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 七年级 期中 2024-03-11 8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小语和小文是“文学经典伴成长”活动开幕式的主持人。以下是他们撰写的部分主持词,请你一起参与主持词的修改,根据语境完成后面问题。
【开场白】
ㅤㅤ文学经典,历经岁月沧桑依然zhàn_____放光彩。像______亮的歌声,唱响时代;似陈年的老酒,_____蓄醇香;如无瑕的翡翠,流传百代。读来,往往能______闻强识,涵养性情。
【串词】
ㅤㅤ小语:经典作品承载着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在浩瀚的经典作品的海洋里,无数的佳作等你去吟哦;无数的篇章等你去发现;无数的妙句等你去背诵,因此阅读经典是一个过程,一挥而就不行,浅尝辄止更不行。
ㅤㅤ小文:翻阅经典诗文,我们邂逅许多古代贤者。有托付愁心给明月的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①            ;有感怀征人绵绵乡愁的李益:            ,一夜征人尽望乡;有身处军旅,登高抒怀的岑参:          ,应傍战场开;有追忆风光岁月的杜甫:            ,崔九堂前几度闻;还有羁旅思乡的马致远:夕阳西下,⑤           
ㅤㅤ小语:先贤的智慧,启人心智。从《论语》人不堪其忧,⑥           中,我们体悟到颜回安贫乐道的处世之道;学习到          ,可以为师矣的方法,树立了三军可夺帅也,⑧            的坚定志向。从《次北固山下》          ,⑩          中,我们感悟出新旧交替之哲理。
ㅤㅤ合: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经典,来一场与文学经典的约会吧!
(1)请给加点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zhàn _____
_____
_____
④bó _____闻强识
(2)请根据语境,帮助小语和小文完成主持词里的经典诗文。
(3)针对小语和小文的主持词,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翻阅经典诗文,我们邂逅许多古代贤者。(“翻阅”是动词,“诗文”是名词。)
B.像嘹亮的歌声,唱响时代;似陈年的老酒,贮蓄醇香;如无瑕的翡翠,流传百代。(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无数的佳作等你去吟哦;无数的篇章等你去发现;无数的妙句等你去背诵。(这三个句子排列顺序是正确的。)
D.因此阅读经典是一个过程,一挥而就不行,浅尝辄止更不行。(成语“一挥而就”的使用有问题。)
2024-04-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 七(1)班同学准备在班级开展“与文学经典有约”阅读分享活动,届时将邀请张老师参加,小语为此设计了一张邀请函,其中有两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张老师:

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学经典,七(1)班将于20231120日上午十点在七(1)班教室开展与文学经典有约阅读分享活动。我们诚挚地邀请您莅临贵班,观摩并发表您的拙见。望您不吝赐教。

七(1)班班委会

20231110


(1)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
(2)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
2024-03-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困难(0.15)
3. 小组成员打算制作回忆性散文阅读策略指南,在名著阅读分享活动上展示,请参与他们制作前的头脑风暴。
小龙:阅读《朝花夕拾》,我们除了可以运用圈点勾画法,在有疑虑、有感触的地方做好标记并进行赏析之外,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小语:“回忆性散文”呈现出双重视角,即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两个视角下的“我”由于时空的差异,对于同一件事、同一个人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理解。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双重视角下的对照阅读策略,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例如百草园对于成年的鲁迅而言,“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对于儿时的鲁迅却是乐园,表现出作者(1)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的确,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儿童视角下的阿长粗俗、愚昧、迷信,但对“我”关心爱护有加,作者表达了对她的(2)_______之情。而成人视角下的阿长身世坎坷、悲苦不幸,作者表达的更多的是同情、怀念、感激之情。
小岩:我觉得,对同一部作品可以用双重视角下的对照阅读,对不同作品中具有一定关联的人物、事件或场景也可以进行对照阅读,区分其细微差别,探究差别产生的本质原因。例如,我们要分析衍太太这一人物形象,可以将《父亲的病》和《(3)_______》两篇文章进行对照阅读,能更好地把握人物整体形象;也可以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中的(4)________和藤野先生两位老师对鲁迅的影响进行对照阅读,了解鲁迅的成长历程。
小龙:听了你们的讨论,我受益匪浅,我们只要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一定能消除经典与现实的隔膜,在经典作品中读出新颖真切的感受。
2024-03-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4. 小语准备在诗文朗诵活动中为同学们诵读《观沧海》这首诗,请帮助他完成下面的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小语对于本诗朗读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情感。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此时他登上碣石山,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所以应该用比较激昂的语气去朗读。
B.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可以将“临”“观”两字重读,以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
C.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作者极其高兴,不禁要歌唱起来,所以要读得高昂些,前面都要读得低沉些,以突出变化。
D.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2)朗诵时小语想制作一张幻灯片背景图,请你认真观察以下两幅图,说说哪副图更符合此诗的情景,并结合相关诗句说明理由。
2024-03-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5. 阅读古文经典,可以汲取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请你认真阅读以下两篇文章,和小语一起完成后面的问题。
ㅤㅤ【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ㅤㅤ【乙】

