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赵丽宏(195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秋天的树

赵丽宏

①A秋风在大地上游荡。夏日的酷暑像一群惊惶失措的野兽,在悄然而至的秋风里一哄而散,逃遁得不知去向。

②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年轻时代生活在乡村的那几年,我真正理解了成熟和收获与秋天的关系。在高旷澄澈的蓝天下,等待收割的稻田金浪起伏,长江边的芦花银波荡漾,迁徙的雁群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远方,天地之间回荡着它们的鸣唱……这是无比美妙的景象。在城市里,看不到成熟的秋林和原野,也闻不到成熟的果实和稻谷的清香,你只能从气温的变化中感觉秋天。高楼大厦一年四季以不变的姿态屹立在你的视野里,它们决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动。

③从我书房的那扇西窗中望出去,能看到三棵树,一棵樟树,一棵月桂,还有一棵枇杷树。也许,在一年四季中,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的是这几棵树。在休息的时候,在思索的时候,我总是凝视着窗外,欣赏它们婀娜多姿的绿色身影。它们向我展现着生命轮回的过程,向我昭示着自然和兴衰起伏的生机,使我联想起我在大自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美妙经历。

④春天,它们最早把清新的绿色送入我的眼帘,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多彩。夏天,它们用浓浓的绿阴遮挡炎阳,在酷暑中带来些许清凉。这三棵树,引来了很多飞鸟,每天早晨,都能听到鸟在树阴中快乐地唱歌。此刻,那棵月桂树上已经蓓蕾满枝,再过些日子,空气中就会飘漾起桂花的清芬。空气中如果有树的气息,世界也会变得清新亲切。

⑤我知道,随着秋风的加剧,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大树的绿叶会枯黄,会从枝头脱落。

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衰亡和没落。冬天,那些常青的树木依然用绿色证明着它们的存在。而那些脱尽了树叶的树木,同样使我感觉到生命的顽强。B在寒风和霜雪中,光秃秃的枝杈就像无数伸向天空的手臂,它们似乎是想拥抱什么,召唤什么。凝望这些冬天的树,我的心里不会有枯萎的联想,冬天是无法消灭这些树木的,等春风一来,它们马上会萌芽长叶,把绿色的春消息传遍人间。苏东坡说:“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我想,这松柏,应该是所有树木的代称。

⑦是的,此刻,我想为树,为这些人类的朋友说几句感激的话。它们默默地屹立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绿,给我们宁静,给我们清新的空气,却从来不会要人类回报它们。在这个世界上,树是人类最重要最可靠的朋友,我们理应对它们满怀感激之心。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有不少年龄比我们上一代的老人们还要老的大树,它们目睹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它们不但没有使我们的城市变得衰老,还使一代又一代人从它们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城市因为它们而显得年轻。树是沉默的,面对自然,它们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然而面对人类的摧残,它们却无可奈何,只能逆来顺受。很多年前,我曾写过文章,为城市里的那些大树担忧。我曾经担心我们这个城市最终将会变成一片没有绿色的水泥森林。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树的重要,体会到树的可亲可近和可敬。这些年,上海到处出现新的绿地,大树和高楼一起生长着。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⑧很久以前,读过一位四川诗人的诗集,书名是《伐木声声》,诗人用一种豪迈骄傲的态度对砍伐大树、毁灭森林的行动大唱赞歌。长江流域的森林,就是在这样的赞歌声中消失的。这样的诗,现在再读,当然是触目惊心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书桌上也有一本旧诗集,作者是19世纪的法国人拉科姆。其中有一首诗,题为《栽树》,我忍不住要把它抄在这里:

