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6 题号:15365337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只狍子

薛涛

①过去,在我故乡冬天雪白的旷野中,偶尔还能看见狍子奔跑,它们跃动的影子为旷野边际太阳的红色光轮增添了神性的光辉。可是到了我父亲这一辈,想见到狍子已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了。

②那是一种挣扎在雪白地平线上的真诚的生命。它第一次出现,是在我家栅栏外面的谷草垛旁边。它从遥远的旷野尽头跑来,惊奇地往栅栏内的院落张望,然后开始香香地咀嚼谷草垛上的谷草。

③狍子!我爸翻身坐起,从炕头跳了下去,踢翻了炭火盆。这是我爸在这个静谧冬天里的第一个激动的表现。我爸盘算好了,明年春忙一过,就新盖一幢房子。他曾神秘地向我透露,房子就盖在旷野的边缘。村落在向旷野里疯长。

④我爸从门后拎出一根木棍,一脚踹开门冲了出去。

⑤狍子用新奇的目光迎向扑来的我爸,它把我爸看成了淳朴善良的大爷。可是,木棍不打折扣地落了下来。狍子意识到一些不妙,闪开了几步,但并没有跑开,还回过头疑惑地看着我爸。另一记重棍还是落了下来。这回它坚决地跳开了,消失在旷野中。我爸掂了掂手中的木棍。两下没打中,他以为木棍出了毛病。我看着他,感到他很陌生。

⑥狍子就在旷野上的某个地方。一定的!我爸喝了酒,踌躇满志的样子。陪我爸喝酒的还有二叔、三叔。“今年打的狍子不吃了,扛到集市卖掉,攒足钱明年盖房子。”“狍子肉香,狍子皮暖和!”夜里又扬了场雪。我爸他们说,雪又加厚了,狍子找不到吃的,还会跑进村子,狍子是成群的,就不愁打不着两三只。我对父辈们的精明惊诧不已。

⑦为了我的冰车,我和祥闹翻了。我背上被撞坏的冰车离开冰场,冰场上的笑声渐渐离我远去。我形单影只,又想起那只独来独往的狍子,它一定也已失去了伙……我踏上了旷野。

⑧“原谅我。”祥跟了上来。“我爸发现了狍子。他一定能抓住它。”我没理会祥,只顾说着自己想说的话。我认为这是对祥的一种蔑视。“什么?狍子……”“对,孢子。它跑进旷野了。不过它跑不掉。”这时我把那只狍子想象成了祥。

⑨“你……孢子是善良的动物。要是人们在野外冻麻了身子,遇上狍子,它会舔醒你,还把皮毛贴在你身上……爷爷讲的。”祥讲了他爷爷1932年的经历。爷爷穿过大旷野,到镇上跑买卖,途中遇见了土匪。他的腿受了枪伤,倒在雪地上渐渐失去了知觉。嗒嗒声从旷野深处传来,不久一股暖流荡遍了爷爷的全身。一群觅食的狍子救了爷爷……“那,咱们应该帮帮那狍子……”我呢喃着。

⑩我爸、二叔、三叔各自拎着棍子守候在屋里,死死盯住窗外。栅栏外,那垛金黄的谷草上面换了一顶厚厚的白帽子,特别好看。这是诱引狍子的天然饵料。一整天就要过去了。二叔、三叔挺直的腰板松垮下来,偎在热热的炭火盆旁打盹儿。我爸也有些打蔫儿。

⑪“看!”祥捅了我一下。狍子!那只狍子!它正立在谷草垛旁安静地嚼着谷草。幸好那时我爸他们还歪倒在梦里。我和祥走近了狍子。狍子闭上嘴巴,停止了咀嚼,天真地看了看我们,然后眨眨眼衔起一根金黄的草梗,继续咀嚼。它吃得很有耐心,很香。

⑫“快走吧,走啊。”祥朝狍子挥了挥手臂。我从雪地上拾起一根柳条向它挥去。狍子腾地跳开了,向旷野中走去。祥又掷去一块石子,狍子这才改成小跑,瞠起一路雪末儿。我和祥慌忙又抓起一把谷草,扫掉狍子留在附近的蹄印儿。

⑬“咱们还得扫下去。”祥望了望延伸出去的蹄印儿,“它可能是失去了伙伴的孤狍。让他们发现蹄印追下去,它肯定就没命了。”“它的伙伴呢?”我问。“不知道……”祥悲愤地说。

