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 说明文类别 > 事理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0 题号:1570474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为什么爱吃豆腐

①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相传淮南王刘安炼制长生仙丹时,发现了豆乳可凝的特征,从而发明了豆腐。豆腐发明后,因其味美可口,价格低廉,得到了全球食客的认可,有国菜之誉。

②研究表明,大豆富含蛋白质,其表面附着羧基和氨基。在水的作用下,蛋白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带有相同电荷的水膜胶体。盐卤中集聚着以钙、镁等离子为主的电解质,在水中电解质分成带电的正负离子,通过水化作用,这些离子剥夺了大豆蛋白质的水膜,以致没有足够的水溶解蛋白质,而金属离子抑制了蛋白质表面的电荷斥力,造成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生产颗粒沉淀,形成豆腐。

豆腐之名,首次出现于五代文人陶谷的《清异录》中: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陶谷将豆腐和羊肉相提并论,并不过分。化学分析证明,大豆含有蛋白质、氨基酸、植物性脂肪、胆黄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以100克为单位,豆腐蛋白质含量高达8.1克,而且豆腐的消化吸收率更是可以达到92%以上。正因如此,豆腐被人们称为植物肉

④大豆蛋白质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可有效预防结肠癌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大豆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必需的,是粮食中唯一接近全价蛋白的优质蛋白。大豆氨基酸中的赖氨酸能够增进食欲,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此外,研究证实,豆腐中含有皂苷,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抗癌、抗血栓的功效。豆腐养生保健的功效,是它长期受宠的根本动力。

⑤人们爱吃豆腐,还因其内蕴的文化。北宋文豪苏轼嗜食豆腐,有诗赞曰: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他创制的东坡豆腐享誉一时。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在《坚瓠集》中称颂豆腐:水者柔德,干者刚德。无处无之,广德。水土不服,食之则愈,和德。一钱可买,俭德。徽州一两一盌,贵德。食乳有补,厚德。可去垢,清德。投之污则不成,圣德。建宁糟者,隐德。古代儒士有着甘于清贫,洁身自好,不畏强权的精神追求,与纯洁的豆腐产生了共识,并以食豆腐磨砺意志,践行理想。豆腐跨界成为文化,影响力自然与日俱增,加深了人们对豆腐的喜爱之情。

⑥宋朝时期,豆腐传入朝鲜。天宝十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将豆腐制作技术带到了日本,深刻地改变了当地的饮食结构。18世纪,豆腐传入欧美和非洲。如今,豆腐在日本、韩国、泰国和越南等国成为主要食物之一。豆腐有了国际范,变成了中华美食的响亮名片。

⑦豆腐做的是方便,吃的是美味,看的是悦目,说的是典故,难怪清朝名医汪汲在《事物原会》中感叹:腐乃豆之魂。

(选自《阅读时代》2022年第3期,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文字,目的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B.豆腐中的大豆蛋白,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抗癌、抗血栓的功效。
C.人们爱吃豆腐,不仅因为它味美价廉,具有养生功效,还因其内蕴丰厚的文化。
D.豆腐传入世界很多国家,成为了中华美食的响亮名片。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以100克为单位,豆腐蛋白质含量高达8.1克,而且豆腐的消化吸收率更是可以达到92%以上。
3.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如今,豆腐在日本、韩国、泰国和越南等国成为主要食物之一
2022·山东济南·一模 查看更多[6]
【知识点】 事理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绿色办奥,为北京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

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进入倒计时,各项筹办工作也进入了全力冲刺的关键时期。在北京冬奥会筹办的五年当中,所有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都落实“绿色办奥”理念。

“冰丝带”速滑馆

俗称“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采用了世界上最环保也是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这是全球首个采用此技术的冬奥会速滑场馆。这一高科技制冰技术,能够实现冰面温度差不超过0.5摄氏度(按照国际滑联的要求,场馆冰面温差不能超过1.5摄氏度),而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匀,冰面便越平整,越有利于出成绩。据了解,目前速度滑冰所有的世界纪录都是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和美国盐湖城的高原冰场上创造的,“冰丝带”的冰面打造者们希望2022年各国运动员能在“冰丝带”里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除了有最平整、最光滑的冰面,“冰丝带”在建造过程中还践行了“绿色”奥运的理念——这种制冰技术使得国家速滑馆的碳排放量接近于零,还配有一套场馆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能把制冰产生的废热用于除湿、冰面维护、场馆生活热水等。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整个系统的碳减排量,相当于近3900辆汽车产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或种植超过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建设和运行低碳环保的冬奥场馆,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张家口市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站长王大中用这样一句颇具诗意的话,总结了张北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在践行“绿色办奥”理念中的重要作用。

