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湖南 九年级 二模 2024-05-10 21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下面是本期正文的部分文字。阅读后,完成各题。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认为,天体恪守自身本性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而君子处世,也应遵循天道,勤勉不懈,间不容发,奋勇进取。这是中国人树立的自身理想,也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品格。

卧薪尝胆”“悬梁刺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泱泱华夏,自强自立之君子,比比皆是【乙】新时代的青年,有的为国立,让超级计算机的中国速度扬威世界;有的攻坚卡脖子技术,争当AR领域创新的领跑者……他们自信自立、不屈不挠,既不在困难前续续叨叨地抱怨,也没有附庸风雅矫揉造作地伪饰,更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盲从。面对惊涛骇浪,他们迎难而上,在各个领域创造着奇迹,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1)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作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恪守”的“恪”应读gèB.“遵循”应写为“尊循”
C.“续续叨叨”应写为“絮絮叨叨”D.“矫揉造作”的“矫”应读jiāo

(2)文段中画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间不容发B.比比皆是C.附庸风雅D.惊涛骇浪

(3)在文段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破折号       【乙】句号B.【甲】冒号       【乙】句号
C.【甲】破折号       【乙】冒号D.【甲】冒号       【乙】冒号
2024-03-11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2.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班级将开展以:“不负青春,吾辈当自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围绕此次活动的主题,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召开“君子自强不息”主题班会

(2)语文组准备选取一则符合“自强不息”主题的成语故事加入剧演,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A.卧冰求鲤B.南柯一梦C.刻舟求剑D.闻鸡起舞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而有同学说:“我家已经帮我准备好了一切,我‘躺平’就好,不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请你从不同角度写两条理由反驳他。
2024-05-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3. 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古仁人身上也有体现。请你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作者及出处。
“自强不息”的内涵古诗文名句作者及出处探究发现
坚定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李白《_______通过古诗文积累,我们发现“自强不息”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贯穿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豁达乐观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责任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旷达洒脱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2024-05-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

【注】西汉时,傅介子受朝廷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天山雪”起笔,与标题形成呼应,点明“塞下”这个独特的地点,极力写出边地的苦寒现状。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C.尾联“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D.本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达壮志未酬的抑郁。
5.“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字换成“枕”字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2024-05-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冠,嶷然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仍五季余习。锼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谥号“文忠”。②嶷(yí)然:卓异、屹立的样子。③探赜(zé):探索奥秘。
6.根据提示判断加点词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1)四岁而【语境推测法】A.孤:幼而无父
(2)冠,嶷然有声【查阅词典法】
①赶上,追上;②等到;③比得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B.及:②等到
(3)仍五季余习【成语猜测法】记忆犹新C.犹:仍然,依然
(4)有意作而张之【课内迁移法】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D.咸:像盐那样的味道
A.AB.BC.CD.D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B.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C.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D.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2)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上文探究欧阳修谥号中有“文”的原因。
【课内关联】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知识卡片】

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敏而好学曰文;刚柔相济曰文;德美才秀曰文;坚强不暴曰文。

2024-05-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2022年3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布,当年9月秋季学期,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课表里。

②劳动教育必修课的独立设置,有利于发挥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对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③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从四个途径实施劳动教育: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④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顾建军认为,家长对劳动教育的参与和支持,除了体现在劳动过程中的适时适当指导外,还在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于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

【材料二】

为加强劳动教育,某校拟增设种植特色劳动课程。结合该课程,制定了学习方案。见下表:

学科

学科知识

学科+劳动实践活动

可解决的种植实践问题

化学

酸和碱

测量种植园土地的酸碱度

确定能够种植的作物类型

生物

植物分类;植株的生长

了解作物的基本特征;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变化

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授粉、剪枝、间苗、除草

语文

……

……

……

【材料三】

2023年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生农场,看到孩子们为西红柿、黄瓜等浇水、松土、除草、授粉,总书记说,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希望同学们从学农中感受到农作的艰辛和农民的不易,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劳动,锤炼意志品质,增长学识才干,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陕北梁家河的七年,青年习近平同乡亲们一起开荒、种地、放羊、割草、挑粪、拉煤……从而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

(节选自“学习强国”2023年5月)

【材料四】

1950年至今,我国先后召开过16次表彰大会,共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4万余人次。在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中,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占比已高达71.1%。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

10.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23年9月秋季学期,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课表里,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家长只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能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和道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劳动和生活。
D.国家尊重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每一位普通劳动者都能干出非凡业绩,都能获得表彰。
11.某校为加强劳动教育,增设了许多特色劳动课程,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却受到了许多家长的质疑,认为“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参加劳动,并且劳动不是必考科目”,假如你是该校校长,你会如何安抚家长?请运用材料知识,简要回复。
2024-05-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注】,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娴熟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儿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画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2.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第②~⑦段的内容简要概括。
人生阶段主要事件
______“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稍微大一点______
_______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
后来去谋生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13.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1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描述古代女子做手工刺绣的场景,交代刺绣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B.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我”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隅绣出画卷。
D.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15.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2024-05-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七、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许多经典名著的结构都别有特色,例如《水浒传》就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跌宕但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C.《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她和两个妹妹被称作“勃朗特三姐妹”。
D.“闹”在《水浒传》中常有体现。“大闹五台山”体现了李逵的鲁莽,冲动;“大闹野猪林”则体现了鲁智深的侠肝义胆,勇猛,胆大心细的形象特点。
2024-05-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17. 经典名著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常常被搬上戏剧舞台。下图为《简·爱》舞台剧剧照,将舞美背景简化为“框”,“框”搭建了人物的生活、工作场所,暗示了人物的人生困境以及突破。

请结合名著内容,任选下面的一个人物,谈谈他(她)的人生之“框”及“破框”之举。
保尔·柯察金     简·爱     林冲
2024-05-0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18. 爱有很多种:有令人潸然泪下的父母之爱,有让你铭记一生的朋友之爱,有只为付出不求回报的老师之爱。爱就在身边,也许就在父母的一个眼神里,也许就在老师的一句鼓励里,也许就在伙伴的一次帮助里。生活中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发现爱的眼睛。

请以“爱,原来就在这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思想健康,立意正确,事件具体,内容充实。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不可避免,可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综合性学习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选择题
1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字音  字形  成语和熟语  标点符号
二、综合性学习
20.85成语和熟语  辩论词  活动设计
三、名句名篇默写
30.65文学常识综合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四、诗歌鉴赏
4-50.65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6-90.85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0-110.4非连续性文本
12-150.65散文
七、选择题
160.85文学常识综合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八、名著阅读
170.4名著导读
九、作文
18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