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5 题号:1957473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问题。

妈妈的饺子

毕淑敏

①好受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一句俗话,前半句我以为是极正确的,后半句则“英雄”所见不同。但父母是正宗的山东人,有一种对饺子的崇拜。

②包饺子太麻烦。不是所有的菜都可以做馅,只有那些辛辣芳香的才好入选,例如韭菜、茴香。这种菜多叶嫩须长,需要“择”。“择”是很费时间的,掐去黄叶,裁掉老根……单调枯燥的过程把人的耐力磨得菲薄。

③然后是和面。因是偶尔为之,软了硬了就没个谱。该往肉馅里打水了。要顺时针方向搅拌,偷工减料可不行。直到手腕子像坠了铅镯子,才算勉强合格。

④终于可以包了。丈夫分管前期备料,我承包后期工程。揪面剂子可是个技术活。妈妈总说不能用刀切,有铁锈气。丈夫揪面剂子的手艺不灵:你说剂子小了,他就扔下来两个大的;你说大了大了,他马上又撕两个极小的……在我们的不断反馈调整中,饺子们三世同堂。丈夫擀皮的技艺也不敢恭维,最大的缺陷是不圆。包时稍一抻拽,就像成熟的石榴一般裂开,只不过露出的是绿色内容物

⑤好不容易一个个包得了饺子,又需一锅一锅煮。开盖煮皮,捂盖煮馅……往锅里点上个三四回水,饺子就可以捞在盘里了。

⑥还有许多的小讲究。比如“挤”的饺子比包的饺子好吃。“挤”是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力一卡,使皮和馅的排列发生结构性的重组,浑然一体。吃时整体感觉很好。这是山东人的专利,非得高手才行,一般不在行。

⑦吃饺子多么地烦琐!于是,我们除非春节便不再吃饺子。

⑧我的妈妈在600里外的石家庄。有一天石家庄来人,说你妈托我带给你一样东西。我解开塑料袋,掏出一个盒子。揭开盒盖……

⑨满满一饭盒饺子!

⑩片刻间,我的泪水像海潮似的涨出眼眶。我赶快吃了一个饺子,可什么滋味都没尝出来。喉咙口很热,像有一块火红的炭卡在那里,其他感觉都抵不过那热。

⑪“不咸,也不淡。正好。”我说。

⑫我父亲已经去世了,只剩下妈妈一个人。我们在遥远的地方,无以尽孝道,妈妈还这样关怀着早已成年的女儿。在凄清的凌晨,一个人披衣起身,孤零零地擀皮孤零零地包……一次只能擀几张皮,多了一个人包不过来,就皴了。妈妈是极讲究饺子质量的,这许多饺子她一定包了很久很久……

⑬“我过两天就回石家庄,我跟你妈说,你特喜欢吃她包的饺子。”来人很周到地对我说。

⑭“别!可千万别!”我慌得急不择言,“你就跟我妈说,饺子从石家庄带到这儿,路太远,都馊了。没法吃了。”

⑮“不能吧?”那人狐疑地俯下身,闻了闻,继续说,“没别的味呀!”

⑯我轻咬嘴唇,幽幽地说:“求求你,就这么说。不然我妈以后还会带饺子来。”

⑰他停了好一会儿,说:“就依你吧。”

⑱那盒饺子个个囫囵滚圆,是典型的“挤”饺子。饺子是一种时间的奢侈品,是家庭餐饮业中的豪举,是主妇功课里的长篇小说,是流淌在母亲指尖点点滴滴的爱……

1.选文第⑦段说“吃饺子多么烦琐”。阅读②-⑥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理由。
2.请赏析选文第⑫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在凄清的凌晨,一个人披衣起身,孤零零地擀皮孤零零地包……
3.选文用“妈妈的饺子”为题目,作用是什么?
4.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
5.赏析选文第④段画横线句子。
6.分析选文第⑫段的作用。
22-23九年级下·辽宁丹东·期末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散文 毕淑敏(1952-)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和老妈过招

①老妈89岁,正在人生的第二个童年时期,又活泼又率真。我正当中年,精力充沛。可是别以为在耄耋老人的面前你就很强大,和老妈过招,胜算几何呢?

