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23-06-05 1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山野里第一朵迎春花开了,我留下了①采撷和追求的脚印;园子里的第一缕果香飘来了,我留下了②收获和思考的脚印;混浊的小河边,我留下了畏缩和退却的脚印;泥泞的黄土路上,我留下了 pái huái)与进击的脚印……

人在前面走,印在身后留。无数脚印,是一个个生命的着力点,时间将它连 zhuì)成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在这路上,刻记着生命的每一寸历程【甲】每一分价值,仿佛与我心有灵犀。我突然发现:走平坦的路,脚窝最浅【乙】走泥泞的路,脚窝最深。留在石阶上的脚印最久,留在荆棘中的脚印最美……望着那深深的脚印,我便仿佛又回到了当时那汗流浃背的跋涉之中,更记起了那艰辛所赢来的胜利这胜利激发起来的加倍的欢乐和信心,毫无愧 zuò)。无论世间他物如何变幻,只要走好脚下的路,成功便会不期而至。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顿号【乙】句号B.【甲】分号【乙】句号
C.【甲】顿号【乙】分号D.【甲】顿号【乙】顿号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加点的“的”“刻记”“平坦”“和”分别是助词、动词、形容词、助词。
B.文中加横线的“蜿蜒曲折”“汗流浃背”“欢乐和信心”都是并列词组。
C.第一段文字的①②应该调换顺序,这样才符合句意的表达。
D.成语“不期而至”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2023-06-0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喜欢写生活中的小人物,如老舍《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鲁迅《父亲的病》中的陈莲河等,作者往往就是借这些小人物来表现文章的大主题。
B.《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木兰诗》节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民歌《乐府诗集》。
C.《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分别是陆定一和魏巍,这两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对中国军人英勇、顽强和乐观精神的讴歌与赞美。
D.“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泰山;“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故园”是指家乡;“昨夜见军帖”中的“军帖”是指军中的文书。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5.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表达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贤主,更不能生逢旷世明君的愁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望岳》中用山的南北两面光照不同来体现泰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农家祭社祈年习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05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6. 综合性学习。
为了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你参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对联主题:“孝亲敬老”,请对照已给上联,从备选词中选出合适的,搭配好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风尚好       国泰民安       孝亲敬老       脸上开        敬老如花        岁月新
上联:孝心似籽心里种
下联:            (7个字)
(2)为了更好地落实活动主题,请你再设计一个活动项目。
活动一: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时间,向全校师生宣读《孝亲敬老活动倡议书》。
活动二:召开主题班会,讨论“孝”的内涵。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收集了关于“孝”的诗句,下列不符合“孝”的主题的一项是(     
A.父兮生我,母兮鞠我。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D.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4)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古今留下了很多关于孝的故事。请你写出两个故事名称。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甲】

塞下曲(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乙】

南乡子

[清]纳兰性德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注释]①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②楼兰:汉代时地处西域的楼兰国,此处泛指敌国。③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弯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
7.【甲】【乙】分别选择“天山雪”和“________”等自然景象,描绘了边塞________的环境特点。
8.【甲】【乙】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
2022-10-28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