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21096895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人鸟声          (                     )
(2)余强饮三大而别(                     )
(3)是金陵人,   (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了看雪的时间与天气状况。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C.“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了熏染烘托的写景手法,宛如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写出了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同意与和谐。
D.全文笔调淡雅流畅,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看似自然无奇,却又耐人寻味,西湖因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材料二】

三 峡

北魏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选项中每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非亭午夜分/康乐以来/ 三峡七百里中
B.湍绿潭/调琴/吴广爱人
C.引凄异/神情与苏黄不/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D.乘奔御风/小大之狱,不能察/欲言无可进者
2.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的翻译及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甲】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理解:一年四季这里都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乙】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理解:这句话既传达了作者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又隐含了自己愉情山水、归隐山泉的志趣。
【丙】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理解:引用渔人的歌谣想表达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这两篇文章都是写景的佳作。它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动静结合 、俯视仰视结合的写景方法。请你选择一种方法,结合两则材料进行赏析。
2019-06-03更新 | 1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②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之。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进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夫骋鹜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

③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苏辙《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注释】①岌嶪:山石危耸的样子。②震掉使人恐惧而提心吊胆。震:恐惧,害怕。③葱蒨: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④骋鹜:“骋”是奔驰,放任。“鹜”是追求。

【乙】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故 余 因 二 迁 之 意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知其而不敢留渡_________        ②渡桥而_________
③愿为文以_________               ④予尝古仁人之心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4.结合【甲】文具体内容,说说栖贤谷的水有什么特点?
5.【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2024-01-03更新 | 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面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 清___  (2)记之而去     ____   
(3)皆若空游无所 依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2)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2018-01-12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