⑭我和祥商定吃罢晚饭沿着狍子的蹄印儿扫下去,顺便为它背上两捆谷草。事实上,后来我没有去泥泞洼。在那个冬天的傍晚,祥一个人背上谷草,一个人蹚进了雪白的旷野。祥一个人走向旷野深处的时候,我正躲在暖烘烘的小屋里围着火盆烤火呢。我爸说了,天这么冷,不准到外面玩,何况天又黑了。爸爸还说,更不能与祥一起玩,去年祥家的驴子啃了我家的庄稼,他打瘸了祥家的驴子,祥爸一定记了这个仇。大人之间的复杂令我在暖烘烘的屋里打了个冷战。

⑮那夜我没有睡着。我想。祥一定累坏了。

⑯“祥来过没有?快半夜了他还没回家!”是祥爸的喊声。我爸慢腾腾去开门。一股冷气扑来,我打了个寒战。接着,我全盘泄露了我和祥的计划——祥一个人去了泥泞洼,但我没去。父辈们松了口气,流露出对我的赞许。

⑰我只顾带着父辈们向泥泞洼奔去。父辈们一路跑,一路骂着:“傻狍子。”他们骂祥。

⑱跑了很久,前面出现了黑乎乎的一片林子——泥泞洼,月亮升起的地方。我抢先冲进了林子。

⑲那只狍子!借助月光,我第一次真切地看见它眼中的美好与善良。它受了惊动,惊讶地望着我们,但没有站起来。它身旁倒着祥,祥是累的。狍子用身子从北面挡着寒风,紧贴着祥。狍子看了看我,然后垂下头默默地嚼着一根谷草,顿时缕缕香气从它嘴边飘过来。那是背来的谷草。

⑳父辈们相互望着,手中的木棍相继垂落下来。我爸高扬的木棍掉在了雪地上。

㉑我扛着冰车,在祥家院外立了很久,没有喊祥。远处,一个黑影映在雪白的旷野上,正向我挥手。是祥!

“祥,我……有时候人还不如狍子。”我垂下头,干脆地说出了我的想法。这想法:折磨了我一夜。“别说了。”祥看着我,那样子让我想起了狍子。沉默。东方由白变红,一团火沉没在那片遥远的林子中。

㉓“看!看哪!”祥打破了沉默。

㉔旷野中扬起一团团雪末儿,是那只狍子在奔跑。它是从月亮升起的那块洼地里奔出来的,正贴着雪白的地平线飞驰,在红色的晕圈里跃动。狍子居然发现了我们,停下跃动的脚步,回头望着。雪末儿落下,那道清朗的影子正好立在太阳红色的光轮里。它像一头神鹿!

㉕旷野中最后一只狍子,永远地消失了。

(摘自青岛出版社《最后一只狍子》一书,本刊节选)

1.选文第②段写到狍子是一种“真诚的生命”,请在文中找出具体体现。
2.赏析第②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那是一种挣扎在雪白地平线上的真诚的生命。
3.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第㉒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选文第㉔段为什么细致描写狍子在月夜奔跑的情境?
6.运用对比手法是选文的一大特色,请写出对比的具体情节体现。
狍子与“我”的父辈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与祥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辈见到狍子救祥的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九年级上·辽宁沈阳·期末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邻居胡蜂

苇岸

在一篇同题散文里,我已经写过它们。现在,我所以重复写下这个题目,是由于它们今年再一次,以一种奇迹,与我比邻而居。

还是在我的书房窗外,上次的空巢,依然悬挂在一角,这次它们将巢筑在了外面窗顶的中央。这一次,我更清晰地目睹了它们的整个建设过程,及它们辉煌灿烂的一生。

与上次一样,它们的创业,起始于六月。它们具有一种足以令它们在我面前备感骄傲和自豪的建设速度。到了六月的下旬,它们建设中的新巢,已同那只空巢一般大小。

它们真正的建设奇迹,出现在七月中旬至八月初这段时间里。这期间,它们源源不断扩充的建设大军,使它们的巢以每天一厘米的速度向外围推进。七月十九日,隔着玻璃,我首次用尺量了巢,此时巢的直径为十三厘米。到了八月三日,巢的直径已达二十八厘米。八月三日后,它们的建设便骤然终止,这个尺寸,

