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初中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吉林 七年级 期中 2024-05-22 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请在下面的线上或括号里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家,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地。岑参在《逢入京使》中,讲述诗人欲捎家书报平安,却行色匆匆无处书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晚春》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初中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一个民族的长盛不衰,一个国家的屹立不倒,必定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在      的历史长河中,唯有奋斗者能镌刻时代的烙印。

奋斗者,星辰大海        新丰碑,中国航天人在漫长岁月里沥尽心血,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奋斗者,追光路上甘为筑路石,电力工人钱海军,几十年如一日          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夜晚城市的大街小巷。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仅奋斗者们点亮自己的人生,更以榜样的形象鼓动无数青年加入奋斗者的行列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         )                  (         )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A.浩浩荡荡     铸就     坚守B.声势浩大     铸就     坚持
C.浩浩荡荡     造就     坚持D.声势浩大     造就     坚守

(3)语段中“烙印”“照亮”的词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奋斗者们点亮自己的人生,更以榜样的形象鼓动无数青年加入奋斗者的行列。
B.只要奋斗者们点亮自己的人生,就以榜样的形象激励无数青年加入奋斗者的行列。
C.奋斗者们不仅点亮自己的人生,更以榜样的形象激励无数青年加入奋斗者的行列。
D.因为奋斗者们点亮自己的人生,所以以榜样的形象鼓动无数青年加入奋斗者的行列。
2024-05-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初中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困难(0.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3.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欧阳修。
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亦以此自矜(            )        (2)有卖油翁担而立(            )
(3)但微(                )        (4)康肃笑而(                )
5.文中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由“忿然”到“笑而遣之”的变化?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微颔之”,写出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轻视态度,给读者留下悬念。
B.“置”“覆”“酌”“沥”等系列动词 ,形象地写出卖油翁倒油技艺的娴熟。
C.与恃才傲物、骄矜暴躁的陈尧咨相比,卖油翁则是沉稳老练从容自若的智者。
D.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陈尧咨的射技,略写卖油翁酌油的过程,剪裁精当,主题鲜明。
7.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的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2024-05-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初中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吴文定书扇

吴文定公居优时,尝送客至门外,见卖扇儿号泣于途。问之乃缘持扇假寐,为人盗去数事,恐家人笞骂耳。公命取所遗扇来尽书与之。儿不知反以为污其扇复大哭不已。旁人谕令必得重价然后卖。儿持扇甫出门,竟致去,所得数十倍。儿归,具道其事。再持扇来乞书,公但笑而遣之。

[注释]①昊文定:明代名臣吴宽的益号,擅长书法。②居忧:旧时父母去世,需守丧三年。③甫:刚。
8.“乃缘持扇假寐”中“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
儿 不 知 反 以 为 污 其 扇 复 大 哭 不 已。
10.文章通过“尽书与之”到“笑而遣之”,刻画出了吴文定公怎样的人物形象?
2024-05-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初中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锅巴

①站在超市的货架前,看着零食袋上写着的锅巴两个字,突然间童年的味道就不知从哪里飘忽出来,似乎那里寄存着一条时光通道,在不经意之间出现了一个漏洞,让我想起了那些夏日里的泥泞和飞尘、秋季里的落叶和菊花。锅巴之于我,正是这种遥远的记忆代表了逝去的一段时光。

②在我们日照农村几乎家家都有一盘土炕,土炕前或者相邻的夹壁外是烧炕用的土灶,土灶上安置着一口八印铁锅。锅的直径大约在七八十公分左右,为什么叫做八印,历来说法不一,有说是代表尺寸有说是方言的谐音,即锅有几印就代表能供给几人的肚腹。八印”,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满足八口之家的伙食所用,当然也不一定非得是八口人,它泛指在农村这家人的家口大、人丁多,或者几代同堂就没有分过家一所以锅口上也能体现出家族和睦的观念,也只有源远流长的聚餐制传统,才会有锅的如此形制。

③锅大的好处可不只是可供一大家子填饱肚子。大锅饭香,大锅做的饭可真是香。且不要说烹羊煮牛沸滚如乳的汤汁,更不要说柴火烧鲢鱼那黏稠鲜美的汤羹且不要说冬天里五花肉炖白菜豆腐的那股淋漓的醇香,更不要说烀上一锅红薯那种热腾腾带着烙糊的恪馇的甘美就是从中捞出的白米饭也有着格外的风味。

④主妇根据人头从米缸里细心量取了米粒,用水淘漉掉米糠和米虫,再挑拣去沉淀的砂砾。米下了锅,用瓢从陶缸中舀出井水把手放在米上如果水平面刚好没过指肚,就停止加水,盖上沉闷厚重的木质锅盖在灶下续上柴火开始烧煮,火候的掌握了然于主妇的心中。做出一锅好的米饭,当然应该有一锅好的锅巴,米饭暄软,香气扑鼻锅巴焦脆,铿锵有声,在米饭和锅巴的外沿,米汤还会固化成一层膜状物,也是可以用来抹抹嘴的。在我的印象里,最好吃的当属锅巴,从锅里铲下来抱在手里咯吱咯吱直接嚼一嚼,或者浇上菜汁泡着品味,那是连个丞相都不换的——丞相毕竟太远,而锅巴则是现实。

⑤我小的时候每逢家里做米饭,总要最后去盛,不是因为我温良恭俭让,而是馋那一口锅巴。这种味道填充了我童年贫瘠的记忆,所以一旦想到它,家门口的那棵老槐树仿佛枝叶婆婆在了眼前,树下筛落了一地的阳光,一只花猫蹲在光影里满身斑驳地打着呼噜,空气中满满都是刚出锅的锅巴那脆生生的香。

⑥等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幕徐徐开启的时候,能够吃到锅巴的日子就渐渐少了,另一种叫做锅巴的小食品却悄悄流行起来。这是从南方传来的一种零食,小巧玲珑,可以信手拈来,咬起来也是嘎嘣脆不过里面掺杂了太多的味精和胡椒等调料,这对于食谱单一的农村少年来说是种极大的诱惑,那种浓烈的滋味一下子把味蕾给搅动得七荤八素。

⑦为了寻味,我也曾买过一种叫做的电饭锅,据说它能够做出柴火饭的味道。也许是手艺的原因,我一直没有嗅出柴火饭的味道,也没有做出八印锅独有的锅巴。其实即使能够做出锅巴又怎么会制作出当年的炊烟呢?和柴火饭相伴的其实不是滋味,而是人间的情味是缕缕萦绕的乡愁啊。

⑧过去的时代曾在一口大锅里酝酿。过去的时代曾是一枚焦黄脆香的锅巴。

⑨作为普通百姓对时代的认知不一定来自于那些宏大的场景,时代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缝隙,比如柴米油盐比如衣食住行。恰恰是这些微小的变化,象征着时代的光顾或者远离。甚至当我们回望自己过往的时候,回忆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是将岁月的补丁重新拾掇起来,宛如波光随影。它可以是一种味道,也可以是一段声音,还可以是一碗稀粥、一张粮票,甚至就是一枚小小的锅巴。

11.读文章,说一说本文以“锅巴”为题目,有何妙处?
12.“锅巴”引发了作者遥远的记忆,请概括作者回忆的内容。
13.品析文中第⑧段中加点词语“酝酿”的表达效果。
14.请分析文章第⑨段的作用。
2024-05-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初中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