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一模 2022-05-05 404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冕(ɡuān)   绊(jī)       (jǐn)       锋芒毕(lòu)
B.言(zhēn)   皱(zhé)     (tà)        气吞牛(dǒu)
C.记(zài)     落(duò)     (suì)       滋暗长(qián)
D.轻(qù)       角(lénɡ)   啬(lìn)       精竭虑(dān)
2022-05-05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娴熟       湿漉漉       喜出望外       循规蹈矩
B.湎怀       常态化       相辅相成       以身作则
C.推崇       渡假村       为富不仁       无可奈何
D.斡旋       行程码       自出新裁       望眼欲穿
2022-05-05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会各种赛事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
B.为了让学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地为他们辅导。
C.这山里的天气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真是风云突变啊。
D.语文课上,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2022-05-02更新 | 24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线上学习,使学生们实现了“停课不停学”。
B.大家居家锻炼要坚持适量原则,切忌不要运动过度。
C.苏炳添没有辜负国人的期望,打破了亚洲记录。
D.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他是否努力起决定性作用。
2022-05-05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春秋时期开始,它就和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一起,受到先民们的祭拜。
②然而,济水留下的文化遗产,不但证实着它的存在,更记述着济阳昔日的辉煌。
③千百年来,济阳的基因里离不开济水。
④历经数千年沧桑巨变,一千八百里济水因黄河改道早已失去了它昔日的英姿。
⑤历史上,济水曾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河流神的代表。
A.⑤①③④②B.③①⑤④②C.③⑤①④②D.⑤②③①④
2022-05-02更新 | 34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B.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以“采薇”比喻遭贬谪。
C.望诊,是中医诊病的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形态、动作等。
D.足下,古代下称上或者同辈相称的敬辞。
2022-05-02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周亚夫细柳       军:军营
B.上自       劳:慰问
C.无何       居:经过
D.者霸上、棘门军       曩:先前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细柳军                            千里者
B.请军礼见上                            衾拥覆
C.亚夫传言开壁门                      不知有汉
D.成礼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
B.文中“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治军严明。
C.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治军有方的真将军形象。
D.本文叙述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而且用词准确、含义丰富,感情色彩强烈。
2022-05-05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辨志(节选)

张尔岐

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人之有习,初不知其何以异也;而遂至于日异者志为之也。志异而习以异,习异而人亦异。志者,学术之枢机,适善适恶之辕楫也。枢机正,则莫不正矣;枢机不正,亦莫之或正矣。适燕者北其辕,虽未至燕,必不误入越矣。适越者南其楫,虽未至越,必不误入燕矣。呜呼,人之于志,可不慎欤!

(选自《张尔岐诗文选》)


注释:①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人,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②枢机:户枢与弩牙。比喻事物的关键。③燕:指河北北部,地处北方。④越:指浙江东部,地处南方。
1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而 遂 至 于 日 异 者 志 为 之 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适燕者北其辕,虽未至燕,必不误入越矣。
12.本文设喻说理,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文章所讲道理。
2022-05-02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泊济阳

[金]朱自牧

江北秋阴一半晴,晚凉留与客襟清。

水边画角孤城暮,云底残阳远树明。

旅雁为谁来有信,断蓬如我去无程。

寥寥天地谁知己,村酒悠然自独倾。


注释:①朱自牧:字好谦,金朝文学家,今山东滨州惠民县人。②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
1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情景交融,意韵深远,展现出了凝练厚重的艺术特点。
B.“江北秋阴一半开”描绘出了秋雨刚过,阴云半开的景象,渲染出了凄凉的氛围。
C.颈联中“断蓬”意象耐人寻味,象征诗人漂泊无定的处境,表现其对前途的茫然。
D.“村酒悠然自独倾”写诗人孤独饮酒的细节,表现了诗人面对失意生活的抑郁悲愤。
14.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水边画角孤城暮,云底残阳远树明”所展现的画面。
2022-05-02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5.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4)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5)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咸阳城东楼》中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05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6.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那人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文段中的“那人”指的是________
(2)根据片段,结合原著相关情节,概括说说“那人”与“真君”打斗的原因,并分析 “那人”的人物形象。
2022-05-05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为什么爱吃豆腐

①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相传淮南王刘安炼制长生仙丹时,发现了豆乳可凝的特征,从而发明了豆腐。豆腐发明后,因其味美可口,价格低廉,得到了全球食客的认可,有国菜之誉。

②研究表明,大豆富含蛋白质,其表面附着羧基和氨基。在水的作用下,蛋白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带有相同电荷的水膜胶体。盐卤中集聚着以钙、镁等离子为主的电解质,在水中电解质分成带电的正负离子,通过水化作用,这些离子剥夺了大豆蛋白质的水膜,以致没有足够的水溶解蛋白质,而金属离子抑制了蛋白质表面的电荷斥力,造成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生产颗粒沉淀,形成豆腐。