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如而已!上闻之大

《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诸葛靓(jìng):字仲思,他父亲诸葛诞反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他入吴国,任右将军、大司马。吴亡,逃匿不出。②朝堂:皇帝议政的地方。③孙皓:吴末君主。
(1)小语在阅读【甲】【乙】两文的时候,做了下列表格进行词义的积累,请你根据提示,帮他完成加点字词的解释。
加点词推理提示释义
不习乎结合语境,发现词类活用。a传:
博学而成语勾连法:学不倦。b笃:
而已查字典法:①代词,这;②于是,就;③劈,砍。c斯:   (填序号)
上闻之大课内迁移法:学而时习之,不亦乎?d说:

(2)小语在翻译文章时遇到了问题,请你帮忙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卿字仲思,为何所思?
(3)【乙】文中有个句子小语不懂怎么断句,请你用“/”帮他断句,限断两处。
在 家 思 孝 事 君 思 忠 朋 友 思 信
(4)小语和小文对【甲】【乙】两文异同点进行了探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对话。
小语:我发现【甲】【乙】两文都提到了“信”,都强调①_______________
小文:你说得对。两文还提到了“思”,但“思”的内涵有所不同。【甲】文的“思”不仅指做事情要竭尽全力,还指学习要②_____________,要思考当下的事情;【乙】文的“思”指的是③______________
2024-03-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6. 在学习课文《秋天的怀念》后,老师给小语推荐本文作为课外拓展阅读材料,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母亲的味道

ㅤㅤ①母亲的习惯做派和别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样抽烟,喜欢盘腿坐在床上,嗓门粗大,说话的语气总像跟人吵架。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母亲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头晕恶心。后来我知道,母亲是有狐臭。都说狐臭会遗传,我却没有,反而对气味格外敏感。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开始远远地避开母亲。
ㅤㅤ②我10岁那年,父亲在为人盖房时从二楼摔下来去世了,从此,母亲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鱼,一年四季穿着高筒胶鞋在水里蹚来蹚去。每天晚上,母亲收摊回来,人都会累成一摊泥。我给母亲温一盆洗澡水,洗好碗后便躲进自己的房间里。可是最终还是被母亲喊出来给她搓背。母亲的身上又添了浓烈的鱼腥味,和着难闻的狐臭味,我几乎无法呼吸,胡乱搓几把,便逃也似地离开。
ㅤㅤ③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母亲的失业,意味着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也意味着我的大学梦将成为一个泡影。那些夜里,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母亲的咳嗽声惊醒,我走到母亲的房前,房门虚掩着,母亲背对着我在擦父亲的照片,我听见母亲对着照片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就高,我不能把她给耽误了……
ㅤㅤ④我站在门外,心突然又酸又软,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
ㅤㅤ⑤母亲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母亲却做得很开心。她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药水的味道,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母亲身上的狐臭味越来越淡,到后来,我竟闻不出那种气味了。
ㅤㅤ⑥后来,我如愿以偿,考进北京读大学。每隔一段日子,母亲准时寄钱和信来,总是说让我安心念书,说自己很好……薄薄的信纸上,仍然是母亲特有的复杂味道。大二的寒假,我回家过春节,在小城下车,已经是夜里十点。地上铺着厚厚的雪,空气里弥漫着寒气。我走出车站,搓着冻僵的双手,疾步往家赶。刚出车站,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吆喝:烤红薯,香甜的烤红薯……是那个我一直听了二十年的口音。我慢慢走过去。直到我走近,母亲才怔了怔,扑过来为我拍肩上的雪,一把把我拉到炉子旁,把一个烤红薯塞在我手里,一迭声地问我:冷吗?累吗?甜吗?母亲身上满是烤红薯香甜的味道,很浓很浓的香味。
ㅤㅤ⑦那夜我帮母亲推着车一起回家,一路上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母亲说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医院的活人家不让做了;母亲说一斤烤红薯能挣三毛钱,卖一天,也能挣不少钱呢;母亲还说,我有钱,你在学校一定不能替我省钱,要吃好……
ㅤㅤ⑧我跟在母亲身后,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和迟缓的步履,什么话都说不出,泪悄悄地模糊了双眼。
ㅤㅤ⑨研究生毕业后,我拒绝了北京好几家大公司的挽留,执意回了老家那个小城。母亲很歉疚:都是我,不然你留在北京发展多好。咱这小城,委屈你了。我笑着跟母亲开玩笑说,北京再好,没有妈妈,也是一座空城。母亲笑,不再说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却背过身,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ㅤㅤ⑩回家以后,帮母亲洗澡,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当这时,母亲身上的狐臭味、鱼腥味、汗酸味、香烟味、消毒水味、烤红薯味、油烟味——那些为了养活一个家而产生的味道,此刻全都消失殆尽。
ㅤㅤ⑪我闻到的,是芬芳的香味,那种淡而舒缓的芳香,才是母亲真正的味道。
任务一:感知文本
(1)小语对文本的内容有许多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因年幼不懂事嫌恶母亲,史铁生因双腿瘫痪,性情阴郁、暴躁伤害了母亲。
B.大二那年“我”回家过春节,冰天雪地中母亲特地在车站卖烤红薯等“我”回来。
C.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写出了母亲因付出得到回报的欣慰,为“我”的懂事而感动。
D.本文和《秋天的怀念》一样,叙述平静而节制,字里行间却蕴含着翻腾的情感。

