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区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19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一模 2019-06-13 3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望眼欲穿,等着孩子回家,却没有见着孩子的身影,便(yàng)怏不乐。
B.虽然经常通霄达旦地工作,这位叱(zhà)风云的人物精力依然充沛。
C.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mù)然回首,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D.阅览室里,人们(pǐng)息敛声,跟外面热闹的世界截然不同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场春雨不期而至,滋润了大地,给农作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B.他是个爱整洁的人,回到家,看到屋里一片狼藉,顿时大发雷霆
C.他不会做饭,便上网查了菜谱来做饭,结果吃起来味同嚼蜡
D.多年来,作家刘慈欣心无旁骛地创作,完成了多部深受人们喜爱的科幻作品。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各句表达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学校都在实施安全教育,目的是增强孩子和家长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B.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一上映就受到人们的关注。
C.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渴望探索大自然的奥妙,更渴望观赏大自然的美景。
D.3月12日植树节,习近平主席亲自参与植树活动,践行了他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4. 根据提示默写。
①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以此为乐。
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饮酒》陶渊明)
③秦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黄鹤楼》崔颢)
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⑤中秋节,在异乡求学的李明,用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的诗句,编辑微信,发给父母,表达美好祝愿。
2019-06-13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19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名校
为了让同学们合理使用手机,班级准备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请你阅读后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

智能手机不仅为中学生带来了新鲜的资讯,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手机作为最好的百科工具书,与普通的纸质工具书相比,它不仅检索方便,还便于随身携带,成为了使用度最高的人工智能产品。

材料二:

据调查,在学习过程中过度使用手机,也成为影响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因素之一。手机强大的查询功能,使得许多青少年遇到问题直接到网上寻找答案,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材料三:

知名作家叶永烈最近在他的博客中发表文章称,“百度百科”中存在不少错误,担心对上网查询的读者造成误解。如“叶永烈”条目中,列出的“叶永烈看世界”书目杂乱,所用资料也略显陈旧。

5.同学们为这次主题班会拟了两条宣传标语,你觉得哪一条好?为什么?
①自觉拒绝手机,聚精会神学习
②送你一双慧眼,科学使用手机
6.你要在主题班会上发言,请针对以上材料,对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提出几条建议。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下面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酒好价高,与下文“不能食”“心茫然”形成对比。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了姜尚和伊尹两位古人的典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描写诗人终于摆脱了苦闷,在海上扬帆破浪的情景。
8.下列各项对两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茫与痛苦。
B.“闲来垂钓碧溪上”借用姜太公在碧溪垂钓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C.诗人反复咏叹“行路难”,其中透露着迷惘和悲愤,这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照。
D.最后两句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后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2019-06-13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19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语段选自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他的这些书信被辑录为《傅雷家书》。
B.这封信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傅雷希望儿子摆脱苦闷,从客观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C.第1段结尾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表达出父亲对儿子近期情绪消沉的强烈不满。
D.《傅雷家书》凝聚着作者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都是第一位的。
10.班级举行《傅雷家书》读书交流会,下面是同学们的发言,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从《傅雷家书》中,读到一位望子成龙的父亲,傅雷那么严厉,却又不乏爱心。
B.读了《傅雷家书》,我也要像傅聪那样,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
C.我是把这本书当作艺术修养读物来读的,其中谈美术、音乐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D.我喜欢傅雷先生的语言,他创造性地使用北京市民的口语,让人感觉新鲜、活泼。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术劝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劝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有,一子之秦,以术劝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劝卫侯。卫侯曰: “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还诸鲁。

,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注解】①宫:一种酷刑。下文的“刖”也是一种酷刑。   ②让:责备。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悦之,以为军正             认为……是
B.小国吾                       抚:安抚,抚慰
C.既,孟氏之父子……       反:通“返”,返回
D.孟氏父子舍然无          愠:生气,发怒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前后两句相同的一项是(   
A.好学者术劝齐侯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狼》)
B.羡施氏                       实是欲界仙都(《答谢中书书》)
C.遂刖之还诸鲁                 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
D.孟氏父子舍无愠容          相许(《愚公移山》)
13.下列句中加点字,与“若全而归之”中的“归”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无案牍之               (《陋室铭》)
B.凄神                      (《小石潭记》)
C.而不知太守之其乐     (《醉翁亭记》)
D.饿其体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家两个儿子在齐国和楚国做了官,他们的俸禄使家庭富有,地位让亲属感到显耀。
B.孟家的两个儿子也学着施家儿子的做法,但因为去错了国家,都遭受了酷刑。
C.卫国国君认为,如果放孟家儿子回去,对别的国家当然很适合,但对卫国会有后患。
D.施氏认为,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时机便会招致灭亡。孟家的悲剧就是因为没有抓住时机。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一子之卫,以法劝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16.以下关于本文主要观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一定不会有新的改变。
B.一个人要学会变通,这样自己的生活才能愉快、自在,事业有成。
C.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D.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
17.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听声音去找表。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18.下面的事例,可以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明代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B.田忌以别人赛马,因为马整体上不如别人,常常失败。孙膑让他用下等马对付别人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付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付下等马,结果三局两胜,赢得比赛。
C.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终于成为著名作家。
D.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2019-06-06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19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六 机 匠

臧克家

①六机匠是我家的佃户,每年秋后看见他把劳苦一年所得的粮食往我家扛,我总是呼他声“六爷爷”。他和他的弟兄几个分住在低低的茅屋里,屋子谦卑地压在两枝巍巍的旗杆前。

②最早是弟兄们一起过日子。农忙时,他们全成了农夫,到了冬天,每个身子便钉在一张织布机上。机房是有种特别味的,从外边听着哗嗒哗嗒的响声,你便可以在心中美丽地展开一幅纺织图。六机匠的身上带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他的一间机房在西头,是孩子们的乐园。他的笑脸叫人喜欢,从他口里吐出来的故事叫人迷恋。

