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 > 其他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108637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绚烂冰窗花

(路来森)

①冰窗花儿,有一种孤峭、绚烂的美。好多年来,我的内心都是这样认为的。

②深冬季节,北方的天气特别寒冷。常常是,室外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积雪盈门。空中飞鸟敛迹;街上,行人稀少。偶或有一条狗从大街上走过,雪地上便留下零落的印痕,给人一种破碎般的感觉。室内,乡下人大多生起炉火,天气越冷,炉火越旺,老屋里涌动着暖烘烘的热流。

③室内室外,巨大的温差,就会在窗玻璃上生成多姿的冰窗花儿。

④记得小时候,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窝在被窝里,支颐,仰首看窗玻璃上的冰花儿。那种梦幻般的痴迷至今让人神往。

⑤冰窗花儿因温度的不同而形态各异。冰层厚的地方,堆积着,层叠着,绵延起伏,巍然耸立,崚嶒峭拔。既有沉实阔大的厚重,又呈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变;冰层薄的地方,图案更是异彩纷呈。有的情状如树,枝枝杈杈,伸展着,纷披着,一树银白;有的形态似鸟,喙足俱全,栩栩如生,有霍霍欲飞的灵动感。若是一只冰鸟,恰好落在了冰树的枝头,那就是一种至美了。人,面对着大自然的这种天成之作,只好喟然兴叹,啧啧称赏。更多的冰窗花儿,你很难说出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形状,但它的错落有致,它的丰富多彩,却更能引发你的联想,丰富着你深冬里的精神世界。

⑥但不管是什么形状的冰窗花儿,它们都有一种共同的特性:晶莹剔透,洁白明亮。每一朵花,都是一种圣洁的开放。彼时,我常常望着这种晶莹、洁白出神,在凝视中,感受那种洁净清冷的凉意。这是一种透骨而干净的凉意,这种凉意,让人想到那种冰清玉洁的美。

⑦那个时候,我的小妹还小。起床后,她常常会踩着凳子,爬到窗前的雕花桌上,站起,用手去抚摸那些冰窗花儿。抚摸着,抚摸着,冰窗花就开始慢慢化去……于是,小妹疑惑而失望地回头看我们。站在旁边的祖母就会说:“这个傻丫头。”

⑧小妹的童稚和憨态,成了一朵最美的冰窗花儿。

⑨冰窗花儿的美,还在于它变幻、靓丽的色彩。太阳出来了,淡淡的,以一种柔弱的姿态,照射到冰窗花儿上。冰窗花儿的莹白,开始放射出七彩的缤纷。最初,只是一种明亮,渐渐地,不同的色彩从冰花上散射出来。橘黄中带着一种浅紫和淡蓝,慢慢地又变成一种耀眼的红。而且你会发现,当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时,冰窗花儿对阳光反射出不同的色彩,它的色彩因角度的变化而幻化不已。这个时候,你只能眯起眼,去迎接冰窗花儿异常饱满的绽放,感动于这冰窗花儿的瑰丽和奇异,觉得这是一种生命大美的的极致。其实,冰窗花儿就是一种单纯的白。也正是这种“单纯”,才有了它的包容:容日光七色于一白之中。在这一点上,冰窗花儿便有了哲理的意味。

⑩太阳的光线越来越热,冰窗花儿开始融化,在窗玻璃上纵横流淌,把曾经的辉煌,变成一道道流淌的记忆。记下了自己的晶莹剔透,记下了自己曾经的绚丽和多姿。

它是否也在告诉人们:生命虽然短暂,但只要美丽过了,辉煌过了,并且以一种纯洁无暇的姿态即可无怨无悔了。      

(《吉林农业》 稍有改动)

1.作者笔下的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以下的语言概括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冰窗花儿因温度的不同而形态各异。
B.冰窗花儿晶莹剔透,洁白明亮。
C.冰窗花儿具有纯色、靓丽的色彩。
D.冰窗花儿有一种孤峭、绚烂的美。
2.第⑧段“小妹的童稚和憨态,成了一朵最美的冰窗花儿”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面对太阳光下融化的冰窗花,作者有了人生的感悟。请在原文中找出,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点】 其他当代作家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谁能让我带走星空