(2)文章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四件事,小语写出了其中两件,请你简要概括其余两件事。
事件主要内容概括
失业后担心“我”的学业,半夜向父亲的照片诉说。
卖烤红薯供“我”上大学。

任务二:赏析细节
(3)小语认为本文和《秋天的怀念》一样,感人的力量来自不事渲染的细节描写,请加以赏析。
①地上铺着厚厚的雪,空气里弥漫着寒气。
②母亲才怔了怔,扑过来为我拍肩上的雪,一把把我拉到炉子旁,把一个烤红薯塞在我手里……
任务三:品味标题
(4)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请你分析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母亲的味道》。
任务四:情感共鸣
(5)母亲虽不完美却时常让我们感动。
①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②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在意母亲的不完美。读了本文后,请你结合自身体验,把想对自己母亲说的话写出来。
2024-04-0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7. 小语所在学习小组围绕“交友之道”搜集资料,并展开讨论、学习,请你参与。
【材料一】
ㅤㅤ许多人都希望一生中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但是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交友能力是有极限的。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根据猿猴智力实验和人类社交关系提出了邓巴数150”,即一个人拥有稳定社交的人数是150人左右。研究发现,负责处理复杂与抽象思维的新大脑皮质在整个大脑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个体能处理的稳定人际关系就越多。人的新大脑皮质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关系,对于超过这个数量的人,人们顶多能记住一些人的相貌和名字,也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来促进双方关系。

(摘自网络《百科知识》)


【材料二】

下面是小语同学搜集的有关交友的名言:

①不是血肉的联系,而是情感和精神的相通,使一个人有权利去援助另一个人。(柴可夫斯基)

②门内有君子,门外有君子至。(冯梦龙)

③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


【材料三】

下面是小语学习小组对本校564名初中生进行你喜欢同学的原因调查后统计的数据。

因素能满足你的需要座位
相邻
某个特长吸引你相貌
漂亮
成绩好思想
品德好
兴趣想法接近性格
脾气好
人数112147168221252354358398
人数所占比例20.10%26.30%30.10%39.60%45.20%61.80%64.20%71.30%
【材料四】
ㅤㅤ友也者,友其德也是说交友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在现代生活中,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交友之道关键在取友,取友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结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时,才能看得清、分得明谁是真友。

(摘编自张保振《交友之道》)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邓巴数150”定律,我们一生中能交到的朋友最多只能是150个人。
B.研究发现,人的交友能力主要受人的新大脑皮质的影响。
C.初中生喜欢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方性格脾气好,成绩好只是一部分原因。
D.“门内有君子,门外有君子至”告诉我们自身优秀可以吸引同样优秀的人。
(2)材料二中,小语同学搜集的有关交友的名言中有一句不合适,请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不合适的是第 _____句。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文前几天外出游玩时,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社会青年王某。昨天,王某对小文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小文觉得王某对自己很好,准备帮他。你听到后想用“交友之道”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经验劝阻小文,你会怎么说?
2024-03-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8. 成长,不仅意味着个子的长高,年龄的增长,更是心灵的成长,思想的成熟。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段经历……都在我们的成长中留下深深的印迹,编织成了专属于我们的成长故事


请以“成长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2024-03-1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语言表达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7
2
阅读与鉴赏
3,4,5,6,7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词语  修辞手法  病句辨析与修改  名句名篇默写  词类(词性)  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语言表达
20.65邀请函  敬词谦词
三、名著阅读
30.15鲁迅(1881-1936)  《朝花夕拾》
四、诗歌鉴赏
40.65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50.65文言文阅读  小说类  读书学习类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60.65散文
七、综合性学习
70.65图表类  非连续性文本
八、作文
80.1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