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 八年级 期末 2019-11-15 31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涌/投             /飞来             /安营
B.立/             /众口             迫/词夺理
C.苍/刚             负/惊受怕             /敷衍
D.绕/             丽/私枉法             补/天衣无
2019-11-1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怠慢             帷幕             袖手旁观             分崩离析
B.严峻             翌日             格物致知             相辅相承
C.悬殊             襁褓             不修边副             自圆其说
D.逗留             枷锁             名副其实             接踵而止
2019-11-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3. 下列句子中语病判断和修改有错误的一项是(       
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语病为“重复累赘”,删除“独自”。)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语病为“搭配不当”,应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语病为“搭配不当”,应删除“给”。)
D.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语病为“逻辑错误”,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2019-11-15更新 | 4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真题
4.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A.④①②⑤③B.⑤③①②④C.⑤③④①②D.④①⑤③②
2019-01-19更新 | 921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8年中考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4期】专题5: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5. 按课文内容默写。
(1)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019-11-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6. 名著知识积累。
人生漫长,困境难免,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们需要积极乐观的态度,迎难而上,才能有所收获。请从下列人物入手,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印证。
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贝多芬(《名人传》)
2019-11-1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7.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上行下效,各郡县人民报春、游春、赶春牛、互相赠贺礼、贴门窗、佩装饰等,迎春活动丰富,场面热闹。
       材料二   天文专家表示,按照紫金山天文台权威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显示,2017年立春的准确时间为2月3日23时34分。天文专家解释称,2月3日立春非常罕见,上一次发生在1897年,距今120年,而再下一次则发生在2021年。1900年-2000年这一百年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这两天,没有2月3日,而本世纪的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3日和2月4日这两天,没有2月5日。
⑴材料一介绍了和“立春”相关的哪些内容?
⑵关于立春的时间,你从材料二中发现了什么?
⑶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请你任选一题,补写下联。
①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②上联:东风送暖杨柳绿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壶口瀑布

梁衡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通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④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⑤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8.文章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描写黄河,请在第②段中找出这些不同感官角度的描写的例句并分析其作用。
9.作者在第③段对掉进水中黑猪的描述作用是什么?
10.自选角度,对文中划线句加以赏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11.“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这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请写出最后一段的作用。
2019-11-1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拍照时,小心你的生物信息被盗用

①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指纹、声音、虹膜来辩识身份,进行支付、保护个人数据、管理银行账户,甚至出入管制区域等活动,那些原本繁琐的保密程序将变得迅速、简单、安全无差错而且费用低廉。这样的前景听上去是不是无比诱人?

②2016年,生物密钥市场估值为45亿美元,其中90%以上份额为指纹所占据,2017年卖出的手机里,使用指纹锁的超过一半。今年4月,法国里尔的一家商业中心与银行合作,首次测试指纹支付。此外,包括法国汇丰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允许用户通过最新款iPhone上的指纹传感器TouchID来进入个人账户。可以说,2017年,是生物密钥的应用元年。

③而且,大众对这一时尚趋之若鹜:一项针对超过14000名欧洲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人希望使用生物密钥来完成支付,81%的人认为指纹认证是最安全的手段。

④大错特错!科学家和黑容如今都十分肯定:盗用指纹根本不是难事,原因简单至极——相机画质日新月异的进步。

⑤“拍照时别再摆出表示胜利的V字手势了。”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教授越前功的警告可能令你发笑。然而他专门就此课题所做的研究表明,指纹被盗的威胁真实存在。“在距离对象5.4米处用一台2000万像素的相机拍摄,我们就能从照片上复出指纹来。且部分智能手机的话,只要距离在30厘米内也都是小菜一碟。”而且,像素还会不断提高。越前功表示:“只需制作一只硅胶或其他材料的假手指,贴上偷来的指纹,就可以轻松骗过市场上所有的传感器。”看似万无一失的技术方案竞如此脆弱。

⑥更不可思议的是,在社交网络上,人人都自觉自愿地晨示自己宝贵的生物特征信息。“网络盗用的威胁真实存左。”法国南巴黎电信学院教授伯纳黛特·多利齐评价道,“用一张Facebook照片骗过脸部识别软件已经不是天方夜谭。”看来“脸部识别”也是面临技术漏洞的保密手段。

⑦虹膜识别技术据说将会整合到下一代三星手机上,它会更可靠吗?“目前而言的确如此。”越成功回答,“必须依靠红外光才能获取虹膜信息,所以网上找到的照片无济于事。但是使用专门的仪器,或者入侵数据库和手机,依然可以达到解密的目的。”法国泰雷兹公司研发的手机仅需数秒,便能在10米处捕获对象的虹膜信息。

⑧这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无疑使生物特征密钥的所谓安全性打了几分折扣……研究者提出数个方案来改善现状,但这些方案非常繁琐,违背了生物特征识别旨在方便迅捷的初衷。

⑨既然生物特征密钥既不安全也不方便,那不就走进死胡同了吗?身份与安全公司工程师樊尚辩护道:“从人类工程学、成本和安全角度来看,它的好处毋庸置疑,只要能将某个物件或密码记忆和生物特征密钥结合起来。对于优化某些行政操作,如识别、定位逃犯、核查避难申请者,其优势仍极为显著。”

⑩所以,我们在删除可恶的密码前,最好再等上一等。密码作为纯想象的产物,只存在于思维,还不会那么快退出历史舞台。

13.本文介绍了哪几生物密钥的保密手段?弥补这些生物密钥技术漏洞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14.文章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请解说它们在全文中的作用。
15.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说明的效果。
2019-11-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豫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鸟耘,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敬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谅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注】①象耕鸟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另意:早期吴越之地的耕作方式。②袁晁贼平未:袁晁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762年,次年被平定,至这位老者问话时已经过去8年。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
(3)便还家_____________       (4)处处_____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8.语段中结尾语段为什么要反复写桃花源的“寻而不得”?
19.请从内容方面说说甲乙两文的相同之处。
2019-11-1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0.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2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题目:我和______的故事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要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019-11-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4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易误读常见字
20.65字形
30.4病句辨析与修改
40.4简明、连贯、得体
二、名句名篇默写
5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名著阅读
60.4罗曼·罗兰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人传》
四、综合性学习
70.65语言表达的要求  文段综合  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
五、现代文阅读
8-120.4其他当代作家  散文
13-150.4事理说明文
六、文言文阅读
16-190.4陶渊明(365-427)  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七、诗歌鉴赏
20-210.4白居易(772-846)  诗
八、作文
220.4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