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18513263

【甲】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山门于河     圮:_______(2)数小舟 棹:___________(3)如是再 啮:_________
4)转转不   已:_______(5)古人学问无     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河中石兽》中,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用自己的话答)《冬夜读书示子聿》的作者却能深刻领悟“________”的道理。(用文中的话答)
4.甲乙两文共同讲述了什么道理?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读准字音是读通古诗文的基础。请给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
(1)屋舍
(2)遂与外人
2.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溪行,忘路之远近                                                 木求鱼
B.欲其林                                                                      无尽
C.率妻子邑人来此                                                          悬崖
D.欣规往                                                                   开朗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了?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4.每个人内心都有乡村情怀、田园梦想。请根据选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选文

乡村情怀

相关名句积累

《游山西村》写出了热闹的乡村民俗,既表达了作者对古老淳朴的乡村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1)________(2)________
《桃花源记》作者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有(3)________,有百姓生活的祥和,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阡陌交通,鸡大相闻
(4)________

2022-04-11更新 | 3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三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灩滪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灩滪(yàn yù)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
B.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
C.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
D.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佁然不动       佁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B.王命急宜   或:有时
C.大溪口       发:发现
D.不见       曦:日光
3.下列关于甲乙丙三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石潭记》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
B.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侧面描写。《小石潭记》通过“潭中鱼可百许头”侧面描写潭水空明澄澈,《三峡》通过“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描写夏季水势疾速。
C.【丙】文写出了江水相对于灩滪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江水低于灩滪堆(数十丈);等到夏秋水涨时,江水高于灩滪堆(数十丈)。
D.【乙】【丙】两文都描写了三峡的山,乙文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丙文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入云霄,都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2022-07-13更新 | 1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恶: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3)文中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格品质?
2023-09-03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