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甘肃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23-11-24 23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麦积山石窟坐落在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麦积山。②山高142米,形如堆积的麦秸,故名。现尚存洞窟一百九十四个,各种造像大约七千余尊,其中一米以上者一千尊。因山石不宜雕刻,故造像多为泥塑。壁画大部分剥落,但尚可看出古代中原画风的面目。

87号石窟的造像是佛陀右侧弟子迦叶。额头上的皱纹线条和饱经风霜的面孔,足以说明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知识yuān   、受人尊敬的高僧。他的鼻梁高挺、目光shēn   suì,微微张开的薄唇,似乎在宣呼佛号,颂念佛经。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落______高______
yuān                    shēn   suì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种造像大约七千余尊,其中一米以上者一千尊。
B.因山石不宜雕刻,故造像多为泥塑。
C.壁画大部分剥落,但尚可看出古代中原画风的面目。
D.第87号石窟的造像是佛陀右侧弟子迦叶。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划线句①的主干是“麦积山坐落在麦积山”。
B.划线句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麦积山的高度比喻为“堆积的麦秸”。
C.“饱经风霜”“德高望重”“鼻梁高挺”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不一致。
D.语段中加点的“说明”与“图片下边附有说明”中的“说明”都是动词。
2023-12-0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2. 下面四幅图片均为麦积山上的书法遗迹,其中属于楷书的是图______,请从图①②③中任选一幅作品,将其内容用简化楷体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2023-11-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面语段介绍的是麦积山石窟造像的制作材料与步骤,图片顺序与之相符的一项是(     

麦积山的泥塑造像在制作时,首先用木材搭出骨架,再敷以粗泥(麦草泥)塑出大致形体,再用细泥进行细部雕琢。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会在泥中配上细麻丝、棉花等材料,以提高泥的硬度,这样泥在干透后,甚至可以坚如烧陶。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施彩,通过彩绘的形式赋予泥塑质感。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
2023-11-3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迄今为止,自然蜕变依然是麦积山石窟文物基体遭受损坏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监测、控制石窟内文物的保存环境
②这与文物所处的自然环境有着最密切的关系
③减缓窟内文物因自然蜕变引起的损坏
④开展预防性保护研究
⑤将是今后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发展的主要方向
A.⑤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④①③⑤
2023-11-24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麦积山石窟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依靠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通达,五一期间你和家人去参观的时候,有小朋友在栈道上打闹,你将如何劝说他们?
2023-11-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6. 默写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有雕塑精美的麦积山石窟,还有“①______,②______”(杜甫《望岳》)这样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泰山;不仅有“几处早莺争暖树,③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杭州西湖,还有“芳草长堤,④______”(欧阳修《采桑子》)的颍州西湖;不仅有“峰峦如聚,⑤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潼关,还有“曲径通幽处,⑥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破山寺;不仅有能看到“⑦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的黄鹤楼,还有“⑧______,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岳阳楼……

2023-11-2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父亲的肖像

迟子建

①父亲走了三十二年,他的影子却从未从我们心底和梦里消失。

②不久前我突然接到故乡一封来信,说明父亲在别人眼里是其貌不扬的。写信者是父亲的生前同事,说是见到了父亲的几位学生,他们忆起父亲的几段往事,觉得很有意义,所以整理给我。

③其中一位回忆说,他10岁随父亲来到大兴安岭永安时,这里还没学校,所以他过了上学年龄却无书可读。1966年,新学校在永安东头开建了,他满心欢喜,每天都跑过去看。领着工人建校的校长姓迟,一个瘦弱的小伙子,个子不高,面貌寻常,和工人一起光着膀子举着土坯垒墙,满脸流汗,灰头土脸的。而最终落成的茅草苫顶的土教室,课桌也是土坯垒的,粗糙不堪,椅子则是用原木锯成的木墩。那时没有本子,他们每人发一块石板,用粉笔写字,而身为校长的父亲,一个人承担好几门课的教学。

