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山东 九年级 中考真题 2023-08-06 25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革命精神给予我们心灵丰富的滋养:南湖的红船开辟了民族的新航道,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锻造了民族的坚不拔,延安窑洞里的灯火点(rán)了民族胜利的希望,两弹一星的光芒辉映了民族的奋发图强……伟大的革命精神激荡人心,(cuī)人奋进。新时代青年身处历史洪流,应有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志气,做中华民族脊梁的气,常补精神之钙,时时去思想之尘,以赤诚之心立报国之志,甘做一颗永不懈(dài)、永不生锈的(luó)丝钉,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韧rènB.骨gǔC.掸dǎnD.绩jī
2.文段拼音处依次应填写的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燃                     
B.燃                     
C.然                     
D.然                     
2023-08-05更新 | 89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五四”运动以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种种新思想,引起了进步青年极大的兴趣。
B.王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在座的听众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C.辩论赛上,观众热烈的掌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参赛队员们越战越勇。
D.河水川流不息,在狭窄的河道中汹涌着,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大海奔去。
2023-08-05更新 | 170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只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
B.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此产业能否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产品。
C.小清河之所以越来越清澈的原因,是因为济南广大市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D.随着各地景区惠民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人走出家门,拥抱自然。
2023-08-05更新 | 1588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真题
5. 为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便于小学毕业生了解初中学习生活,某初中学校组织了“校园开放日”活动。作为本次活动的学生志愿者,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请仿照画线句,完成续写,唤起小学生对初中生活的期待。

时光将我们的初中生活绘成一幅画卷。展开画卷,每一个为梦想而努力的清晨,每一个挥洒汗水的午后,每一个怀着期待迎接明天的夜晚,又出现在眼前。初中生活鲜艳明亮,绚丽多姿。它活力无限,像早上初升的太阳;它生机盎然,如山中葱郁的树林;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有小学生向你询问,他特别喜欢科幻文学作品,但不知道怎样才能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你提供一条阅读此类作品的建议。(不超过15个字)
2023-08-05更新 | 84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见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B.沿阻绝       溯:顺流而下
C.清峻茂       荣:茂盛
D.属凄异       引:延长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间千二百里             如土石何
B.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生物之息相吹也
C.素湍绿潭             无敌国外患者
D.故渔歌曰             后遂无问津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
B.作者描绘三峡沉静优美的春冬景象时,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
C.本文写景语言精确凝练,如“林寒涧肃”四字,营造出秋天的肃杀氛围。
D.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023-08-05更新 | 107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授济宁知府。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遂野田日辟,民食以裕。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盛夏,守将督民夫筑城。克勤曰: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请之中书省,得罢役。济宁人皆赞之。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

【注释】①视事:办公。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又 立 社 学 数 百 葺 孔 子 庙 堂 教 化 兴 起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
11.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析方克勤是如何做到“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的。(答出两点即可)
2023-08-05更新 | 102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霁夜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释】①寂历:寂静。②帘栊:窗帘和窗户。③戍墙铃:一种铃铛。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给人以清爽之感,表达诗人喜悦之情。
B.首联从寂静的夜色写起,接着以戍墙铃的铃声与之映衬,更显得清寂。
C.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月亮被云笼罩的朦胧景色。
D.颈联调动多种感官来写夜景,如秋声堕叶是听觉,月夜飞萤是视觉。
13.有人说,本诗诗境不限于雨霁,而是将时间向前、向后进行了延展,扩大了诗歌容量。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023-08-05更新 | 100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六、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14.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种类多样,如春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
B.古人常用“加冠”“而立”“不惑”“耳顺”“耄”等词语表示不同的年龄。
C.赠序有别于书序,它作为临别赠言,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可抒发作者的情志。
D.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林立。张仪是道家代表人物。
2023-08-05更新 | 106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七、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真题
15.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5)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6)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在沉郁中坚定信心、奋发振作、一往无前的气概。
2023-08-05更新 | 84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16. 近日,班级开展阅读《水浒传》活动,老师提前进行了阅读调研。针对比较集中的困惑点,老师建议立足作品特点,寻找阅读突破路径。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两项任务。
阅读困惑描述把握作品特点明确突破路径
作品人物众多,文脉梳理不清楚怎么办?作品是先分后合的______ 结构分(前40回):
史进→_______大闹五台山→林冲→汴京城_______卖刀→吴用→梁山泊义士尊_______→武松→宋江
合(41~100回):
梁山聚义,庙堂招安,水浒梦断
任务一:请在①~④处填写相应词语或者人物姓名。
语言不同于其他作品,抓不住特点怎么办?作品是在说书底本基础上再创作而成文段:

