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一模 2024-05-17 19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容易(0.94)
1. 用古诗原句填空。

古诗中蕴含着许多科学谜题。“山气日夕佳,(1)__________”,鸟类路线记忆的原理尚未明晰;“潮平两岸阔,(2)__________”藏着一个经典的力学问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王维在塞外看到的究竟是狼烟,还是尘卷风?“停车坐爱枫林晚,(4)__________”,是谁给秋天的草叶染色?“(5)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一段怎样奇妙的有机物旅程……古诗词为我们打开了博览万物的另一扇门。

2024-05-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班级开展“游学博物馆”活动,请你参加。

南京是座博物馆。从“天下文shū”到“世界文学之都”,千年文脉的滋养,让南京城散发出独有的文化魅力。大大小小的各类博物馆散于街角,藏于巷陌,交融新旧,同构古今,蕴藉风流。让我们行走在这座“博物馆之城”,听历史沧桑的回响,触摸万物变迁的脉动。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文shū_________            (2)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语与文段中“风流”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同窗好友如风流云散,各奔东西。B.藏于山林乡野,古镇风流犹存。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D.苏轼写承天寺月色,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2024-05-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根据要求答题。

(图一)

近代邮政博物馆

对外开放时间:周三至周日

上午:9:30-11:30

下午:13:30-16:30

(图二)


4.请解说图一邮票中的图案与“邮”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组员想邀请曹老师周末一起参观邮政博物馆,请根据图二给曹老师发一则短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走进大门,“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石碑映入眼帘,石碑西侧有座鸾凤风向仪。小石为这座风向仪写了一段介绍:

八百多年前古人就用鸾凤风向仪来测量风向。鸾凤两足立于圆盘之上,圆盘中心有孔,有轴垂直通过圆盘中心,当风吹来时,鸾与盘可以随风而转,鸾头迎着风向,               。古人的测量技术真是巧妙!中国邮政专为此风向仪设计了一张邮票(见下图)。

6.请帮助小石把介绍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石在博物馆网站上出了一副对联,与气象爱好者互动。请将下联补充完整。

2024-05-1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急雨

[南宋]陆游

溪烟一缕起前滩,急雨俄吞四面山。

造化等闲成壮观,月明却送钓船还。

(选自陆游《剑南诗稿》)

儒者又曰:“雨从天下”,谓正从天坠也。如实论之,雨从地上,不从天下。见雨从上集,则谓从天下矣,其实地上也。然其出地起于山,何以明之?《春秋传》曰:“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天下,惟太山也。”太山雨天下小山雨一国各以小大为近远差。雨之出山,或谓云载而行,云散水坠,名为雨矣。夫云则雨,雨则云矣,初出为云,云繁为雨。犹甚而泥露濡污衣服,若雨之状。非云与俱,云载行雨也。

(选自东汉王充《论衡·卷十一·说日篇》)

[注释]①肤寸而合:形容云气密集。②崇朝:从天亮到早饭时。喻指时间短暂。③太山:即泰山。
8.赏析诗中“却”字的表达效果。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太山雨/天下小山雨一国/各以小大为近远差。
B.太山雨天下/小山雨一国/各以小大为近远差。
C.太山雨天下/小山雨一国各以小/大为近远差。
D.太山雨天下小/山雨一国各以小/大为近远差。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夫云则雨,雨则云矣,初出为云,云繁为雨。
11.根据诗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12.古人常说“造化神奇”。请结合诗文及下面链接材料,探究“造化”的神奇之处。

气自卑而升上。水出于山,气之化也。水自高而趋下,入于大海,水归本也,盖水、气一也。气为水之本,水为气之化,气钟而水息矣,水流而气消矣。

(选自郎瑛《七修类稿》)

2024-05-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