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北京 九年级 一模 2024-05-01 27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大好春光中,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以“春游踏青——一桩有历史感的文化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听一听,恰逢春色话春游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春游的历史文化,学校举办了专题讲座。不少同学对古人如何踏青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阅读下面的听讲记录,完成下面小题。

先秦·浪漫诗意

先秦时就已经有了春游,那个时期的郊游以浪漫闻名。《诗经》中的爱情诗篇里常常可见有关春游的内容。孔子推崇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颇具浪漫色彩。你听,泗水河边,夫子拨弦,弟子和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琴声歌声融进暖暖的春日里,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魏晋·【甲】

魏晋时期的文人常借踏青之机交游,这是他们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流连于山水之间,他们一起品茶,饮酒,赋诗。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可称得上“旅游大咖”。他和友人共聚会稽山,在水边交游,还玩起了漂流杯的游戏——曲水流觞。此次聚会收获了37首诗篇。酒酣耳热之际,王羲之还提笔挥毫,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因此,永和九年暮春时节的这场文人雅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春游。

唐朝·【乙】

到了唐代,春游已成了一项全民活动,主要在上巳、寒食、清明时节展开。这些节日可是唐代官吏的公休假日!每到这时,唐玄宗还会给百官发“旅游基金”呢!说起资深的“旅游博主”,_________(人名)绝对算一个。他徜徉于“绿杨阴里白沙堤”上,乐而忘fǎn。那生机勃勃的早春西湖,在他的笔下灵动而缤纷。那时,不仅官家喜爱乘兴出游,百姓也喜爱郊游宴饮。“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的诗句,让人仿佛看到这样的景象:盛开着雪白花朵的山间,郊游的人们正举杯畅饮;城外远郊的阡陌上,踏青赏春的人们络绎不jué,好不热闹!

宋朝·健身休闲

宋朝的春游,内容更加多元化。除了赏花、品茶、写诗,人们还会开展一些体育活动:蹴鞠,射柳,荡秋千,放风筝……宋朝人,无论文人武士还是大家闺秀,几乎都会玩蹴鞠。人们趁着春融日暖,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宋人的春游活动如此丰富多彩,有没有给你的春游带来一些启发呢?

1.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和歌”在此处的意思是“和谐地跟着唱”,所以“和”字应读作“hé”。
B.“河畔”中的“畔”是形声字,因其声旁是“半”,所以应读作“bàn”。
C.“乐而忘fǎn”在此处的意思是“快乐得忘记返回”,因此应写成“乐而忘返”。
D.“络绎不jué”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应写为“络绎不决”。
2.上面记录中提到的唐代“旅游博主”是谁?根据文段的相关内容写出他的名字。
3.根据语境,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恰当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①交游赋诗       ②挥毫泼墨       ③假日公休       ④全民狂欢
A.【甲】②       【乙】③B.【甲】①       【乙】④
C.【甲】①       【乙】③D.【甲】②       【乙】④

活动二:品一品,曲水流觞知雅韵

“曲水流觞”是我国古代的传统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农历三月,大家列坐于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赋诗一首。

4.读了上面这段文字,同学们也列坐在小河旁,效仿古人“曲水流觞”的做法,以水代酒,以“春天”为主题开展对诗活动。你觉得哪位同学对得不正确呢(     
A.小梅: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B.小清: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C.小林: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D.小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小溪想拟一副对联,记录大家对诗的情景,有几处还待推敲。请你帮他做出选择(     
上联:曲水流杯,诗清溪漾
下联:泛觞,泉自远山
A.①书     ②激湍     ③入B.①随     ②吟咏     ③来
C.①随     ②激湍     ③来D.①书     ②吟咏     ③入
6.请你将“曲水流觞”四个字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活动三:学一学,忙趁东风扎纸鸢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从古至今,放风筝都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项活动。这次活动,还专门请了老师教同学们做风筝。阅读下面关于风筝制作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风筝,其制作工艺有三大环节【甲】即扎、糊、绘。扎骨架最为关键,骨架扎不好,风筝便无法飞起。糊风筝多用坚韧受风的绵纸。“绘”赋予风筝丰富的内涵,而“扎”和“糊”是古人探索机械原理和技术应用。神话故事、花鸟瑞兽是传统风筝最常见的绘画题材。两千年来,高超的风筝工艺逐渐与悠久的传统文化融合,风筝就不再是单纯的纸鸢了。小小的风筝,承载的不仅仅是飞翔的梦想,还有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盼【乙】对亲朋好友平安康泰、前程似锦的真诚祝福。

