为郏县蓝桥最深处的文化底蕴、文化的发展和历史的积淀。郏县的历史也可追溯至周代,周武王伐纣之后,建立的周代崇尚礼教,便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例,年代久远、美名早成。

⑬我伫立于蓝桥上,看着那风韵犹存的石雕,印刻着斑驳印记的蓝桥石砖,徒生了一种无比的沉郁,仿佛当中也搀杂着喜悦、美好和黯然。历史的风烟,如构建郏县和蓝桥的先祖,他们的血脉,在中原大地正流淌着,依旧焕发着活力和朝气。而我此刻,正站在文化、历史和传奇爱情的丰碑上,回望前人的心思、品味着历久铭心的历史。


(1)本文是篇游记散文,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的游踪。
(2)欣赏游记要学会揣摩和品味语言,请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大雨瓢泼起来,像是从温婉的姑娘转瞬之间变成了咆哮的狮子。
(3)游记散文中往往会插入一些神话、传说等,说说第段插入歌谣有何作用?
(4)有人说,“游记文学”在记游之外,即游记不止在记录游踪和所见所闻,说说本文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思?
2023-09-19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

刘喜权

①在我儿时的印象中,每当大雪皑皑的日子,二叔总是不畏严寒,顶风冒雪地奔赴田野,去下套子。他知道大雪天,野兔为了生存,依然会不辞劳苦地出来觅食。他来到田咚上,寻找雪地上兔子那梅花瓣似的脚印。根据这些脚印,他就能大体判断出这只兔子的活动范围,然后在这范围内下套子。

②套子是铁夹子做的。二叔将铁夹子撑开,用绳索牢牢地固定在一棵树上;倘若没有树,他就会打一根坚固的木桩,将其固定在木桩上。只要兔子碰到铁夹子,它就会自动合上,威力巨大。人若误碰,手碰手被夹,脚碰脚被夹,非残即伤,而且伤的往往是骨头,惨烈而痛彻肺腑。

③在平常的日子里,怕误伤了人,二叔很少下这种套子。可是下雪天情形就不一样了,田间地头冰雪覆盖,千山乌飞绝,万径人踪灭,二叔这才敢下套子,而且会插根长长的东西,如小棍、树枝一类在旁边,提醒着那些一旦光顾的人注意。

④一次,我尾随着他,见他根据雪地上兔子的脚印,很是干净、利索地完成了一系列下套子的动作。整个过程中,他都叫我站得远远的,怕我人小懵懂,误踩了雷区

⑤这时的二叔,望着银白的田野,嘴角扬着笑,眼里闪着希望的光芒。

⑥无瑕而晶莹的大雪世界,对于兔子这些小动物来说,却是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危机。猎捕它们的人会不失时机地下手,毫不手软。

⑦回家的路上,我问二叔:什么时候再来?二叔说:明天早晨,而且得早早地来!万一夜里狡兔撞到夹子上,它会拼命地挣扎,会逃掉!”“那可得带上我!我迫不及待地说着。行!

⑧第二天早晨,天刚清亮,二叔就来叫醒了我。我匆忙地穿戴好冬日里笨拙的行头,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才和拿着一只空蛇皮袋的二叔一起,向着昨日下套子的野外走去。

⑨我们出了村庄,不多久就接近了昨日下套子的田间地头,隔着一段距离,就发现有一只硕大的灰色兔子中套了!它被绳索牢牢地牵制住,不停地东奔西突,想挣脱逃跑!我们惊喜地发出欢呼声,同时加快了脚步。

⑩兔子似乎也发觉了我们,感到危机正在一步步地逼近,它变得急躁而不安起来,加快了挣脱的力度与频率。在我们离它只有几步之遥的时候,它终于挣脱了,而且是凄惨地挣脱:它留下了一只血淋淋的腿在铁夹子上,这才一颠一簸地跑了,跑得极慢、极慢……是带着极度的痛楚吧?是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吧?

⑪兔子一心想摆脱人类的束缚与威胁这一幕震撼了我,也刺痛了我一颗少年的心。可怜的兔子,一定在大雪纷飞的夜里经历了无数次受伤后的挣扎与煎熬,求生与向往田野的信念却一直在支撑着它面对苦难!

⑫兔子,你这只血性、刚强的兔子,告诉我,是不是?

⑬二叔没去追它,大概也动了恻隐之心吧?

⑭如果他去追这只落荒而逃且受了伤的兔子,那是很容易追到的。

⑮我们默默地注视着,在我们昨天下套子的这片雪地上,留下了无数兔子带血的脚印,像朵朵红梅撒落在白雪地上,醒目、耀眼。那是一个生命为了生存而做出的抗争,令人对自然界的生物萌生出无限的敬畏。

⑯二叔什么话也没说,解开铁夹子上的绳索,提起铁夹子,小心翼翼地拿下那只血肉模糊的兔腿,轻轻地放在雪褥上,像怕弄痛兔子似的,然后将带血的铁夹子装进了手中的蛇皮袋子,神情凝重地带着我回了家。

⑰以后的日子里,一直没见二叔再用过他的铁夹子,也再没见他逮过一只兔子。

(摘自《意林》,稍有改动)

1.阅读第②段,说说人们误碰套子会有何后果,写这个后果有何作用?
2.请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在我们昨天下套子的这片雪地上,留下了无数兔子带血的脚印,像朵朵红梅撒落在白雪地上,醒目、耀眼。(从修辞角度赏析)
(2)二叔什么话也没说,解开铁夹子上的绳索,提起铁夹子,小心翼翼地拿下那只血肉模糊的兔腿,轻轻地放在雪褥上,像怕弄痛兔子似的,然后将带血的铁夹子装进了手中的蛇皮袋子,神情凝重地带着我回了家。(从描写角度赏析)
3.阅读最后一段,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4.请联系全文内容,给此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2023-02-02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