迟子建

①祭灶前夜,我回到故乡。想必半个冬天在哈尔滨为烟霾所困,没过多少有蓝天的日子,也没呼吸多少好空气,眼睛和肺子空前亏着了,所以下了火车进了家,一顿酒肉下肚,见午后阳光甚好,窗外是白雪世界,也不顾旅途劳顿,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就去户外散步了。

②我没戴口罩,大口大口呼吸着来自山野的新鲜空气。呼出的热气与冷空气交融,很快在我面部制造了一场“树挂”,未被帽子围巾护卫住的刘海、鬓角和睫毛,顷刻间濡满霜雪。刘海宛如盛开的梨树,变得沉实了——那是花朵压弯枝条了!而寒风在我鬓角,不打招呼地插上两支鹅毛笔了!它们这么做,是想让我书写冬天的诗篇吧。最有趣的是上下睫毛,霜雪做了红娘,生生将它们黏在一起了!可我要赏这大好冬景,就得让它们劳燕分飞。不管外部环境多么酷寒,人的眼睛永远涌动着温泉,只要使劲眨眼,眼底的热气就把睫毛的霜雪融化了!不过睫毛正浓情蜜意着,拆散它们是要付出代价的。你眨眼撕扯它们的时候,脱落的霜雪会掠走几根睫毛,做它们的俘虏。如果你冰天雪地走一遭回来,发现睫毛稀疏了,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啊。

③踩着白雪走在街上,听着“咯吱——咯吱——”的回声,如闻天籁。抬头看天,它是那么的蓝,蓝得不真实似的,让人怀疑自己被罩在水晶玻璃里,直想用一把大锤,砸向那片蔚蓝,看它是不是天!

④这场雪中漫步,使我受了风寒,当夜就咳嗽起来。咳得睡不着的时候,我关掉灯,站在窗前望星空。窗外的山峦原野,此刻被白雪统率着,即便是下弦月的日子,半个月亮加上满天繁星,也把它们照亮了。十多年前我和爱人最喜欢夜晚撩开窗帘,依偎在床上赏月。我们不止一次看见流星划过。很奇怪,他去世后,我回到我们生活的地方,还是躺在这张床上,独自也赏了无数轮好月亮,却很少看到流星。如果说他是流星的话,他划过短暂的生命时空后,我是多么希望他落入我的心底啊。因为到了我心底,他就是做了恒星了,再不会陨落。可我深知故乡的原野,是他魂牵梦系之地。而他坠入原野,是坠入辽阔和自由,比坠入爱人的心,更加地久天长。

⑤故乡的星空显得很低,星星仿佛枝头的花朵,唾手可得。这样的星空,也就给人花团锦簇的感觉。我也曾无数次站在城市的窗前望星空,可那里空气一年不如一年,我见到的星月,容颜也就越来越憔悴。月亮常常乌蒙蒙就出来了,像是多日没洗脸似的;而星星稀疏极了,混沌的大气中,有一张看不见的嘴,吞噬了太多的星星。所以每次回乡,我最惬意的,就是望星空。

⑥年过完了,我也要返城了。每次离开故乡,家人都会让我带上各色绿色食品,野生的蘑菇木耳,小磨坊磨出的黑面,各类江鱼,韭菜花,风干肠,小笨鸡,山野菜等,够我吃小半年的。因为这半个冬天在哈尔滨被 PM2.5 所害,太向往新鲜空气了,我这次最想带走的,不是故乡的吃食,而是星空!因为带走这样的星空,就有了蓝天,有了好空气,有了温柔的梦乡!

