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0 题号:2018990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富贵不能淫(节选)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资治通鉴(节选)

司马光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环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注释】①斫(zhuó):砍伐。②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墓。③上:唐高宗。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岂不大丈夫哉____
②且羞见释之于地下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得为大丈夫乎/始一反(《愚公移山》)
B.此之大丈夫/予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C.上特命杀/三里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我不杀为不孝/有仙名(《陋室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
(4)狄仁杰的事例能否作为《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的标准?为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苏轼传》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注释】①知:主管   ②河决:黄河决堤   ③败:倒塌   ④涂潦:泥沼雨水。⑤畚锸:挖运泥土的用具   ⑥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   ⑦庐:搭起茅屋   ⑧堵:古墙体单位,长和高各一丈为一堵。   ⑨全:保全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轼武卫营( )          禁军且为我尽力( )   
使官吏分堵以守( )   全其城(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率其徒持畚锸
A.卷石底以出          B.以啮人,无御之者   
C.醒能述以文者       D.固以怪之矣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太守犹不避涂潦
3.翻译下列句子。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4.请简要概括苏轼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所采取的措施。(至少两点)
2017-12-21更新 | 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王安陵君,安君用事,景雎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雎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①用事,指当权。②江乙:人名。③贷:借出。④入:税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楚王安陵君(     )       (2)国危矣(     )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景雎失色退B.志利忘民
C.山不加增D.濯清涟不妖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4.读完文章,你认为景雎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3-11-16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个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态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子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易置:撤换。②坑(kēng):活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十余岁
(2)尔辈不能究物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层次清晰,其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
B.甲文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却是耐人寻味的。它说明天下的事物虽有其共同规律,但更有其特殊性,现实中的许多生活经验,其实都能证明这一点。
C.乙文中赵括父亲赵奢不让儿子带兵打仗,是怕儿子丢掉性命,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
D.从甲乙两文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同的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讲学者的话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相同点?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022-12-16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