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3 题号:12287902
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问题。

挺身搏斗鲨鱼

一个巨大的黑影在这不幸的采珠人头上出现了。那是一条身躯巨大的鲨鱼,发亮的眼睛,张开的嘴巴,迎面斜刺地向前冲来了!我怕得发愣,甚至想动一动也不可能。

这个饥饿的动物,用力拨一下鳍,向印度人身上扑来。他躲在一边,避开鲨鱼的嘴,但没有躲开鲨鱼尾巴的打击。因为鱼尾打在他胸上,他翻倒在水底下。

这个场面不过是几秒钟的事。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

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新来的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

我现在还看见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怕人的战斗开始进行了。

鲨鱼这时可以说是吼起来了。鲜血像水流一般的从它的伤口喷出。海染红了,在这浑浊的水中,我什么也看不见。

什么也看不见,一直到水中露出明亮的地方的时候,我才看见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

我很想跑去接应船长。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

我两眼发直地注视着。我看见战斗的形势改变了。船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摔在水底地下。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尼摩船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忽然,尼德·兰手拿鱼叉,转眼之间,迅速向鲨鱼冲去,他投出可怕的利叉,刺中了鲨鱼。海水中散出一大团鲜血。海水受那疯狂得不可形容的鲨鱼的激烈挣扎,汹涌地激荡起来。尼德·兰达到了他的目的。这是鲨鱼最后的喘息了。被叉刺中了心脏,这东西在怕人的抽搐中作最后的挣扎,反冲上来,掀倒了康塞尔。

(选自第二部第三章《价值千万的珍珠》)

1.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在整篇作品中,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B.海底旅行一路险情不断,除了这次同鲨鱼搏斗外,还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
C.这部作品中的“诺第留斯号”潜艇是根据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潜水艇而设计描写的,不过当时还没有人能够潜入深海底部。
D.文段中的“我”指的是阿龙纳斯教授,在小说中他是一位乐于探索的博物学家。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节选文段的主要情节。
【知识点】 小说 《海底两万里》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给自己一个悬崖

①美国有一个作曲家乔治·格什温。他从来没有写过交响曲,而当时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的著名指挥家,却对他十分赏识,邀请他为交响乐团写一部交响曲。但是,固执的格什温声称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不肯从命。这位指挥家竟然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说 20 天后,音乐厅将上演格什温的交响乐《蓝色狂想曲》。格什温看到广告,大惊失色,质问指挥家为何要令他出丑,指挥家微笑着说,反正,全城人都知道了,你看着办吧。格什温没办法,只好将自己关在屋子里,硬是用两周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谁知首场演出竟大获成功,格什温的名气也迅速传遍美国。

②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紧逼的力量,使自己获得重生,让生命之树开出更加绚烂的花。

③人总是对现有的东西不忍放弃,对舒适平稳的生活恋恋不舍。但是,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就必须明白,在关键的时刻,应该把自己带到人生的悬崖边上,在看似深渊的边缘,才有可能获得另一片蓝天。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对于乔治·格什温来说,“悬崖”具体指的是什么?
2.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2023-01-11更新 | 11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高手

(1)新中国成立初期,闽南靠海边上有个小渔村,小渔村的渔民祖祖辈辈都靠捕鱼为生。每到鱼汛期,村里的青壮年都下海去了,家里就剩些老人和妇孺。

(2)这天,天气格外炎热,住村口的七叔和相邻的老严头坐在一棵老榕树下,摇着蒲扇边乘凉边下棋。下过三盘后,村口来了一个挑着一对箩筐的小贩。小贩边走边扯着嗓子高喊:干货换米喽,干货换米喽。下棋的七叔听了小贩的喊叫,放下手中的棋招手道:干货怎么换你的米呀?小贩放下肩上的担子说:上等干货两斤换一斤米,中等干货三斤换一斤米,下等干货四斤换一斤米!老伯,你有干货换吗?七叔起身走到小贩的担子前,伸手从箩筐里抓了一把米看了看,问:你这米是新米吗?小贩忙说:这都是我才进的货,不敢骗你老伯,全是新米呢,不信你换点回去吃吃看。”“既然是新米,那我就换点。说完,七叔转身回了院里。

(3)片刻工夫,七叔拿着两捆黄鱼干出来,递到小贩面前说:你看好了,这都是今年才晒的干货,上等的呢!小贩接过七叔手里的黄鱼干看了看说:老伯,你这黄鱼干是上等的干货,两斤干货换一斤米,咋样?七叔A                  地点点头让他过秤。

(4)小贩喜滋滋地从箩筐里拿出木杆秤,之后把七叔的两捆黄鱼干放到秤盘上,提起来拨平了秤砣绳:老伯你看好了,秤平平的,正好八斤!七叔听了眉头微微一皱,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说:称的多少就多少,有秤说话呢。

