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 七年级 期中 2024-05-05 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近年来红色旅游景点成为不少家庭的出行选择,A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无时无刻不在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为此,小华一家在济南众多红色旅游景点中,选择了辛锐纪念馆。

辛锐纪念馆是为纪念家喻户晓的女烈士辛锐而建,B整个纪念馆的设计不仅吸收了一些国外先进展览艺术形式,还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陈展理念,使人耳目一新,为之振撼。辛锐原名辛淑荷1918年出生于济南市章丘区刁镇辛二村。抗日战争打响之后,辛锐毅然舍(shě)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跟随父亲到沂蒙山参加了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2月17日,面对疯狂围攻的敌人,身怀有孕的她不以为然,不惧(dàn)危险,奋不顾身拿自己的胸脯()做战友的屏嶂,她拉响手中的手榴弹,像一尊钢铸(zhù)的雕像,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3岁……时至今日,辛锐那可歌可泣的事迹,仍在传颂。

1.材料一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喻户晓B.奋不顾身C.不以为然D.可歌可这
2.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屏嶂     (shě)弃B.手榴弹     (dān)
C.振撼     (pú)D.雕像        (zhù)
3.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近年来社会关注革命传统教育,不少家庭选择红色旅游,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B.年仅23岁的辛锐为教战友,毅然决然地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C.文中画线句A通过“无时无刻不”的双重否定句式,强调红色资源对我们影响之大。
D.文中画线句B运用递进句式强调了国内外陈展理念和形式对我国展览设计的影响。
2024-05-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阅读以下对话,完成各题。

小记者阿姨好请问您为什么选择红色旅游?

李华妈妈带孩子走进革命纪念馆能了解红色的历史与家人参观先辈故居能感受革命家的精神                       。所以,我们选择红色旅游。

小记者李华同学,这趟旅游,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华太多了除了那些英雄故事外,还有很多图画文字也触动了我。

小记者那你会如何记录这次旅行呢?

李华一路上我拍了很多照片,除此之外,我还要写一篇日记来纪念这次红色之旅。

4.仿照句子,在划线处填写上合适的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带孩子走进革命纪念馆,能了解红色的历史;与家人参观先辈故居,能感受革命家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采访过程中,小华提到要写一篇日记来纪念这次红色之旅,你会给他哪些写作建议。
2024-05-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节选自《傅永列传》)

【注释】①寻:不久。②让:贵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卿今当涂掌事”中“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B.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是个判断句,“也”表判断,类似的用法还有《咏雪》中“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乙文“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意思是洪仲狠狠责备他,不给他回复。
D.甲文“见往事耳”与成语“见贤思齐”中的“见”,意思相同。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博士耶             市鞍马
B.大兄何见事晚乎                    有友人与书而不能
C.蒙辞军中多务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D.结友                                 相委
8.下列对乙文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B.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C.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D.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9.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善于刻画人物,主要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B.甲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C.乙文引用皇帝的话,通过正面描写赞美了傅永的才干。
D.两篇短文都启示我们,只要发奋读书就能取得进步,终能成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千。
11.乙文中主人公傅永的表现可以用“非复吴下阿蒙”来形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4-05-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①《东栏梨花》作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当时苏轼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春末夏初之景,梨花盛开,柳絮纷飞,从颜色和形状的角度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B.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意境美妙。
C.次句是前句的回复,如以“柳絮飞”应“梨花淡白”,以“花满城”应“柳深青”但读起来并不觉得重复,反而觉得更有情致。
D.诗歌后两句以“雪”比喻梨花,并用“清明”加以衬托,表现梨花的洁白繁盛。
13.有人说,苏轼这首诗是有“弦外之音,题外之旨”的好诗,意思是说诗歌的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2024-05-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14. 诗文名句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木兰诗》)
(4)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木兰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既渴望赴边报国又不忍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2024-05-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5. 名著阅读。
我市中学开展“演绎名著·再现经典”戏剧表演活动。
(1)学校拟征集《骆驼祥子》的改编创意。下面是小语同学拟写的部分剧情提纲。请参照示例,结合小说内容,将提纲补充完整。
第一幕《憧憬》——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祥子进城拉车,他从早到晚,从东到西,辛苦攒钱,终于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
第二幕《挣扎》——样子攒够钱买了第一辆车,却被大兵连人带车拉走;卖掉骆驼,攒钱买车,钱却被孙侦探敲诈;①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幕《②_________》——祥子的自私导致深爱的小福子自缢,失去最后一丝希望的祥子沦为了一具行尸走肉。
(2)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小说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同学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同学乙:你怎么这样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2024-05-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徽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但他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了,他自己也没有。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⑪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不再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⑫他了,跟着的是现在,他了就。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⑬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较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⑭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⑮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⑯他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⑰他:“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⑱他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

⑲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⑳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开头两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通过和他人的鲜明对比,体现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B.文章写闻一多先生写《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向“古典新义”迈进、起草政治传单都体现了他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
C.文章第⑩段从“小声说”再到“声音越来越大”再到“呼喊”,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号召人民的积极态度和积极革命宣传的大无畏精神。
D.文章第⑳段照应开头,赞美了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句式短促,节奏分明,言简意深。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叙述中加入不少细节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④段中“群蚁排衙”是整齐的排列的意思,这里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做学问认真严谨的态度。
B.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比喻,生动写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用“文化”来救国。
C.第⑮段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了闻一多先生从窘迫畏惧到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的转变。
D.第③段将闻一多先生和杜甫相比,写出闻一多先生不求名利而像杜甫晚年一样生活窘迫,也表现了他潜心治学的专注。
18.试分析⑦⑧两段的作用。
2024-05-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唐弢与鲁迅