④我向母亲求证这些细节,她说的确如此。父亲从哈尔滨高中毕业,是当年大兴安岭的人才了,所以一个人得兼多门课。而他建学校的时候,我才两岁,正是流着涎水傻呆呆啃手指的年龄,记忆还没发芽呢。

⑤父亲的学生还回忆到,1970年清明节,父亲带领学生去烈士墓扫墓。仪式结束,忽然间天昏地暗,暴雪袭来,学生们被狂风吹打得站不稳,父亲连忙让学生趴倒在地,然后再一个一个将他们转移到桥洞。待暴风雪止息,父亲吓坏了,一会儿看看这个的脸,一会儿摸摸那个的头,生怕暴风雪伤着了学生。

⑥能和记忆重叠上的,是信尾记叙的一件事,说是永安学校第一届小学生毕业时,父亲从家里端了一盆新烀的土豆和新炒的黄豆,师生们吃着土豆,嚼着黄豆,开着毕业式。这确实是父亲的风格。父亲喜欢把家中吃食拿给别人,也常把他喜欢的孩子带到我们家吃饭。

⑦父亲的善心和慷慨,本是人性的阳光,但投射回来的,有时却是阴霾。他欣赏人才,有一年从教育局为我们山镇学校,要来一位大学毕业生做教师。因为学校还没建起教工宿舍,他就让这位新教师携着家眷,在我们家一住两年,吃一锅饭却分文不要,直到他们有了宿舍搬出。其后永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来此做教师的,就不止一人了。记得有一年涨工资,身为校长的父亲,把仅有的一个指标,给了另一位大学毕业的老师,因为先前住过我家的老师已涨过一次,谁知这位老师认定还应该是他调资,找父亲去闹。父亲没满足他的要求,他对他的恩情,也就被一笔勾销。父亲自此很难过,常说有的知识分子真是难交,你对他一百个好,只要一个不顺他意,你就成了他的敌人了。

⑧父亲做了二十年山镇学校的校长,直到辞世。我在永安学校读的小学和初中,也在大兴安岭师范毕业后,分配回母校,成为他麾下的一员,那时土教室早被红砖瓦房的教室取代了。我最初学写小说的时候,悄悄告诉给他,谁知他立刻告诉给母亲,带着惊喜和揶揄的口气,说:咱家二小姐要写小说啦!

⑨我记得父亲最沮丧的一件事情是,北头有户人家多子多女,他们的父母不许所有孩子上学,只派去两三个,其余的在家跟他们干活,父亲几次三番上门相劝,可家长认定,一家有几个识数认字的就够了。父亲许诺减免部分孩子的学杂费,他们依然不允。以致后来他们看见父亲远远过来了,赶紧关门闭户。父亲无计可施,曾想让能接受教育的那几个孩子,回家将知识传与兄弟姐妹,可他们没一个好成绩的。父亲每每说起,痛心不已。

⑩我很感激这封故乡来信,唤醒了我对往事的一些回忆,父亲的学生帮我勾勒了他肖像的另一侧面。如今永安学校不复存在,但校址还在,我们家半塌陷的老宅还在。我很担心父亲的灵魂出游时,对着空荡荡的校舍会伤感,怎么不闻读书声了呢?看见我家荒草萋萋的老院也会伤感,家里的烟囱咋不冒烟了呢?

父亲大约明白大地没他的春天了,他不再醒来。

(选自2018年10月8日《新民晚报》,有删减)

7.父亲的同事在信中回忆了和父亲有关的哪几件事?
8.按要求完成题目。
(1)父亲每每说起,痛心不已。(父亲“痛心”的原因有哪些?)
(2)谁知他立刻告诉给母亲,带着惊喜和揶揄的口气,说:“咱家二小姐要写小说啦!”(从描写人物的角度赏析句子)
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材料中的母亲和选文中的父亲的相似之处。
【链接材料】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节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10.你怎样理解“父亲大约明白大地没他的春天了,他不再醒来”这句话的含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