⑨谁栽下了树,谁就栽下了希望。正如人的生命,必须扎根于时间的泥土才能爬向上帝的天堂。小树啊,谁能预料长大后,它们将会多么壮观。

1.文章第②段写了乡村秋天的哪些自然景象?请简要概括。
2.书房的窗外只有三棵树,但在一年四季能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这是为什么?
3.通过生动形象的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是散文作品描写景物的常用手法。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句子。
(1)A秋风在大地上游荡。夏日的酷暑像一群惊惶失措的野兽,在悄然而至的秋风里一哄而散,逃遁得不知去向。
(2)B在寒风和霜雪中,光秃秃的枝杈就像无数伸向天空的手臂,它们似乎是想拥抱什么,召唤什么。
4.本文的作者对城市里的树情有独钟,感慨良多,从中获得了许多人生感悟。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迪?
2023-07-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鸟谜

赵丽宏

①那次在雁荡山,就有一次小小的奇遇。

②我和几位同伴挑一条少有人行走的野径游山,一路上常被一些藤藤蔓蔓挡住去路,得折腾一会儿才能继续朝前走。就在寻路的时候,同伴中的一位惊喜地喊起来:“看,好漂亮的鸟蛋!”几个人围上前去一瞧,都不由得惊呆了:三颗滴溜滚圆的小鸟蛋,粲然夺目地躺在一堆枯草之中。鸟蛋的大小如同孩子们玩的玻璃弹子,颜色也奇特,天蓝色,隐隐约约有一些墨绿的斑点。如不是在深山枯草中发现它们,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鸟蛋!谁说这些不是精巧别致的工艺品呢!三颗鸟蛋被一位同伴小心翼翼地装进了口袋,于是大家重新上路。

③同伴中另一位,从小在山里长大,竟老是念念不忘这三颗鸟蛋:“哎,我说,把这三个蛋放回原处去吧。等一会儿,雌鸟会来找我们的。”

④“哪有这种事情?你想象力太丰富了。”

⑤“真的,不骗你们,小时候听山里的老人们说,掏了荒山野草里的鸟蛋,鸟要找来报仇呢!”山里长大的同伴说得挺认真。可谁也不理会他的话,只觉得他可笑,年纪轻轻却满脑瓜子朽木疙瘩。

⑥没走出二百米,怪事就来了。一只白胸脯的灰褐色小鸟,从后面追了过来,绕着我们的头顶兜圈子,嘴里发出一种急促不安的啼唤。不多久,又飞来了第二只鸟,两只鸟一高一低,不停地绕着我们飞。

大家谁也没说一句话,都停住了脚步,呆呆地看着这一对奇怪的小鸟。它们越飞越低,有时甚至差点扑到脸上来。它们的叫声也越来越急促,似乎在愤愤地咒骂着什么。

⑧山里长大的同伴突然喊起来:“还愣什么,快把蛋还它们呀!”

⑨拾蛋的同伴赶紧从口袋里掏出鸟蛋,慌里慌张地把它们搁到一块大石头上。然而所有的人都傻了眼:三枚鸟蛋全碎了,透明的蛋清在石头缝里无声无息地流淌,天蓝色的蛋壳成了一些碎片片……

⑩两只鸟敛起翅膀,停落在那块大石头上。我们都紧张地注视着它们,不知它们将如何动作。两只鸟绕着碎了的鸟蛋蹦跳着,嘴里停止了啼鸣,似乎是既无惊愕,也无悲哀。过了两三分钟,它们停止了蹦跳,盯着脚边的碎蛋,面对面呆呆地站定了。依然听不见啼号,仿佛是一种默哀。可惜不懂鸟的表情,否则,大概能从它们呆瞪着的眼睛里发现伤心和绝望的。

重新上路时,心头似乎负着沉沉的歉疚。只听见头顶响起一阵尖厉的鸟鸣,是那两只鸟,果然又找来了,它们在我们的头顶盘旋了四五圈,便迅疾地飞去,消失在密密的丛林中。而它们的啼唤却久久在我们耳畔萦绕回旋,这一声高一声低的啼唤,听得让人揪心,我们不禁面面相觑。

