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19 题号:1663728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永祚迎降,城中无一兵。式耜端坐府中,家人亦散。部将戚良勋请式耜上马速走,式耜坚不听,叱退之。俄总督张同敞至,誓偕死,乃相对饮酒,一老兵侍。召中军徐高付以敕印,属驰送王。是夕,两人秉烛危坐。黎明,数骑至。式耜曰:吾两人待死久矣。


(注)①永祚:即王永祚,晚明时任桂林的官员。②式耜:即瞿式耜(sì),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③戚良勋:瞿式耜的部将。④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⑤徐高:任中军将军。
1.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父____________          ②丈夫之____________
相对饮酒____________   驰送王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臣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B.丈夫之也/既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C.夕,两人秉烛危坐/焉得为大丈夫乎?
D.两人赋诗倡和/主人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按照【甲】文中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请你判断【乙】文中瞿式耜是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022·贵州六盘水·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各划2处)
⑴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⑴七里之(          )       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⑶足       (          )       ⑷民之矣             (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5.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2017-06-05更新 | 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古诗文阅读

【甲】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文言句式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为所识穷乏者我而为之/既出,其船
B.乡身死而不受/人谋而不忠乎
C.进亦忧/亦不可以已乎
D.予尝求古仁人心/今为宫室之美为
3.翻译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什么?【乙】文第③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两文第③段都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解释[]文的词语。
(1)左右流之                           (2)琴瑟友之                           
6.[]诗中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作简要赏析。
2017-07-26更新 | 11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曾益所不能(      )
(2)行乱其所为(      )
(3)犹割以啖腹(      )
(4)若耽滋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2018-11-21更新 | 4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