在它们半个月的建设高潮期,我多次计数了,巢上每分钟至少有八九只蜂返回或飞离。它们采集巢材、猎食、取水,各司其职,往来不息。它们天一亮即开始工作,直到天黑才会停止。最后回来的蜂,往往已不能准确找到巢的位置。即使一般的阴雨天,也不能把它们的热烈工作中断。

出猎归来的蜂,行程非常沉重。它们抱着比它们的头部大得多的猎物(一般是由青虫构成的球),艰难地盘旋上升。到了五楼的巢上,它们将猎物分给在家的留守者,由这些蜂逐穴饲喂幼蜂。而它们稍事休整,两只前足捋捋触角,便再次离巢远行。

我长时间地盯过一只取水的蜂。它的上升,是直线的;口衔的水珠,晶莹耀眼。它上升,降下,一刻不停地往返于巢与楼下雨后的水洼之间。过度的辛劳,使它负重上来时,有时不得不先落在巢下的窗上,然后再爬行完成它的工作。这个感人的情景,使我猛然想到一件我早应为它们做的事情。我拿来一个盘子,盛上水,放在外面的窗台上。但直到傍晚,没有一只取水的蜂,走这个捷径。

一天上午,我正在书房读一本小书,是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忽然,窗外传来一阵翅膀的声响,一只灰鸽前所未有地落在了我的窗台上。它收翅站定,仰头看了看窗顶,当它发觉我正在注视它时,便马上飞走了。此时,我才注意蜂巢,我看到全巢的蜂,双翅展开,触角直挺,一动不动:群起而战的自卫,瞬息就要发生。尽管鸽子已经离开了,但它们这种令人震慑的临战姿态,依然保持了数分钟。

自八月二十三日起,接连几天,巢上都有尚未羽化的乳白色幼蜂掉下。这些脱离襁褓的生命,不久即通体变为一种黑色焦状的东西。起初,我有些不解。当我发现它们出巢的频率显著减少,我才恍然明白:它们对节气的神秘感应,已指引它们全面停止饲喂幼蜂。而这一天,八月二十三日,恰是“处暑”。

它们不再饲喂幼蜂,也早已终止筑巢,它们自己食用很少。因此,每天除偶有个别蜂出行,它们只在巢上嬉戏打闹。它们不时纠结一团,随后像一滴水那样,重重地砸在窗台上。坐在书房里,我时常会听到它们摔下的声响。它们松开起飞的样子,很像一群满身泥土的乡下儿童。是的,它们的童年,在它们完成一生的使命后刚刚出现。

到了十月九日,这天,风和日暖。午后,我发现许多蜂意外地起飞了,我明白,这意味着它们告别的日子已到。在依依不舍地环巢飞舞后,第一批蜂开始离去。接着,十月十三日,十九日和二十二日,都有蜂离巢。它们挑选的,都是好天。而最后的几只蜂,在渐渐进逼的寒冷中固守着家园,一直坚持到了十月三十

它们全部离去了,我不知它们去了哪里,不知它们与上次那群蜂是否有亲缘联系。我不想向昆虫学家请教,也不想查阅有关书籍,我愿意尊重它们对我保守的这些秘密。它们为我留下的巢,像一只籽粒脱尽的向日葵盘或一顶农民的褪色草帽,端庄地高悬在那里。在此,我想借用一位来访的诗人的话说:这是我的家徽,是神对我的奖励。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选自《大地上的事情》)

1.作者笔下的胡蜂有哪些特点?
2.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简要赏析。
A.八月三日后,它们的建设便骤然终止,这个尺寸,保持至今。
B.它们不时纠结一团,随后像一滴水那样,重重地砸在窗台上。
3.这篇散文依据日期来叙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4.“这是我的家徽,是神对我的奖励。”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8-12-21更新 | 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山那边有海

王利群

①我和三胖刚把在树上摘的沙枣放到树下,忽地窜来一只刺猬,在沙枣上打了个滚,沾满沙枣就往鸣沙山上跑。

②我俩撒腿就追。

③站住!老潘头大喝一声,奔过来挡住我俩。

④老潘头是卫城解放那年被人从腾格里沙漠救出来的。当时他满身枪伤,伤好后就在鸣沙山下落了户。那时山下草木稀疏,是他常年不停栽树,这才逐渐有了树林。领导见他热衷于栽树,且对防风固沙起了很大作用,便让他当护林员。

⑤我和三胖原来对他印象挺好,他不仅给我俩沙枣吃,还领我俩上他护林住的小屋蓄水池喝水。自从见他每栽活一棵树就在上面刻个人名,还经常搂着树哭着直叨咕……感觉有些吓人倒怪的,就不爱理他了。

⑥我俩委屈地说,它抢我俩的沙枣。

⑦他笑着说,哦,刺猬上鸣沙山外赶海去了,留着它路上吃吧。

⑧山外有海?

