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二模 2024-05-25 18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三年初中生活然而逝,临别的忧伤油然而生。回首昨日,我们相聚在这花团锦簇的校园,相识在这温馨和谐的集体。【乙】师长的谆谆教导,同学的闹欢笑犹在耳;绿茵场上尽情驰骋挥洒汗水的英,自习课上孜孜不倦汲取知识的身影,如在眼前。而今,我们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丙】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不是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又是新征程的开始。【丁】明日,我们将继续追寻先贤足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前仆后继,逐梦前行,期待在下一个驿站,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1.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及拼音对应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qiǎo        bàn     姿B.qiǎo      pàn     姿
C.qiāo        pàn     D.qiāo      bàn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油然而生B.花团锦簇C.孜孜不倦D.前仆后继
3.文段中【甲】【乙】【丙】【丁】四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D.【丁】
2024-05-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4. 同学们在整理2023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时,纷纷为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点赞,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点赞。班级围绕“科技”话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活动中,小鲁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请写出你从材料中探究到的信息。
【材料一】

2023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实现了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刷新世界纪录;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启动……越来越多中国足迹标注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基础研究持续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能,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激发人才活力……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科技成果令人振奋!点赞中国科技,致敬科技工作者!

【材料二】

身体可以失重,但心灵永远不能失重,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负时代、不负梦想。

——神舟十七号乘组指令长汤洪波

要做需要非常努力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科研,并坚持做到极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

我们的使命就是用自己的努力,为更好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作出贡献。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张北辰

(2)下图是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徽标。请说明徽标构图和设计意图。

2024-05-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困难(0.15)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文章有删改)

【注】①子姓:子之所生,即子孙。②天下之马:这里指天下最好的马。③九方皋:人名,九方:复姓。④牝:雌性的鸟、兽。与下文“牡”相对,“牡”指雄性的鸟、兽。⑤骊:纯黑色的马。
5.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                       穆公之,使行求马
B.求其能千里也                 能辨我是雄雌
C.又何马能知也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而其所不视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作为语气词,其中一种作用是用在句末表反问语气,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就是这种用法。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和“牝而黄”两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C.乙文中加点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和“令、高、赐、奉上”等都属于敬辞。
D.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和 “穆公不说”两句中都有通假字。
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的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8.下面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 人 A往 取 之B 牡 而 骊C 穆 公D 不 说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2)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10.甲乙两文都提到了伯乐,甲文写伯乐的目的是___________;乙文则表现了伯乐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写出两点)。
2024-05-25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苏辙先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给苏轼,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顺便抱怨了一下近来的生活之苦,而苏轼为了安慰弟弟,便写下了这首诗回赠弟弟。渑池,今河南渑池县。②老僧:即指奉闲老僧。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③蹇:跛脚。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雪泥红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
B.成语“雪泥鸿爪”就是从前四句诗引申而出,意思是大雁在雪地上踏过时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C.颈联用对比的方法写僧死壁坏,故人可见,旧题无觅,表现沧海桑田的变化。
D.后四句照应题目中的“怀旧”二字,以叙事之笔,对前文的感慨进行具体呈现。
12.最后两句回忆往昔路过渑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困难(0.15)
13.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卖炭翁》白居易)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谭嗣同)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朱敦儒)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诸葛亮)
(5)李商隐在《贾生》中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在《渔家傲》中以丰富想象描写梦中所见景象云海茫茫、风帆舞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4. 某校九年级组织了以“信仰”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天鹅飞翔于银河之间,下面围绕着我的,有昆虫的音乐,时起时息。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那些天眼,向下看着我,静静的,冷冷的,但一点也不能打动我内在的心弦。为什么呢?它们缺少大秘密——生命。

(1)上述这段文字出自法布尔的科普巨著《昆虫记》,这部作品法布尔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就。作品中,法布尔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__________,作品堪称科学和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之美誉。
(2)法布尔在荒石园这种不毛之地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源自对科学的信仰。信仰,是人生永恒的精神支柱。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请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说说你从作品读出了作家或其中的人物怎样的信仰。
《艾青诗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
2024-05-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根据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关联,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如喜欢音乐的同学,在听音乐时非常享受,体验到愉快,因此在学习音乐时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动机。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学生内化了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的结果,例如学生为了获得教师或家长的表扬、物质奖励而努力学习。一般来说,直接动机更能持久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动机越强烈,他的工作学习效率就越高。其实不然,动机强度与工作学习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一种U的曲线关系,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见图1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除了学习动机,我们还要讲究一定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1整体学习和部分学习。整体学习又称全部学习,是把所学材料看作一个单元,一遍一遍地学习,直到学会为止;部分学习又称分段学习,是把所学材料分成若干段落,逐段学习。学会第一段后,再学第二段,以此类推,最后把已学会的各段综合起来。