7.【甲】【乙】两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逗号     逗号B.逗号     分号C.冒号     分号D.冒号     逗号
8.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2024-05-01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9. 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兔从狗窦入,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③《过零丁洋》中,诗人将地名与心情双关,以“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自己兵败被俘后的经历,流露出国家覆灭、光复难成的苦痛。
2024-05-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困难(0.15)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这首词上片描写出猎场面,写得狂放豪迈;下片由实而虚,“_________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_的渴望。
11.“鬓微霜”以一“微”字,写出词人对年老的不在意,更表明自己壮心犹在。下面这首《定风波》中“微冷”的“微”字有何妙处?请你简要分析。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沙湖:在黄州(苏轼被贬谪之地)东南。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既       万钟于我何       弗敢
B.不苟得       宫室之美       以顺
C.行道       女子嫁也       往送
D.是亦不可以       惧其不       死而后
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理解:这句话阐释了“生”和“欲”之间的关系,当欲求超过生命时,就舍弃生命。
【乙】此之谓失其本心。
理解:孟子列举了一些人不合礼义的行为,痛惜其丧失了人人皆有的羞恶之心,以此劝诫人们勿失“本心”。
14.革命烈士恽代英的诗作体现了上文所倡导的什么精神?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狱中诗

恽代英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

(注:①旧游:过去的老朋友,这里指革命同志。②摈:抛弃,排除。③忧患:这里指个人的生死得失。④楚囚:春秋时,楚人钟仪做了晋国俘虏,仍戴着南方样式的帽子,以示对故国的忠诚。)
2024-05-0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5. “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道义”“正义”“忠义”“恩义”“侠义”都属于“义”的范畴。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说说其身上体现了哪种“义”,并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种“义”是如何体现的。(100字左右)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材料一】

①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沿海地区人民世代与海打交道,创造出灿烂的海洋文明。中国海洋文化萌芽甚早。距今 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洞穴中发现的海蚬壳装饰,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船桨,殷墟出土的海洋龟甲、贝壳,殷商甲骨文中出现的晦(海)、涛等与海有关的文字,都显露出海洋文化的曙光。

②造船技术是促进海洋文化发展的必备条件。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十分先进,创造了辉煌历史。从“伏羲氏刳木为舟”等传说来看,船只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问世。秦代我国就能造出载重6万公斤的大海船。唐代舟船已采用先进的钉接榫合的联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升。宋朝已经开始使用船坞,并掌握了模型造船技术,这要比欧洲早四五百年。唐宋时期还使用了水密隔舱技术。元朝时,这一技术由马可·波罗带到欧洲,至今仍在世界造船与航运业中广泛使用。明朝时,大型船舶配备了多桅多帆,在无风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相当的速度。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我国的造船技术开始落后于先进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艰苦奋斗,我国造船业又有了长足发展。2022年,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长益”轮交付使用。

【材料二】

①最早记载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字见于《汉书·地理志》。汉武帝就曾派遣官员沿越南海库航行,为当地带去了黄金、丝织品等物。南北朝时期,海上贸易已经到达日本列岛。

②隋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东北非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远洋航线。唐朝时,除了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沿线许多国家还向中国学习典章制度、科技文化等。这些航路将和平友好的理念与中国商品、中国文化一起带往世界各地。

③宋朝时,我国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则穿越马六甲海峡,远则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进出口货物多达410种,贸易类型不仅又官方贸易,还有民间商贸。明朝时期,郑和率领船队满载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七下西洋,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平等买卖。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这个战略构想是在新形势下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选择。

       

________________图

(图片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三】

①在对海洋的认识、开发过程中,人们赋予了“海”丰富的文化内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寄托着对亲友的思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抒发了冲破艰难险阻、到达理想彼岸的豪情。“海”因其广阔无垠,还成了“博大”“永恒”的代名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包容的体现,“海枯石烂”表达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古人也常借大海来表达哲思,“沧海桑田”是对世事巨变的形象表达,《庄子·秋水》则借海神之口阐释了“小”与“大”的辩证关系……

1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至今日,我国唐宋时期的一些造船技术仍在被世界造船与航运业广泛地使用。
B.从原始社会到现在,我国的造船技术始终十分先进,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
C.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海外贸易的通道,也是与亚非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的桥梁。
D.在诗词、成语和典籍中,人们常常借“海”来寄托情感,体现精神,表达哲思。
17.根据材料二的文字信息,将材料中的地图名称补充完整。
18.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海洋文化的特征有:①_____、②_____、③_____。(每空限8字以内)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北京的山》,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的山

①山,乃群峰并起之形。山是个象形字,前看,后看,横看,竖看,怎么看都是山。北京三面环山,群山连绵,如屏如壁。北京的山不蛮霸,不紊乱,走势清晰,归脉明确。一脉曰太行山,一脉曰燕山。【甲】两脉相交拥抱处构成一个山弯,北京城就是含在弯里的珠子。