⑨有哇,好大一片海呢,绿色的海水摇过来,摇过去。

⑩是吗?我忙说,那你领我俩去看看呗,我俩都上一年级了,还没看过海呢。

⑪行啊,他拎起一只水桶,边往泪泉走边说,鸣沙山到海的这段路都是沙漠,没树还没水,往那边走能让沙尘暴给活埋了,等我把它都栽上树就领你们去。

⑫泪泉在一处沙窝中,就像一个悲伤的人快要流干的眼泪,一滴一滴往桶里滴答。

⑬我说,靠这点儿水哪年才能栽满树啊?

⑭他说,别急呀,树栽多了泉水就能旺起来,等我把蓄水池灌满水就开始栽树。

⑮三胖嫌接水太慢,气急败坏地冲鸣沙山大喊,你咋不长树啊?

⑯唉,这里长过树。老潘头叹口气,点了支旱烟,双眼随着苦辣的烟雾扑向鸣沙山,道,传说古时候,

⑰这里曾是一座森林环抱的美丽古城。可是,那时的人不注意保护森林,滥砍滥伐。沙尘暴就把它变成了鸣沙山。你们听见风吹沙山的叫声了吗? 那是被埋在下面的人在哭,泪泉就是他们的眼泪……

⑱我俩被他的讲述吓坏了,生怕有一天也被沙尘暴埋了,那还能去看海吗?就决定跟他一起栽树。

⑲清明这天,蓄水池的水终于灌满了。老潘头穿了身老旧的军装,显得异常激动,又像以前那样每栽一棵树就在上面刻个人名,搂着树哭着直叨咕……

⑳三胖对我说,让他磨蹭吧,咱俩趁机快点栽,争取比他栽得快。

㉑但无论我俩怎样忙活,也没老潘头栽得快。三胖一看急了,为了减少拎水浇树的次数,他拽下裤子就往新栽的小树坑里浇尿。

㉒我忙说,你那次往花盆里浇尿把花都浇死了,别把树也……他凶着我喊,那是花,树没事。

㉓我俩的争吵声惊动了老潘头。

㉔三胖怕老潘头因此不带他去看海,就琢磨补救办法。他发现一棵贴着大树长的树苗,就移植到小树坑里,立刻得到老潘头的表扬,这使他将功补过的信心更足了。

㉕这天,三胖又去寻找树苗。老潘头看着昏黄的天空说,不好,要刮沙尘暴,我得找他去。

㉖果然,不一会儿,沙尘暴就铺天盖地袭来。当人们找到三胖时,他正蜷缩在泪泉边攥着一棵树苗哭呢。可是老潘头却没有回来。

㉗人们都说老潘头被沙尘暴埋在沙漠里了,我和三胖却认为他是为领我俩看海,上山外探路去了。我俩就盼着老潘头能快点回来领我俩去看海。

㉘可直到我俩长大,在卫城文史馆参加了工作,老潘头也没回来。我俩也知道了鸣沙山外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根本没有海。

㉙一天,我和三胖整理卫城解放史资料,发现一段记载:“解放军在翻越鸣沙山时,很多没有倒在敌人炮火下的战士,却被沙尘暴夺去了生命。有个姓潘的战士曾哭着发誓,等卫城解放,他要把鸣沙山都栽上树,跟山外森林连成一片。”

㉚我俩觉得史料上说的姓潘的战士应该就是老潘头。我俩沿着老潘头栽树的足迹一路走下去,发现人们不仅把鸣沙山上栽满了树,还和山外的森林连成了一片犹如环抱着金山银山的林海。

㉛我和三胖冲着山林大声呼喊,老潘头,走啊,我俩领你去看海!

