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含山县林头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安徽 八年级 期末 2018-02-20 3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伫立旷野,苍穹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yùn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溪,行吟岸测,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gèn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     (     )     yùn含(     )     gèn古(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            ),(            )
(3)“听雨危楼”中,“危”的意思是_____;“独步林溪”中,“步”的意思是____
2018-02-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含山县林头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的设计别具匠心,使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B.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C.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D.晚会上,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2018-02-19更新 | 36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含山县林头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        
②谁如果要        我们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他再三        茶房,甚是仔细。
④赵州桥        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A.怀疑     欣赏     嘱咐     雄跨B.怀疑     欣赏     叮嘱     横跨
C.疑惑     鉴赏     嘱咐     横跨D.疑惑     鉴赏     叮嘱     雄跨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5.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B.在育才中学举行的“5.12”防震疏散演练中,九(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
C.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
D.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
D.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7. 诗文默写。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
(3)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绘了春归大地、树荣鸟欢的早春美景。
2018-02-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含山县林头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8. 综合性学习。

人生需要微笑。微笑,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学校将要举行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下面题目。


(1)拟写标语。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事例。如果在你的演讲中要举出“名人笑对挫折”的事例作为论据,请你仿照例句简述一个事例。
例句: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名言。“微笑着面对生活”就是要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失败、挫折和不幸。请写出你积累的有关这个主题的名言,并标明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2-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含山县林头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9.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10.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课外文言文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距至也。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臭过兰椒,味过醪醴。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埒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注释】①甔槌(dān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láolǐ):美酒,④札厉:瘟疫。⑤埒(liè):山上水道。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迷而失,谬之一国。(      )
(2)过兰椒,味过醪醴。(      )
(3)水而居,不耕不稼   (      )
1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过则醉,经旬乃醒
14.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鱼类也有感情和意识

      郭原毓

①一直以来,判断动物是否具备人类所拥有的情感时,要看它们能否通过“情感发烧”考验。当鸟类、哺乳动物和某些蜥蜴类物种被放入新环境中时,它们的体温会在短时间里升高1℃~2℃,这是真正的“发烧”,就好像它们在对新环境感染做出回应。这种发烧与生物的情绪变化相关联,原理是受到外部刺激,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行为和生理上的变化。

②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情感发烧”现象仅出现在拥有复杂结构大脑的动物中,此前的研究表明,蟾蜍和鱼不能做出类似反应。而英国斯特林大学的实验给予了鱼类更多选择,得出的结果与传统认知完全相反。研究人员将72条斑马鱼分为两个对照组,第一组斑马鱼没有生存环境的变化,第二组斑马鱼被单独放在一个小网中,网置于水箱内27℃水温的小格子内——事实上,斑马鱼喜欢28℃的水温

③结果他们发现,和对照组斑马鱼相比,这些鱼类会花更长时间待在温度更高的水槽里。而且,在此过程中它们的体温会升高2℃~4℃,这表明它们也存在“情感发烧”。研究人员表示,此项研究结束了一直以来关于鱼类能不能意识到环境变化的关键争论,鱼类也具有情感。

④然而这一结论发表后,招致了很多反对的声音,科学家们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来下结论:认为鱼类没有此能力的科学家指出,鱼类的大脑较小且简单,缺少哺乳动物大脑中负责协调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大脑皮质。他们认为,鱼类几乎没有学习和记忆能力,只有非常简单的行为技能。根据这一观点,鱼类对新环境变化的“发烧”反应只是一种条件反射。

⑤也有许多科学家反对上述观点,他们从另外的角度论证鱼类可能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并列举了一系列论据:虽然鱼类的大脑与哺乳动物的大脑在组织上不尽相同,但是在一些结构上,鱼类大脑也与哺乳动物大脑拥有相同的进化起源,比如负责情感行为的杏仁核和支撑学习能力的海马体。英国斯特林大学的后续试验也证明,如果这些区域受损,鱼类和哺乳动物会出现类似的行为反应。

⑥此外,还有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鱼类明显具备学习能力。他们据此认为,这种学习能力能够支撑鱼类的一系列复杂行为。许多种鱼类通过记住意境地图,能够完成极其复杂的导航行为,比如大马哈鱼每年溯游而上的产卵行为;有些鱼类懂得观察和记住潜在对手以往的战斗过程,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一些鱼类甚至懂得制造和使用工具,比如它们懂得使用砧骨来撬开软体动物的甲壳。

⑦英国斯特林大学研究团队还发现,鱼类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会对有毒刺激物做出反应,当它们接触到有毒刺激物时,体温同样会随之增高。这种行为是心理状态的转变。用于识别意识存在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所谓的“应激性体温过高”或“精神性发热”,这是一种与人体感染导致的发烧类似的身体反应,此前一般认为鱼类没有这一特征。当然,这个试验只针对某些表现出“精神性发热”现象的鱼类,它们并不能够证明所有鱼类都具有意识。但是,这一事实也意味着,那些认为鱼类没有感情的人们以后不能再以鱼类没有“精神性发热”来作为争论依据。同时,这也表明鱼类也是可能拥有意识和感知能力的复杂动物,至少是拥有一定程度的意识和感知能力。最重要的是,这一发现也影响我们对脊椎动物的情感和意识能力进化的理解。(选自《广州日报》2016-04-16,有删改)