那个下午是索然无味的。我们在荒草和乱石中转了半天,竟迷失了方向,辨不清东西南北。一直到天黑下来,才找到一条出山的路。这时,几个人都是狼狈不堪了。我们坐在路边的一棵樟树下,突然,头顶响起了鸟叫,又尖厉又悲哀,和山里那两只鸟一模一样,只是这叫声中似乎多了一种嘲讽的味道。等我们抬头寻觅时,只看见树叶簌簌动了几下,两个小小的黑影在幽暗的天幕中闪了一闪,然后便什么也没有了。

“瞧,它们报复了我们,让我们在山里白转了半天。”山里长大的那位同伴已经沉默了半天,此刻总结似的吐出一句话来。

没有人赞同,也没有人反驳。也许,这只是一次巧合吧。我想,在大自然和生命之间,还有许多不为人类所知的奥秘,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这大概是谁也不会否认的。

1.围绕“鸟谜”,作者写了雁荡山“奇遇”中出现的哪几件“未解之谜”?
2.请按要求进行赏析。
(1)三颗滴溜滚圆的小鸟蛋,粲然夺目地躺在一堆枯草之中。(“躺”能否改为“放”?为什么?)
(2)大家谁也没说一句话,都停住了脚步,呆呆地看着这一对奇怪的小鸟。(“呆呆地”表现了“我们”当时怎样的心理?)
3.文中写了四次发出警示语的山里长大的同伴,请分析这一形象在全文中的作用。
4.通读文本并结合下列链接材料分析:文中的小鸟和连接材料中的大雁对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连接材料】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2023-06-1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会思想的芦苇

赵丽宏

①最近我回到自己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揺曳的芦苇。久违了,朋友!

②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③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带,这样的扫带,城里人至今还在用。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筐、笋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乡民可以用芦苇编苇墙,织屋顶。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

④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坚韧和多姿多彩。

⑤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使我难忘的是夕照中的景象,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海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冬天,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然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新叶为人类报告春天的消息。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

⑥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诗,诗中以芦苇自比。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以芦苇比人,喻示人的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义理解,人性中的忍射和坚毅,恰恰如芦苇。在我的诗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而对荒滩,而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

⑦我曾经史心,随着崇明岛的发展和进步,岛上的芦苇会渐渐消失。然而我的担心大概是多余的,只要泥土和流水还在,只要滩涂上的芦根还在,谁也无法使这些绿色的生命绝迹。我的故乡,也将因为有芦苇的存在而显得生机勃发,永葆它的天生丽质。

⑧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上去看了芦苇。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秋风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那天黄昏,我凝视着落霞渐渐映红那一大片芦花,它们在天地之间波浪起伏,像涌动的火光,重又点燃我青春的梦想……我愿永远成为芦苇中的一员。

1.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请你结合文章说说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性。
2.读文中画线句,按照提示的角度进行赏析批注,感受芦苇的特别之处。
①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从动词的角度赏析)
3.有人认为删除文章第三自然段,文章依然完整流畅,有人则说不能删,请你说说不能删减的理由。
4.芦苇“重又点燃我青春的梦想”,一定也点燃了你,说说你的梦想与芦苇的关联。
2023-02-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愿你的枝头长出真的叶子

①记得有一位散文家说过:“语言是什么?语言好比是叶子,点缀在你思想的枝头。假如没有这些绿盈盈的可爱的叶子,谁会对你那光秃秃的枝干发生兴趣?”

②说得好极了。散文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的语言;枯涩的、干巴巴的乏味的语言,不可能组合成动人的篇章。真正的散文家,必须是驾驭文学语言的大师,他们的枝头,一定有着水灵灵的、生机勃勃的叶子,使人一看见眼睛就发亮。

③我因此还钻过牛角尖呢!我曾经以为华丽的语言便是一切,只要拥有丰富的词藻,只要善于驾驭语言,就可以写成美妙动人的散文。我曾经苦苦地想着:怎样使我的叶子丰满起来,缤纷起来。我要变成一棵绿叶繁茂的大树!于是,我曾经有过一本又一本“描写辞典”“佳句摘录”,有过雪片似的词汇卡片……

④我的文字,也确乎华丽过一阵——写日出,可以用数十个形容词渲染早霞的色彩;写月光,可以清冷冷地抖出一大堆晶莹的、闪光的词汇……这些文字,年少的朋友说:太花哨了,没什么意思。年长的行家说:没有真情,没有你自己!