豆腐之名,首次出现于五代文人陶谷的《清异录》中: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陶谷将豆腐和羊肉相提并论,并不过分。化学分析证明,大豆含有蛋白质、氨基酸、植物性脂肪、胆黄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以100克为单位,豆腐蛋白质含量高达8.1克,而且豆腐的消化吸收率更是可以达到92%以上。正因如此,豆腐被人们称为植物肉

④大豆蛋白质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可有效预防结肠癌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大豆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必需的,是粮食中唯一接近全价蛋白的优质蛋白。大豆氨基酸中的赖氨酸能够增进食欲,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此外,研究证实,豆腐中含有皂苷,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抗癌、抗血栓的功效。豆腐养生保健的功效,是它长期受宠的根本动力。

⑤人们爱吃豆腐,还因其内蕴的文化。北宋文豪苏轼嗜食豆腐,有诗赞曰: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他创制的东坡豆腐享誉一时。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在《坚瓠集》中称颂豆腐:水者柔德,干者刚德。无处无之,广德。水土不服,食之则愈,和德。一钱可买,俭德。徽州一两一盌,贵德。食乳有补,厚德。可去垢,清德。投之污则不成,圣德。建宁糟者,隐德。古代儒士有着甘于清贫,洁身自好,不畏强权的精神追求,与纯洁的豆腐产生了共识,并以食豆腐磨砺意志,践行理想。豆腐跨界成为文化,影响力自然与日俱增,加深了人们对豆腐的喜爱之情。

⑥宋朝时期,豆腐传入朝鲜。天宝十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将豆腐制作技术带到了日本,深刻地改变了当地的饮食结构。18世纪,豆腐传入欧美和非洲。如今,豆腐在日本、韩国、泰国和越南等国成为主要食物之一。豆腐有了国际范,变成了中华美食的响亮名片。

⑦豆腐做的是方便,吃的是美味,看的是悦目,说的是典故,难怪清朝名医汪汲在《事物原会》中感叹:腐乃豆之魂。

(选自《阅读时代》2022年第3期,文章有删改)

17.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文字,目的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B.豆腐中的大豆蛋白,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抗癌、抗血栓的功效。
C.人们爱吃豆腐,不仅因为它味美价廉,具有养生功效,还因其内蕴丰厚的文化。
D.豆腐传入世界很多国家,成为了中华美食的响亮名片。
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以100克为单位,豆腐蛋白质含量高达8.1克,而且豆腐的消化吸收率更是可以达到92%以上。
19.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如今,豆腐在日本、韩国、泰国和越南等国成为主要食物之一
2022-05-02更新 | 22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砖厂

董发亮

①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我过完14 岁生日的第二天,天刚破晓,就听见父亲叫我。

②我睁开双眼,隐约听到灶房传来母亲的哽咽声和父亲磁性的话语,忙穿衣,来到灶房。那刻迷惘的我,还是发现了母亲脸上的无奈,看到了眼角涌出来的泪泉。

③家里穷,买不起班车票,出门谋生全靠两条腿。父亲似乎是永不疲倦的,我咬牙跟着父亲徒步到了西安火车站。那时,没钱买火车票的人都爬火车皮,就这样,我跟着父亲爬上拉煤的货车,糊里糊涂地到了孟塬火车站,又走了半天,来到一处被大片庄稼地包围着的一孔砖瓦窑前。父亲一声:娃子,到了。自己顿时感觉有点失望。这就是父亲的砖厂?这就是家里人让我学艺谋生的地方。

④其实,父亲是没有砖厂的,父亲的砖厂就是华山脚下孟塬土坡上一个叫冯家村的砖瓦窑。那晚,自己躺在土炕上,不知咋的,迟迟难以入眠,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望着屋梁上的檩条,从东数到西,从西数到东,满脑子胡思乱想。这就是谋生的砖厂,这就是学艺养家的地方,一孔砖窑、两间土瓦房和房子里一张土炕、三个储水大陶缸。我想若母亲知道这一切,不知道要为她从没出过远门的小儿子伤心多少天。

⑤人就这么怪,没有人跟钱过不去!一想到跟父亲学制砖能为家里挣钱,这砖窑是咋看咋美,土瓦房比老家的土瓦房还棒,就连三个大陶缸也咋看咋顺眼。没过多久,砖厂成了我生命里的一切,我居然喜欢上了这里。为了证明自己可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我起早贪黑地跟着父亲学习手工制砖,日子虽苦虽累,但干得很爽很快乐。