据王大中介绍,张北柔直工程每年向北京地区输送14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节约标准煤约4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80万吨,全面满足北京和张家口地区26个冬奥场馆用电需求,实现北京冬奥会场馆绿电全覆盖,为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实现“绿色奥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钢滑雪大跳台,不仅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的比赛场馆,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永久的单板大跳台。因此,大跳台兼顾赛时以及赛后利用,采用模块化赛道转换方案,48小时即可实现赛道转换,变成空中技巧赛道。

“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的跳台,一般都是用脚手架方式搭建临时的跳台,搭完后就撤掉,而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世界上第一个永久的单板大跳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介绍:“既然是永久保留,那就不能仅仅是赛时使用,还要实现‘一台两用’。滑雪大跳台利用模块化赛道转换体系,在单板滑雪大跳台赛道基础上,可以搭建出空中技巧比赛的赛道。设计团队采取模块拼装手段,在大跳台的斜台区,用大约1100个模块搭‘积木’,使赛道曲面发生改变。”

绿色办奥,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通过科技创新、技术革新等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为北京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

1.阅读材料,给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拟小标题。(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
4.请结合选文谈谈“绿色办奥”给你的启示。
2022-04-23更新 | 15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现代文阅读

莫让睡眠被愉走

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觉睡到大天亮的感觉真好。可如今。这却成了很多人的奢望。

②《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在睡眠质量欠佳的人群中,普遍有一定程度的“入睡困难”。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在晩上11点以后入睡,有三分一的人是在凌晨1点后入睡,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到六成以上,仅有17.5%的人能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

③现代人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来自工作压力和电子产品两方面。近日,一篇名为《每天2点睡觉,37岁年轻父亲查出胃癌晩期》的文章引起人们关注。主人公刘凌峰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业务多、压力大,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两点之后才睡覚,最拼的一次是连续工作70个小时没有合过眼。像他这样熬夜晩睡的人在全球范围内都较为普遍。另外,睡眠质量差的人。有许多都是电子产品的重度依赖者。互联网从业者睡眠质量普遍较差;自媒体人和程序员是失眠最严重的人群。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和广告人的睡眠质量也普遍较差。同时,有四分之一的人失眠是因为玩手机。

④我们的大脑中有个被称为视交叉上核的地方,即中枢时钟。这个中枢时钟每天根据地球自转周期校对一次、它的角色就是总监工,根据视觉觉感受器接收到的视神经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泌激素告知体内其他他细胞统一协调工作和休息。共中,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就是帮助调节睡眠的重要信号之一。它会根据周围光线的明暗变化作出反应。要在黑暗环境中待上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就会分泌出褪黑素,帮助入睡。当太阳升起,随着光照渐强,人体就会停止分泌褪黑素。并开始分泌血清素(一种刺激情绪的神经传递素侍逆素),它将和褪黑素此消彼长。

⑤太阳光中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提高人的灵敏度和各方面表现。但在天黑以后,蓝光就成了一种不良光线。目前市面上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所发出的光线基本上属于蓝光。人体视觉感受细胞对蓝光特别敏感,当细胞感受到蓝光后。就会发出信号通知中枢时钟,中枢时钟就会认为天亮了,进一步减少褪黑素的分泌,造成内分泌等一系列身体机能的紊乱,甚至导致疾病。

⑥睡眠不足会影响容颜。在睡眠不足时,体内会释放出更多的应激激素——皮质醇。 过量的皮质醇会分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变得粗糙且缺乏弹性。

⑦睡眠不足还会损害人的注意力。据统计,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20%左右,重特大伤亡事故中约40%是疲劳驾驶造成的。有专家称,“睡眠不足,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道路安全问题"。

⑧睡眠“负债累累”、就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研究证明,长期失眠会将导致认知功能衰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免疫系统衰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增加,甚至提升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的风险。

⑨对青少年来说,睡眠严重不足会造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哨生长发育,会降低记忆的储存、重组和整合能力,容易造成学习能力降低。

⑩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强调:“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帮组体力、脑力恢复。”可见睡眠已成为人类健康生活的试金石。提高警惕,莫让你的睡眠被愉走!

