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全国 九年级 单元测试 2018-11-22 66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1. 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笔、转折和收笔都有简化倾向,信笔而成,不作停顿和回锋,有力大气沉之势。
B. 体式变化多端,章法上书写时顺势而下,没有刻意追求工巧,在率意中显出天然之美。
C. 每一个字都亭亭玉立,如仙鹤独立,高傲洁净;布局严谨,工整,有韵味,有意境,有视觉冲击力,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D. 笔法多劲利而少柔媚,有力透纸背之感,即使细笔也是在飘逸中显出笔力的沉着,像“深嵌”纸中。
(2)用正楷或行楷将作品内容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程(yí)        (cōng)   夫(nuò)   求神拜(fú)
B.如(pì)        (pǔ)       (zhì)   而不舍(qì)
C.若(tǎng)     夫(qiáo)   (rú)     后继(pū)
D.伤(zhōng)   养(huàn)   词(dùn)   孜孜不倦(zī)
2018-11-22更新 | 397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慨叹 繁殖 不攻自破 根深谛固
B.框骗 灌溉 腐草为萤 自暴自弃
C.笼罩 鲁钝 辫伪去妄 众叛亲离
D.汲取 屋檐 画龙点睛 走投无路
选择题 | 适中(0.65)
4. 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1)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了——却也是事实。
(2)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      自己细小的想法。
(3)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      创造之森林。
(4)怀疑      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      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A.借古讽今   注意   繁荣   不仅   还是
B.怀古伤今   留意   繁殖   不仅   也是
C.怀古伤今   关注   生长   不仅   但是
D.借古讽今   注意   繁荣   不仅   而且
2018-11-22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宫中,汗青代指史册。
B.《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杂文,最早于1934年刊发,后编入《且介亭杂文》。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反驳了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C.《怀疑与学问》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D.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创造宣言》出自《陶行知全集》。
2018-11-22更新 | 429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7.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内容与理解,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A.《水浒传》中杨志因杀死泼皮牛二,被打入死囚牢,后刺配充军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因押送生辰纲被吴用等人设计智取,走投无路,之后到二龙山落草。
B.《水浒传》最伟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武松、谦逊深沉的宋江、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达。
C.“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直甚么,要哥哥还!”遂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文中的“洒家”指的是鲁智深(鲁达、鲁提辖、花和尚),“你”指的是史进(九纹龙)
D.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两个公人听了,暗暗地道:“苦也!却是坏了我们的勾当,转去时怎回话!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文中“兄弟”到了沧州,未能立足,最终上了梁山,其原因是因为高太尉要两个差人在途中杀死鲁提辖。
选择题 | 适中(0.64)
8.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独树一帜。                                    。难怪世界为之惊叹。


①琴没有肆意的宣泄
②琴与诗歌密不可分
③从而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④这和国画的审美追求是统一的
⑤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
⑥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
A.①⑤②⑥③④B.②⑥④①③⑤
C.①⑤②③④⑥D.②④⑥①⑤③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9. 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感激生活对我们的厚爱。我们没有捕鱼耕种,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____________________。心存感激,是一种明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贪婪与抱怨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0. 补写下列古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__________、流水桥旁。__________、步过东冈。(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4)欲说还休。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其一》)
(6)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018-11-22更新 | 372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晏殊

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①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③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④离恨:一作“离别”。⑤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⑥凋:衰落。碧树:绿树。⑦彩笺:彩色的信笺。⑧尺素:书信的代称。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B.“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C.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D.“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展现出一片惨淡狭小的境界。
12.王国维谈治学三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注释】: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

13.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近示弓工/问民间疾苦
B.弓动而发矢不直/我之死,有子存焉
C.延见/扶苏以谏故
D.朕问故/真知马矣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
(2)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16.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与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选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有删改)

17.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
18.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国藩们”是怎样的一类人。
19.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0.如何理解文章题目“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21.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 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闪着一双绿光的狼、碗口粗的蟒蛇、吸血的蝙蝠,各种千奇百怪的野兽,还有……

儿子想哭。儿子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儿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

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到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 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了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种: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钱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 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22.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3.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24.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2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6.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2019-10-30更新 | 128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8年9月27日 《每日一题》 人教上-小说阅读之欣赏作品的形象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7. 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面前出现;语文课堂,默默无闻的你因一次精彩的展示而获得掌声;潜心沉思,绞尽脑汁的你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而豁然开朗……那一刻,相信你的心会像小鸟一样跳跃不止。这些景、人、事给我们快乐,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2)不得抄袭和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2018-06-23更新 | 984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综合性学习
1
选择题
7
语言表达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综合性学习
10.4字形
二、选择题
20.65字音
30.65字形
40.65一般词语  简明、连贯、得体
5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60.65文学常识综合
70.65施耐庵(不详)
80.64语言表达的要求
三、语言表达
9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0.85名句名篇默写  诗  词句子默写
五、诗歌鉴赏
11-120.4晏殊(991-1055)  词
六、文言文阅读
13-160.4议论说理类
七、现代文阅读
17-210.65杂文
22-260.65小说
八、作文
270.4哲理与生活  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