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3 题号:16095574

岁月不老

◆毕淑敏

①我是从哪一天开始老的?不知道。就像从夏到秋,人们只觉得天气一天一天凉了,却说不出秋天究竟是哪一天来到的,生命的“立秋”是从哪一个生日开始的?不知道。青年的年龄上限不断提高,我有时觉得那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玩出的花样,为掩饰自己的衰老,便总说别人年轻。

②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自己老了。当别人问我年龄的时候,我总是支支吾吾地反问一句:“您看我有多大了?”佯装的镇定当中,希望别人说出的数字要较我实际年龄稍小一些。倘若人家说的过小了,又暗暗怀疑那人是否在成心奚落。

③我开始越来越多地照镜子,小说中常说年轻的姑娘们最爱照镜子,其实那是不正确的。年轻人不必照镜子,世人羡慕他们的目光就是镜子。

④于是,我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记得一个秋天的早晨,刚下夜班的我强打精神,带着儿子去公园,儿子在铺满卵石的小路上走着,他踩着涌路旁镶着的花砖一蹦一跳地向前跑,将我越甩越远。“走中间的平路!”我大声地对他呼喊。

⑥“不!妈妈!我喜欢……”他头也不回地答道。

⑥我蓦地站住了,这句话是那样熟悉。曾几何时,我也这样对自己的妈妈说过:“我喜欢在不平坦的路上行走。”这一切过去得多么快呀!从哪一天开始,我行动的步伐开始减慢,我越来越多地抱怨起路的不平了呢?这是衰老确凿无疑的证据,岁月不可逆转,我不会再年轻了。

⑦“孩子,我羡慕你!”我吓了一跳。这是实实在在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说得很缓慢,好像我的大脑变成了一块电视屏幕,任何人都能读出上面的字迹。

⑧我转过身,身后是一位老年妇女,周围再没有其他人。这么说,是她在羡慕我。我仔细打量着她,头发花白,衣着普通。但她有一种气质,虽说身材瘦小,却有一种令人仰视的感觉。我疑虑地看着她,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值得令人羡慕的地方——一个工厂里刚下夜班满脸疲惫的女人。

⑨“是的,我羡慕你的年纪,你们的年纪。”她用手指轻轻点了点,将远处我儿子越来越小的身影也包括了进去,“我愿意用我所获得过的一切,来换你现在的年纪。”我至今不知道她是谁,不知道她曾经获得过的那一切都是些什么,但我感谢她让我看到了自己拥有的财富。我们常常过多地把眼睛注视着别人,而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⑩人的生命是一根链条,永远都有比你更年轻的孩子和比你更年迈的老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一宗谁也掠夺不去的财宝。不要计较何时年轻,何时年老。只要我们始终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永远保持年轻向上的状态,你的生命就会在每一个年龄段都闪闪发光。能够遮蔽它光芒的暗夜只有一种,那就是你自以为已经衰老。

1.“我”的生命进入“立秋”阶段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作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宗谁也掠夺不去的财宝”,请问这宗“财宝”具体指什么?
3.作者想要通过本文向我们传达的年龄观是什么?
4.你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已经老了还是依旧年轻?请说明理由。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颈联。
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5]
【知识点】 散文 毕淑敏(1952-)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往事温柔

①清晨,天还没亮,恍惚中被大雨惊醒,我起身坐了一会。窗外的雨水在腾起的雾气中渐渐小了,转而淅淅沥沥的。初夏的雨总是这样没完没了,时而冷雨,时而闷雾。我困意未消,闭上眼睛,半梦半醒的,似乎回到家乡。

②记得九岁多的时候,也是这个季节,凌晨五点左右,总是在睡梦中被叫醒,因为水稻秧苗在地里疯长,我们全家必须在五到六天里完成所有插种。乡间的清晨一般是大雨滂沱,我总希望着它一直别停,这样可以拖到八九点出门。因为那时候蚊子就不会再光顾我们柴火棒一般的腿了。乡间不知名的小黑蚊,在这个季节对你的裸露的部分总是毫不留情的,每次从地里回来,腿上被蚊子叮咬后,如黑芝麻撒在一只长条黄面包上一样,密密麻麻的小血包令你奇痒无比。