1.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工作压力和电子产品是现代人睡眠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B.根据视觉感受器接收的视神经传来的信息,中枢时钟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泌激素告知体内其他细胞统一协调工作和休息。
C.蓝光是一种不良光线,它会减少褪黑素的分泌,造成内分泌等一系列身体机能的紊乱。
D.皮质醇过量就会分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变得粗糙且缺乏弹性。
2.睡眠不足有哪些危害?
3.分析第④⑧段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
4.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分析其表达作用。
2019-06-19更新 | 37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植物御寒的智慧

祁云枝

①“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季节以自己的节奏行走在越来越冷的道路上,冬天又一次和我们相遇。

②人们感到寒冷会做什么?穿衣戴帽、搓手、跺脚、跑跳,或者干脆躲进有暖气的屋子里。没有腿、无法像动物那样移动的植物,就只能硬扛吗?别担心,面对寒冷,植物早已“修炼”出了奇妙的御寒本领。

③脱“衣”御寒。 和人类穿衣御寒相反,一些植物在寒冷到来前会脱掉“衣服”——将身上的树叶一一脱落,轻装过冬。一旦把美丽的叶子“衣服”脱掉,就能大大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也能减少从叶面蒸腾散失的热量。寒冬将至,叶柄下部的组织内会产生离层细胞,使叶子快速脱落,让树木逐渐进入素颜的冬眠中。

④落叶不是无用物,飘落的树叶像一层蓬松的棉被覆在低矮草本植物上,既可以变成堆肥,也能帮助小草御寒。

⑤高明的“化学家”叶子脱落是冬季北方植物最明显的变化。但在植物体内,我们看不见的变化还有哪些呢?有些植物既不将营养物质储存在根系里,也不储存在种子里,而是通过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来应对严寒。

⑥以冬小麦和油菜等两年生植物为例,从入冬开始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如产生类似于促使人类睡眠的物质 --冬眠素;细胞内的结合水含量上升,自由水含量下降,从而减少细胞结冰的机会。冰晶对植物体来说是致命的,冬小麦和油菜在酶的参与下将蛋白质和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和糖类,如此一来就可以增加植物细胞液的浓度,使其不易结冰。很多人发现霜降后的大白菜和红薯会更加甜,这是为什么?原来,经霜的大白菜和红薯在抗寒冷时会将体内的淀粉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葡萄糖,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它们的甜度。糖分子不仅可以降低冰点,还有巨大的表面活力,可以吸附在细胞器表面降低水分进出的速度,从而减弱它们的生命能力。细胞内糖多、渗透压增大,保留的水分就多,水分外出结冰的机会就会减少。

⑦有趣的是,大白菜和卷心菜不仅是高明的“化学家”,还不忘把新叶一层层包裹起来,形成一个个好看而耐寒的叶球。

⑧直接发热有些植物还用别出心裁的方式抗击低温,最令人惊讶的便是植物可以像动物一样主动产热。通常,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热量。但植物的呼吸速率太低,产生的热量微乎其微,因此无法像恒温动物那样大量产热。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天南星科植物中就有众多产热高手,它们能够通过“抗氧呼吸”的特殊代谢方式,利用线粒体中特有的交替氧化酶促使呼吸加快,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

⑨巨魔芋开花时,其肉质花序轴顶部的温度也会高达 38℃,而发热的好处远远不只保暖这么简单。散发的热量会在花序轴顶部形成低压区,把佛焰苞基部产生的气味通过对流的方式输送到远方,成为气味扩散的助推器,数量稀少的耐寒昆虫因而循味前来传粉。

⑩脱“衣”御寒,变身“化学家”,甚至自身发热,形形色色的御寒本领书写着植物迷人的生存智慧。

(选自《大自然》杂志2019年11月刊,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冬将至,树木的叶子快速脱落,能大大减少水分的消耗,也能减少散失的热量。
B.有些植物将营养物质储存在根系里,或者存在种子里。
C.大白菜和红薯在抵抗寒冷时会将体内的淀粉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葡萄糖,大大提高甜度。
D.植物的呼吸速率太低,产生的热量微乎其微,因此无法像恒温动物那样大量产热。
2.结合上下文,说说画线句的作用。
3.文章开头为什么从《节气歌》说起?
4.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植物与病毒的生存之道有何相似之处。

【材料】

病毒似乎占据了每一个可能的环境生态位--几乎所有能够维持生命而且具有环境变化适应性的生态位。但是病毒在这些环境生态位中也经常会受到宿主免疫系统和不断进化能力的抵抗,以及面对温度、湿度和其他压力的环境波动的挑战。尽管存在这些抵抗和挑战,抑或正是因为这些挑战,病毒能很快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而且很容易出现变异后的新病毒,因此病毒对人类和其他宿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由于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这种适应性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病毒本身。

2021-10-17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