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 八年级 期末 2019-08-11 28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午后的阳光让人心里生出熟识了的烦躁。我只好去看楼前那排苍翠的水杉。树枝尖的一截是每年都要长出的绿新枝,一年又一年,树便高大而繁茂起来。一阵风(拂过/泼过),一棵树的枝条抖动起来,一排树的枝条抖动起来,就像是谁讲了一个笑话,一排树都笑了起来,颤巍巍地笑着,枝条的抖动(随意/随便)而忧雅。树叶的隙间落着些阳光,或许其间有小虫飞舞,那里也一定有着凉和怯意。有蝉的吱吱声从叶间传来,午后的校园显得(平静/幽静)。这虫子为了一夏的鸣叫,竟在幽暗的地底下深了十年,是什么支撑了它在地下伏了十年?或许在不经意间就度过了它的苦难,以它的安静的心、宣闹的言迎来了阳光雨,然后是短暂的灿烂。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生(zī)       绿(nèi)
B.隙(fèng)     (cháng)
C.落(shāi)     凉(yin)
D.伏(zhé)     (lù)
2.文中画线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烦躁   繁茂B.一截   忧雅
C.苍翠   怯意D.度过   宣闹
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泼过   随意   幽静B.拂过   随便   平静
C.泼过   随便   幽静D.拂过   随便   幽静
2019-08-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B.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C.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D.老人、青年和孩子们,纷纷涌向那青青山坡——几十年前革命英雄奋勇抗战的地方。
2019-08-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B.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有力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C.全场的日光和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D.他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2019-08-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回: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合问,其奚决焉?

【注释】①奚:怎么。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也(味美)
B.然后能自也(复习)
C.君子之学必问(喜欢,喜爱)
D.问,其类决焉(放弃,合弃)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旨也而/或不知
B.是故学后知不足/不以为
C.或不达于事/乃记之
D.其此谓乎/策不以其道
8.下列对【甲】【乙】两文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中心论点分别是:教学相长也;君子之学必好问。
B.两段文字都运用了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
C.【甲】文所讲的“教学相长”与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一个概念,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D.【甲】【乙】两文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君 子 之 学 必 好 问 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2019-08-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1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捊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任徐州知州时。①檾(qǐng):俗称青麻可制麻袋或绳子。②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③捊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麨(chǎo):用麦子制成的干粮;④软:吃饱。


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农事活动?“问言豆叶几时黄”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2019-08-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2. 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万籁此都寂,________
________,寂寞沙洲冷。
③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④韩愈《马说》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
2019-08-1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名校
13. 在学校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2019-08-08更新 | 575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后面小题。

做大学问真学问

王子墨

①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②司马迁曾经说过,他写《史记》的志向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是做大学问、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成了无数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自勉。

③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历史的评价标准却贯穿古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秉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学术风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中国传承数千年之久学术传统的再一次重申,为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立志求学的方向。

④知识分子,当有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探索,也当紧贴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求学术研究的立足点。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学术成果,必须从实践中来,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知识分子,也必须对国情有深邃细密的考量,对历史有拨云见日的洞察,对专业有韦编三绝的钻研,才能拿出与实践相吻合、具有厚重分量、切中时代脉搏的学术成果,才能成就学问的大与真。

⑤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清除乱象,需要知识分子以学者风骨自我勉励,在如乱花过眼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校准人生价值的度量衡,把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转移到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的上下求索,而非在利禄之途上奔竞游走,是做出真正的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学术历经千载而斯文不坠的关键所在。

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争当时代弄潮儿。

(选自《光明日报》)

14.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0字以内)
15.第②段面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6.请简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2018-07-16更新 | 521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念出了那张纸片

佚名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搞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要参与课题研究,每个人都要提交想法。我们的负责人是个地理老师,她让我们在纸条上写自己好奇的问题。

高一的我叛逆自负,觉得这些东西十分无聊,也觉得全世界就自己最厉害,相当痛恨应试教育,觉得学校这种地方,实在承载不了我的才华。所以,就像是恶作剧一样,我写的问题是,“为什么我积木搭得这么好,学校却不开积木课”。我胡乱地写完,把纸条交上去,然后微眯着眼睛,不再理会教室里的一切。

那是我和她的第一次见面,可我永远忘不了她读到我的纸条时眼睛里忽然泛出的光,然后,她说话了:“谁是李云飏?举个手好吗?”我睁眼,举手。“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棒。”她微笑着,认真地说。