2详尽发问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这样就把新旧知识相连接。

3及时复习。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遗忘曲线(见图2)。他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根据这一规律,复习最好要及时。

4超强化学习。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记忆,例如一篇课文读10遍后刚好能背下来,在此基础上再多读几遍。一般说来,强化程度以150%为佳,其效果也最好。

5利用元认知,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比如读完一篇文章后,问一下自己:我已经读懂这篇文章了吗?如果自认为读懂了,便开始做题;做题时有意关注正确率,如果发现自己做得不顺畅或正确率不高,就停止练习待再次复习掌握后,再继续完成相应检测。

6思维导图学习。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思维导图的魔力在我们亲手绘制的过程中出现,因为寻找和整理关键词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知识的过程。

(节选自《教育与脑神经科学》,有删改)

【材料三】

初三(1)班今日学习小结精选

甲同学:上午最后一节课,吴老师讲了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我觉得这一章很有意思,特感兴趣,就听得比较认真。放学后,我留在教室做科学作业,但只做了几道题,感觉不是很顺手,我觉得可能是自己还没有熟练掌握,就没再做了,随即翻开笔记复习了一会儿。回寝室后再做物理作业,就轻松多了。嗨,快表扬我吧!       

乙同学:昨天,我们学完了《岳阳楼记》,老师竟然要求我们两天内背诵全文,太残暴了吧?晚上,我拿出书来开始背。啊,太……长了吧,又是一个酸爽的晚自习,又是一个愉快的夜晚!

15.下列对材料的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     
A.同学们为了中考体育能拿满分而努力锻炼属于直接学习动机。
B.一个人的动机越强烈,他的工作学习效率就越高,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C.假如你用10分钟便能背会韩愈的《马说》,为强化记忆,你需要重复重复再重复。
D.思维导图最好自己亲手绘制,寻找和整理关键词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理解的过程。
16.下列对材料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学习时,面对容易或简单的任务,动机水平较高时学习效率最好。
B.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先慢后快,所以复习最好要及时进行。
C.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这样有助于新旧知识之间相连接。
D.甲同学做题时不顺手,随即翻开笔记复习了一会儿,这体现了及时复习的学习策略。
17.假如你是初三(1)班的学习委员,请从【材料二】中选取三条合适的学习策略帮助乙同学把课文《岳阳楼记》背熟。
2024-05-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车鸟鸣

杨帮立

老刘终于被逼进城了——送孙子上学。把孙子送进学校,老刘没事了,到附近的公园里去打发他的时光。

公园里有打牌的,他最看不起的就是赌博,不管大与小;有下象棋的,争得脸红脖子粗,他只知道马走日象飞田;有唱戏的,他那嗓子只配吆喝牲口……唧唧啾啾喳喳,他竖了起耳朵,寻着鸟叫,到了公园西南角:这儿有一片树林,一棵棵树上挂满了鸟笼,一只只鸟儿比赛似的亮着歌喉。

老刘只站在外围看。他想的是,城里的鸟,是让人玩的,乡下的鸟,是让人看的。       

家住白露河大湿地,天上飞的水中游的,树上垒巢草丛做窝,哪儿都是鸟。

这儿的人收庄稼,落下的五谷杂粮,不拾不捡;这儿的人捕鱼,用的是四指眼(能插下四根手指头的大网眼)的网,只逮大的,漏掉小鱼……他们也不说,他们心里都有数,这些是留给鸟儿吃的。

老刘院里西南角,扎着一个整体网箱,这网箱是鸟儿收容所。尼龙网破了再换钢丝网,他收养过多少鸟儿了?他曾在河边看见一只鸟,脚上缠着一团野蔴丝,哀鸣一声,翅膀无力的拍了几下。他把它抱回网箱,耐心呵护着。来个脖子上挂着长短镜头拍鸟的,来找水喝,认出是凤头䴙䴘,几张照片放在了朋友圈,很快来了记者。老刘却把着门不让进:别打扰它!鸟儿是有感情的,他救助过的那些鸟儿,还时常回来看他,在院里从容的踱着脚步,摇头晃脑的对着他鸣叫,他会抓出玉米或小麦,哗的一把撒出去。

老刘给儿子提出一个请求:想养鸟。儿子知道爸做梦都有鸟儿的鸣叫声,只是在哪养呢?房子不大,楼层又高。老刘说他把鸟笼挂在窗外就行了。老刘开始养鸟了,老刘不是有钱的主,他买,只买那些生病的撞伤的衰老的鸟儿。

这些鸟儿,一经老刘的手,咋就精神起来了?有人叹着气说,唉——我要知道它还能这样,我咋也舍不得出那个价钱就给你了。老刘说你是玩弄鸟,我是心疼鸟,那能一样吗?