⑤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就像有一阵强劲的秋风狠狠吹来,一下子扫落了我从许多树上摘来披在自己身上的叶子。哦,这些叶子,不是属于我的!我光秃秃了,只剩下几根可怜的枝干。

⑥我只顾到处找叶子,竟忘记了自己的枝干!真的,属于我自己的叶子,只能从我自己的枝头长出来!用自己枝干中的水分、营养催动那些孕在枝头的嫩芽,让它们挣破羽壳,展开在阳光下,不管它们是圆圆的还是尖尖的,不管它们是阔大的还是细小的,它们总是有别于其他树叶,它们才是属于你自己的。

⑦于是我努力地在自己的枝头培育自己的叶子。那些由我辛辛苦苦采撷来的、被秋风扫落的华美的叶子,并非一无所用,它们堆集在我的根部,变成了丰富的养料(意为从积累过的语言中学习),我用我的逐渐发达的根须努力吸收它们,使它们融入我的躯干——长出我自己的叶子需要它们。终于有一点叶子,从我的枝头长出来了……

⑧我继续写散文。我努力用自己的口吻倾吐我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和思索,倾吐我的爱,我的恨,用我自己的语言描述我的所见所闻。(回扣上文,以前用别人的语言写并不真实的内容,现在则真诚表达)怎么看,怎么想,就怎么说。似乎不如从前缤纷了,但这是真的叶子。

⑨很偶然地读到温斯顿·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这位叱咤风云的英国首相,居然也写过散文。他的散文作品《我与绘画的缘分》的语言是明白晓畅的,接近于朴实无华,就像随随便便和朋友聊天,谈往事,谈他对绘画的热爱和理解。然而他的机智、敏锐、顽强不屈,甚至他的勃勃雄心,却可以从那些平平淡淡的语言里流出来,闪出来,蹦出来。如果用树作比喻的话,我不知道该把他比作什么树,正像我叫不出植物园里的许多树一样,这毫不足怪。然而它的叶子,我能在万木丛中一眼认出它来。而有许多写过不少散文的作家,我却无法在丛林中辨认它们。(把丘吉尔的散文语言与其他作家对比,说明有个性化的语言的重要性)是的,世界上有多少树,有多少形形色色的叶子,就应该有多少风格迥异的散文语言。只要长在坚实的枝头上,所有的叶子都会有它的动人之处。

⑩朋友,如果你也写散文,愿你的枝头长出真的叶子来!

(文/赵丽宏,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作者第①段引用散文家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请结合①~②段简要概括。
2.请用直白的语言说说下面这句话的语意。
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就像有一阵强劲的秋风狠狠吹来,一下子扫落了我从许多树上摘来披在自己身上的叶子。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拥有“真的叶子”?请结合⑥——⑧段简要概括。
4.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了什么愿望?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2023-02-02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环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丽宏

①那次在雁荡山,就有一次小小的奇遇。

②我和几位同伴挑一条少有人行走的野径游山,一路上常被一些藤藤蔓蔓挡住去路,得折腾一会儿才能继续朝前走。就在寻路的时候,同伴中的一位惊喜地喊起来:“看,好漂亮的鸟蛋!”几个人围上前去一瞧,都不由得惊呆了:三颗滴溜滚圆的小鸟蛋,粲然夺目地躺在一堆枯草之中。鸟蛋的大小如同孩子们玩的玻璃弹子,颜色也奇特,天蓝色,隐隐约约有一些墨绿的斑点。如不是在深山枯草中发现它们,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鸟蛋!谁说这些不是精巧别致的工艺品呢!三颗鸟蛋被一位同伴小心翼翼地装进了口袋,于是大家重新上路。

