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5 题号:20304863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人居,如入芝兰之室,(2)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释】①商:“商”(即子夏)和下文的“赐”(即子贡)皆为孔子弟子。②损:减损。③说:谈论。④化:融合。⑤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李唐来                                        一板已布字(《活板》)
B.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下车引(《陈太丘与友期行》)
C.则商也日                                     自以为大有所(《孙权劝学》)
D.与人居                                        陈康肃公射(《卖油翁》)
2.【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B.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C.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D.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周围环境和人的关系,作者的观点是否相同?请用自己的话写出你的理解。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出师表》)

【乙】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通,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晋宣帝:指司马懿。②垂:将。③敕:下令。④猥:突然。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
B.耕于南阳             躬:亲自
C.竭驽钝             庶:庶民
D.回迹反追,势不相             及:赶上,追上
2.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同“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意思相同。
B.【乙】文中“亮屯于阳平”中的“于”字同“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于”字意思和用法不同。
C.【甲】文《出师表》的“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D.【甲】文中“猥”是辱的意思,谦辞。“令尊”“寒舍”“鄙人”“拙作”均属谦辞类。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段运用对比手法从正反两个方面鲜明地阐述了“亲贤远佞”的必要性,正反对比发人深省,谆谆告诫意味深长。
B.【甲】文②③段依次追忆临危受命、临终托孤、三顾茅庐的往事,表达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C.【甲】文第④段诸葛亮阐明自己、朝臣以及后主的各自责任,表达了收复汉室的决心。
D.在表达方式上,《出师表》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抒情,【乙】文以记叙为主。
4.下列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猥A见势弱B疑其有伏兵C于是引军北D趣山
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城中兵少力弱。
(2)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
6.【甲】文中塑造了诸葛亮忠心耿耿的名臣形象,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乙】文中塑造了诸葛亮怎样的形象。
2024-04-11更新 | 10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课内文言文阅读

(A)鱼我所欲也(选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岳阳楼记(选段)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故患有所不        (2)贤者能勿        (3)异二者之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选段)》的中心论点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岳阳楼记(选段)》表述的意思是作者希望藤子京和自己一样与古仁人志同道合。
B.《鱼我所欲也》是一篇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岳阳楼记(选段)》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兼有抒情。
C.《鱼我所欲也(选段)》主要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义重于生。《岳阳楼记(选段)》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古仁人与上文的迁客骚人作对比,突出古仁人的优秀品质,表达作者的宽阔胸襟和政治抱负。
D.《鱼我所欲也》作者认为人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只是有些人后来丢失了;《岳阳楼记》认为人人都有古仁人之心,只是有些人不同道罢了。
2018-12-29更新 | 51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傅说于版筑之间______       (2)于虑______
(3)而前驱______       (4)乱者四______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盛锦囊             天下之所顺
B.行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
C.凯旋而纳之             鲁肃过浔阳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庄宗受藏之于庙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甲】【乙】两文阐述的道理有何相似之处?两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2024-04-11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