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 八年级 期中 2018-05-10 30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推(chǒng)       (qiè)       (sè)        (jìn)
B.竹(gāo)          (lì)        子(yào)       顽抗(yú)
C.灭(qiān)        见(biē)       皱(zhě)       俗(cāng)
D.夫(qiàn)        (cái)       (cuì)       风景(shà)
2018-05-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鞠躬       高屋建瓴       张慌失措       锐不可当
B.塌败       烦躁             荡然无存       转弯抹角
C.赃物       因地制宜       祸不单行       脍炙人口
D.荒谬       缭绕             林寒涧肃       沉鳞竞跃
2018-05-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去年到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副其实
B.元旦那天,小张一家啸聚山林,散步,烧烤,唱歌,玩得不亦乐乎。
C.老百姓的一些所谓鸡零狗碎之事,汇总起来就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并最终关联着我们整个社会乃至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如何小觑不得。
D.面对欧洲庞大的债务,各国的经济学家们仍然束手无策
2018-05-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4. 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善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
修改: 将“改善”改为“提高”。
B.在社会转型时期,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为重要。
修改: 在“青少年”后面加“进行”。
C.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修改:在“采取”前加“能”。
D.为减少雾霾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了防雾霾措施,调查研究了雾霾来源。
修改:将“制定出了防雾霾措施”与“调查研究了雾霾来源”位置对调。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5.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018-05-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容易(0.94)
名校
名著阅读小题。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祥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车轮像阵利庵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目的地,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嚎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6.上面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7.(A)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列举三件事)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容易(0.94)
名校
综合性学习。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凤凰中学九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
(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
2012-10-08更新 | 2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八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0. 默写。
(1)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2)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三峡》中,写三峡水清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友谊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游山西村》中包含哲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6)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____________________。”
(7)承受了阳光,__________,承受了巨浪,__________
2018-05-1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困难(0.15)
名校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选自苏轼《方山子传》)


[注] 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告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14.比较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给仇人一块面包

寒心血

二战时期,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战争胜利的当天,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长长的纵队,在荷枪实弹、威风凛凛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下走进莫斯科城。

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后,人们几乎倾城而出,纷纷涌上街头。在宽阔的莫斯科大街两旁,围观群众人山人海,挤得风雨不透。在围观的人群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苏军在战胜入侵的德国法西斯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这些老人、妇女和儿童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亲人,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被入侵的德国法西斯杀害了。

失去亲人的痛苦把原本温和、善良的人们激怒了,他们怀着满腔的仇恨,将牙齿咬得咯咯响,一双双充满血丝与复仇火焰的眼睛齐刷刷地向俘虏走来的方向注视着。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大批的军队和警察出动组成一堵墙,排在愤怒的人群前面。

战俘出现了,近了,更近了。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喊出打倒法西斯的口号,有人叫骂着让杀人的凶手偿命,接着人群潮水般地向前涌。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企图阻止,马上被汹涌的人潮冲得七零八落。最后警察和士兵手拉手组成人墙,好不容易才将人潮挡住。

此时,战俘已经来到人群前面,他们个个衣衫褴褛、步履蹒跚,每向前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他们有的头上裹着绷带,有的身负重伤,有的失去手脚躺在担架上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

面对激怒的人群,德国战俘呆滞、木讷的目光中充满了恐惧与惊慌。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不住地后退。许多战俘本来就身负重伤、疲惫不堪,再遭如此惊吓后瘫软在地。担架上的重伤者,被扔在地上,无力逃脱,拼命地哭号呼救。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在混乱中拼命挤过人墙,冲到一个受伤的战俘跟前,举拳要打。

这是一个失去双腿的重伤者,他头上打着绷带,破烂的军装上沾满了血迹,脸上的稚气表明他绝对不会超过二十岁。面对扑面打来的拳头,他无力躲闪,瞪着惊恐的眼睛,发出绝望的哭泣。

蓦地,中年妇女停住了,木雕泥塑般站在那里。她怔怔地看着年轻的战俘,心头一阵剧烈刺痛,在这个年轻伤者稚气的脸上,她看到自己刚刚战死的儿子的影子!

妇女犹豫了一下,叹了口气,那只高举的拳头无力地垂了下来。妇女从怀里掏出一块用纸裹着的面包,轻轻地递到伤者的面前。年轻的伤者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惊恐的眼睛盯着面包,不敢去接。直到妇女硬把面包塞到他的手中,他才如梦方醒,抓起面包连裹在外面的纸都顾不上撕,就狼吞虎咽大吃起来,看得出他一定几天没有吃饭,饿坏了。

看到伤者饿成这个样子,妇女缓缓蹲下身子,用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伤者头上的弹伤,失声痛哭起来!

悲痛的哭声撕心裂肺,骚动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人们惊呆了,一个个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住了,整条大街一片死寂。

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这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些老人、妇女、孩子,纷纷拿出面包、火腿、香肠等各种食品,一起向受伤的战俘涌去……

15.你认为文章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16.文章为什么用那么大的篇幅描写苏联人民对战俘的激愤?
17.中年妇女看到重伤者饿成那个样子,为什么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伤者头上的弹伤,失声痛哭起来?
18.文章结尾说“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人们醒悟了什么?
2018-05-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①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②“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③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④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⑤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⑥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母亲因偏头痛,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⑦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

⑧“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的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9.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20.第①段刻画了母亲的形象,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21.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22.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的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3.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74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泉州第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你在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去记录你的情感历程,用你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美。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018-05-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20.85字形
30.85成语和熟语
4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85
二、名著阅读
6-70.94老舍(1899-1966)  名著导读
三、综合性学习
8-90.94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五、文言文阅读
11-140.15苏轼(1037-1101)  人物传记类  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5-180.4小说
19-230.4莫言(1955-)  散文
七、作文
240.4哲理与生活  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