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兴化市乐吾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9-10-16 204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适中(0.65)
名校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那轻,那pīng tíng,你是,鲜yán/百花的冠miǎn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乡愁》选自《余光中选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D.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
2019-10-16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兴化市乐吾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名校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B.《经典咏流传》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优美的旋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观照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D.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百废具兴。
③日星隐曜,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静影沉璧。
⑤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
⑦《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都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2019-10-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兴化市乐吾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名校
5. 名著阅读。
⑴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长诗《               》是他的成名作。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          ”和“          ”。
⑵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两项
A.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
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C.《火把》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D.《镜子》引发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E.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名校
6.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参与其中。
⑴【设计活动】
围绕“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以下活动,请你再设计一个,以丰富活动内容。
活动一: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手抄报比赛
活动二: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演讲比赛
活动三:                      
⑵【选用材料】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这些材料中不符合“自强不息”主题要求的两项是
A.孙康映雪                 B.曲高和寡                 C.车胤囊萤
D.岳母刺字                 E.宋濂抄书                 F.诸葛亮出山
⑶【学习楷模】
你推荐晓峰同学担任“学身边楷模”活动采访组组长,晓峰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你鼓励晓峰说: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名校
7. 阅读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一诗,回答问题。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唐都城长安。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是应召入京。②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中条: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③迥:远。④帝乡:京都,指长安。


(1)首联中“______”暗合诗题中的秋日,“______”点明诗人自己是漂泊之人。尾联以“到帝乡”与“梦渔樵”对照,含蓄地表达了______的矛盾心境。
(2)赏析划线句。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有声。余问故,阍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嗟!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耳者不少矣。


【注】①邮馆:驿站的客舍。②砉(huā):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楚人虎为老虫(                 )                 ②不惊错          (                 )
③鼠何老虫       (                 )                 ④至使余惊错欲(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事至娄东
A.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B.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 今 天 下 冒 虚 名 骇 俗 耳 者 不 少 矣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城中安得有此兽?
⑵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11.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019-10-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兴化市乐吾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塑料污染席卷海洋》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目前在大众软饮料消费市场上,塑料瓶包装迅速挤占了玻璃瓶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做到了一统天下。

②据有关方面的数据统计,如今,每分钟就有近一卡车的塑料瓶进入海洋。由于塑料是一种难以降解的物质,因此,海洋污染问题已经变得日趋严重。

③塑料瓶等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块塑料缠绕大的海洋动物,如鲸鱼和海龟等,小块塑料则被误认为是食物,在海洋动物食用后令它们中毒或无法消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有数十万海洋生物因海洋塑料而死亡。

④塑料正在进入海洋食物链的每个层级,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桌上。最新的研究发现,在牡蛎、贻贝和鱼类中,均检出了微塑料。塑料还无法有效被食物链吸收,不管其在何处被消化,都会将毒素带到我们餐盘中。

⑤研究显示,如果对塑料造成的海洋污染情况置之不理的话,其影响不只是对于海洋渔业、旅游业等等。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总量将超过鱼类总量。届时,人类面临的,不仅是自己的食物种类、环境质量问题,而且还有我们能不能继续生存的问题。

⑥因此,减少塑料瓶对环境尤其是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从自身做起,减少用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之外,我们还要提倡使用可以降解的塑料制品。

12.根据本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④段中“最新的研究发现”限制了消息的来源,说明在牡蛎、贻贝和鱼类中检出微塑料这一情况是真实的。
B.每分钟近一卡车的塑料瓶被倒入海里,那么每分钟被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更多。
C.塑料是一种不能被降解的物质。
D.本文围绕“塑料污染席卷海洋”,介绍了其现状和危害,并在文末引发大家思考:除了从自身做起减少用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之外,我们还要提倡使用可以降解的塑料制品。
13.第②段指出,“海洋污染问题已经变得日趋严重”。从下文看,“日趋严重”的具体表现为:(1)__________(2)__________(每空不超过15个字)
14.第⑤段画线句中,“不仅……而且……”前后的内容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后面小题。

做大学问真学问

王子墨

①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②司马迁曾经说过,他写《史记》的志向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是做大学问、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成了无数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自勉。

③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历史的评价标准却贯穿古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秉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学术风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中国传承数千年之久学术传统的再一次重申,为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立志求学的方向。

④知识分子,当有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探索,也当紧贴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求学术研究的立足点。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学术成果,必须从实践中来,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知识分子,也必须对国情有深邃细密的考量,对历史有拨云见日的洞察,对专业有韦编三绝的钻研,才能拿出与实践相吻合、具有厚重分量、切中时代脉搏的学术成果,才能成就学问的大与真。

⑤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清除乱象,需要知识分子以学者风骨自我勉励,在如乱花过眼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校准人生价值的度量衡,把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转移到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的上下求索,而非在利禄之途上奔竞游走,是做出真正的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学术历经千载而斯文不坠的关键所在。

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争当时代弄潮儿。

(选自《光明日报》)