③同伴中另一位,从小在山里长大,竟老是念念不忘这三颗鸟蛋:“哎,我说,把这三个蛋放回原处去吧。等一会儿,雌鸟会来找我们的。”

④“哪有这种事情?你想象力太丰富了。”

⑤“真的,不骗你们,小时候听山里的老人们说,掏了荒山野草里的鸟蛋,鸟要找来报仇呢!”山里长大的同伴说得挺认真。可谁也不理会他的话,只觉得他可笑,年纪轻轻却满脑瓜子朽木疙瘩。

⑥没走出二百米,怪事就来了。一只白胸脯的灰褐色小鸟,从后面追了过来,绕着我们的头顶兜圈子,嘴里发出一种急促不安的啼唤。不多久,又飞来了第二只鸟,两只鸟一高一低,不停地绕着我们飞。

大家谁也没说一句话,都停住了脚步,呆呆地看着这一对奇怪的小鸟。它们越飞越低,有时甚至差点扑到脸上来。它们的叫声也越来越急促,似乎在愤愤地咒骂着什么。

⑧山里长大的同伴突然喊起来:“还愣什么,快把蛋还它们呀!”

⑨拾蛋的同伴赶紧从口袋里掏出鸟蛋,慌里慌张地把它们搁到一块大石头上。然而所有的人都傻了眼:三枚鸟蛋全碎了,透明的蛋清在石头缝里无声无息地流淌,天蓝色的蛋壳成了一些碎片片……

⑩两只鸟敛起翅膀,停落在那块大石头上。我们都紧张地注视着它们,不知它们将如何动作。两只鸟绕着碎了的鸟蛋蹦跳着,嘴里停止了啼鸣,似乎是既无惊愕,也无悲哀。过了两三分钟,它们停止了蹦跳,盯着脚边的碎蛋,面对面呆呆地站定了。依然听不见啼号,仿佛是一种默哀。可惜不懂鸟的表情,否则,大概能从它们呆瞪着的眼睛里发现伤心和绝望的。

⑪重新上路时,心头似乎负着沉沉的歉疚。只听见头顶响起一阵尖厉的鸟鸣,是那两只鸟,果然又找来了,它们在我们的头顶盘旋了四五圈,便迅疾地飞去,消失在密密的丛林中。而它们的啼唤却久久在我们耳畔萦绕回旋,这一声高一声低的啼唤,听得让人揪心,我们不禁面面相觑。

⑫那个下午是索然无味的。我们在荒草和乱石中转了半天,竟迷失了方向,辨不清东西南北。一直到天黑下来,才找到一条出山的路。这时,几个人都是狼狈不堪了。我们坐在路边的一棵樟树下,突然,头顶响起了鸟叫,又尖厉又悲哀,和山里那两只鸟一模一样,只是这叫声中似乎多了一种嘲讽的味道。等我们抬头寻觅时,只看见树叶簌簌动了几下,两个小小的黑影在幽暗的天幕中闪了一闪,然后便什么也没有了。

⑬“瞧,它们报复了我们,让我们在山里白转了半天。”山里长大的那位同伴已经沉默了半天,此刻总结似的吐出一句话来。

⑭没有人赞同,也没有人反驳。也许,这只是一次巧合吧。我想,在大自然和生命之间,还有许多不为人类所知的奥秘,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这大概是谁也不会否认的。

(选自《意林·少年版》2020年第8期,有删改)

1.赏析句子。
三颗滴溜滚圆的小鸟蛋,粲然夺目地躺在一堆枯草之中。
2.文中写了四次发出警示语的山里长大的同伴,请分析这一形象在全文中的作用。
3.以下“链接材料”是课文《动物笑谈》片断。阅读后,请思考:两文中小动物对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链接材料】我把一窝待孵的水鸭蛋放在人工孵卵器里。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2023-01-11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绣眼与芙蓉