那天课上过了四个选题,我的建议是其中之一,名字定为“论学校开展积木课的可行性探究”。我就开始弄这个开玩笑一样的课题了。政治老师上课还点过我的名,说不行就算了,别搞了。我不服了。我找数据,研究乐高,写论文。地理老师不知道上哪里找的那么多资料,她每次单独找我都会给我好几个方向,后来我才知道,这都是她熬夜弄的。

现在回想起来不仅感动,甚至有些震撼——她一定看到了我的所有叛逆和傲气,甚至所有孤独?或许那天她拿起那张纸条,看到我微眯眼睛的那一刻,就看透了我的诸多本质——我高一时一天说话不超过五句,一个朋友也没有。

最后答辩前,我拿出一张纸片,上面是一些字,我看着她,说想把这些念出来。上面是我对教育制度的质疑。她沉默了很久,说:“你想清楚了,这些评委不一定会喜欢。”

那天答辩是我第一次上台,一开始脚就狂抖,还剩一分钟时,我还有三页结论没讲,可我却做了个自己都没想到的决定。我放下话筒,走上前三步,从衬衫口袋里掏出那张纸片。之后的五分钟,到现在为止,都是我二十二年的人生中我认为最辉煌的时刻,我无数次梦见那一幕。

我把那段话念了出来。

那张纸片我已经找不到了,我记得我写过,“为什么我们只能去相信而不能去思考”“你可以阻止我笑,但你不能阻止我想象”……很二,但气势恢宏。我清晰地记得,评委老师们很意外,但听得很专注,年级里前排几个打瞌睡的兄弟都把背挺直了。

班主任第二天早自习进教室时笑眯眯地对我讲:“李云飏,你出名了。好几个老师都在向我打听你,说很喜欢你。”可我越想越觉得愧疚,这份论文地理老师耗费的心血比我多,尤其是结论——那最后被我完全略过的、只字未提的地方。那里她研究了很久,并且三番五次地嘱咐过我,怎么尽量严谨,怎么得体表述,甚至答辩时怎么打动评委。本来起初就是个野路子的选题,完成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那天我低着头,跟她说了许多愧疚的话,她打断我:“你把想说的话当着全年级说出来的时候,开心吗?”我愣了愣,然后点点头。她微笑:“开心就好,你很棒!”

说完,她依然微笑着。看着她,我突然流泪了。

这是我高中唯一一次流泪。我是个成绩不好的顽劣学生,而这时有个老师站出来,告诉我,我很棒。告诉我大学是个能充分发挥一个人才华的地方,如果我确实喜欢这种感觉,一定要去经历大学。

我捡起了从没及格过的功课,从个差生开始起步,拼搏了三年,最后,终于进了一个自己向往的一本院校。我很庆幸我当时的选择,选择不再顽劣而开始拼搏;更庆幸有那个老师教会了我做出这个选择

(文章有删改)

17.文中“我”回忆了上高中时的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8.文中的“她”是个怎样的老师?请简要分析。
19.写地理老师时,文中多次用到“微笑”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20.请理解结尾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21.你赞同文中的“我”在全年级的课题答辩会上念出那张纸片上内容的举动吗?为什么?请 说说你的理由。
2018-06-29更新 | 1542次组卷 | 10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2.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题。
①在下列选项中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保尔十三岁时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B.书中描写了保尔怎样对待监狱、战争、工作友谊、爱情、疾病、挫折等。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被邮差弄丢过。
D.保尔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②师政治部负责青年工作的是( )
A.丽达   B.谢廖莎   C.潘可拉托夫   D.安娜
③骑兵连队追赶逃跑的波兰军队时,保尔( )受伤。
A.手   B.头   C.腿   D.脚
④下列不是保尔女朋友的一位是( )
A.冬妮娅   B.达雅   C.卡秋莎   D.丽达
⑤保尔老年在纸上战斗的助手是( )
A.丽达   B.达雅   C.谢廖莎   D.加莉亚
2019-08-1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3. 作文。

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


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规范;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3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30.65字音  字形  一般词语
40.65标点符号
5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二、文言文阅读
6-100.65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文翻译  议论说理类对比阅读
三、诗歌鉴赏
110.65苏轼(1037-1101)  词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0.94名句名篇默写  诗  词  其他句子默写
五、综合性学习
130.65文段综合  准确、鲜明、生动
六、现代文阅读
14-160.65中国现当代作者  杂文
17-210.65中国现当代作者  小说
七、名著阅读
220.65奥斯特洛夫斯基  名著导读
八、作文
230.65情境作文(联想与想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