15.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0字以内)
16.第②段面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7.请简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2018-07-16更新 | 520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周天红的《五爷的耳朵》,完成下面小题。

①要说到五爷的耳朵,那可是真有故事的。五爷的个头不高,耳朵可不小。按村里人的说法,五爷的耳朵,像一对铜锣那样,走起路来一闪一闪的,大老远地翻过山梁子,你还没见到人长什么样呢,那对耳朵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了

②耳大有福。五爷的耳朵本事可大着呢,就凭着那对耳朵,五爷可是绝活不断,好日子不断。

③五爷的一对耳朵,能把一挑一百多斤的黄谷担子挂起来顺着铜锣湾门前的大晒坝子走上一圈。最初真有人不信的。后山黄老七,也是一对大耳朵,个头可比五爷高多了,至少高出一个人脑壳。那天正是村子里收秋的时节,铜锣湾那个大晒坝子里人可是不少,大半个村子里的人都在晒坝里忙收秋晒黄谷。黄老七闲得没事儿,硬要给五爷比试一把。结果呢,黄老七输惨了,一对耳朵挂着一挑黄谷围着晒坝只走了大半圈就不行了,耳根子都整红了。五爷小步快跑地挂着一挑黄谷走上一圈,出气均匀,脸不红心不跳的,一口气就赢了黄老七一个肥猪头。整得一村子里的人都哈哈大笑。

④五爷的耳朵还是村里人的一对宝贝呢。那年,村子里闹匪祸。一天,五爷去找村长,说是坏事儿了,土匪要进村了。村长不信。五爷说,村长,你把耳朵捂在地上听听嘛,真有一帮人来了。村长听不出个动静来。五爷把耳朵捂在地上,大声说,村长,真有一帮人来了,赶紧组织村里人躲躲吧。

⑤村长信了五爷一回,村里人才躲过一劫,后来,村长每次都信了五爷的,村里次次都躲过了匪患,一直过太平日子。

⑥其实,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五爷是个聋子。

⑦啊!刘老六听他老爹讲五爷的故事正听得入了神呢,老爹猛然来这么一句,惊了他一大跳。

⑧聋子怎么了?五爷那个聋子,可是全靠他的一对耳朵吃饭呢。老爹接着说。

⑨五爷年轻时,跟了花鼓戏班子,就靠着他耳朵挂东西的绝活,他可是戏班子里的台柱子。一个戏班子,就靠五爷那点绝活顶着。这些其实都是他进山打柴下地干活儿时练成的。你要生活,想过日子,就得克服困难,练点本事。

⑩刘老六听着老爹说着五爷的故事,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他也听得来劲,差点把耳朵都听得竖起来了。

⑪五爷的耳朵还有一点是更绝的呢。他能用耳朵“听”脉。就是把一根细丝线的一端挂在他的耳朵上,把另一端缠在一个人的脉上,他能感应得到你的脉跳再判断你得了什么毛病。这点算绝吧?所以,五爷还是我们铜锣湾一带出了名的老中医!

⑫呀!一个聋子也能够看病治病?当然啊!有啥子不可能的?只要自己吃得苦,肯干肯练,没有办不成的事儿。“聋子的耳朵——是个摆设。”五爷的耳朵可不是个摆设,那是有大作用的。老爹停了停,望了一眼刘老六,把话说开了。

⑬六啊,虽然你也是个聋子,可你比五爷好多了呀。五爷两个耳朵都是聋的,你至少还有一个耳朵能听见噻。村里人为了照顾你,想尽办法送你到城里去学医,又让你当了村里的医生。你那个村医生的位置,可不要真成了“聋子的耳朵”,只能当个摆设吆!

⑭刘老六听了老爹的话,没有吭声而是重重地点了点头。突然,一个屋子都静了下来,静得能听见门前老黄桷树上麻雀叽叽叽的叫声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删改)

18.本文用生动的故事具体表现了五爷耳朵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五爷耳朵的特点有劲
具体表现像一对铜锣能听到极远处的动静,保护村庄

19.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⑴第①段划线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五爷的耳朵比作一对铜锣,生动地描绘出耳朵的形状,起到了                       的效果。
⑵第⑩段刘老六“差点把耳朵都听得竖起来了”,作者描写这个细节,有什么用意?
20.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1.本文第段的划线句子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各自有何表达效果?

【链接材料】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⑴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⑵本文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链接材料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
2019-10-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兴化市乐吾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请以“看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⑶书写工整规范。
2019-10-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兴化市乐吾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字词书写
1
选择题
2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字词书写
10.65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选择题
20.4标点符号
30.4成语和熟语
三、名句名篇默写
4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名著阅读
50.4艾青(1910-1996)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五、综合性学习
60.4文段综合  简明、连贯、得体
六、诗歌鉴赏
70.65中国古代作者  诗
七、文言文阅读
8-110.4日常生活类课外阅读
八、现代文阅读
12-140.4事理说明文
15-170.65中国现当代作者  杂文
18-210.4小说
九、作文
220.4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