赵丽宏

①我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知不觉地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茏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黯淡无光。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

⑨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绣眼的重新开口,应该是对自由的呼唤吧。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⑩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我的内心不觉得欣慰起来。

1.请从绣眼的角度概括文章情节。
绣眼鸣唱→绣眼莫名停止鸣唱→____________→绣眼因野绣眼的召唤而重新开→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③段划直线的句子。
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出作者对绣眼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B.文章中芙蓉长时间被关在笼中,已经习惯舒适的生活,失去了对自由的追求。
C.第③段写出了绣眼毛色鲜艳、容貌清秀、动作敏捷、鸣叫婉转多变的特点。
D.文章第⑨段中划波纹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失去自由的绣眼的同情,也谴责了人类让鸟儿失去自由的行为。
4.读了全文并结合下面当今现象谈谈我们人类应深思些什么?
当今现象:有人为了取悦自己而牺牲某些动物的自由,强行圈养或笼囚宠物;有人为了大饱自己的口福而滥捕滥杀无辜生灵,使其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看雪

赵丽宏

(1)年初,在北京,正好遇上一场大雪。

(2)雪是无声地降落的。那天傍晚天色灰暗,也没有大风呼啸,以为只是个平平常常的阴天。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窗外亮得异常,原来外面的世界已经严严实实地被耀眼的白雪覆盖了。从近处屋顶上的积雪看,这一夜降雪约有三四寸厚。而此刻,雪已经停了。离我的窗户最近的一根电线上居然也积了雪,雪窄窄地薄薄地垒上去,厚度居然超出电线本身的四五倍,所以看起来那根电线就像是一条长长的雪带。凭空徒添这许多负担的电线在风中紧张地颤抖着,显得不堪重负,真担心它马上就会绷断……

(3)这是怎样的一夜大雪?那些飘飘洒洒的轻盈的雪花在夜空中飞舞时,当是何等的壮观!假如集合这地面上的所有积雪,大概能堆成一座巍峨的雪山了吧。有什么能比大自然玄妙的造化和神奇的力量更使人惊叹呢!

(4)雪的世界是奇妙的。在一片茫茫的白色云中,城市原有的层次都淡化了、消失了,一切都仿佛融化在晶莹的白色之中。下雪之前的世界究竟是何种颜色?现在竟然想不真切了,人真是健忘。

(5)然而,这雪景似乎不宜久看,看久了眼睛便会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也许,人的眼睛天生是喜欢丰富的颜色的吧。白色,曾经被很多人偏爱,因为它拥有很多美好的属性,譬如纯洁,譬如宁静,譬如清高,等等。但是大多数人的喜欢白色,恐怕只是喜欢一束白色的小花、一朵白色的云、一方白色的丝巾、一件白色的连衣裙。……要是白到铺天盖地,那就消受不起了,眼前这无边无际的雪景,便是极生动的一例。

(6)茫茫的白色世界有一些鲜亮的色彩开始蠕动。几辆汽车像笨拙的甲虫爬上了马路,行人也三三两两走上了街头。车和人经过的地方,清晰地留下痕迹。车辆和脚印毫不留情地撕开了雪地神秘的面纱——积雪原来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厚,车辙和脚印中显露出大地原有的色彩。晶莹寒冷的雪只是表象罢了。

(7)一群孩子走到楼前的雪地上,又是滚雪球,又是打雪仗,尖尖的嗓音和雪团一起飞来飞去,弄得一片喧闹。最后他们的目标一致起来——堆雪人。极有耐心地用手捧,用脚刮,一个矮而胖的雪人居然歪歪斜斜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雪人周围的雪黯淡了、消失了,孩子们在欢言笑语中清除了他们这方小小天地里的积雪。他们又奔着喊着跑去开拓他们的新疆域了,雪人孤零零地丢在那里……