⑦可是谁能让我带走星空呢?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散文中往往有两个“我”,一个在现实中,一个在回忆里。简要概括文中现在的“我”与以前的“我”的主要经历。
2.下面的加点词及句子都很活泼新颖,请按提示作答。
(1)我没戴口罩,大口大口呼吸着来自山野的新鲜空气。(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2)而寒风在我鬓角,不打招呼地插上两支鹅毛笔了!(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3.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4.结合全文,文章结尾一段能删去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2019-06-23更新 | 10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弘扬钱学森精神

①总有一种信念,能够跨越时空,铸就世界科技的高峰;总有一种精神,能够归于永恒,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

②前不久,“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钱学森生平事迹展”在京揭幕。钱学森以其杰出高超的才能、坚定不移的信念、坦荡宽广的胸怀,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授予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钱学森是这一荣誉迄今唯一的获得者。钱学森曾动情地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今天,钱学森精神成为我们勇攀科技高峰的宝贵财富。

③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中11个“第一”,钱学森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如果没有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打造的国之重器,就很难有科技强国的中国力量、迈向太空的中国高度。今天,站在大师们搭建的科学云梯上,身处前辈们创造的良好环境中,我们应倍加珍惜,更加奋进,将中国的科技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④“我们应该如何迎接21世纪?”心怀世纪之问,钱学森从一线退下来以后,重新回到了学术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昭示未来的新理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宏大的战略愿景。正是得益于钱学森的战略远见,中国不断在世界航天史和科技史上,刷新了中国纪录、创造了中国奇迹。如今,我们有责任接力回答世纪之问,用更多创造超越历史、引领未来。

⑤钱学森常说:“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国际科技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还不牢固,创新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正所谓“变能启盛,唯变不破”,广大科技工作者只有心怀“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培育“会当凌绝顶”的战略视野,才能创造出“非对称性”的杀手锏,中国科技也才能真正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⑥晚年的钱学森曾回忆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我们当如钱学森那样,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作为始终不渝的信念,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专业之能融入伟大事业之中。

⑦今天,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前路挑战如荆棘密布,但看我辈披荆斩棘。广大科研工作者当发扬钱学森精神,立志成为科研尖兵,建功立业新时代,一个接一个地突破核心技术以实现“弯道超车”,在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奏响最强音。

(选自《人民日报》2018.12.11,作者薛惠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钱学森精神具体是什么。
2.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授予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钱学森是这一荣誉迄今唯一的获得者。
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既是对钱老的怀念,更是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这一主题的诠释。
B.高度赞扬钱学森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强调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
C.“2019年初,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这是人类第一次实现探测器造访月球背面,获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这个材料可以放在第④段划线句后面,作为论据使用。
D.本文多处引用钱学森的话,表现他的精神品质。全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召力。
4.“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是钱学森对奖赏的看法。你对此有怎样的感悟?请根据本文内容,结合我国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用“奖赏是……,奖赏是……,奖赏是……”的句式,写下你的感悟。
2020-04-27更新 | 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风雪夜归人

马亚伟

①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三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

②冬日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寒气阵阵,天空透着捉摸不透的意味。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厂里一大堆事,耽搁不得。”母亲说:“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

③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母亲叹口气说:“让你爸别去上班了,他偏不听,下雪了还咋回家!"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

④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印。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安慰母亲。

⑤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问母亲:“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无比笃定地说:“回来!他肯定回来!”

⑥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

⑦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可亲。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

⑧屋子里的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我和妹妹围着炉火,静静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

⑨后来母亲不再出门去,但她的焦虑在升级,眉头紧锁着。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回来啦!”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

⑩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赶着做事,回来晚了。”父亲开口说话,“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嘴巴像被冻僵了一般。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亲的寒冷。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就一定能回到家。

父亲坐到餐桌前,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口想要说什么,又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一句话:“家里真暖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0期,有改动)

1.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变化,可以使文章的叙事既有条不紊又生动可感。本文多处以雪景的变化来表示时间的流逝,请从文中找出来,按顺序抄写在横线上。
_____   _____     _____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写风雪夜“我们”翘首期盼父亲回家的故事,标题“风雪夜归人”点明了时间、天气和人物。
B.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避免了叙述平板和结构单调,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从而更好地吸引读者。
C.小说中,“我”是故事的讲述者。故事主线围绕“父亲”展开,“父亲”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是线索人物。
D.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如屋内温暖与屋外寒冷的对比、妹妹形象与妈妈形象的对比,使读者的感受更强烈。
3.请从下面的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析句子。
(1)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表达效果)
(2)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分析动作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我选第_____句。品析如下:________
4.小说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这一形象仍很鲜明。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文本分析父亲形象。
2022-12-20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