①杂文家唐弢对鲁迅相当崇敬,他一生中觉得最光荣的事情就是以研究鲁迅为事业和与鲁迅的文往。

②1933年,唐弢开始给《申报》副刊投稿,作为初学写作者,编辑黎烈文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经常让他的作品见诸报端,其中也不乏针砭时事的刺儿作品。由于鲁迅是这个副刊的老作者,有不少人在看到唐弢的刺儿作品时,以为是鲁迅新用的笔名,就对他展开了指名道姓的攻击。唐弢听说这件事后,很是愧疚,就想给鲁迅道个,可一打听,别人都说鲁迅脾气忒大,而且爱骂人,就不敢去见他了。

③偏偏事有凑巧,1934年1月,黎烈文在上海的古轩请客,约经常为副刊写稿的作者们欢聚,唐弢和鲁迅均在被邀请之列。在宴会上,唐弢和鲁迅有了第一次见面。两个人互通姓名后,鲁迅突然言道:“唐先生写文章,我可是在替你挨骂呢!”唐弢一听,心里不由得着急起来,说话也变得结结巴巴起来。鲁迅一见他如此窘迫,就连忙转换话题问道:“你真个姓唐吗?唐弢答:“真个姓唐。”“哦,哦。鲁迅脸上的表情变得轻松起来,我可是也姓过一回唐的。我曾经使用过'唐’的笔名。说完,他呵呵地笑起来。此时唐弢心头的担忧一扫而光,他发现鲁迅绝非人传的那样脾气大。

④从此,唐弢和鲁迅的联系渐渐多了起来,他经常写信向鲁迅请教。有一次,唐弢写信给鲁迅,信中提出让对方给自己推荐几种适合阅读的书。鲁迅见到信后,就向开明书店的日本朋友内山要了书目,并且嘱咐他画出几种销售量大的书来。内山在书目中圈出了9种,而鲁迅又在这9种中选了4种,言称其他5种可以缓买或者不买。接到鲁迅的回信,唐弢的心里暖暖的,一来是鲁迅的热心尽心,二来是鲁迅为了顾及没有多少收入来源的唐弢的经济情况,一下子买不起那么多书,考虑可谓周到至极。其实,这还不是最让人感动的,后来在整理研究鲁迅遗作的时候才知道,那段时间鲁迅因为受了风寒,浑身乏力,又极头痛,可在接到唐弢的信后,还是拖着病体帮他挑选书目,写了回信。事后鲁迅在日记里记下了做完这些后的感受:“两肋胀痛。

⑤还有一次,上海有家期刊搞了个今年我所爱读的书籍的征文,唐弢写的是威尔士《世界文化史》和萧一山的《清代通史》,这篇文章在杂志上刊出以后,他很快就接到了鲁迅的信,信中说萧一山的《清代通史》只是说了一个大概,青年人应该读历史,但不能满足于只看记述概略的历史书。接到信后,唐弢不由得甚为惊讶,从此也改变了自己读书的侧重,为以后成为学者打下了丰厚的基础。

⑥鲁迅逝世后,唐弢万分悲痛,协助处理好鲁迅的后事后,他立刻投入了鲁迅遗作的研究整理之中,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调和着许广平和朱安的关系,经常从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中寄钱给她们,使得朱安能够安然度日,从来没有动过散卖鲁迅手稿的念想。

⑦鲁迅之于唐弢,首先应该是老师,是引路人,然后才是朋友,正是由于这份特殊的交情,才让他们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章有删改)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写“别人都说鲁迅脾气忒大,而且爱骂人”,交代了唐弢不敢找鲁迅道歉的原因,他也因此始终对鲁迅心怀畏惧。
B.文章第⑥段加点字“立刻”,写出了唐弢投入鲁迅遗作研究与整理的迅速,表现了他与鲁迅的感情之深,以及对鲁迅的感恩与回报。
C.鲁迅告诉唐弢青年人读历史不能只满足于读记述概略的历史书,这个建议改变了唐弢读书的侧重。
D.鲁迅为唐弢挑选阅读书籍时,想到没有多少收入来源的唐弢的经济情况,所以在9本中又选出4本。
20.文章主要叙写了唐弢与鲁迅交往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2.结合全文,谈谈对文章第⑦段的理解。
2024-05-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按要求作文。

新东方创始人俞洪敏曾说:“人需要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梦想。没有渴望和梦想的日子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气。所以,我们所渴望的东西(如成功、幸福、尊重、平等、友谊、亲情……)会鼓舞我们的心灵,或者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动力。

请以“我渴望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选择你能驾驭的文,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00字。
2024-05-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综合性学习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30.65字音  字形  成语和熟语  复句的类型
二、综合性学习
4-5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建议与启示
三、文言文阅读
6-110.65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四、诗歌鉴赏
12-130.65诗歌鉴赏
五、名句名篇默写
14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六、名著阅读
150.65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
七、现代文阅读
16-180.65记叙文
19-220.4散文
八、作文
23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