(8)两只麻雀突然从窗前掠过,它们在空中急急忙忙盘旋着,嘴中发出焦灼的呼唤,似乎在寻找一个落脚的地方。也许,是积雪使它们熟悉的天地改变了模样,它们迷路了。我以为两只麻雀不可能在我窗前停留,想不到它们找到了一个我未曾预料到的落脚点——窗前的那根电线。一只麻雀先是从下而上掠过电线,翅膀只是轻轻地一拍,电线上积雪便卜卜地落下一段,另一只麻雀也如法炮制,又拍下一段雪,然后再一先一后停落在电线上。它们轻松地抖着羽毛,不时又嘴对嘴轻声地低语着,像是互相倾吐着什么隐秘,再不把那曾使它们惊惶迷惑的雪世界放在眼里。那根曾经被积雪覆盖的电线在它们的脚下有节奏地颤动着,积雪在不断地往下掉,往下掉……大雪忙忙碌碌经营了一夜的伪装,只十几秒钟便被两只小麻雀弄瓦解了……

(9)窗外寒风呼啸积雪大概不会一下便消融,但雪后的世界已不是清一色的白了,我心里的春意也正在浓起来。只要有美丽的生命在,谁能阻挡春天呢!

1.本文题目是“看雪”,但在文中“雪”却没有被赞美,作者用意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描写雪后景观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请品味第(8)段画线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它们轻松地抖着羽毛,不时又嘴对嘴轻声地低语着,像是互相倾吐着什么隐秘,再不把那曾使它们惊惶迷惑的雪世界放在眼里。
4.文章最后一句话“只要有美丽的生命在,谁能阻挡春天呢!”有什么深刻含义?
2022-01-01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绣眼与芙蓉

赵丽宏

①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儿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得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黯淡无光。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

⑨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绣眼的重新开口,应该是对自由的呼唤吧。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⑩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内心不觉得欣慰起来。

1.伏笔与照应在文中有很好的体现,请写出文中与“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这一伏笔相照应的句子。(写出两句即可)
2.文中画线句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3.第⑨段中“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1-12-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绣眼与芙蓉

赵丽宏

①我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知不觉地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黯淡无光。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

⑨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绣眼的重新开口,应该是对自由的呼唤吧。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⑩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我的内心不觉得欣慰起来。

1.请从绣眼的角度概括文章情节。
(1)________→绣眼冷看芙蓉→(2)________→绣眼回归自然
2.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的画“____”的句子。
(1)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从修辞角度)
(2)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从描写角度)
3.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出作者对绣眼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B.第③段写出了绣眼毛色鲜艳、容貌清秀、动作敏捷、鸣叫婉转多变的特点。
C.文章中芙蓉长时间被关在笼中,已经习惯舒适的生活,失去了对自由的追求。
D.文章第⑨段中画“   ”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失去自由的绣眼的同情,也谴责了人类让鸟儿失去自由的行为。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音 乐

赵丽宏

①深夜,无月,无风。带木栅栏的小窗外,合欢树高大的树冠犹如张开着巨臂的人影,纹丝不动,贴在墨一般深蓝的天幕上。一颗暗淡的星星孤独地挂在树精梢,像凝固在黑色人影上的一粒冰珠,冷峻而肃穆。

②静。静得使人想到死亡。思绪的河流也因之枯涸,没有涟漪,没有飞溅的水花,没有鱼儿轻盈的穿梭……只有自己沉闷的呼吸,沉闷得像岩石,像龟裂的土地,像无法推动的铁门。难熬的寂静。

③这时,突然有一种极轻微的声音从远处飘来,仿佛有一个小提琴手将弓轻轻地落到E 弦上,又轻轻地拉了一下。这过程是那么短促,我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其中的韵律,声音已经在夜空里消失。世界复又静寂。在我的小草屋里,这响动却留下了回声,一遍又一遍,委婉沉着地回荡着,优美中蕴涵着淡淡的忧伤,也流淌着梦幻一般的欣喜。眼前恍惚有形象出现———一个黑衣少女,伫立在月光下拉一把金黄色的小提琴,曲子是即兴的,纤手操持着轻巧的弓,在四根银弦上,自由自在地跳跃滑行,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先是绕着少女打转,少女黑色的长裙在旋风中翩然起舞,旋风缓缓移动,所达之处,一片星光闪烁。

