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吉林 八年级 期中 2024-05-14 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按要求完成默写。
(1)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抒发“深厚友情,山海难阻”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委婉地表达希望自己得到引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打好根基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音形义统一的符号系统,汉字里藏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密码。在时间长河中,汉字(       )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字理结构,音形义(       )因时而变。追本溯源,了解每个汉字的“前世今生”,都会让你饶有兴味。要有一颗静待花开的平常心,积跬步才可至千里,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方可潜滋暗长。

2.与“潜滋暗长”中“滋”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滋扰B.滋益C.滋事D.滋生
3.填入文段中括号处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A.既……又……B.只有……才……
C.虽然……但是……D.如果……那么……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本溯源”是并列短语,“追本”和“溯源”是一对同义词。
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用名句使观点更让人信服。
C.“了解每个汉字的‘前世今生’”,“前世今生”加引号起到讽刺否定作用。
D.“积跬步才可至千里”中的“跬步”本指半步,跨一脚,引申为举步、迈步,形容极近的距离。
5.字典上“本”的解释:①草木的茎或根。②事物的根本、根源,与“末”相对。③中心的,主要的。④原来。⑤自己这方面的。请你为下面句子中的“本”字选择(填序号)释义。汉字里藏着中华文明密码,“本”字属于“六书”造字法上的指事,在“木”的基础上加一横,用来表示:____________;在《愚公移山》中“本在冀州之南”的“本”的意思演变为:____________
2024-05-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节选自《诗经·蒹葭》)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丙】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节选自《满井游记》)

【注释】①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掠。②鬣:liè,某些兽类颈上的长毛。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朝的柳宗元,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记”是中国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人、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等。《小石潭记》属于记人类,《满井游记》属于记山川名胜类。
D.【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与【丙】文“麦田浅鬣寸许”中的“许”意思相同,都表示约数。
7.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溯洄从之(      )   (2)日光下(      )   (3)娟然如(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麦田里像兽颈长毛一样的麦苗高一寸左右。
9.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划三处)
高 柳 夹 堤 土 膏 微 润 一 望 空 阔 若 脱 笼 之 鹄
10.自然美景,牵动着文人墨客的悲喜。请你结合上面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甲】【乙】【丙】
语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__________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手法(1)_________情景交融     
作用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所思不见的惆怅。用小石潭上景物的幽僻凄清,含蓄地表达了(3)_________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4)____________,洋溢着作者对北国早春景象的悠然神往之情。
2024-05-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答题。

锻 打

刘成章

①这片沃野,出小麦,出玉米,出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还出杏子和柿子。

②这片沃野,也出过一些成语和故事,例如泾渭分明、《柳毅传书》等。

③这片沃野,叫作泾阳。

④现当代好几位引人瞩目的文化名人出自这里:于右任、吴宓、李若冰、雷抒雁……他们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思想和艺术,如今都已作古。

⑤作家白描也出生在这里,这棵葆有青春的树,枝枝丫丫,花开正红,他热爱这片沃野,退休后回到这里汲取灵感,埋头写作,推出了一本抒写家乡的皇皇巨著:《天下第一渠》。

⑥当人们正在阅读和品味他的书时,他又投入了另一场劳动。

叮!咣!叮!咣!火花四溅!

⑧他和泾阳的一位铁匠,奋力打铁。

⑨白描抡着老锤。

⑩一块烧红的铁,被他们死死地摁在砧上,来回锻打,又翻转来锻打。锻打!锻打!叮咣锻打!每一锤都是那么气势磅礴,如暴雨雷霆!

⑪铁被打得遍体鳞伤,火焰般的铁屑落地变黑,而铁,已在剧痛中变形、升华。这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⑫白描的膀子上,隆起了肌肉疙瘩;白描的额上,汗水滚落;白描的肋间如波涛起伏,那是他的肺在紧张呼吸,他在喘息。

⑬一个曾经的文弱书生,忽然间李逵起来。

⑭我已八十六岁了,作家打铁的场面,我是头一次看见。

⑮白描打铁所产生的冲击力,令我激动不已,难以自持。

⑯我似乎看见,一缕又一缕的历史云烟,在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上飘过,旧石器时代来了,又走了。新石器时代来了,也走了。接下来是青铜器时代,而铁器时代的开启,是三千多年前,是春秋战国,也就是白描刚写过的兴修郑国渠的年月。兴修郑国渠,工程浩大,十万人参加,每天会用坏多少工具,而白描此时的行为,活像是为郑国渠出力。我猜想,白描在抢着老锤的时候,脑子里一定会想到这些。

⑰到了蒸汽时代,与它伴生的《国际歌》一直这么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好啊,咱们就烧,就打!

