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蒲松龄(1640-1715)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9 题号:1780456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行甚远       缀:坠落
B.一狼仍       从:跟从
C.意       暇:从容、悠闲
D.屠       暴:突然
(2)下列句子加点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       
B.狼不敢       
C.一狼其中       
D.止增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
B.“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丢掉幻想,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为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C.文章结尾的议论,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D.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22-23七年级上·天津·期末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再,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担持刀
②目似瞑,意
奈何忧崩坠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禽兽变诈几何哉
A.而两狼并驱如故B.久,目似瞑,意暇甚
C.因往晓D.亦积气中有光耀者
(3)关于【甲】【乙】两文,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充分体现了狼的狡猾,它意在迷惑屠户,为另一只狼背后袭击屠户作掩护。
B.【乙】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又有人为他的忧虑而担忧,“因往晓之”,说明这个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C.【甲】文屠户经过了“恐惧——坚强——奋起抗争”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狼的贪婪是促使屠户思想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D.【乙】文中的杞人竟然担心“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其行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更显得荒唐可笑,毫无可取之处。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5)阅读甲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单谈一谈。
2023-01-24更新 | 1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狼》选文部分,完成小题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狼仍   
(2)狼亦
2.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请分析第4段划线句子所采用的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4.文章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019-03-21更新 | 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有剩骨
⑵屠大   
⑶其一坐于前
暇甚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复投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并驱如故B.久
C.又数刀毙D.禽兽变诈几何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4.屠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对你什么启示?
2020-01-18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