众猎户齐叫道:“不信你一个人如何杀得四个虎?……自从有了这窝虎在上面,整三五个月没人敢行。我们不信!敢是你哄我?”李逵道:“我又不是此间人,没来由哄你做甚么!你们不信,我和你上岭去,寻讨与你,就带些人去扛了下来。”众猎户道:“若端的有时,我们自得重重的谢你。却是好也!”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任务二:请结合文段分析,作品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
突出特点:___________(4字以内)   分析:___________
2023-08-05更新 | 123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物勒工名

①当今的“3.15”晚会让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质量问题,那么在古代也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吗?古人又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呢?如果你了解了物勒工名制度,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②《礼记·月令》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其中提到的物勒工名是我国最早的手工业管理制度。它要求手工业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从某种意义来说,物勒工名也是我国最早的问责制。

③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在青铜器上刻记人名的现象,但此时多是标明物品的所有者,并非制造者,将制造者名字刻上器物则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些器物上甚至还出现了主造人和监造人的名字。此时物勒工名制度才真正出现。到了秦朝,物勒工名制度以法定形式固定了下来。如秦简《工律》中规定: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久之。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种相对比较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秦国才可能在列国纷争中以富国强兵之势一统天下。

④到了汉代,这种制度的实施已深入到官营手工业的各个方面。目前在一些出土的汉代器物上均发现有铭文,铭刻内容较为丰富,涉及的信息更加全面,标志着这一时期物勒工名制度已相当成熟。

⑤唐朝对该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一方面,政府为了确保官营手工业技术领域后继有人,为工匠设立匠籍,子弟要世袭。另一方面,政府把这一制度和工匠的培养考核结合起来,从技艺培训,到产品制造、管理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使得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和工匠家族。

⑥明清时期,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更加严格,勒名制度也更规范、具体,最突出的是在工程材料上都要层层勒名。南京明城墙即为典型代表,每块城墙砖背后都有工匠勒名。在一块黄州府蕲水县铭文城砖上刻有67个字,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这是目前南京城墙上发现的责任层级最多的一块。据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结构严密、层次分明的质量责任体系。

⑦作为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物勒工名既保障了产品质量,也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⑧中国古代工匠极为重视生产技术的精益求精。勒名制度下,工匠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如在制作车辆时,对两个轮子沉入水中的深度是否相等这样的问题,他们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

⑨物勒工名还充分体现着诚实守信精神。勒名制度要求每一件产品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政府对不合格产品的追查处理十分严格,让以次充好的行为没有生存空间,彰显了对消费者的诚信。

⑩勒名制度长期约束着工匠群体,久而久之,这种约束内化为工匠敬业专一的意识,从而演化为一种社会文明和自觉精神。

⑪铭文无声,一刻千年。物勒工名制度反映了古人的智慧,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者庄华峰,文章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加点字“从某种意义来说”起到限定作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第⑦段是过渡段,把物勒工名制度的发展和这一制度对工匠精神的推动作用连接起来。
C.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古代工匠极为重视生产技术的精益求精。
D.全文采用逻辑顺序,介绍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管理制度——物勒工名。
18.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物勒工名制度源远流长,其真正出现应该是在商周时期。
B.因为秦国国富兵强,一统天下,所以物勒工名制度得到长足发展。
C.在汉代器物铭文中,你可能会看到器物制造的地点、制造者、监造者等信息。
D.明清时期,勒名制度更加规范,南京明城墙就在每一块砖上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
19.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物勒工名制度对当今社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有何借鉴意义。(答出两点即可)
2023-08-05更新 | 10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桌人生

①人过中年,开始有点儿念旧。熟悉而又陌生的泉塘村,经常莫名地追到千里之外的都市,伴着那张小方桌,在我的梦中浮现。

②我上学第一天是踢着小欢步去的,记得放学时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我越过山坡,蹚过小河,踩着风回了家。一进屋,我就寻了一条板凳,铺开作业本写字。狭长的板凳直摇晃,本子也跟着摇晃。傍晚,爹牵着老水牛回了家。老水牛一身泥水,摇摇晃晃的。爹的步子沉重得像老水牛,也摇摇晃晃的。

③我一天天往上长,板凳却像忘记了生长这回事。爹,我想在梳妆桌上写字。爹正招呼牛喝水,我的话夹在风里,一晃就过去了,他似乎没听见。爹……,爹抬起头扫了我一眼,只了一声,起身进了光线暗淡的里屋。他满是泥巴的生活里大多时候是沉默的。

④梳妆桌是家里唯一可以被称为桌子的物品。桌面上的漆脱落得斑斑点点,布满裂纹,还缺了一条腿,用一堆砖块垫着。爹把梳妆桌收拾出一半,我总算有了自己的书桌。我侧着身子,半边屁股斜放在紧挨着的床头,努力地把一行行人口手上中下写端正。