(选自《海燕》)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我和三胖追刺猬被老潘头阻止→__________→我们跟老潘头一起栽树→___________→长大后我俩了解老潘头身世
2.文中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泪泉在一处沙窝中,就像一个悲伤的人快要流干的眼泪,一滴一滴往桶里滴答。
3.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
老潘头穿了身老旧的军装,显得异常激动,又像以前那样每栽一棵树就在上面刻个人名,搂着树哭着直叨咕……
4.老潘头说要带我俩去看海,看的是真的海吗?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印证。
5.小文同学读了《植树的牧羊人》之后,写了如下这段话,谈了对牧羊人的认识。你读了本文之后,对栽树的老潘头又有怎样的认识呢?请仿照小文对牧羊人的评价把对老潘头的评价补写完整。
牧羊人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从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老潘头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                                             
2024-04-08更新 | 15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奶奶的丑猫

①兰奶奶从垃圾堆里抱来一只猫、我们叫它丑猫。那实在是一只很丑的猫。

②你想想吧、毛都忘记长的一只猫,那得多丑。它半躺在小区的一棵绿化树下,看起来像团绒巴巴的抹布。它很少站起来、它似乎是羞于站起来。如果它站起来的话,那丑陋不堪的样子,一定会吓坏人的。

③兰奶却宠着丑猫,亲呢地唤它“小美”,听起来,像是在呼儿唤女。

④丑猫很安静,像一个听话的女孩一样、蜷缩在兰奶奶的脚下,半天里一动都不动。阳光也很安静。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它身上洒下斑斑驳驳的花点,给这丑猫穿上了一件金纱衣。

⑤“小美,小美!你又跑去哪儿啦?”每当丑猫独自出来晃悠,兰奶奶立即紧接着从屋里跟出来,丑猫每天换不同的花衣,那些花里胡哨的衣服穿在它的身上,显得很滑稽。

⑥兰奶奶每日三餐,顿顿有鱼。兰奶奶吃饭的时候,也是丑猫吃猫饭的时候。兰奶奶从端着的瓷碗里夹一条煎鱼,唤:“来,小美。”小美便端坐在兰奶奶的跟前,看着兰奶奶吃,自己也吃。

⑦丑猫变凶,那是后来的事情。它大概是从阳台或是别的地方偷跑出来。没有兰奶奶的监护、丑猫变了一个样儿,见谁都追着咬。

⑧)兰奶奶的猫该不会是变“疯猫”吧?一个被丑猫咬的邻居愤怒地敲兰奶奶的家门:奶奶,奶奶,你们家的猫咬人了!”门怎么也不开,里面一片安静。

⑨丑猫咬人的事情惊动了小区里的保安,这猫再留在小区里会变成一个危险分子了。打兰奶奶的电话,不通;敲兰奶奶的家门,不开。

⑩人们仿佛意识到什么。等到小区保安把兰奶妈奶家的门撬开后、门外的人惊呆了:兰奶奶跌在卫生间的门口,已经不能说话……人们这才七手八脚地把兰奶奶送往医院。

(11)兰奶奶终于要离开小区了,跟她的女儿到另一个城市去了。在好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区里再也见不到丑猫的身影。

(12)兰奶奶的家被清空,换了业主。业主开门搞卫生的时候,发现墙角里躺着一只猫。那正是丑猫。

(13)新业主把丑猫赶出去,赶了几回,它终于离开了。它安安静静地躺在那棵绿化树下。

(14)可是,到了晚上的时候,丑猫又出现在兰奶奶家的窗台上。

(15)此后,丑猫就在这附近溜达。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丑猫显得更老了,老得叫都懒得叫了,它还是那么安安静静地躺在阳光下。有人喂它东西,它看都懒得看一眼,它就这样不吃不喝。赶它,它也不走。

(16)丑猫到底是什么时候不见了,大概谁也说不清了。

(17)有一天,小区的物业公告栏里出现了一则寻猫启事。悬赏一万块。

(18)人们仔细地看启事上附的照片,那不正是那只叫“小美”的丑猫么?

(19)再行细看照片上的猫:它静静地躺在一棵绿化树下,阳光透过叶缝洒在它的身上,斑斑驳驳,它像是披着一件金色的纱衣。哦、其实,丑猫不丑。只是,我们以前怎么都没有发现呢?

(选自网络《热点小小说》)

1.根据下面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从不同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A.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
B.悬念——结局(技巧)
2.文章写“丑猫变凶咬人的事情”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3.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
日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它的身上洒下斑斑驳驳的花点,给这丑猫穿上了一件金纱衣。
4.小说的主角是“兰奶奶的丑猫”,而文章是以“我们”这些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20-12-27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