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邹平市魏桥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8-12-26 4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绳(qiān)   烟(fēng)   罗(yán)     滩(yū)
B.洞(suí)     吟(shēn)   手(tuó)     (wō)
C.干(biě)     红(fēi)     (wǎng)   旗(jīng)
D.新(zú)       船(bò)       报(jié)     (cuān)
2018-12-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平市魏桥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装饰       苍茫       蠢笨       伤痕累累
B.海鸥       熏黑       疲惫       血雨星风
C.熄灭       蜗行       翡翠       取意成仁
D.蜿蜒       喷簿       高傲       长夜漫漫
2018-12-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平市魏桥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学能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众多科学家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
B.“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还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C.他们从小感情深厚,自搬家分离之后,十多年未见,近日再聚首,两人怀古伤今,重逢之情溢于言表。
D.绿化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要继续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将这份工作做好做实。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不少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付更高的价格。
B.忧国家治理,养浩然正气,这是中央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所在,是壮大和巩固主流思想舆论,培育“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题中应有之义。
C.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D.在本次比赛中,四川男排为了一举夺得冠军,尽遣主力队员上阵。
5. 下列关于传统民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腊八是古人祈求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
B.某人生于甲戌年,属狗;他的弟弟生于丁丑年,属猪。
C.古代的寿诞礼有一定讲究,男性长辈做寿称椿寿,女性长辈做寿称萱寿。
D.成语“素车白马”指古代凶、丧之事所用的白车白马,《唐雎不辱使命》中“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的“缟素”指白色的丝织品,在此指穿丧服。
2018-12-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平市魏桥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6. 名著阅读。
(1)在《儒林外史》中,______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对象。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出身于安徽全椒一个“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的______
(2)“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这句法国谚语,俨然成为当下人们调侃婚姻的流行语。这无疑要“归功”于______(作者)的小说《围城》。
(3)小人国的人“身长不到6英寸”格列佛到了那里就成了一座大山;在大人国里,一切都颠倒过来,当地居民都是巨人,格列佛则成了小小的“宠物”。这些奇特的幻想就出自英国作家______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2018-12-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平市魏桥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7. 诗文默写。
(1)我是你簇新的理想,__________
(2)取义成仁今日事,__________
(3)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4)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5)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6)__________,殊未屑!(秋瑾《满江红》)
(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8)忆昔午桥桥上饮,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
(9)__________,人道是,青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
(10)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2018-12-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平市魏桥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词中现实与梦境交融,其中写现实的词句是__________。词句__________有力的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2018-12-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平市魏桥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故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心也(        )
(3)今人曰(        )
(3)何(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12.【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的中心论点。
13.【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2018-12-26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邹平市魏桥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箧:书箱。③舍:学舍,书馆。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14.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
(1)手 指 不 可 屈 伸
(2)夫 人 好 学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媵人持沃灌   汤:______
(2)以拥覆          衾:______
(3)笈从师          负:______
(4)编茅          为:______
16.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7.〔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拓展人生的宽度

郑伟钦

①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②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③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④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⑤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⑥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⑦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⑧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⑨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9.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B.第②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③④两段是分总关系。
C.第⑦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一个是“量的积累”,一个是“深度挖掘”,它们并不矛盾。
D.问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
20.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21.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2018-07-05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 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闪着一双绿光的狼、碗口粗的蟒蛇、吸血的蝙蝠,各种千奇百怪的野兽,还有……

儿子想哭。儿子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儿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

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到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 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了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种: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钱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 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22.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3.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24.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2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6.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2019-10-30更新 | 128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8年9月27日 《每日一题》 人教上-小说阅读之欣赏作品的形象

七、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27. 阅读下面一则通知,完成后面的问题。

本文在格式上有两处错误,请修改。
2018-12-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平市魏桥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28. (1)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节气。
备选答案: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白露   秋分
①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②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2)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018-12-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平市魏桥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9.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3)书写认真,卷面整洁;(4)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名著阅读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综合性学习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20.65字形
30.65成语和熟语
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65文化常识综合
二、名著阅读
60.65文学常识综合  名著导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7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诗歌鉴赏
8-90.65辛弃疾(1140-1207)  词
五、文言文阅读
10-130.65孟子(前372-前289)  议论说理类对比阅读
14-170.65宋濂(1310-1381)  人物传记类
六、现代文阅读
18-210.65中国现当代作者  杂文
22-260.65小说
七、综合性学习
270.65文段综合  通知
280.65文段综合
八、作文
290.65成长与人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