③父亲从我们眼里读出了我们的想法,他一言不发,并不责怪,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走出大门,消失在雨中。我们默契转过身去,把玩着手里的斗笠,期待着雨早点结束。

④雨停后,我们蹚水拔秧苗。为了防止蚊子进入裤子,干脆不扎裤管,任由它一同浸入至膝盖的水田中。弯着腰,抓住禾苗的根部,有节奏地拔起,就势在水中把秧苗根部泥土洗干净,交换至右手,撸去过长的老根,然后扎成一把扔在身后。雨停了,燕子在头上盘旋,青蛙在身后游动,偶尔会有一条水蛇从前方密集的秧苗丛中逃走,当然,它不咬人。

⑤秧苗拔好,已近晌午,我们给已经劳作了半天的父亲补送秧苗。我背着“粽袋”,里面有父亲的午饭。还挑着装着两只麻鸭的鸭笼,带它们去在田里吃螺。母亲和姐姐则挑着秧苗担子,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五里的山外是福建的地界,那里的山头,有祖先在几百年前开垦的田地,父亲“分单干”后给我们播种。它是一家人一年的希望,也是最为重要的“固定地产”。

⑥这时,太阳出来了,地上烤出来的蒸汽,如同给行走的人身上刷了一层桐油,黏糊又闷热。山鲤鱼(一种金色的蜥蜴)在脚边逃窜;大黄蜂在盛开的山花中不停地盘旋,我们也时不时会采下一朵山茶花吸吮着里面残留的蜜水;嗖的一声,乌梢蛇在草丛中飞快地溜走;老鹞在天上盘旋,鸭子抬起头看着天空惊恐不已,快速地把头缩回笼里,远处的山里,布谷鸟叫得正欢……父亲在田边坐着,抽着烟斗等我们,他所带去的秧苗已经插完了,正等着我们送过来。接过秧苗,他飞快地在田里施展出几十年练就的本领,他左右交替双手,倒退着身子插秧,不一会,平静的水田里开始欢腾,绿色的希望有序地点缀在黝黑的水田中。到中午了,我们坐在田埂边上,拿出家里带来的午饭,通常是土豆饭加藠头(一种酱菜)。有时候忘记带筷子,就会在田边折下几根小枝条清理干净来替代筷子,吃起来总感觉有一种青草味。吃完午饭,父亲点上烟抽着在休息,我们总会在田边的山上游窜,山上一种叫“国公”的野果,吃起来又酸又甜。还有挂满枝条的野桃子,又涩又苦,其实它到夏天才能吃,只不过我们猴急了点。

⑦下午,山雨的来临使我们不得不躲在“灰寮”中,那是一个堆积肥料和稻草的简易房子,而父亲还是穿着蓑衣在田里继续劳作着,插秧这事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误不得的。母亲先回家伺候牲畜了,我们在“灰寮”中呆坐着,看着外面的大雨中父亲劳作的模糊身影,在去年剩下的干稻草堆里慢慢睡去,直到父亲叫醒我们……

⑧夜幕降临,雨停了,田间腾起一阵雾气,我们跟在父亲后面,拎着一筐的田螺,顺着梯田盘旋而下,越过山岭回家。田里的蛙声和虫子的叫声交织着,蚊群也在我们身边乱舞,蝙蝠在空中觅食,归巢的飞鸟快速掠过,垂在父亲背上的秧桶有节奏地撞击出的“咚,咚,咚”的声响,一大二小的身影,在暮色中带着希望,往村里走去……三十年过去了,一场大雨一场雾,场景依稀在梦中。那些留在深处的记忆,无法抹去。那年父亲三十九岁,正是我当下的年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描写初夏的雨,是为了突出雨“没完没了”的特点,表达不满。
B.文章描写了多种花果鸟兽,在“我”眼中,家乡是那么丰饶而神奇。
C.作者按凌晨、近晌午、中午、下午、夜幕降临的时间顺序来叙述往事。
D.作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父亲、家人及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一件什么“往事”?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文中画线部分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平静的水田里开始欢腾,绿色的希望有序地点缀在黝黑的水田中。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5.文章标题是“往事温柔”,“往事”中有哪些“温柔”之处?请简要分析。
2021-11-21更新 | 13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油桐花开入梦来