⑤我开始习惯那张缺了腿的书桌,爹却开始不习惯我。他会冲着黑屋子吼:柴火没了,牛饿了,鸡鸭也到处扑腾……日子不是纸上画出来的!确实,那时村里的孩子读书都像赶集一般,在学校里耍打几年就回来了,然后该干啥干啥。爹吼出来的声音很大很硬,我的心成一地畏惧。

⑥有一次,班主任家访,跟正在码草垛的爹说:娃是块读书的料!一连说了好几遍,爹似乎没听见,半晌才从草堆里冒出头来了一声,继续码草垛。

⑦读书就像爬楼梯,我一步步登高。每天回家,我就钻进黑屋子,世界小得只有面前那半张桌子大。不过,书本里的世界远比泉塘村的生活有趣。崎岖的山路挡不住我前行的步伐。我的中学生活顺利得一马平川,天宽地阔。放学路上,伴随我的,除了松软的田野,欢畅的校歌,还有鲜艳的奖状和背后或羡慕或褒奖的目光,这一切都让我陶醉。不过,我一般不跟爹说,爹也从来不管我读书的事。他只管低着头在土地里找下一年的出路,就像那头老水牛。

⑧在一个冬日,我把所有的奖状翻出来,涂上米汤,糊在桌前的墙壁上。顿时那间黑屋子像漏进了一道光。爹进屋,我看见他咧了咧嘴,似乎有话要说,但最终什么也没说。爹那土色的脸像松了绑,连胡茬也生动了许多。

春风从远处的山谷里挤过来,暖暖的。那天,我正像往常一样伏在那半张桌上写字,房门吱嘎一声,爹裹着一身阳光,风一样地推门进来,一把拉我出门。夕阳的余晖里,一张崭新的小桌立在褐色的泥地上,方方正正的,桌面刷着木纹新漆。写字桌,给你做的!爹说这话时,声音大得像半夜里的春雷,惊得屋檐下的燕子逃也似的飞走了。

⑩自那以后,我不再一放学就钻进黑屋子,而是将桌子摆在屋檐下,读书,写字。村里的小孩儿看见我读书的样子,也纷纷拿了作业过来,和我挤在一张桌上,有的一本正经,有的装模作样。夕阳下,我仿佛看见小小的方桌上,长出不一样的春天。

⑪初三时我开始住校,家里的小方桌用不上了。我在学校拓展世界的同时,泉塘村也似乎被掘开了一个口子,一些没有读书的后生都去了外地打工。渐渐地,打工在乡间刮起一股强劲的风,不少人家换了漂亮的书桌,可桌前写字的孩子却越来越少。

⑫爹又开始沉默下去。我也去打工吧。我跟爹说。爹似乎没有听见,只是额头上冒出来的汗珠子出卖了他。他清楚我的命运掌握在他的手里。你得读书。爹半晌才说,转身牵着牛出了门。

⑬后来,我上了高中。每次我回家,爹都早早拴好牛,奔回家,收拾好小方桌,将桌面擦得干干净净,然后默默走开……

⑭就这样,我翻着书,一本又一本,从一张书桌跳到另一张书桌,从乡下读到县城,从县城再读到大城市。泉塘村渐渐成为一个遥远的存在。后来我听说,家乡越来越好,那些外出打工的人也纷纷回乡。我还听说,家家屋檐下都有了一张长满春天的书桌。

⑮我人生的起点只有半张桌子那么大,但我的世界却在桌面之外,海阔天空,层林尽染。光影流转,那一方小小的书桌,永远是记忆深处的一道光。

(作者郭发仔,文章有删改)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爹吼出来的声音很大很硬,我的心成一地畏惧。
(2)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
春风从远处的山谷里挤过来,暖暖的。
2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⑫段画线句“爹似乎没有听见,只是额头上冒出来的汗珠子出卖了他”的理解。
23.文中“桌”与许多人的人生紧密相关。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桌”和他们的人生之间的关系。
2023-08-05更新 | 1942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真题
24. 根据要求写作。

冰雪消融时,那缕阳光令人愉悦;感受爱意时,那抹微笑令人温暖;超越过往时,那份自信令人坚定;国泰民安时,那种幸福令人自豪……今日,总有一种晴朗,让人心生欢喜。


请以“今朝晴朗可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
②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要少于20行)。
2023-08-05更新 | 94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3
综合性学习
1
文言文阅读
2
诗歌鉴赏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20.94字音  字形
二、选择题
30.85成语和熟语
4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140.6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三、综合性学习
5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意见建议
四、文言文阅读
6-80.65郦道元(470-527)  山水游记类课内阅读
9-110.65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五、诗歌鉴赏
12-130.65诗歌鉴赏
六、名句名篇默写
15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七、名著阅读
160.65施耐庵(不详)  《水浒传》  内容概括,主旨把握
八、现代文阅读
17-190.65说明文
20-230.65散文
九、作文
24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