(5)小贩得意地把称过的黄鱼干放到一个箩筐里,心想:这老伯真好糊弄,被我赚了他两斤黄鱼干。

(6)放好黄鱼干后,小贩拿起秤说:八斤黄鱼干正好换四斤米,对吧老伯?说完,小贩就要从箩筐里取米。七叔笑着拦住小贩说:我说呀,我的黄鱼干是你称的,为了公平起见,你的米让我来称吧。说完七叔就伸手拿起了秤。

(7)小贩没想到七叔会这样,不过转念一想也行,反正秤是我的,由他去称,就说:行,你自己称,不过人老了眼花,老伯你可得看准了秤星。

(8)七叔右手提着秤杆,左手抹着秤砣,把秤定在了四斤的秤星上,之后送到小贩眼前:你看好了,这是四斤吧?

(9)小贩看了看秤星说:对,是四斤。

(10)七叔右手提秤,左手松开说:你往盘上放米吧。”“哎。小贩子听了就从装米的箩筐里捧了几捧米放到秤盘里,不够,再捧,还不够,再捧些加在秤盘里,可是秤梢还是下垂着。七叔说:不够哪,再放些。小贩看了看秤,好生奇怪,按以往秤盘里这些米足有五斤多了,可今天怎么……,在七叔的催促下,小贩B                  地又捧了一些米放上去,秤梢还下垂着。七叔说:还不够呀。小贩心想:难道今天见鬼了?秤梢还是不见起来,于是小贩又捧了一大捧米放上去,然而,七叔手里的秤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11)这时,一旁的老严头忍不住笑了起来:你把你箩筐里的米全放到秤盘里,你的秤梢也不会抬头的!

(12)小贩一听愣住了,头上的汗也冒了出来,我的爷呀,这箩筐里少说也有二十斤米,今天是怎么了?小贩眨眨眼看了看七叔,七叔右手提着秤,左手背着,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小贩还真有点不信邪,弯腰又捧了两捧米放上秤盘,加上前面放的足有十斤米了,但那秤梢还是下垂着,纹丝不动。小贩知道今天遇到高手了,忙扑通一声跪在了七叔面前:老伯,我有眼不识泰山,您就饶了我吧!我做点小生意也不容易,求您了!

(13)七叔放下秤杆指着小贩说:小子,做买卖讲究公平交易,你心存不良,我十斤黄鱼干你只称了八斤,连我老人家也骗,真是坏了良心!平时还不知有多少人吃了你的亏,今天算你运气好,遇上了我,要是遇上个火气大的,不打你个半死才怪。

(14)小贩听了七叔的话,颤抖着爬起来:老伯,我今后不敢了,我这箩筐里的二十斤米全送给您,算是我孝敬您的。

(15)一旁看热闹的老严头听了说:七叔一生耿直,他是不会多要你的。

(16)七叔接过话茬说:你给够我五斤米就行,多的你拿走。

(17)小贩有点不甘心地说:这二十斤米老伯您收下吧,就当我孝敬您了,只是老伯能把提秤的手艺告诉我吗?

(18)七叔听了哈哈一笑,说:【我十三岁就到盐行当学徒,三年出徒后就在盐行扛大秤,干了四十多年才练就了这一手。这门手艺就是为了收购海盐时不让卖盐的盐民吃亏才练的。七叔停顿了片刻又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再没摸过秤,这门提秤的手艺我连儿女都不传,就是怕人心险恶,贪念太重!今天是你逼我摸的秤,你想要我告诉你这门手艺,休想!这手艺我宁愿死了带入棺材,从此失传,也不能让你这种贪心的人去欺骗百姓!】

(19)小贩听了,只得C                 地挑起一对箩筐走了。

(有删改)


(1)阅读选文第(2)一(12)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段落(2)(3)一(5)(6)—(12)
概括内容A七叔的十斤黄鱼干被称成八斤,七叔识破后并没有点破,小贩得意。B
(2)品析选文第(11)段加点的“忍不住”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14)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语境,在选文的空白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5)选文第(18)段划【】的部分,有什么作用?
(6)选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023-09-20更新 | 1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疏花

周天红

①桃花江不出产桃子也不盛开桃花,那里的猕猴桃倒是远近响亮。果大,肉厚,味甜,品种多,漫山遍野,坡上坡下,房前屋后,家家户户都种植有猕猴桃。果实成熟的季节,走入村子,像星星像铃铃像绿宝珠,放眼看去,到处的架上藤上杆上都挂着猕猴桃,毛茸茸圆溜溜胖乎乎的,喜人哟。

