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4 题号:16320983

北京冬奥会开幕,时逢立春,开幕式盛典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用中国式浪漫美学惊艳了世界。开学后,同学们对二十四节气展开了研究。


(一)研究小组观看了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请根据下面解说词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家喻户晓,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与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有关,它体现着大自然的_____zhì)序感。321日春分节气,从惊蛰到春分,大自然逐渐变得有声有色。

从春分到清明,正是一年之中气温升速度最快的时节,雨水明显增多,在温热阳光的催逼下,那些枯燥了一冬的繁枝上,渐渐布满了层层叠叠的红及烟气漓的白,于是处处燃烧起来,成为一年中色调最斑(lán_____的季节。

清明在公历45日前后来临。天地之间,温暖晴和,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此外,清明还是一个妇(______皆知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们会祭先祖、踏青郊游。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南方,柳絮飞落,牡丹吐蕊,芳草(qīqī______,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此去经年,谷雨之后便要开始告别这一年的春天了,那即将迎来的夏天,定会是一场别致的体验,生活便要如此,总是对未来的美好充满着期待,偶尔甚至会心潮澎

1.文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升pān             漓líng                          pài
B.升pān             漓lín             diàn        pài
C.升fān             漓líng                          bài
D.升fān             漓lín             diàn        bài
2.文中画线处的字形填写无误的一项是(     
A.轶序             斑斓             妇儒皆知             芳草凄凄
B.秩序             斑澜             妇孺皆知             芳草萋萋
C.秩序             斑斓             妇孺皆知             芳草萋萋
D.轶序             斑澜             妇儒皆知             芳草凄凄
3.一位同学对上面文段中“家喻户晓”的“喻”字不太理解。读了下面这则材料后,他推断出了“喻”的意思是_________,并结合文段内容,理解了“家喻户晓”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

有一类并列结构的四字词语中含有同义或者近义的词,这种构词方法能帮助我们由熟悉词的意思推断出陌生词的意思。比如三年五载,可借用推断出年;岁的意思。


4.在观看纪录片时,大家发现了几幅与清明相关的书法作品,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作者:张旭          作者:李斯          作者:黄庭坚        选自《张猛龙碑》

A.张旭作品的书体是上述书法作品中出现最早的书体。
B.李斯的隶书古朴典雅、挺拔秀丽,体现了清明历史悠久的特点。
C.黄庭坚的草书潇洒飘逸,气韵生动,传达了清明节人们踏青郊游时的轻松愉悦。
D.《张猛龙碑》为楷书,横平竖直,笔画清晰,体现了清明节气“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特点。

(二)同学们阅读了我校邓虹老师的《跟着农历走一年——校园二十四节气纪实》一书,感受附中的节气之美。
5.阅读下列文字,选出修辞手法判定及分析全部正确的一项(     
A.春分的朝阳逐一叫醒了附中校园里的所有植物,让那些爱开花的开花,想长叶的长叶,忙换色的换色,正发芽的发芽……(选自《春分》)
分析:排比。写出春分时节草木未发的沉睡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春色未至的失望。
B.紫藤萝架已变成两道宽阔的绿瀑布,不经意抬起头来,密叶细枝里什么时候伸出几串儿大豆角儿呢?还毛茸茸的呢。原来紫藤树悄悄开始结果儿啦!(选自《小暑》)
分析:反问。写出了紫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看到紫藤萝悄悄结果后的惊喜之情。
C.站在秋晨静谧的花园里,心中满是欢悦。小草儿们齐齐睁开绿莹莹的眼睛,有的望着身上长长的树影出神发呆,有的追踪着满地的金辉激动得颤抖。(选自《霜降》)
分析:反复。写出了在安静的小花园中小草的各种姿态,表达了作者的欢悦之情。
D.真没想到,雪的精灵们会从天而降,争抢着坐到了长椅上、龙石凳上,它们在欢聚,在叫嚷,在推挤,校园对雪来说是如此的新鲜。(选自《小雪》)
分析:拟人。写出了校园被雪覆盖的景象和雪势之急,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6.该书语言优美、句式整齐。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补全对联。(     
上联:_________   下联:榆承冬阳。
上联:兰幽一角,下联:________。
上联:榴笑烈日,下联:_________。
A.桑接夏雨             柿傲雪霜             槿雅四方
B.桑接夏雨             槿雅四方             柿傲雪霜
C.柿傲雪霜             槿雅四方             桑接夏雨
D.柿傲雪霜             桑接夏雨             槿雅四方