②西山,乃太行之首,是北京西部群山的总称。山生万物,也生云雨。北京有200多条河流,其中有100多条源于西山。河在山中,纵横交错,闪巧转身,坚定向前。八方之水,汇聚峡谷底部,两边各起峰峦。干从中出,枝从旁来,过峡穿帐。水善而不争,却能容天纳地。但无论怎样,水是有根的,水之根,非他——山也。

③北京之名山当推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从空中俯瞰,此三山恰在一线上。

④香山,如龙之来也,渐次隆起,合气连形。数个支脉聚合,陡然升高,聚成一峰;继而,分支劈岭,峰峦叠翠。香山主峰鬼见愁南北两面均有侧岭向东延伸,如同两臂环抱着主峰。主峰峰顶有一块巨大的乳峰石,形状像香炉,晨昏之际,云雾缭绕。远望如同香炉里升腾的袅袅烟雾,故名香山。

⑤香山的,原本有花香之意。香山,杏花香,香山也。古时,香山的山杏漫山遍野,每年四月杏花盛开时节,清香四溢。明代诗云:寺入香山古道斜,琳宫一半绿云遮。回廊小院流春水,万壑千崖种杏花。就今天来看,香山上树种似乎仍以山杏居多。可是,因着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红叶的盛名却压过了杏花。香山因红叶闻名遐迩,历代文人赞美红叶的诗词歌赋又为香山注入了文化内涵。

⑥香山主峰鬼见愁海拔不过575米。这对于见惯了高山峻岭的人来说,其实算不得什么。香山的高度不是问题。比山高的是山上的木,比木高的是山上的人。香山东麓向阳的山坡上,有一排古朴的红窗白墙的清代风格建筑及一处幽静的院落——双清别墅。一九四九年三月,毛泽东离开西柏坡,来到这里。

⑦在双清别墅里,毛泽东运筹帷幄,签署了一道道电令,指挥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向全国进军;彻夜执笔,写出了《别了,司徒雷登》《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名篇;还与诸多民主人士,共商建国大计。建国方略中,当然也包括造林绿化问题。新中国成立不久,毛主席就发出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

⑧虽然毛泽东住双清别墅仅有五个月,但那些载入史册的日日夜夜,使得香山成为见证历史的名山。

⑨翻过一山,又是一山——玉泉山。

⑩玉泉山因玉泉而名,土纹隐起,作苍龙鳞,沙痕石隙,随地皆泉,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名玉泉。此水是地质断裂带深层涌出的矿泉水,水量丰沛,四季喷涌,岁岁不歇。

⑪水好,灌溉滋养的作物一定是美物。享有盛名的京西稻就是用玉泉水浇灌的。据说,此稻是乾隆下江南时带回的紫金箍稻种,在玉泉山脚下的北坞、六郎庄及海淀区上庄镇的翠湖湿地一带试种,面积一万亩,所产稻米专供皇宫御用,故京西稻又被称为贡米京西稻粒粒饱满,蒸出的米饭,米粒丰腴,白中泛青,晶莹剔透,黏而不糯,香气独特。有道是,一家煮饭半街香呀!

⑫三山,已翻过两山,最后一山——万寿山,其倒影已映在水中了。

⑬万寿山,就是颐和园里的那座山。山体魁大,凹似瓮形,早年间被称为瓮山。瓮山前的湖泊——瓮山泊,被郭守敬进一步开凿,成了昆明湖,之前又称西湖。明人游记述之: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柳堤一带,不知里数,袅袅濯濯。瓮山泊东岸有长堤十里,是清淤疏浚挖出的河泥修筑而成,因在京城西面,被称为西堤。

⑭水,使得北京城充溢着灵气,荡漾着活力。水,温润而泽;山,坚刚不屈。山与水是自然的共同体。山水之道是一种涵养,一种平衡,一种生态吧。

⑮北京园林绿化局的朋友告诉我,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山森林覆盖率低得可怜,可怜得不好意思说出口。

⑯经过近七十年的保护与修复,如今,西山森林覆盖率高到什么程度呢?他不无得意地舒了一口气,说:高到无处造林了。【乙】打个比方吧,一群猴子从香山到玉泉山再到万寿山,无须地面行走,只需荡着森林里的枝条就可悠悠哉哉过去了。哈!