⑱在悲壮激越的歌声中,泾阳竖起了一座浸透着党的光辉的革命丰碑:安吴青训班。

⑲多少仁人志士,多少英雄儿女,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了。他们一直奋斗到改革开放的年月,初心依然像块永不生锈的金子,闪闪发光。我猜想,白描在抢老锤的时候,脑子里一定也会想到这些。

⑳往昔和今天,历史和现实,通过白描手里的老锤,在铁匠炉前,在铁砧上,得到了和谐的交融。

㉑这是充满力量感的雕塑,线条粗犷。

㉒这是震撼人心的打击乐,震响在时代的交响乐里。

㉓这是火与铁的热舞,直逼生命和灵魂。

㉔它旋律优美如海的波涛,节奏铿锵似历史的巨轮在滚动。

㉕它演绎的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内心笃定,永不退缩,求索极致。

㉖法国大作家左拉曾在作品中说,因为看铁匠打铁,他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我虽然还没有达到这一步,但是,白描打铁的健美姿态,确实震撼了我,给了我力量,我觉得我年轻了好几岁。

㉗白描的怀前虽然有围裙,但是打铁时溅起的火花,还是向他的两臂、颈部和脸上,直奔而去。我看见一簇火花,似乎已经烧进他的肌肉里,他好像成了一块钢铁。他皮肤上沁出的汗珠,在炉火的照耀下,像灿烂的火花。

㉘一层一层的火花,溅起来,溅起来,溅成了流星雨,好不璀璨夺目!流星雨装饰着他,他何其美丽!

㉙无数的星星拱围着他,他好像站在星空之中。

㉚白描浑身大汗淋漓,忘情地抡着老锤,他在说:

我也是在锻打自己!

㉜生命,永远需要不息的追求。

㉝记得有一首诗这样说:敢迎烈焰方成器,不鼓清风怎铸魂?我想把这两句诗,送给白描,送给一切有志气的劳动者,并向他们致以敬意!

11.选文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12.赏析文中划线句,并结合《安塞腰鼓》,说说你对刘成章语言风格的理解。
13.文中第⑮段说“白描打铁所产生的冲击力,令我激动不已,难以自持”,请联系文章思考白描打铁带给作者哪些“冲击力”?
14.“敢迎烈焰方成器,不鼓清风怎铸魂?”作者刘成章这样评价作家白描打铁。请结合这两句诗,从作者自身和文学创作两方面谈谈你对白描打铁行为的理解。
2024-05-1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答题。

①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青海地处祖国西北内陆,这里高寒缺氧,本来是一个不产茶的省份,而从青海穿境而过的茶马古道却使饮茶之风在这里盛行,千年不衰,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茶文化。

②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的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位于日月山下。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也成为了茶马古道在青藏线上的重要的茶马交易场所。

③熬茶,是青海人用茯茶来熬制的茶,深红色,有油脂状感觉,暖融融,还有点咸和花椒味。主料,首先为茶叶,讲究用色泽黄褐,香气纯正,浓醇带涩,茶中闪烁金黄色雪花的紧压茶,也就是热性茶。有两种颇受河湟人的喜爱:一种是松州茶,是四川松藩地区出产的大叶散茶;另一大宗是茯砖茶,其中又以湖南益阳所产的茯茶最受欢迎。其次为盐、鲜奶、大红枣、荆芥、杏仁、核桃仁等。调料有草果、姜皮、花椒等等。

④此类茶的制作很别致,不像通常的饮茶那样用沸水冲泡,而是先用石臼将茶捣碎,然后将其放入粗陶罐中煮饮,故又称之为罐罐茶。罐是用陶土烧制而成,表面黑粗且疙疙瘩瘩,极为土气。茶杯小了,不易散味,能保醇香。明代冯可宾《茶笺》道:茶壶以小为贵,每宾壶一把,任其自酌自饮为得趣。

⑤熬时先将茯砖茶放入罐中,沏入开水,然后放到旺火上熬成褐红色的茶汁。对于注重茶道和茶艺的人来说,在泡汁而饮的茶中加入食盐或调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种饮茶方法,却是古色古香的

⑥在熬好的茶里适量加一撮盐。因为茶的味是香的,而盐恰恰起了调味的作用。在茶里加入荆芥,同时加入草果、姜皮、花椒等调料,使香气更浓,这样煮出的茶,广泛应用于日常饮用和待客之中,因其在茶中没有调入牛奶,故又称之为清茶,相反如果在熬茶时调入鲜牛奶,则称之为奶茶。这种茶,甜中带咸,浓而不腻,是促进食物消化的好饮料。

⑦从医学角度来说,茯茶还有去油脂油腻、降血压血脂、生津止渴解酒等作用,有降糖和抗衰老等功效。在青海,与当地人一起喝茶时,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这茶就是久负盛名的茯茶。

15.从全文来看,选文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主要运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结合选文内容,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____________
16.选文第③段划横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7.选文第①段说“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这句话是如何体现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
2024-05-1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名校
18.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爬在地下谢罪。他叹道:"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真是少不得的!”

(1)文中的“他”是______,他劝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所以属于_________派。
(2)“他”成功后,可佩六国相印。像他一样的游说之士为什么这么受各国君主重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