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教改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8-10-21 3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中国茶道

(1)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2)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3)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4)“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5)“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6)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7)“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等,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有改动)

1.下列不能作为给“中国茶道”下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A.“怡”是中国茶道实践中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C.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茶道发源于“真”,它有三个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中放松自己。
C.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气,后来经过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茶道又不同于一般的饮茶,按照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要比饮茶更高罢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也是个人见解,主要从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有区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日本茶道特别讲究“ 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本文借林治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为人们认识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标准。
2018-10-16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教改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 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闪着一双绿光的狼、碗口粗的蟒蛇、吸血的蝙蝠,各种千奇百怪的野兽,还有……

儿子想哭。儿子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儿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

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到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 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了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种: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钱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 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4.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5.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6.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8.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2019-10-30更新 | 128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8年9月27日 《每日一题》 人教上-小说阅读之欣赏作品的形象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股轻柔的春风,能把炎热带出干渴的心灵;谅解是一颗种子,能让每一片心的土地四季常绿。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议论文阅读答案《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议论文阅读答案《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议论文阅读答案《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文章议论文阅读答案《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简要回答)
10.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1.仔细阅读第④段,具体说说本段的论证过程。
12.从全文的论证过程看,为什么不能将第⑨段删去?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解:《梁父(fǔ)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莫之许:就是“莫许之”。信然:确实这样。岂:大概,是否。就,接近、趋向。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枉(wǎng)驾:屈尊。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顾:拜访。诣:去,到。屏:命人退避。汉室倾颓:指汉朝统治崩溃、衰败。奸臣:指董卓、曹操等。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度(duó)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信:通“伸”,伸张。而:表转折。智术:智谋,才识。用:因此。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13.下列带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遂先帝以驱驰 安陵君其寡人
B.为信然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C.将军宜枉驾之 元方入门不
D.愿陛下亲之、之, 欲大义于天下
14.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将军岂愿见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B.奉命危难之间 每自比管仲、乐毅,
C.托臣讨贼兴复之效 是以先帝简拔遗陛下
D.智术浅短,遂用猖蹶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5.对选文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写到了诸葛亮的身世和志趣,都涉及到了相同的历史事件,即“三顾茅庐”,但甲文还写到了另一些历史事件即“出使东吴”“白帝托孤”。
B.甲文意在建议后主“亲贤远佞”,发扬先帝遗德;乙文意在表现诸葛亮卧龙般的非凡才干,因而乙文紧紧围绕这一中心选材,写先帝亲身拜访诸葛亮,笔墨简洁传神。
C.甲文“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表明要为后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乙文则写先主枉驾隆中,问计诸葛亮,表现先主求贤若渴之心。
D.甲乙两文都抓住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都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注重记叙、议论、描写和抒情的有机融合。
16.将下边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17.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甲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至少答两点)
2018-10-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教改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题

【甲】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解: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是时国破家亡,夫伤物散,作者流离失所,历尽乱离之苦,词情极为悲戚。“尘香”,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拟”,准备、打算。“舴艋”,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18.对甲乙两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词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不识愁为何物。着一“强”字暗示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做作之愁,是闲愁。
B.乙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的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听人说双溪春色很美好,诗人就去了双溪泛舟赏景,借此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C.甲词反复说“欲说还休”,乙词写“欲语泪先流”,神情凄然,可见愁情之繁复深沉,无以言表。两作者的愁都包含了对故国的忧思。不过,甲词还蕴含饱受排挤,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之愁;乙词还蕴含着国破家亡思乡思亲的深哀巨痛。
D.甲乙两词特色各异。甲词以“愁”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幽微难言的复杂心情。乙词作者通过神态和心理描写,融情于景,借暮春衰残景象,烘托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19.结合词作内容,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0.将乙词上片所展示的画面情景描绘出来。
2018-10-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教改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21.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_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所发表的演讲中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来寄语中俄关系将继续破浪前行。
(4)李商隐《无题》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比喻、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最为精彩感人。
(5)挫折与磨难改变不了仁人志士的信念,《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2018-10-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教改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商(zhuó) 桑梓       丧(jǔ)     顾影自怜
B.褛(lǚ)     遁词       (bàn)   鸠占鹊巢
C.传(dí)     宽宥       笨(zhì)   眼花缭乱
D.据(jí)     积攒       (bó)     形消骨立
2018-10-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教改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下列加点成语或俗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今年1月,俄罗斯部分华人华侨代表在莫斯科举行座谈会,大家义愤填膺,愤怒申讨日本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
B.在昆明火车站发生的由某些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见报后,立即引起满城风雨,一时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热门话题。
C.近年,大蒜、白糖、苹果等大幅涨价,疯狂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糖高宗”“苹什么”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D.MH370失联后的搜寻工作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能够证实的准确信息少之又少,关键信息的缺失导致飞机去向的判断不明。这怎能不叫人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2018-10-21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教改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
B.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C.精准扶贫不但要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和技能上的指导。
D.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2018-07-13更新 | 830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要想建立中国的音乐学派,也应当扎根在中国音乐、戏曲、诗词歌赋等优秀文化根基上。
②一次采风,刚踏上大草原,一位同行的京剧名家就开心往地上一坐,脚一盘,唱起了京剧。
③西方音乐学派众多,多是建立在本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
④我也喜欢京剧,但在那一刻,我第一次领悟到原来京剧这么美、这么雅致。
⑤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音乐,首先要解决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问题。
A.①③⑤②④B.⑤②④③①C.②④③⑤①D.⑤③①④②
2018-06-17更新 | 1967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26. 下面情景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学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班主任王老师让班长把这件事转达给本班其他同学,并动员大家尽可能参加此次活动。班长回到班上,对同学们说:
A.同学们,我校将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积极参加。
B.王老师让我告诉大家,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C.同学们,我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展示出自己的青春风采,一起参加吧!
D.王老师说,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全班同学一起参加,所以不能当“逃兵”,一个不许少!
2018-06-17更新 | 931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六、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7. 请参考2018年3月1日CCTV-1综合频道播出的《感动中国》中战斗机飞行员刘锐的颁奖词,认真阅读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的事迹材料,为他拟写一段80字左右的颁奖词。

【刘锐颁奖词】

脱翎换羽,展翅高飞,这是大国利器。穿越海峡,空巡黄岩,你为祖国的战机填上一抹太平洋的蓝。巡天掠海,为国仗剑,强军兴军的锐一代。只要祖国需要,你们可以飞得更远。

【刘传健事迹】

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由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在四川空域32000英尺高空,座舱盖突然掉落、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低到零下四十摄氏度,自动化设备失灵……危急关头,身着短袖的机长刘传健,凭着过人胆略和二十年飞行经验,手动操纵,7:40分,飞机成功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机上旅客和机组人员共128人,仅两名机组人员受伤,其余人员平安无恙一位民航业界专家闻讯,称赞这是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刘传健颁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10-21更新 | 293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8.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8-07-10更新 | 1466次组卷 | 4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5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4事理说明文
4-80.65小说
9-120.4评论
二、文言文阅读
13-170.4议论说理类
三、诗歌鉴赏
18-200.4李清照(1084-1155)  辛弃疾(1140-1207)
四、名句名篇默写
210.65名句名篇默写  诗情景默写
五、选择题
220.85字音  字形
230.65成语和熟语
2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250.65简明、连贯、得体  衔接与排序
260.85简明、连贯、得体
六、综合性学习
270.4文段综合  颁奖词
七、作文
280.65成长与人生  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