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期末 2024-02-21 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各组加下划线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疲(bèi)       叫(hào)       (chóu)       如此类(zhū)
B.过(luè)       (jiè)       (zhì)       味同蜡(jué)
C.芽(pēi)       信(qián)       绳(qiàn)       目不忍(dǔ)
D.飞(chuàn)       手(duò)       骨(chè)       吹毛求(cī)
2024-02-2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拘泥   喷薄   憔悴   轻描淡写B.旌旗   苍芒   慰籍   无可奈何
C.捷报   契合   忌讳   信手拈来D.悬崖   装饰   呻吟     蹑手蹑脚
2024-02-2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陶公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喜好读书,不求甚解。每当对书中的要义有一些领会时,便会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
B.自媒体时代,一些人通过博眼球的标题哗众取宠,我们要抵制这种现象。
C.未来,被存档的圆明园遗址可以形成虚拟三维影像在网上展示,游客通过手机就能实现“掌上观展”,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D.假期游览驰名中外的五岳之首泰山,晓琳浮光掠影,拍摄了“泰山日出”“黄河金带”等许多绝美的风景图片。
2024-02-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走进美丽的翠湖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提高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文化水平,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C.凡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条件十分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经过刻苦的努力下才获得成功的。
D.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4-02-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骊山怀古》这三首诗词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朝代。
B.《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D.《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备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治国寄予的期望。
2024-02-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6. 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5)选择是一种人生态度,选择是一种价值取向:“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选择。
2024-02-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7. 有人说“好的作品是一面镜子,能映射人间的丑陋或纯洁”。请结合《简·爱》或《儒林外史》中的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
2023-03-30更新 | 5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实验中学中考零模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困难(0.15)
真题
8. 诗歌赏析

【甲】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乙】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②〔妨〕遮蔽。③〔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两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但基调和抒发的情感大不相同,试结合诗句加以阐释。
2021-06-22更新 | 57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书谏寡人       诽谤B.诸吏人皆案堵如       公问其
C.门庭       烨然神人D.吾当关中       大楚兴,陈胜
10.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为 父 老 除 害 非 有 所 侵 暴 无 恐。
12.【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2024-02-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孔乙己》和《范进中举》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3.请各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14.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
酒店掌柜反复惦记“十九个钱”,从中我们看出,众人对于孔乙己的的态度是______;范进中举后,众邻居对范进“热情有加”,这种态度的背后,其实是社会的______之风。
15.【甲】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16.一“笑”一“哭”见人心。甲文中,“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乙文中,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你从“笑”和“哭”中分别感受到什么?
2024-02-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本一]

国风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

①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一出出国风好戏,到博物馆文创成为广受热捧的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成为新一轮时尚潮……近年来,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绎开展得如火如荼。

②今天,国风已经吹进现实的角落,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与国风、国潮屡屡破圈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生活在Z世代的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之美。国风火起来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活起来

③确实,当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回归,并流行于年轻群体时,我们看到国风热成为文化生活新时尚。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的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虞兮叹》等古风歌曲,被做成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无不因文化之美打动着年轻人。。

④国风呈现传统文化之形,也寄托传统文化之魂。无论是东方审美的意境,还是为人处世的哲理,很多都能在国风中找到答案。比如有的产品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融入设计,既打造了中国独有的文化IP,又提供了美感与素材,还借此弘扬了传统神话故事中坚持不懈、甘于奉献等精神。

⑤国风出圈的背后,恰是文化的破壁。当《清明上河图》在现代技术的修复下褪去历史尘埃,当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当精美的灯光、舞台让千年前的歌舞技惊全网,传统文化实现了与现实的接续交融。技术赋能文化表达,文化充盈技术内涵,这正是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并且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原因。

⑥文化是国风的内核,那些打着国风的旗号粗制滥造,甚至坑蒙拐骗的,只能是伪国风。真正的国风,能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灵魂,并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火爆荧屏的《典籍里的。中国》、走红的甲骨文表情包等,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创新先要守正,国风之魅力不在,而在,否则无论包装得多么华丽,都只能是无根的浮萍。说到底,国风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足够震撼。

⑦国风的流行,激荡的是深沉而惊艳的文化自信,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美丽。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明,既能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也可以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

(作者:吕京笏。有删改)


[文本二]

①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广受关注。电视媒体与网络视听平台持续发力,推出了多主题、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创新意义,其创作特点和经验值得总结。

②在内容呈现上,文化类综艺节目拓展内容覆盖面,除了诗词、戏曲、文物等领域之外,还延展到典籍、国乐、传统节日、杂技等方面,在思想穿透力、文化影响力、艺术感染力方面下足功夫,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度与精神高度。例如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深度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精神高度,描摹历史风貌,其国风、国韵、国潮引发一轮轮观看热潮与网络热议,引起观众共鸣。

③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花大力气、开动脑筋。创造性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表达,将中华美学精神巧妙熔铸其中,从而真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打动我们、滋润我们、鼓舞我们。

(摘编自《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有删改)

17.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无论是东方审美的意境,还是为人处世的哲理,很多都能在国风中找到答案。
B.国风的流行,彰显深沉而惊艳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美丽。
C.如今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风节目还没有能够吹进现实的角落。
D.文本一国风“出圈”和文本二列举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都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的传播。
18.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⑥段是如何论证“国风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足够震撼”的?
19.文本一第⑤段与文本二第②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2024-02-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①午后三个人都疲惫地睡觉了。道静在睡梦中被推醒。郑瑾低声对她说:

