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2-29 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志有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肴不仅要________远大志向,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走稳走实人生的每一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深入实践、苦干实干的结果。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以矢志不渝的精神牢记最初的梦想,zhì风沐雨,守住内心的志向。真正踏上追梦旅途后,沿路有平川也有丘壑,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阴霾,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在奋进路上引吭高歌。

走在梦想的路上,难免遇到折。我们应目标坚定、________,不因一时一事而________,也不因暂时的困难停下前行的脚步。或许一个愿望没有实现,或许一次比赛结果不够称心,或许客观条件暂时受限,只要志气在,人生便有无限可能。

志存高远不是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不因循守旧。只有在不断的   与实践中,我们才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

1.加点字“挫”的读音是________,“zhì风沐雨”拼音处填入汉字是________
2.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树立 处变不惊 疑惑 探索B.建立 宠辱不惊 疑惑 探查
C.树立 处变不惊 困惑 探索D.建立 宠辱不惊 困惑 探查
3.对文中画直线句子病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句式杂糅B.缺少主语C.不合逻辑D.搭配不当
4.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复句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转折关系B.假设关系C.选择关系D.并列关系
2024-02-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5. 古诗文名句默写。
(1)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
(2)_____________?满眼风光北固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统领全文奠定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秋瑾的《满江红》中运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机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色彩鲜明的对比,生动反常的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弟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二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必以/与朋友交而不
B.忠之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C.战长勺/三顾臣草庐之中
D.登轼望之/报先帝忠陛下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B.乙文题目“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C.甲文对话为主,以“长勺之战”为例,详写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表现曹刿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家形象。
D.乙文《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同时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8.纵观乙文,刘备深知诸葛亮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结合选文说说他这一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4-02-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围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有删改)

【注】①武王:周武王、讨代纣王,灭商建立周朝。②师尚父:即下文的太公。③就国:到齐就国军之位。④犁明:即黎明。
9.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武 王 已 平 商 而 王 天 下 封 师 尚 父 于 齐 营 丘 东 就 国 道 宿 行 迟。
11.阅读本文,联系《曹刿论战》,你觉得古代君主治国、作战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2024-02-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业精于勤

冯友兰

①勤能补拙这一句话虽好,但它有时或可使人误会,以为只拙者需勤以补其拙,如巧者则无需乎此。不管说这一句话者的原意如何,事实上没有人不勤而能成大功,立大名的。

②无论古今中外,凡在某一方面成大功,立大名的人,都是在某一方面勤于工作的人。一个在某方面勤于工作的人,不一定在某方面即有成,但不在某方面勤于工作的人,决不能在某方面有成。此即是说,在某方面勤于工作,虽不是在某方面有成的充足条件,而却是其必要条件。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要靠九分汗下,一分神来。九分汗下即指勤说。

③我们于以上说某方面,因为往往一个人可以于某方面勤,而于别方面不勤。一个诗人往往蓬头垢面,人皆以他为懒,但他于作诗必须甚勤。李长吉作诗,呕出心肝。杜工部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都是勤于作诗,勤于作诗者,不必能成为大诗人,但不勤于作诗者,必不能成为大诗人。

④对于某方面的工作不勤者,不能成为在某方面有成就的人。对于人的整个的生活不勤者,不能有完全的生活。所谓完全的生活者,即最合乎理性的生活。用勤以得到完全的生活;我们所谓勤的进一步的意义,即是指此。

⑤古人说:民生在勤。又说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现在我们亦都知道,人身体的器官,若经过相当时间不用,会失去它原有的功用。一个健康的人,有一月完全不用他的腿,他走路便会发生问题。维持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他每日必须有相当的运动。这是卫生的常识。所谓民生在勤的话,以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比喻,应用在这方面,是很恰当的。

⑥我们可以从身体方而说勤,亦可从精神方而说勤。《易》乾卦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庸》说:至诚无息。又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之道是至诚无息,人之道是自强不息。这些话可以说是,从精神方面说勤。无息或不息是勤之至。关于这一点,我们于此只说这儿句话。

⑦就人的精神方面说,勤能使人的生活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什么是人的生活的内容?人的生活的内容是活动。譬如一个人有百万之富,这一百万只是一百万金钱、银钱或铜钱,并不能成为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若何得来这些钱,若何用这些钱,这些活动,方是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又如一个人有一百万册书。这百万册书,只是一百万册书,并不能成为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若何得这些书,若何读这些书,这些活动,方是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

⑧我们可以说,只有是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者,才真正是他自己的。一个守财奴,只把钱存在地窖里或银行里,而不用它:一个藏书家,只把书放在书库里,而不读它;这些钱,这些书,与这些人,尔为尔,我为我,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关系。有一笑话谓:一穷人向一富人说:我们二人是一样的穷。富人惊问何故。穷人说,我一个钱不用,你亦一个钱不用,岂非一样?此虽笑谈,亦有至理。

⑨人的生活的内容即是人的活动,则人的一生中,活动愈多者,其生活即愈丰富,愈充实。勤人的活动比懒人多,故勤人的生活内容,比懒人的易于丰富、充实。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作者是如何论述的?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13.从论证方法角度分析文章第⑥段划线句的作用。
14.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要阐明你的理由。
【链接材料】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一声不到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摇……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024-02-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罐儿

冯骥才

①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

②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瘦腿,胸脯赛搓板。打他会走的时候,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龙王庙,人们拿木盆和门板当船往外逃。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娘死在路上。他孤单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

③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儿扑面而来。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

④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

⑤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

⑥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

⑦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拙手拙脚,罐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中烧,递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怎么突然散了

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

⑨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

⑩老汉捏好罐儿,便放在火中烧,很快烧成,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边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响做不好也没关系。”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怎么找也找不着。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

⑪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原来还教他做罐。

⑫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两句话“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这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

⑬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木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罄,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的年年都有,逃难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

⑭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住着一些烧陶的人家。家家门口还放着一些小小的耍饭用的陶罐,任山人拿。后来,人们就叫这村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从此这个小村子就有了大名。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罐儿父母先后去世的情况以及当时的背景信息,写出了罐儿家庭的悲惨以及罐儿生长环境的恶劣。
B.煮粥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盛粥的罐儿,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
C.在罐儿初次捏罐儿时,所捏的罐儿不仅外形丑怪,而且烧制后还很不中用,这符合罐儿的身份和现实逻辑。
D.老汉在教会罐儿捏罐儿之后,竟然不见了,这看似不合情理,其实正体现了小说“俗世奇人”的特色,耐人寻味。
16.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7.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章⑧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18.“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从此这个小村就有了大名。”结合链接材料说说“贯儿庄”这个大名好在哪儿?
【链接材料】

《汉典》中的意思:①古时穿钱的绳索。②古代货币单位。一千个钱叫一贯。③穿过。④原籍;出生地。

19.校公众号设有以下几个栏目,如推送本文,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应放在那个栏目,并说明理由
①至爱亲情   ②人性光辉   ③革命文化   ④人生感悟
2024-02-2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