④渐渐地,我也在这旋风的笼罩之中了。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辉煌的音乐厅,无数熟悉的旋律在我耳畔光芒四射地响起来。钢琴沉静地弹着巴赫,长笛优雅地吹着莫扎特,交响乐队大气磅礴地合奏着贝多芬……也有洞萧和琵琶,娓妮叙说着古老的中国故事。

⑤终于,一切都消失了,万籁俱寂,只刺下我坐在木窗下发呆。窗外,合欢树的黑影被镀上一层亮晶晶的银边。月亮已经悄悄升起……

⑥以上的经验,距今已有二十多年,那时我孤身一人住在荒僻乡野的一间小草屋里,度过了无数寂静的长夜。静夜中突然出现的那种声音,其实是附近的人家在开门,破旧的木门被拉动时,门臼常常发出尖利的摩擦声,从远处听起来,这尖利的声音便显得悠扬而奇炒,使我生由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门臼的转动和美妙的音乐,两者毫不相干。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似乎很荒唐,然而却又是那么自然。

⑦我曾经请一位作曲家对音乐下一个定义,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什么是真正的音乐?音乐是人类的爱和智慧的升华,是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和呼唤。"他的回答使我沉思了很久。这回答当然不错,可是用这样的定义来解释其他艺术,譬如绘画和舞蹈,似乎也未尝不可。但音乐毕竞不同于其他艺术。音乐把人类复杂微妙的感情和曲折丰富的经验化成了无形的音符,在冥冥之中回响,它们抚摸、叩动、撞击甚至撕扯着你的灵魂,使浮躁的心灵恢复宁静,使干涸的心田变得湿润。也可以让平静的心灵掀起奇妙的波澜。音乐只是在空间鸣响,而你却可以使这鸣响变成翅膀,安插到你自己的心头,然后展翅翱翔,飞向你所向往的境界……音乐是自由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有什么记忆能比对音乐的记忆更为深刻,更为恒久呢?

⑧我想起了最近欣常的一场交响音乐会。指挥这场音乐会的是一位个子矮小,性格文静的中年人,当他站到庞大的乐队前面,不慌不忙地举起指挥棒时,就像一个骄傲而威严的大将军面对着他的千军万马……

⑨乐队演奏的是瓦格纳的歌剧《唐豪赛》序曲。小小指挥棒挑出了惊天动地的声音。然而我的眼前既未走来朝圣的信徒,也没有舞出妩媚的仙姑,那位在盛宴上放歌豪饮的英雄更是无影无踪。我似乎又走到了二十年前我常常走的一道高耸的江堤上。灰色的浓云低低地压在我的头顶,眼前是浩瀚无际的长江入海口。浑黄的江水在云天下起伏翻滚,发由低沉的咆哮。巨浪一个接一个轰然打到堤壁上,又被撞成水花和白雾,飞飘到空中,飞溅到我的身上。我的整个身心逐渐湿润了。清凉了,郁积在心底的忧愁和烦恼在轰鸣的涛声中化成了轻烟,化成了白色的鸥鸟,振抖着翅膀翔舞在水天之间。浓重的铅云开裂了,一道阳光从缝隙中射进来,射在起伏的水面,波浪又把阳光反射到空中。我是在一片光明的包围之中了……

(有删改)

1.文章开头两段有关深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从文中看,作者认为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真正的音乐?音乐是人类的爱和智慧的升华,是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和呼唤。”这句活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4.文中第⑤段写到:“窗外,合欢树的黑影被镀上一层亮晶晶的银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5.作者为什么会写到瓦格纳的歌剧《唐豪赛》序曲?请结合文章,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2021-06-0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甘肃省酒泉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