⑥不知咋的,我总忘不了父亲手把手教我的制砖手艺。首先是选土、挖土、和泥,挖出来的土要打碎,拣去里面的石头、瓦片、树根等杂物,用铁锨堆成土堆,土堆上用锄刨个坑注水,等水渗透后,父亲和我赤着脚在土堆上踩踏,边踩踏边用铁锨翻来翻去,踩得泥巴黏稠有了韧性,就可以制作砖坯。砖坯平台是一块用厚木板做的木案板,模具是一个长方形的砖斗子,可装两块砖泥。父亲每次都把泥巴高高地举起,用力甩进砖模里,用力压平泥坯四角后,把多余的泥用刮板仔细刮掉。刮平后,我就端起砖斗子走到早已平整好并撒了草木灰的场地上,把砖斗子往下一扣,两块方方正正的砖坯就成了。

⑦等砖坯晒干,摆列上架,剩下就是装窑烧制了。窑一点火,父亲的旱烟锅就常叼在嘴上,红红的窑洞口就有自己红扑扑的脸蛋了。累了坐在父亲身边,看着红旺旺的窑口,盯着呼呼声中的火苗,想着砖的成色,盼着砖头快出炉。不几天,一排排齐整整的砖头就列队让人检阅了。父亲对制砖手艺粗活细做,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不知不觉中润进我的心田。至今回想,父亲虽然没上过学,但他教会了我做砖要敬畏泥土,做人要烧制成色。

⑧领到砖厂的第一窑工钱,我和父亲到县城邮电局给家里汇钱,兴奋的我还在邮电局给母亲写了封信。那封信呀,我用尽在课本上学到的最好的语句,描绘父亲的砖厂,赞美砖厂的一切,并骄傲地告诉母亲,一睁眼就能看到华山,一端砖斗子就能给家里挣钱。三个月后,母亲让大姐来砖厂看我。看到这儿情况,大姐央求父亲让我和她一块回家,父亲也心疼他小儿子,让我回家。但我知道,全家人就靠姐的那点薪水维持生活,这怎么能行?我告诉大姐,我要跟着父亲学门手艺为家里挣点钱,减轻家里负担。大姐是含着泪从砖厂走的。

⑨后来的一场大雨,把土窑给淹垮了,土瓦房也漏得不能住人了,砖厂办不下去了。但那块土塬,已生长了我纯真的年华,生长了我和父亲的情感,一旦失去土窑土房,就失去了和父亲相依为命的岁月。离开砖厂那天,我哭得泪人似的,惹得当时送我和父亲的村里人,都跟着掉了泪。

⑩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我还是特别怀念砖厂的岁月。只要想起父亲,就想到父亲的砖厂,只要想起那方土塬,就能在梦中见到父亲的笑颜,有时梦中醒来,感觉父亲就在身旁。我不知道父亲制砖的手艺从哪儿学的,只知道父亲和的泥有筋道,做的砖厚薄均匀,四棱见线,有力道。只知道,烈日下的父亲从没训斥过我,总是疼爱地让我去阴凉处歇歇脚。只知道,父亲说的 做砖如做人,一定要精诚,不能忽悠手艺、忽悠盖房的人……

⑪是呀!那不是父亲的砖厂,是我的一所人生学堂。

(选自《海外文摘·文学版》2022年第2期,文章有删改)

20.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本文围绕“砖厂”讲述的“我”的经历。
(1)为了学艺谋生,我跟着父亲来到砖厂;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大姐和父亲让我离开砖厂,我不同意。
(5)大雨淹垮土窑,我离开了砖厂。
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父亲每次都把泥巴高高地举起,用力甩进砖模里,用力压平泥坯四角后,把多余的泥用刮板仔细刮掉。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
不几天,一排排齐整整的砖头就列队让人检阅了。
2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⑪段画线句“那不是父亲的砖厂,是我的一所人生学堂。”的理解。
23.结合全文,说说“我”对砖厂的情感态度变化,并分析其在文章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2022-05-02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4. 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总在追寻,追寻自然的奥秘,追寻世间的真情,追寻民族的文化,追寻成功的真谛……


请以“我一直在追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2022-05-05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文言文阅读
2
诗歌鉴赏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易误读常见字
20.85常见易错字
30.65成语和熟语
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65衔接与排序
60.6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二、文言文阅读
7-90.65司马迁(前145-前90)  人物传记类课内阅读
10-120.85议论说理类课外阅读
三、诗歌鉴赏
13-140.65
四、名句名篇默写
15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名著阅读
160.65吴承恩(1507-1582)  《西游记》
六、现代文阅读
17-190.65事理说明文
20-2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散文
七、作文
24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