林道静同志,我必须告诉你两句话,我也许活不过今天了。请你以后有机会转告党:我真名是林红,去年十月间从上海调来北平工作。不幸叛徒告密,刚刚工作没多久就被捕了。我没有辱没党,尽我一切力量斗争到最后……我希望党百倍扩大红军,加紧领导抗日斗争,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亲爱的同志,也希望你坚决斗争到底,争取做个坚强的布尔什维克党员……林红美丽的大眼睛在薄暗的囚房里闪着熠熠耀人的光辉,多么明亮、多么热烈呵!她不像在谈死——在谈她生命中的最后时刻,而仿佛是些令人快乐、令人兴奋和最有意思的事使她激动着。她疲惫地闭着眼睛喘了几口气休息了一会,忽然又睁开那热情的大眼睛问道静:林,你保证能够把我的话带给组织吗?

③道静不能再说一句话。她流着泪使劲点着头。然后伸过双手紧握住林红雪白的手指,久久不动地凝视着那个大理石雕塑的绝美的面庞……她的血液好像凝滞不流了,这时只有一个朦胧的梦幻似的意象浮在她脑际:这样的人也会死吗?……

④夜晚,临睡觉时,林红脱下穿在身上的一件玫瑰色的毛背心递给道静:小林,你身体很坏,把这件背心穿在身上吧。她又拿着枕边一把从上海带来的精美梳子对小俞笑笑,小妹妹,你喜欢这把梳子吗?我想送给你留做纪念。

⑤小俞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她和道静两个同时哭了。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

⑥夜半时分,铁门开了。林红被用一扇门板抬了出去。临出门口,她在门板上向两个难友伸出手来,虽然握不到她们的手,却频频热情地说:告别啦,小妹妹们!好好保重!

⑦门板刚刚抬出病囚房,一阵急雨似的声音,猛然激荡在黑暗的监狱的屋顶,激荡在整个监狱的夜空:打倒反动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同志们,为我们报仇呀!……

⑧声音开始是林红一个人的,以后变成几个人的,再以后变成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了。这口号声越来越洪大、壮烈、激昂,好像整个宇宙全充满了这高亢的英勇的呼声。

⑨道静倒在木板床上呼喊着。她抱住那件玫瑰色的毛背心,拼着全部肺腑的力气,和着监狱的全体囚犯一同呼喊着。她清醒地意识到反动派的残忍,她一定要反抗、要呼喊——虽然她微弱的声音也许谁也听不出来。

⑩小俞没有喊。她像一个被人抢走了妈妈的孩子,看见林红被人用木板向门外一抬,她就跳下床来扑向她去:郑姐姐!郑姐姐!你别走!你别走呀!……你不能死,你不该死呀!她的后脑碰到墙壁上,她的腰部被卫兵的大皮靴狠狠地踢了一脚。她流着满脸泪水昏了过去。

⑪并没有枪声。这一夜,林红牺牲的这一夜,又有十个不屈的战士同时被活埋了。

⑫囚房里冷清清,只剩下道静和小俞两个人了。她们互相摸索着,紧紧地把瘦削的手指握在一块儿,好像两个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互相偎依在一起。

林姐姐,现在就剩下咱两个啦,我,我,……我只有你一个亲人啦!

⑭小俞抱住道静的头痛哭着。她哭林红,也哭自己明白这世界上的事太晚了。虽然她才只有十六岁,但是她却惭愧自己过去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

小俞,好妹妹,不要哭啦!道静含着满眶热泪在黑暗中温存地抚摸着她的头发,记住这一夜,永远记住这一夜!永远记住郑姐姐的血……

⑯林红一死,不知不觉地,道静竟自动代替了她的任务。对于小俞,她怀着母性的也是同志的感情,把教育她、关怀她的责任担负到自己的肩上来。

20.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在狱中经历了思想成长的三个阶段。阅读全文,填写下表。

时间点思想状态具体表现
第一阶段林红嘱托时充满着幻想,对革命斗争的残酷性估计不足“只有一个朦胧的梦幻似的意象浮在她脑际:这样的人也会死吗?”
第二阶段林红临刑时“拼着全部肺腑的力气,和着监狱的全体囚犯一同呼喊着。”
第三阶段林红牺牲后自发地承担起林红的革命任务,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革命战士。

21.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
2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临出门口,她在门板上向两个难友伸出手来,虽然握不到她们的手,却频频热情地说:“告别啦,小妹妹们!好好保重!”(请分析加点的“频频”一词的含义)
(2)林红美丽的大眼睛在薄暗的囚房里闪着熠熠耀人的光辉,多么明亮、多么热烈呵!(请联系上下文对句子作简要赏析)
23.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材料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材料二】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

2024-02-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4.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8-07-10更新 | 1466次组卷 | 4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8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20.85字形
30.85成语和熟语
4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8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二、名句名篇默写
6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名著阅读
70.65吴敬梓(1701-1754)  夏洛蒂·勃朗特  《儒林外史》  《简·爱》
四、诗歌鉴赏
80.15苏轼(1037-1101)  词  对比阅读
五、文言文阅读
9-120.65历史事件类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3-160.65小说
17-190.65非连续性文本
20-230.65小说
七、作文
240.65成长与人生  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