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读书学习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1930514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欧公每为文,既成,必自审易,至有不留本初一字者。其为文章,则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至于尺牍单简亦必立稿,其精审如此。每一篇出,士大夫皆传写讽诵,惟睹其浑然天成,莫究斧凿之痕也。

(《修词鉴衡》引《吕氏家熟记》)


[乙]

古人虽云文章多做则疵病不待人指摘而自能知之,然当其甫做就时,疵病亦不能自见,惟过数月始能知之。若使当时即知,则亦不下笔矣。故当时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妍丑了然于心,改之自易,亦惟斯时改之始确耳。

(选自《<读书作文谱>卷五》)


[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节选自刘开《问说》)


【注释】①欧公:指欧阳修。②傅:张贴。③尺牍单简:书信或便条。④疵:缺点,毛病。⑤指摘:指出错误,给以批评。⑥甫做就时:刚写好的时候。⑦妍:美。⑧达于事:(使道理)用于实行。达,通晓,通达。⑨奚:怎么。
(1)同学们阅读文言文,梳理词语翻译方法。请你完成分工。
①查阅词典,推断词义。根据下面“易”的常用义项,推断出[甲]文“必自审易”中“易”的意思是____,[乙]文“改之自易”中“易”的意思是____。(两空均只填序号)

易:①交换,换。②改变。③容易。④轻率。⑤轻视。⑥平坦。⑦《周易》的简称。⑧姓。


②联系课内,迁移运用。根据《送东阳马生序》中“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中“俟”的意思,可迁移理解[乙]文“俟迟数月”中“俟”的意思是______
③借助成语,推断词义。根据成语“舍生取义”中“舍”的意思,可推断[丙]文“舍问”中“舍”的意思是_____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睹其浑然天成,莫究斧凿之痕也。
②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甲][乙]两文就作文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4)[丙]文强调“问”的重要。请写出一个你阅读[乙]文时思考的问题。
【知识点】 读书学习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孔子观于周庙,有攲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益为宥座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座之器,满则,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攲(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同“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l)吾三省吾身 _________       (2)好之者不如之者_________
(3)为人谋而不___________ (4)孔子于周庙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不思则罔                       相委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孔子观周庙                       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C.思而不学                       对子骂父,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行》)
D.知之者不如好                 此盖为宥座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满则,中则正,虚则欹。
4.《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
【温馨提示】(1)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2)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
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的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023-11-26更新 | 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之。临终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节选自《拾遗记》)


【注释】①任末:东汉蜀郡人。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⑤门徒:一同求学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        
公卿之后   缀:__________
以净衣       易:_________        
临终       诫:__________
2.甲乙两文的人物有何共同之处?你从两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3.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各自使用的主要写作手法。
2024-02-28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张咏劝学》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释】①张咏:宋朝初年名臣,寇准的友人。②准;寇准,宋初宰相。③僚属:下属的官。④出陕:出任陕州知州。⑤适:恰好。⑥罢:被免官、停职。⑦严:尊敬。寇准很恭敬地为张咏供设帷帐。⑧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⑨《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⑩谕:了解、明白。
1.(1)【甲】文节选自《_______》,此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体例)通史。
(2)文言文中的称谓语有自称、对他人的敬称等。【甲】文中的“孤”是孙权的______。【乙】文中的“_________”是对他人的敬称。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鲁肃过寻阳(     )
(2)咏(     )
3.翻译句子。
(1)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4.理解文章内容。
(1)【乙】文中“_______”一句可见寇准明白了张咏劝学的良苦用心。
(2)【甲】文中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5.结合对【甲】文和【乙】文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孙权和【乙】文中的张都善于劝导,并劝学有效。
B.在“劝”的方式上,孙权对部下吕蒙委婉劝导,而张咏对友人寇准直接劝导。
C.在“学”的态度上,吕蒙由推辞到接受,而寇准始终虚心接受。
D.【甲】文中的吕蒙和【乙】文中的寇准虽身居高位,但都能接受他人劝导。
2024-05-08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