15.除“情感发烧”外,鱼类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的依据还有哪些?
16.指出第⑤段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7.在科学发现方面,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018-02-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含山县林头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从田湖出发找李白去

阎连科

①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

②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

③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我要到外面世界去。我要到外面世界走走和看看。

想到我决定要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

⑤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哪儿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

⑥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李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

⑦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

⑧……

⑨这首诗,有啥意味儿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床前明月光”那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

⑩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的一个大人物。

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

⑫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

⑬“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⑭“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⑮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

⑯他竟是我要躲要闪的三姑夫。

⑰三姑夫就那么如在那专门等我一样出现了。

⑱我呆在崖头边儿上,三姑夫看着极吃惊的我,很快平静下来连问了我三句话:

⑲“你怎么在这儿?”

⑳“是你三姑让你来这儿找我的?”

㉑“走,我们回家吃饭去。午饭都错过时辰了。”

㉒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我又被送回田湖了。

㉓一场盛大、庄重的离家出走,就这么草草地收兵结了尾。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还未及最后登上宣誓台,就被人从梦中叫醒了。现实总是比梦想和理愿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梦,被现实一碰即破后,我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那座山,再也没有可能在那山顶李白待过的地方坐坐与站站,高举着胳膊大唤了。

㉔我的少年就这样,还是那时候的李白好。

㉕可我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就那样在历史与现实的错口和李白分手了。

(有删减)

18.文章记叙了少年时代的“我”一次出走经历。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出走的经过。
“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0.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
21.“我”渴望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写一首好诗,但最终“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你认为“我”的成长与李白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谈谈。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旅游爱好者,在旅游中经常迷路。

“你经常在外旅游,有丰富的旅游经验,怎么还会迷路呢?”朋友不解地问。

“每次迷路,都是走上了歧路。”

“为什么会走上歧路呢?”

“因为歧路上有迷人的风景,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走进去了;走着走着,就走不出来了。”


请你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作文的题目、文体由自己确定;②不超过话题范围;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新词汇的层出不穷不断对辞典编撰者的效率提出挑战,即使是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未来得及收入“浅阅读”这一词条,自然更谈不上对其内涵与外延作出权威性的界定了。然而这并不妨碍“浅阅读”在当今社会大行其道。

何为“浅阅读”?望文生义,自然是相对于“深阅读”而言了,虽说在深浅之间划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有时也并非易事。如果将范围限定在文学阅读之内,在我看来,对非经典意义上的纯粹的、作为严肃艺术品的阅读,即可视为浅阅读。若加细化,大约可以包含以下四种类型:

畅销书阅读。在这个经济日益成为一切价值的中心,社会日趋物化的时代,文学已从昔日精神殿堂的高处跌落,沦为商品而进入流通。出版商在利益的驱动下与作者合谋,经过策划、包装、促销、炒作等一系列商业化操作,不断制造卖点吸引眼球,推出一部部畅销书。校园无疑是出版物的潜在市场,中学生必定是出版商的目标顾客。而喜爱新潮的中学生在阅读时,对教育部门和老师的推荐书目常有一种天然的逆反,他们通常是根据作品与自己生活经验的相关的程度为取舍标准的,因而韩寒、郭敬明等“低龄化写作”的作品在中学生里拥有众多读者就不足为奇了。

期刊阅读。当今中国期刊之多,读者面之广,是文化生活的一大奇观。相对于篇幅较长,系统性较强的书籍而言,期刊文章一般篇幅短小,阅读的随机性更强,费时费力也更少,尤其是能满足提高写作水平的功利性需求,在中学生中深受欢迎。对期刊文章的借鉴、模仿甚至抄袭,常能骗过不明就里的老师的眼睛,换来包括高考作文在内的高分满分,已是公认的事实。

网络阅读。网页取代书页,读屏取代读书,中学生无疑是这一文化趋向的身体力行者。网络写作的零乱、随意、游戏、庸常,阅读方式的漫游冲浪,浮光掠影,从创作与接受两方面规定了网络阅读只能是一种浅阅读。

漫画阅读。卡通书、口袋书在中学生,尤其是中学女生中备受青睐。人们认为,以视觉为中心取代以语言为中心的“读图时代”正在到来,看来此言不虚。比之语言阅读,“读图”通常是更浅层次的阅读。

23.结合选文,请指出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24.结合选文第二段,请给“浅阅读”下一个定义。
25.结合选文第四段,请概括一下“期刊阅读”所具有的特征。
26.结合选文,请说说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7.结合对文章语言的品析,请谈谈作者对“浅阅读”所持的看法与态度。
2018-02-1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含山县林头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综合性学习
2
选择题
5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8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综合性学习
10.85字音  字形  一般词语
80.65语言表达的要求
二、选择题
20.65成语和熟语
30.65修辞手法
40.65近义词  词义辨析
50.65标点符号
6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三、名句名篇默写
7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诗歌鉴赏
9-100.65
五、文言文阅读
11-140.65寓言神话类课外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5-170.65事理说明文
18-210.4散文
23-270.4事理说明文
七、作文
220.4道德与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