②老妈住在我家朝阳的大南屋,家庭公共电视在她的屋里。晚上老妈总是很早吃饭,很早睡下。老妈说:丫头啊,我睡我的,你看你的,我听不见电视的声音,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为着诚恳的缘故吧,老妈又说:听话啊,我的老丫头,你看吧,愿意看到什么时候就看到什么时候。

③老妈真好,事儿真少,不像我有些同学或朋友的老妈,事儿多。我于是服侍老妈睡下,然后回到沙发上看电视。没看上半小时,老妈高亢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丫头啊,别看了,这灯光晃得我心里闹腾得不行了。因为声音太过突然,我打个哆嗦,手中的遥控器跌落在沙发上。打完哆嗦,我赶紧关电视,关灯,关门,乖乖地退出老妈房间。

④我另有两个房间,每间里都有电脑,坐在电脑前琢磨:老妈厉害呀,不受委屈。我心里很安慰,这个回合我输掉了,但是高兴。

⑤老妈每天都要问我一个问题:百合有电话吗?百合是我女儿,在北京念大二。老妈耳朵背,我附耳回答:有电话。过不了多久,老妈又问:百合有电话吗?有时我忙着别的事情,有时心里被问得厌烦,就不到她的身边附耳回答了,而是先在脸上堆出笑来,口型做得大大的,表示。耶!老妈居然看懂了,高高兴兴的样子。这样一天下来老妈对这个问题又问了七八遍,我就笑呵呵地回答了她七八遍。可能问到第九遍时,我趋近附耳向她质疑:妈,您都问了我一千遍了呀。老妈眼都不眨一下说:哪有呢,我也就问了八百遍罢了。

⑥我哈哈大笑,老妈真调皮啊。这个回合我输得甘心。

⑦一天,老妈左侧髋骨突然疼痛,自言快疼哭了。推老妈去医院拍片子,医生说骨质疏松。按照医嘱,系统补钙,喝奶,吃药,静养。为了防止出现意外骨折,我买了坐便椅,不许老妈再去卫生间。这样过了几天,老妈的腿依然疼痛难忍,面部常有痛苦不堪的表情。又过了些日子,老妈平时端坐还好,稍微运动时,表情依然痛苦,躺下歇息的时候,连毛毯都不能自己盖了。我真的很急啊,可是灵感在此刻也出现了。我躲在屋外,偷窥老妈,有巨大收获。老妈独自一人的时候。居然能够比较自如地坐到坐便椅上解决问题,也能自己很轻松地盖好又轻又暖的毛毯。做这些的时候,老妈十分平静安详。

⑧这一次,老妈当我面微微行动时,又说疼啊疼啊,表情显得很痛苦不堪。我俯身贴耳揭她老底:老妈,没有那么疼吧,你其实不怎么疼啊!老妈仰脸看着我,脸上换上一种如孩童般被揭穿真相的纳罕和羞赧,说:你怎么知道的啊?

⑨这个回合我赢了,可是呆呆地想了想,又何必揭穿老妈呢?老妈够可怜的啦,她心里不知道有多害怕和无助呢。我把老妈搂在怀里,很是羞愧,于是这个回合我还是输掉了。

⑩其实,我知道母女之间哪有输赢呢,或者换句话说,我输了,也就是我赢了。


【注】纳罕:诧异,惊奇。
1.第①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15更新 | 6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母亲的风景

朱成玉

①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感容满面,母亲安慰大家:“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没啥不好。”

②为了让她在失明前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我请了长假陪母亲去旅游。母亲自然是欣喜万分,却忍不位担心:“你这怎么说请假就请了呢,快和妈说说,是不是工作不顺心了?”

