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吉林 九年级 二模 2019-11-19 184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1. 名句积累与运用
(1)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陶渊明在《饮酒》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雾气缭绕南山、飞鸟结伴而还的景致。
(7)《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1-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本文选自《韩愈文集》中的《    》。韩愈,字            ,唐代文学家。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马者(      )
(3)之不以其道(      )                           (4)故有名马(      )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中,“而”字表示什么关系?你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
5.结合前两段内容,说说千里马有着哪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悲惨遭遇。
6.文章第三段的句式有何特点?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019-11-1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④探囊发箧:用手摸袋子,撬开小箱子。指偷盗。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盗可(      )                    (2)衣食不(      )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9.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
2019-11-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炊烟起处是故乡

查干

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不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是祥和宁静的一方偏僻之地。

②童年时,我的故乡穷,然有味道。味道在于她的宁静与祥和、与世无争和四邻和善的存世心态。就连晨间晚暮里,袅袅升起的炊烟,都有善的表述和情的高扬。村落与村落之间,相距较远,一般步行多半日才可抵达。但,炊烟相招,就是一种报平安和互通信息的过程。

③她居于深山老林之中,显得有些闭塞。外部世界,发生着什么事,与之无关,正如《西游记》里所说:“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家家户户耕田养牧(半农半牧),靠老天的赐予吃饭。因此,少有非分之想,也极少发生偷盗抢掠之事。

④因大家都穷,就相互靠拢,彼此救济,抱团取暖,谁家有事,大家帮忙。譬如,谁家房舍雨中塌了,全村人齐伸手,十天半月,三间土屋就立在那里。唯一答谢方式是,请大家吃一顿饸饹面,喝几盅村里自酿的高粱白干。再敬一锅锅旱烟,了事。没有其他说价,平平常常、自自然然,连那些表面的客套话,也都免了。而脸上流露的,只是憨态可掬的微笑和谦和质朴的腼腆。

⑤初春,当自家新菜长成,第一口,不是自己吃,而是送与左邻右舍尝鲜。自家乳牛下了奶,往往分一些给他家的老人和儿童吃。这,几乎成了村规,家家照做,而且心甘情愿。殡葬嫁娶,也是大家的事,绝无推托耍奸之事发生,这便是穷乡僻壤的味道。不仅能共苦,更可同甘。

⑥乡人敬畏大自然,信仰佛教;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家乡的阿拉坦山寺,一年四季总是香火不断,上山下山的香客,络绎不绝。

⑦家乡那时雨水充沛,雷雨频繁。雷劈之事常有发生,或动物或植物,一旦被殃及,人们便相信,那一定是被妖魔缠身,抑或做了什么缺德事,遭雷公斩杀了。也因为如斯,心怀不善者,雨天不敢出门。心坦荡者,大摇大摆雨中耕作。现在想来,这些现象十分有趣,也让人深思。信仰,或许是一种自律的神器,持有者,便可磊落光明,善始善终。因为,信仰的实质是真、善、美。一个族群,假如没有了信仰,就没有了自律,便就成为洪水猛兽。不但殃及他人,最终也殃及自身。

⑧故乡人大都没有文化,更不知老聃为何人?更没有读过他的《道德经》。然而,他们的一身操守,且贴近老子的教诲。老子与孔子的对话中,有这样一些表述:“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为什么在一处偏远村落,有这样明道为人的修炼?或许,这便是人性中被遮蔽的光点,稍有擦拭,便可发光。

⑨老聃还有些话,是对孔子讲的,也是对众生讲的:“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正如老子所言,故乡人穷则穷,然,少物欲心清明。所以动与静,皆为坦然。他们不急不火,安安静静,不为名利所困扰,就接近了智慧。这是,所处的环境赋予他们的品行。他们的生活节拍是舒缓的所求也甚少温饱便足。这符合民谚·“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不着贪心占有”这一理念。不像如今一些人贪得无厌,动辄鲸吞千百万百姓血汗钱,而毫无愧疚之心。他们如斯敛财究竟为了什么?要带到哪里去?一个“财”字,为什么成为了他们的索命绞索?不能不令人深思。

