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晋江市英墩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福建 九年级 期中 2017-11-14 20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7)__________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
(8)江晚正愁余,________________。
(9)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10)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树。
(11)《卖炭翁》中与《观刈麦》 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1-1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英墩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的“记”和《捕蛇者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B.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白杨礼赞》是我国清代作家茅盾的散文。
D.《孔乙己》中孔乙己想教鲁迅写“茴”字的四样写法。
2017-11-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英墩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三、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首飞甲(A、众目睽睽 B、举世瞩目)。5月5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C919平稳起飞,安全降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为此,他们①(A、zhuó B、zháo)力培育专业骨干队伍,全力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再接再②(A、励 B、厉),取得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乙(A、承载 B、承接)着国家意志、民族理想和人民期盼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拼音选在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 )乙处( )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知否?知否?”是作者在追问。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5.本词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17-11-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英墩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捕蛇者说>(节选)

【乙】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有声。余问故,阍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6.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死肌          去:__________        (2)若之乎                 毒:__________
(3)不惊错       胜:__________        (4)鼠何老虫             名:__________
7.下列对甲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一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二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医以王命聚之。
(2)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9.甲文从 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乙文“余惊错欲走”的原因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
2017-11-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英墩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是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颗小白杨。
11.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4.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 丝瓜藤的韵味

舞动,是生命的一种状态。我喜爱那舞动的丝瓜藤。

雨后院落扑面而来的清新,和着泥土和各种馥郁的芳香,在空气里荡漾着,让我忍不住深深地吮吸着这份难得的惬意。

抬首俯仰间,脚下树叶稀稀疏疏,一朵朵被雨水打落的花瓣变得灰头土脸。这时我突然想到昨晚电闪雷鸣中那柔弱的丝瓜藤是否也被“整容”了?

望墙角处,暑假刚扔下几粒丝瓜籽,而今却爬满高墙,绿得仿佛要溢出翡翠般的水滴。起初发芽的时候,拿几根细长的竹竿附在它们的脚下,有两棵没有竹竿来依附,心想随它去吧。而今墙边那两棵没有竹竿依附的丝瓜,却翠绿地蔓在墙上,像两根坚固的铁索,更像攀岩的壮士。它们的身子紧紧附住平滑的墙,缠绕的卷须犹如巨人的手臂一般牢固。绿藤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向上攀爬。

更让人吃惊的是,经过一场风雨的洗礼,那如针似线的卷须不但没有被摧残,最尖端处反而扎进那砖墙的一个个细如针眼的缝里,牢牢抓住了它栖身的墙壁。这长长的细瓜藤就靠着这许多浅绿的卷须在墙上开始了一生的攀爬。

我心里诧异到,真是这些细如花针的卷须,捆住了狂风那粗大的翅膀,顶住了暴雨那滚滚的车轮吗?驻足丝瓜旁仔细察看,我终于坚信翠绿的藤蔓一定踩着昨夜风雨的急促鼓点,自信地舞动着身姿。一想到这,我就对这富有韵味的丝瓜藤充满着敬仰之情。

纤纤细细的瓜藤勾起了我牵牵绕绕的思绪。在人生的风雨中,不也总有许许多多我们始料不及的障碍吗?正所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要不怎会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然而外界的力量虽不易把握,但我们自身的信念却可以产生力量。只要心存信念,努力拼搏,人生也会像那丝瓜藤般顽强地在风雨中自信又精彩地舞动着。

风雨中的舞动,永远是生命的最真状态。我钟爱这舞动的丝瓜藤,更钟爱这丝瓜藤                                                                 的独特韵味。   

【本文来自:福建泉外学子 2008级 林伊娜 】

(乙文)   神奇的丝瓜(节选)

……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长,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了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地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落叶归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 季羡林,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 】

15.读完甲、乙两文,请分别概括出丝瓜藤的韵味和季老先生笔下的丝瓜的神奇之处。
丝瓜藤的韵味:                                    
丝瓜的神奇之处:                                  
16.从全文来看,甲文第二段的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
17.甲文是围绕丝瓜藤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七、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在“探究神话”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后面小题。
18.请你为本小组这次活动确定一个探究方向
如:从神话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19.许多神话中出现的事物在生活中已经成为现实,请你至少列举四种
如:千里眼------望远镜
(1)                                    (2)                                          
(3)                                   (4)                                        
20.请说出四个神话故事名称
(1)                                (2)                            
(3)                                 (4)                           
2017-11-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英墩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1.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简·爱发现她的主人罗彻斯特先生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       )(《简·爱》)
(2)里德太太发现简·爱躲在窗龛上看书,怒骂她未经许可偷拿家里的书,毒打了她一顿,把她关进无人居住的红屋子。            )(《简·爱》)
2017-11-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英墩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22.文段选自《 骆驼祥子》,作者_______
23.(1)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在前后性格有什么变化?
(2)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猎豹快速奔跑是长处,羚羊灵活跳越是长处,大树参天、小草铺地也是长处:每个生命都有长处。聪明好学是长处,朴实勤劳是长处,孝敬父母、善于合作也是长处: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一种长处都值得我们欣赏。


请以长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要求:①请先写出完整的题目。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7-11-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英墩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1
基础知识综合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综合性学习
1
名著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  诗  词句子默写
二、选择题
20.65文学常识综合
三、基础知识综合
30.65词义辨析  病句辨析与修改  多音字  常见易错字
四、诗歌鉴赏
4-50.65诗  词
五、文言文阅读
6-90.4文言文翻译  议论说理类
六、现代文阅读
10-140.4散文
15-170.65散文
七、综合性学习
18-200.65文段综合  准确、鲜明、生动
八、名著阅读
210.65名著导读
22-230.65老舍(1899-1966)  《骆驼祥子》
九、作文
240.4成长与人生  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