③“再忙也没有陪妈妈重要。”从小就嘴甜的我总能哄她高兴。

④我们大包小裹地上路了,因为母亲眼神不好,照顾起来十分不便。母亲看我忙里忙外的,很是内疚,在车上尽量不喝水,因为怕上厕所。

⑤母亲每到一地,都如饥似渴地睁大已经有些模糊的眼睛使劲地看着,有一种努力要把整个世界都看进眼里的架势。我则不停地为她拍照,母亲在每一个镜头里都笑靥如花。

⑥那一刻,我感觉母亲年轻了许多,脸颊上仿佛镀着少女的红晕。

⑦每次回到旅店,母亲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把当天看到的风景在脑海里过一遍。

⑧“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她喃喃地说。

⑨母亲多容易满足啊,我心生内疚,平日里总是很少陪母亲。A而现在,母来的眼睛累了,就要关紧这扇窗户了。

⑩路走多了,母亲累了。听着我的下一步计划,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样的奔波实在让母亲有些吃不消。我暗自思忖:这就好比是强行往母亲的脑海里塞一些回忆的碎片,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⑪我也累了,进入梦乡。梦见了小时候,手握着风车,和母亲一起在田野里飞奔。母亲把我高高地托起,转着圈儿。阳光被卷进风车里,像棉花糖,温暖甜蜜得让人晕眩……朦胧中感觉到一双手被暖暖地握着。是母亲,安静地坐在我的床边。我把眼睛眯个小缝儿,看见母亲使劲地大睁着眼睛,定定地看我,仿佛要把我整个地印进心里去。想起儿时,母亲也是习惯这样看我的啊,B临睡前,母亲总是到我床边来,总是要认真地看我一会儿,直到我睡着,在梦的波浪里卷起幸福的鼾声。

⑫我忍着不让母亲知道我醒来,我喜欢被她的手握着。C这双沟壑丛生、粗糙干硬的手,牵引的却是我柔暖光滑的一生!

⑬第二天游览时,我问母亲今天的风景好不好。母亲说:“儿啊,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好风景。”

⑭是啊,这就是母亲,她看到的哪是什么风景,她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母亲,她就算摸索在黑暗的谷底,也会有力地握着孩子的手。这就是母亲,如果我觉得寒冷,地宁可敲碎自己的骨头,为我燃起一堆大火,为我取暖。

⑮我知道,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已深深地烙印在母亲的生命里,即便母亲失明了,儿女们也是她时时可以见到的风景。[这三段抒情议论,升华主题。点出“风景”在文中的深层含义:母亲心中永远牵挂的风景是孩子]

⑯原来,母亲的记忆从来不需要填充,因为孩子早已将那里占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

1.联系全文,说说题目“母亲的风景”的含义。
2.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点即可)
3.评点是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画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文章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
(1)我选【       】句;
(2)我选【       】句:
4.第⑧段母亲说:“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而第段却说:“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这两句话是矛否盾?请结合途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3-12-22更新 | 3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老师

       

①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是个男的。其实他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体育,算不上“亲”老师,但他在我最臭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

②这个老师名叫王召聪,家庭出身很好,好像还是烈属,这样的出身在那个时代真是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一般的人有了这样的家庭出身就会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但人家王老师却始终谦虚谨慎。一点都不张狂。他的个子不高,但体质很好。他跑得快,跳得也高。我记得他曾经跳过了一米七的横杆,这在一个农村的小学里是不容易的。

③因为我当着一个同学的面说学校像监狱、老师像奴隶主、学生像奴隶,学校就给了我一个警告处分,据说起初他们想把我送到公安局去,但因为我年龄太小而幸免。出了这件事后,我就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坏学生。他们认为我思想反动、道德败坏,属于不可救药之列,学校里一旦发生了什么坏事,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我。为了挽回影响,我努力做好事,冬天帮老师生炉子,夏天帮老师喂兔子,放了学自家的活儿不干,帮着老贫农家挑水。但我的努力收效甚微,学校和老师都认为我是在伪装进步。

④一个夏天的中午——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午饭后必须到教室午睡,个儿大的睡在桌子上,个儿小的睡在凳子上,枕着书包或者鞋子。那年村子里流行一种木板拖鞋,走起来很响,我爹也给我做了一双,我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经睡着了。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他悄悄地跟进教室把我叫出来,问我进教室时为什么要把拖鞋脱下来,我说怕把同学们吵醒。他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事后,我听人说,王老师在学校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当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良善,并且在学校的会议上为我说话。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感动不已。

⑤后来,我辍学回家成了一个牧童,当我赶着牛羊在学校前的大街上碰到王老师时,心中总是百感交集,红着脸打个招呼,然后低下头匆匆而过。后来王老师调到县里去了,我也走后门到棉花加工厂里去做临时工。

⑥有一次,在从县城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骑车回家的王老师,他的自行车后胎已经很瘪,驮他自己都很吃力,但他还是让我坐到后座上,载我行进了十几里路。当时,自行车是十分珍贵的财产,人们爱护车子就像爱护眼睛一样,王老师是那样有地位的人,竟然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载着我这样一个卑践的人前进了十几里路。这样的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出来的。

⑦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王老师,但他那张笑眯眯的脸和他那副一跃就翻过了一米七横杆的矫健身影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1.请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件主要事情。
2.请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1)但他在我最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
(2)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⑦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
4.文中的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2023-08-23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