③白天,我们坐在土炕沿上听他说《水浒》,说孟姜女哭长城,说良善的仙女和凡人恋爱而生生地叫磨难拆开了。他半天一句慢吞吞地说,眼注视着手,手往返地抛着梭,脚还得上下地踏着下面的两页木板,而故事却只是影影绰绰若断若续的。我们急得将他的手把住,可是他的嘴也随着不动了。放开以后,手把铁轴抽开哒哒地卷一卷布,再向前推一下杼子,手脚便一齐动起来。口又开了,我们也侧起耳朵再也不去拦他的手了。

④六机匠白天忙一天,晚上撇下机梭,身子一沾床,鼻子里便呼呼了。我们当然不能让他闭着眼,有的抱腿,有的把眼,有的扯唇,一心要从他口里抓出故事来。“蒋门神又不是铁打的,怎么还三锤打得冒火光呢?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以后怎么样了?那个仙女后来怎么样了?”他一点也没有嫌烦的表情,叹一口气把眼睁开,我们望着他的眼珠亮开,比望着逃开黑口的蚀月还要痛快。我们的眼光紧系在他的嘴上,只想那一动,可是他就是不动。他看我们脸上渐渐涌上了黯淡的神色,便指着破墙上的旧年画,向我们讲上几段,接着眼皮上的石头又把眼睛压闭了。我们怀着幽幽的心情向外走,醒来泪珠挂在眼角上。

⑤冬天,太阳照着他牵机。线匹掣得老长,像一道银河。他顶着一件开花的破袄,穿着一条气泡似的单裤,迎着风,人似乎要浮起来。他一往一来像(       ),冷风把挂在鼻尖上的水给吹下来,当时我很纳闷地问:“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

⑥几年以后,六机匠成了个空头衔,他的那一张织布机卖给人家了。同时也分了家,别人都有老婆孩子,他却分了一个白发的老母。

⑦从此伴着老娘,六机匠变成了纯粹的老农。对什么事情他都不是笨手。他会剃头,太阳底下,人家头上的乱发随着他手下的钝刀倒下,刷刷的,一刻一个青头皮便显出来。他会拉糖子,红的,白的,正月里小孩子都喜欢他。他也卖过酒,他的酒管保你一壶到底不会有一点底渣,所以一罐子酒刚从城里背来,放不到炕上便空出来了。别人故意逗他,“走到河里搀了几捧水?”他便半红着脸赌咒:“搀一滴水就给俺祖宗喝!”

⑧一个秋天,老娘像一个熟透了的果子坠落到土地下了,六机匠哭得最厉害。这次邻里都替他叹气,“唉,一个老娘也完了,一个人的日子怎么过呢?”一个人的日子倒是简便,家便驮在身上。环境教会了他做饭、缝衣服和一切家里的营生。他有个倔强脾气,什么事都不托仗人,有时不高兴做饭,一点冷饭也可以打发饱肚子。“小心点,冷东西呀!”有人拿他开玩笑。“瞎子睡凉炕,仗着秉气壮。”他的话从笑口里吐出来了。

⑨后来,六机匠去了关东,一去就是五六年。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六机匠什么时候又回到家来了,这回住在三机匠家里,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头顶的那条辫子不见了。他见了我自然格外地高兴,说回来看看,本来打算立刻返身,谁想发生了战争,这条生路又被堵死了。他口里不带脸上带地表示着寄居在人家里的不安。三机匠脾气很好,侄儿们待他也都不错,添了他,在工作上添了个有力的帮手,而不过在饭桌上多添了双筷子。不安什么呢?我明白这又是他独立刚强的那点天性在作祟了。

⑩和他谈着话我心下怪难过,这样一个坚实能干的人,失去了织布机,失去了佃地,关东的一条生路又被截断了,一个人孤独得像一只被剪去翅膀的飞鸟,哪儿是他的去路呢?

(有删改)

19.小说主要写了六机匠几件事?请简要概括六机匠的人生经历,补写下面的表格。

段落

事件

②-⑤

(1)

⑥-⑦

六机匠成了老农,与母亲相依为命

(2)

(3)

20.结合上下文,具体谈谈第⑥段在全文情节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21.小说中“我”与六机匠的几次接触分别表现了六机匠什么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22.第⑤段画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喻体被删除。你觉得下面哪一句更好?请谈谈理由。
①他一往一来像一张梭
②他一往一来像一片云
我选择第 句,原因是:                                                   
23.小说叙述了六机匠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简要概括出来。
2019-06-13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区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19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4.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半命题作文

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它有时让人发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哭泣;有时让人忍不住叫好,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愤怒;有时让人忍不住好奇,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感慨万千……


请以“忍不住____________”为题,补齐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命题作文

看世界,国家富强安定,人民才会幸福;观历史,传统得到尊重,文化才能繁荣;审自我,现在打好基础,未来理想始成……就好像一棵大树,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请以“根深叶茂”为题目,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019-06-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19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3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名著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字形
20.65一般词语  词义辨析
3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二、名句名篇默写
40.65名句名篇默写  诗句子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
5-60.65文段综合  简明、连贯、得体
四、诗歌鉴赏
7-80.4李白(701-762)  诗
五、名著阅读
9-100.65名著导读  傅雷(1908-1966)
六、文言文阅读
11-150.4中国古代作者  历史事件类
七、现代文阅读
16-180.65感想
19-230.65臧克家(1905-2004)  回忆录
八、作文
240.65哲理与生活  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