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施耐庵(不详)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 题号:14341516
名著阅读。

当下宋江看视A,虽然不死,已成废人。A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A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


选文中A是哪部名著中哪位人物?选文表现了该人物哪些思想性格?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培根说:“一个人的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请结合《水浒传》中林冲被逼上梁山前的情节,说说书中的他是否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024-01-23更新 | 19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名著阅读。
(1)根据阅读印象,选出下列名著解读正确的两项是:
A.“他人长得赛条江鲫,骨细如鱼刺,肉嫩如鱼肚,不是赚钱发财的长相,倒是舞文弄墨的材料。凡他念过的书,你读上句,他背下句,这能耐据说只有宋朝的王安石才有。”“他”是《俗世奇人》中的冯五爷。
B.“他又高又瘦,留着大胡子。他的头光秃秃的,两只耳朵又大又长,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善良忠厚的魔术师。”“他”是《童年》里的彼得。
C.“他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他”是韩麦尔先生。
D.培根在《谈读书》中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并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化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的特点。
E.“我十四岁从苏州被人带进了北京,十六岁那什么(指开怀),四年见识了不少人, 二十岁到底还是跟了施大这个老鬼”文段中的“我”是指兰姨娘。
(2)阅读《水浒传》有关描写宋江的两个片断,结合全书,分析梁山好汉失败的原因。
A.只说李逵得了这个银子,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两银子,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
B.当时宋江便教杀牛宰马,大设筵宴,一面分投赏军,一面大吹大擂,会集大小头领,都来与高太尉相见。各施礼毕,宋江持盏擎杯,吴用、公孙胜执瓶捧案,卢俊义等侍立相待。宋江开口道:“文面小吏,安敢叛逆圣朝,奈缘积累罪尤,逼得如此……”
2016-11-18更新 | 318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相关题目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A。


(1)这段文字中,A是_______(填人名)。
(2)请写出该文段中两位英雄的外号及性格特点。
(3)《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却同样义薄云天,能体现出文段中两位英雄“义气”的事例还有什么?请各写一例。
2023-02-28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