②猕猴桃是村子里的宝,是摇钱树。村子里就数赵六爷种猕猴桃出名。

③赵六爷的猕猴桃果子好,他的技术也不是白来的。自从村子里栽种了猕猴桃,赵六爷隔三岔五就往城里跑,县城果技站的门槛都差点被他踩断了。赵六爷下了决心,就是要把栽种猕猴桃的事搞个清楚。

疏花,必须疏花。疏花是丰收的关键。赵六爷在地里边干边说着讲着。疏什么花,你是不是看书看疯了,开得好好的花,你摘来丢了,有病呀?为疏花的事儿,赵六爷的老婆在地里当着大伙儿的面数落他,老两口差点干起架来,满场人笑得肚皮痛。

⑤收果子的时候,满场满村子的人脑袋才痛。只顾着看笑话,没下决心疏花,好些人的猕猴桃都是歪果烂果,没人买,只得喂了牲口或是直接烂掉倒掉,眼泪都气出来了。一大家人的汗水,白费力气,谁不心痛?老人要看病,娃儿要读书,亲戚要串门,钱从哪里来呀?

钱还得从猕猴桃上来。赵六爷说。赵六爷一说话,大家都听懂了。

⑦顶花要疏,枝花要疏,侧花要疏,岔花要疏,萎花更要疏。这疏花,真是一门学问。你不把那些不结果或者是结不成好果的花疏掉,它要抢营养,影响其他的花正常生长。花保留得多,争抢养分,没有一朵能结成好果子,那就得不偿失。赵六爷一边疏花一边讲着技术。一村子的人围在地里的一株猕猴桃前,安静得像小学生听讲。

⑧赵六爷讲完,转身看了身边的儿子赵喜才一眼,好像是在问,娃呀,你听进去了没?

⑨赵喜才一头雾水,还以为爹讲着故事,给自己轻松一下筋骨。

⑩赵喜才一下地干活,就感觉全身没劲儿。尤其是在猕猴桃地里,那活苦呀累呀,不要说除草施肥挑水,就是疏花,一根一根的枝条搬下来,一朵一朵地疏,眼睛还不能眨不能打困。要是一走神,把要结好果子的花疏了摘了,你就是乱干,爹要骂人。

⑪这些年,赵喜才干了好些事,没有一件让赵六爷满意的:拉竹片,卖木料,卖猪儿药,卖耗子药,销售烟酒,就是不喜欢跟着他爹学栽种猕猴桃。这活也算技术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累死人还挣不了几个钱。赵六爷指着儿子的鼻子骂:你干的那些事,来钱快吗?挣钱,差点把自己挣进牢里了。你说你销售酒,认真做也行,你卖什么假酒?我做六十岁生日那天,一村子的人,喝了你那酒,当场就放翻好几个,要不是抢救及时,真要闹出人命,你我怕现在都还在大牢里。出了事,没办法,赵喜才只得跟在爹的屁股后面下猕猴桃地里干活。

娃呀,你的脑袋瓜里,就应该‘疏花’。一个脑袋里,‘花’开多了,想法多了,结不了好果子的!赵六爷一句话,单刀直入,把儿子说住了。

⑬村子里栽种猕猴桃的,张老五一个单身汉娶上了老婆,先四友盖上了四层小楼,李二伯把两个娃都送进城里读了大学。这栽种猕猴桃,照样发家致富,你就不能一门心思地干下去?赵六爷看了儿子一眼。

⑭赵喜才也看了爹一眼。爹已经老多了。为了自己的事,为了家里的事,为了这猕猴桃的事,这些年,爹已是满头白发一脸皱纹。

⑮赵喜才从地里站起身来,抖了抖身上的泥土和灰尘,往另一块地里走了几步。

⑯赵六爷问,你干什么去呀?

⑰赵喜才说,疏花呀!

⑱看着儿子干活的手脚轻快了许多,赵六爷也高兴起来。疏了花,看来,这一季猕猴桃,丰收在望。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5,有删改)

1.【推测·概括】通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全思维导图。

2.【推测·语言】细品小说语言,往往能品出许多滋味。请你完成两小题。
①果实成熟的季节,走入村子,像星星像铃铃像绿宝珠,放眼看去,到处的架上藤上杆上都挂着猕猴桃,毛茸茸圆溜溜胖乎乎的,喜人哟。(请为这句话写一条赏析性批注。)
②疏了花,看来,这一季猕猴桃,丰收在望。(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推测·内容】文章着重写为猕猴桃“疏花”,为什么第⑪段又写了赵喜才的经历?请根据全文内容进行回答。
4.【推测·主题】本文以《疏花》作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发。
2023-04-07更新 | 1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