柳格杉

①我老家的屋后有一株几十年高龄的油桐,今年立春以来,友人微信群里时时晒出美丽的桐花,其时,我老家屋后的油桐,应该也在次第开放吧?

②油桐属落叶乔木,一般而言,高度应该在3~8米,树冠也不甚宽大。而这株油桐,由于生长在屋后坡上的竹林间,竹子较高较直,又很密,它为了喝到露水,见到阳光,也铆足了劲,长出十几米高,这也许正应了那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吧。然而,你若要说它“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油桐的树冠也会像竹顶那样瘦小且朝向单一,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这株历经千辛万苦、艰难跋涉总算从四周竹冠的围困中熬出头,见着青天的油桐,并没有停止生长的步伐,它抓紧好不容易翻身的机会,贪婪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大口地畅饮着四季的甘霖,尽情地舒展开四肢、活动着筋骨,在如歌的岁月里,早已长出了一顶巨伞般的树冠。

③几场细雨的滋润后,某个清晨,悄悄绽放开的花朵,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清香,我站在窗前望过去,那树冠上是白里透红的一大片,煞是壮观。走近去看,那花儿有半枚鸡蛋大,五片花瓣根部连在一起,上半部打开,每片花瓣的底部都有很多条向外呈放射状的鲜红的细条纹,而每条细条纹之间又充满了柔和的淡黄色,花瓣的正中间是几粒高举的花蕊,也是淡黄色的。红条纹像血管,淡黄部分似皮肉,这样看来,越发和人的肌肤有几分相似,难怪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

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前,农村的生活器具大多都是木制品,木盆、木桶、木柜、木箱、木桌、木椅、板凳、楼梯、木屐、扁担、木瓢、木门、木窗……甚至还有木屋,这些木器,用久了会开裂、老化,南方气候潮湿,还容易被蛀虫光顾。木器抹过桐油后,能防晒防水防裂防虫,一举多得,而且自然环保,对人体没有任何刺激。只是,上过桐油的木器,表面难免有一点儿黑乎乎的,我想,应该是桐油非常稠密,容易吸附灰尘所致吧。然而,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附着的灰尘不正好将木质上的裂纹补上了吗?尽管看相不佳,但表面散发着的淡淡的清香,令人神清气爽,更重要的是,这气味能驱逐很多蛀虫。

⑤物资匮乏的年代,供销社大量收购油桐子,屋后的这株老桐树可为我们家造福不少。每到秋天,我们小孩就扒开落叶,捡拾桐子,力争颗粒归仓。晒干后拿去街上卖,换回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文具。后来才知,油桐可以说浑身都是宝,不但桐油为油漆、印刷油墨的优良原料,还有树皮可制胶,果壳可制活性炭,根、叶、花、果均可入药。

⑥夜已深,阵阵凉意袭来,窗外又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而我,正如那风飘雨摇中痛失老巢的雏燕,永永远远地离开了往昔栖身的老家的油桐。

(选自《散文选刊》)

1.文章第②段中有两处引用,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如歌的岁月”具体指怎样的岁月。
3.在作者的笔下,老家的油桐是那样美好,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它的?
4.文章主要写老家的油桐树,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4-03-26更新 | 1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五猖会》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

①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②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③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④“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⑤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⑥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⑦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⑧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五月二十五日

1.节选的这段文字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2.从节选的文段你能看出作者对父亲是什么态度呢?请用两个词语简要概括。
2021-09-15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