⑰北京西山造林始于一九五二年。一九六二年,北京西山试验林场成立,有八百余名知青成为林场工人。从此,西山绿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义务植树转为专业队造林。

⑱一代接着一代干,造林不止,绿化不休。

⑲几代人硬是用青春和汗水,改变了西山。

⑳年轮是时间的影像,也是岁月的印痕。当年种下去的筷子一般大的小苗,如今都已长成了大树。是的,在人的努力下,在时间和空间的并置中,西山及其森林重现了生机。

㉑春去春又来。三天前,我看到一则消息,心里生出一股暖意。北京今后几年的森林改造,将重点考虑树种结构问题。比如构树呀,荆条呀,槐树呀,核桃呀,柿子树呀,等等。这些开花时间长、蜜源充足、果子结得多、挂树日子久的树种,可以多种一些,为鸟类、蜜蜂、松鼠和各种野生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

什么是文明?山不会回答我,但是,山一定知道——山里的喜鹊一定知道,山里的蜜蜂一定知道,山里的松鼠一定知道。

㉓北京的山是历史的发生地和见证者。山,是观察历史的坐标。它以万变而不变之法观察世事的变化万端。人世的兴亡盛衰,成败荣辱,或平常,或曲折,或悲壮,或豪迈,最终都将化作尘埃。然而,山还在那里。山,从不言说,只以四时行焉,只以草木荣枯暗喻自然法则的不可抗拒。

㉔当然,我们还不能说与山的距离有多远,我们离文明的差距就有多大。然而,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我们对待山的态度和理解,也是度量现代文明的一把尺子。

㉕我有多久未置身山中了?之于我,山是不是渐渐生疏了?此时此刻,我做出一个重要决定——走,去看看山。

(取材于李青松的同名散文)

19.本文题为“北京的山”,却不只写山。写香山,又写了地处香山的双清别墅;写玉泉山,由其得名引出玉泉,既而写了_________;写万寿山,还写到山前的瓮山泊;最后则记述了__________。作者这样选材、组材是为了表现山与_________、与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0.请从文中【甲】【乙】两处任选一处,根据语境进行赏析。
21.文章第段写道:“我们对待山的态度和理解,也是度量现代文明的一把尺子。”阅读全文,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所推崇的哪些“态度和理解”。
2023-09-11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作品是通过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的。那这种楼阁是如何建筑起来的呢?我们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从文字上分析,他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比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一个寒鸦的影子,知道它像什么样,这种心镜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意象在脑中留有痕迹,眼睛看不见寒鸦时仍然可以想到寒鸦像什么样。

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它们对艺术创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再现的想象是:原来从知觉得来的意象如此,回想起来的意象仍然如此。比如我昨天看见一只鸦,今天回想它的形状,丝毫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改变它,就是只用再现的想象。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徘徊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

但是,_________。

创造的想象并非从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长信怨》的精彩全在后两句,这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每个人都见过寒鸦日影,从来却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公班婕妤的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

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⑦“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画家在一片荒林中描出一幅风景画来,都是在混乱的情境中把用得着的成分单提出来,把用不着的成分丢开,来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诗有时也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作成。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风吹草低见牛羊”……诸多名句都是从混乱的自然中划出美的意象来,全无机杼的痕迹。

不过,创造的想象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因而大半要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联想又分为接近类似两类。

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班婕妤在《怨歌行》中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作品,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怀古”“忆旧的作品大半起于接近联想,例如看到赤壁就想起曹操和苏东坡。

《长信怨》里的玉颜一词中,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只因为在色泽肤理上相类似.就嵌合在一起了。语言文字的引申义大半都是这样起来的。例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中三个动词都是起于类似联想的引申义。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一切移情作用都起自类似联想,都是拟人的实例,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长信怨》中的寒鸦等。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托物,班婕妤自比团扇就是实例。最普通的托物是寓言,寓言大半拿动植物的故事来隐射人类的是非善恶。

总之,艺术创造想要意造出更为缥缈的空中楼阁,是需要借助想象的,如此才能更好地慰情遣兴。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22.下列各项中,能够表明文章核心观点的两个关键词语是_____________
A.意造空中楼阁       B.艺术创造       C.借助再现想象       D.借助创造想象       E.借助想象
23.根据作者论述的思路,在第④段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
24.想象在艺术欣赏中同样重要。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下文中钟子期主要是运用哪种想象来欣赏伯牙琴音之趣的。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选自《列子·汤问》)

注:①鼓:弹奏。②卒:同“猝”,突然。③操:乐曲。
2024-05-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5. 题目:春天里的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可写实,可想象。(4)字数在600-800之间。(5)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24-05-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6. 题目:梦回______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目注意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可写实,可想象。
(4)字数在600-800之间。
(5)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24-05-0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综合性学习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综合性学习
1-8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标点符号  对联  文化常识综合  易误读常见字  常见易错字  内容理解  拟写标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9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诗歌鉴赏
10-110.15苏轼(1037-1101)  诗歌鉴赏
四、文言文阅读
12-140.65文言文阅读  议论说理类课内阅读
五、名著阅读
150.65名著导读
六、现代文阅读
16-180.65非连续性文本
19-210.4散文
22-240.65议论文
七、作文
250.65全命题作文
26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