除了送孙子上学,养鸟成了老刘生活的主题,他开始跑花鸟市场了。他去买鸟儿也买鸟食,他去买红药水也买其他药品,他把那些炸毛的勾头的瘸腿的鸟儿买回来,养着养着,翅膀有力的扑棱起来。

若是再提到市场上去卖,真能卖个好价钱!这让公园里那一群玩鸟的人惊羡不已:凭这个本事,老刘以鸟养鸟是没问题的,还能赚大价钱呢。       

一位老哥缠他几天了,一心想买他的一只百舌。这鸟儿被老刘调教的通人性接人腔说人话,可爱极了。价钱出的也高,还说老伴去世了好找个叙话的。老刘不卖,旁边的鸟友也来劝他,他还不卖。老刘说,你们在哪见我老刘卖过鸟?我只养鸟,不卖鸟!

放着钱不知道挣,这老头,是倔还是傻啊。

窗外挂满了鸟笼。天还要刮风,天还要下雨。这鸟儿一见光亮就开始叫,楼下楼上左邻右舍也有提醒,这可是他们最需要睡觉时候。儿子也只得让老刘把鸟笼收捡到阳台内。

趁国庆假期,老刘说我要回一趟老家了。这些鸟儿你们也不会养,我给它们都带上。怎么带呢?老刘早想好了。他找环卫工人,借来了一个大马力的三轮电动车,七八十里的路,电够用了。

老刘拉了一车子鸟笼,各种颜色大大小小的鸟儿蹦蹦跳跳,一路上给他唱着歌,引来了无数的目光。他载着一车鸟儿,也可以说他载着一车鸟鸣回老家了。

儿子可以肯定,村里的老老少少会把老家院子围得热热闹闹,老爸,此时,正该逗着这只鸟儿跳舞,逗着那只鸟儿唱歌;逗着鸟儿给这个叫帅哥帅哥好,给那个喊姐姐真漂亮了。儿子打心眼里支持,只要老爸开心,用鸟儿来显摆一下也是可以的。

假期快结束了,老刘这才回来,拉了一车的空鸟笼子。

爸,你只送鸟,不送笼子,人家搁哪养啊。

没送人,放飞了。驯了几天,才飞走。怕它们一时半会觅不到食,半路上我又买些谷子送回去,撒在了屋檐下,从这吃了最后一口食走的,知道回这找。你没瞧,围着我舍不得走啊,给我心里弄得也不是个滋味……

老刘说着,又逛花鸟市场去了。

18.下面对小说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老刘的情况,介绍了他的生活环境和爱好,为下文写他养鸟做铺垫。
B.“放着钱不知道挣,这老头,是倔还是傻啊”,表现了作者对老刘的不解和批评。
C.公园里其他养鸟的人与老刘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老刘养鸟本领大,对鸟是真心热爱。
D.说结尾“老刘说着,又逛花鸟市场去了”,叙事收束,简洁质朴,耐人寻味。
19.从句式的角度品析第⑪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你们在哪见我老刘卖过鸟?我只养鸟,不卖鸟!
20.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④⑤两段的作用。
21.文章第②⑬⑮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了“鸟鸣”,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们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2024-05-2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抬起头,可见一树繁花;抬起头,可见满天星斗;抬起头,可以从迷茫中走出;抬起头,才会去拥抱真实的世界……也有人说,低下头,可见绿草如茵;低下头,可见藻荇交横;低下头,可以感受亲情的温暖;低下头,才能看到自己走过的脚印……

抬头和低头,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抬头》或《低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综合性学习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30.65成语和熟语  病句辨析与修改  易误读常见字  常见易错字
二、综合性学习
40.65徽标类  提炼与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
5-100.15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四、诗歌鉴赏
11-120.65苏轼(1037-1101)  诗歌鉴赏
五、名句名篇默写
130.1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名著阅读
140.65法布尔  《红星照耀中国》  《昆虫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艾青诗选》
七、现代文阅读
15-170.65非连续性文本
18-210.4小说
八、作文
220.65全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