⑩而如今,西方国家一些阔绰之人,则开始追求极简的生活方式,将无用之物一律弃之,抑或捐之。简而又简,一身轻松,不再囿己为金钱与物质的奴仆。如斯看来,有时候把富日子当做穷日子过,也是一种智慧和德行,就如我童年时代的故乡人。

⑪每当我从远方归去,远远看见缭缭又绕绕的故地炊烟,心里便感到暖融融的,脚下也陡然生风。只有故乡的炊烟,才有如斯强烈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因为,在那一缕缕炊烟下,有个叫“家”的地方,在等着你。有慈母一碗热腾腾的饸饹面在等着你。对游子而言,这便是天堂。犹如民谚所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何况那里还有,符合人生哲理的生存方式,在绵延着。前人陶渊明所心醉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归园田居》,也不过如斯耳。

(据《中国作家网》有删节)

10.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1)(        )(2)赐(        )(3)充(        )(4)愧(        )
11.文中作者概括故乡的味道的一句话是什么?文章是通过记述故乡人的哪些表现写出故乡的味道的?
12.文章中有多处引用,请举出一例抄写下来并体会其作用。
13.认真阅读第⑨段画线文字,说说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它对表现文章内容有什么作用?
14.结合加点词语品析下面的句子。
每当我从远方归去,远远看见缭缭又绕绕的故地炊烟,心里便感到暖融融的,脚下也陡然生风
15.作者为什么说“只有故乡的炊烟,才有如斯强烈的感召力和亲和力”?
16.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炊烟起处是故乡”的理解。
2019-09-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那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诗笑曰:“将军差矣。昔萧何、曾参与高祖同举大事,最为亲近,而韩信乃楚之亡将也;然信位为王,居萧、曹之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将军受汉中王厚恩,当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愿将军熟思之。”云长大悟,乃再拜曰:“某之不明,非足下见教,几误大事。”即拜受印绶。

17.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____________(人名)。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费诗是怎样劝说关羽接受印的?
19.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关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019-09-0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20. 综合实践

每年的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这一日期源自《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的开篇之日。下面请围绕“旅游”这个主题进行系列学习活动。


(1)下图是“中国旅游日”的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仔细观察并简要描述一下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

(2)旅游之趣古来即盛行。当我们展读那些古人充满率真韵趣的游记时,似与古人共享山水之乐。请你写出初中教材中任意一篇山水游记的篇名与作者,以及其中描写美景的连续两句。
篇名:                        
作者:                        
语句:                                                 
(3)“壮游”一词被广泛认为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传式诗歌《壮游》,指的是胸怀壮志的游历。2019年的暑假即将来临,在说走就走的青春里,壮志满怀地走出属于自己的旅程,享受旅游的乐趣,期待路上遇见最美的你!请用一段话语写下你的暑假旅游畅想。(不少于50字)
2019-11-19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21.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1)题目:你陪我长大
(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牧马人家的母马生下了三匹小马。小马一天天长大了。

这一天,牧马人对它们说:“你们想不想成为能追风逐电、驰骋天下的宝马良驹?”

“想!”三匹小马异口同声响亮的回答。

牧马人一听,脸上绽开了笑容,说:“好,这也是我所希望的。那你们看看,你们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要一副精美的辔头。”一匹小马说。

我想要一副漂亮合体的马鞍。”另一匹小马说。

“那么,你想要什么呢?“牧马人问第三匹小马

“我最想要的是一根皮鞭。”

“皮鞭?”牧马人和那两匹小马都吃了一惊。

因为我知道,不论是谁都有惰性,有了皮鞭的时时鞭策,我就会克服惰性,从而踏上驰骋天下的征程。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
2019-11-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  诗  词  曲情景默写
二、文言文阅读
2-60.4韩愈(768-824)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议论说理类课内阅读
7-90.4文言实词  文言文翻译  议论说理类课外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10-160.4散文
四、名著阅读
17-190.4罗贯中(不详)  名著导读
五、综合性学习
200.4准确、鲜明、生动  徽标类  名句名篇默写  作家作品
六、作文
210.4全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