(三)在研究过程中,大家不仅了解了节气文化,还懂得了钻研学习的重要性。其实,古往今来,成功者都好学。
7.《游山西村》的作者陆游读书时绝对无法读到的诗是(     
A.《登飞来峰》B.《己亥杂诗》C.《望岳》D.《木兰诗》
8.在《孙权劝学》中,孙权劝吕蒙读书,使吕蒙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现在,你的好朋友小明沉迷网络,不好好学习,请结合具体事例你劝说小明好好读书。(不少于50字)

相似题推荐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它没有pó 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根据拼音写汉字:pó suō_____       意思:__________
(2)本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3)这段文字开头用了__________ 写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4更新 | 10次组卷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并完成题目。

孕泽万物的壮丽河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骄傲【甲】博大精深的地名文化,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中国地名大会》牵紧人与地、人与文化,①                 领观众们循着地名的轨迹,纵览大美中华的璀璨山河,重温千古神州的文明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

215日,九位周冠军②                 聚一堂,比武竞技,共同角逐第一季总冠军【乙】经过久闻大名的记忆力大决斗,实③                 名归的线索抢答,名扬天下的激烈④                 弈,蝉联两期周冠军的洛阳选手李科厚积薄发,一举夺魁,为这场文化盛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请你将本次活动的主题工整地写在下面田字格中。(知中国地名,解地名文化)

(2)一位同学对文段中四个横线上应填的汉字产生了疑问,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A.①率       ②济       ③致       ④博
B.①带       ②齐       ③至       ④博
C.①率       ②齐       ③至       ④搏
D.①带       ②济       ③致       ④搏
(3)在【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分号       【乙】句号
B.【甲】逗号       【乙】冒号
C.【甲】分号       【乙】冒号
D.【甲】逗号       【乙】句号
(4)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观赛感受,其中词语和修辞方法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地名大会》由地名揭开历史风烟,由地名牵出地理奇观,由地名彰显乡愁乡思,由地名展现家国情怀!
B.洛阳李科蝉联了两期周冠军,最终一鸣惊人,展示了总冠军的雄厚实力。
C.每一个城市,都是一块难掩光华的珠玉;每一个地名,都诉说着一段厚重的历史。
D.《中国地名大会》生动地展现了中华大地的辽阔幅员、多样地理、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
2023-08-01更新 | 30次组卷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3】学校开展“致敬梅兰芳”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制作一期活动专刊,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栏目一:梅占百花魁。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则材料。请阅读后完成各题。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艺名兰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出身于梨园是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梅兰芳常说:“我是个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①正是凭借这种吃苦精神,梅兰芳最终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 ②他以精湛的艺术,塑造了忍恨装疯、坚贞不屈的赵艳容,拔剑自刎、重义轻生的虞美人,铁马金戈、意气纵横的梁红玉,代父从军、胆识俱备的……“梅派艺术”扭转了以往京剧舞台上“以生为主”的局面,开创了“生旦并重”的新纪元,被视为京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同学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魁”的义项有:①为首的,领头儿的;②(身体)高大;③魁星;④姓。根据文段内容和词典释义,你认为栏目一的标题“梅占百花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栏目二:梅香传万里。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一段资料。该同学不确定文中①②处使用什么关联词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梅兰芳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文化使者。自1919年首次迈出国门,他先后访日、访美、访苏演出,令中国戏曲艺术逐渐被海外戏剧界了解、认知并接纳。他传播到西方文明记忆深处的,     是京剧艺术文化,     是中华文明的厚度和独特性,为中华文明赢得了尊重。

A.如果            B.由于     因此
C.不仅        而且D.虽然     
3.下面是四位同学参加活动后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腔一调唱出了国粹经典,一颦一笑道出了百年韵味。
B.水袖起落中,你宛如一朵雍容华贵的梅花,越是风欺雪压,开得越有精神,越有骨气!
C.你吟唱最古老的京戏,坚守最纯粹的本心,传承着这个民族的文化精魂。
D.梅兰芳先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遗产,他为中国戏剧艺术做出的杰出贡献,将永载史册。
2022-09-27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