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21293521
阅读下面《水浒传》节选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第十回   ___________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节选)

施耐庵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的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

当时张见草场内火起,四下里烧着,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且奔庙里来。用手推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管营,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搠倒管营。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侯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进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走不到三五里,早见近村人家,都拿着水桶钩子来救火。林冲道:你们快去救应,我去报官了来。提着枪,只顾走。那雪越下的猛。

1.请结合节选内容,将第十回的回目补充完整。
第十回   __________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2.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3.请按要求把“水浒人物小词典”中林冲的信息填写完成。
水浒人物小词典
姓名:林冲            原职业: _____________       梁山排名:第六
上梁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形象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小说 《水浒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小题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③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④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⑤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⑥“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⑦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1)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洁白的梨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驿路梨花处处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种顺序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3.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画线词语的含义。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4.本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本篇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5.根据本文的中心思想,请你给“驿路梨花处处开”拟个下联。
2018-06-26更新 | 12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现代文阅读。

世界的边沿在哪儿

〔白俄罗斯)比雅杜里亚

⑴傍晚,太阳在透明的遥远的天边薄薄地铺上了一层黄金。有些地方,天空被参差不齐的松树林子支撑着,有些地方的天空又被土岗支撑着。远处的某些地带,好像是在太阳底下铺开来的一条一条漂白的麻布,连接着大地和天空。

⑵七岁的小男孩杨卡,在牧场的小河旁边放鹅,他那一双浅蓝色的眼睛,惊奇地环顾着四周。每走一步,杨卡都看见非常非常奇妙的事物。杨卡看见、听到并知道许多东西。同龄的孩子嘲笑他——他总是孤独而又畏怯,好像狼崽子一样。他的眼睛有时带着忧郁的神情,特别是在人们从宽阔的大路上经过的时候。他们在天边出现,像黑色的小看家狗一般,然后变大起来,一直变到像杨卡的父亲那么高大。

⑶过路的人们去得远了,远了。杨卡好奇地望着他们。他们的谈话、衣着、马匹、车辆,都使他感兴趣。他的好奇心是没有止境的:这些出现在天边的过路人从哪里来?他们在道路的另一端消失不见,到哪里去了?

⑷杨卡聚精会神地望着那一条条带子般的、沉默不语的道路——怎么都弄不懂。金黄色的沙子像柔软的地毯,在延伸开去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又仿佛是祖母脸上的皱纹一般。

⑸“我们的大地已经很老很老了,杨卡想道,而它还活着。而且,它还用多么年轻的声音逗弄着他杨卡啊。但是,道路比一切都更使杨卡感兴趣,因为人们是出现在道路上的,他们从不可知的地方来,又消失到不可知的地方去。

⑹鹅群钻进了黑麦地里。而杨卡,张着嘴,望着没有尽头的、完全不可理解的、使他激动而又惊奇的道路。

⑺“世界的边沿在哪儿?也许太阳知道。杨卡这样想。而太阳是他的最好的朋友。杨卡爱着太阳,不管春夏秋冬,都是一样,从日出看到日落。

⑻他眯着眼睛向太阳望,心里就感到快乐。

⑼夏天,太阳很早就从山的那一边升起来了,给生长在河边低处的赤杨树梢镀上一层黄金。它很晚才从山的另一边沉落下去,重又把树梢镀成金色。太阳在杨卡所熟悉的辽阔大地的上空几乎绕了整整的一圈。秋天,太阳从桦树丛里升了起来,沉没在黑黝黝的松树林里,它在空中只绕了半个圈子。冬天,太阳起来得很晚,在道路的上空露了露脸,很早就跌落到谷地里去了。它在天空里绕的圈子很小。

⑽而在春天快要到来的时候,变得暖和的太阳在空中散步的时间就越来越长了。有时它把云彩渲染得如此美丽,杨卡再看也看不够。那时的天空使人眼花缭乱——又是白玫瑰色的大理石城堡,又是一群一群的奇珍异兽,又是巨大的篝火,又是红色的小河……

⑾“太阳知道世界的边沿在哪儿。有一天,快到傍晚的时候,杨卡终于这样肯定了。要是把鹅群抛下不管,妈妈将会严厉地处罚他,但是要知道,他这一辈子总得到世界的边沿那儿去一次啊。必须到那儿去,太阳在那儿过夜,行路的人在那儿隐藏不见……孩子望了望在牧场干枯的沟里咯咯叫着的鹅群。又朝树林那边望了望——有没有人打那儿出来到街上去。四处空旷无人,在太阳落山以前,寂静笼罩着一切。而太阳伴着红色的晚霞,站在山顶上,呼唤小杨卡到它那儿去。孩子跑了起来。

⑿可爱的人儿跑着,跑着,跑到桦树林跟前了,快要落山的太阳就在树林后面。但是,瞧,它又跑远了,到灰色的沙坡后面去了。它斜靠在绿色的橡树上,越来越往下沉。

⒀孩子考虑了一下,又全力向前跑去。他很想瞧瞧太阳落在哪儿,而它越跑越远。

⒁杨卡累了,满身是汗,但仍然尽力向前跑着,向太阳、向被太阳烧红了的天空跑着。在杨卡的眼前出现了新的远景,谷地、土岗、树木,出现了新的大路和小径,它们有的笔直,有的弯曲,通向四面八方……

⒂①站住!他对太阳叫着,心里已经着急了。他想一回到家里就要受罚——鹅群大概跑进黑麦地里去了。

⒃②站住!大地从树林里、从群山中、从四面八方逗弄着孩子。

⒄③站住!杨卡使劲地向前跑着。眼睛在发亮。他想要知道,世界的边沿在哪儿。太阳落下去了。山谷里越来越暗。河面上升起了灰色的雾。天空里出现了星星,地面上闪烁着灯火。

⒅“世界的边沿究竟在哪儿?在书本上一定写着。杨卡想道,我要到学校里去学习,并且要知道一切的一切。

(选自《成长的岁月》,有删节)


(1)梳理文章脉络,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
杨卡在小河边放鹅,他对①_____特别感兴趣,他想知道②_____,于是他③_____,直到太阳落下,最后他想去学校学习,了解一切的一切。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他的眼睛有时带着忧郁的神情,特别是在人们从宽阔的大路上经过的时候。(杨卡的眼睛里为什么会有忧郁的神情?)
②在杨卡的眼前出现了新的远景,谷地、土岗、树木,出现了新的大路和小径,它们有的笔直,有的弯曲,通向四面八方……(“新的远景”和“新的大路和小径”意味着什么?)
(3)朗读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请揣摩文中①②③句,设计“站住”的朗读方案。
A.第①句中的“站住”,用紧张的语气、高昂的语调、稍快的节奏朗读,读出   
B.第②句中的“站住”,用慈爱而又有些调皮的语气、稍慢的节奏朗读,读出大地逗弄孩子的情状。
C.第③句中的“站住”,用   朗读,读出   
(4)本文的景物描写非常精彩,请结合文中语句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2021-12-07更新 | 14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①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②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A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③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④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⑤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乃疙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有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B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⑥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动弹不得。

(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1.阅读选文,完成情节梳理。

2.《水浒传》的语言质朴生动,洗练明快,极具张力。请品读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
(1)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下去了。
(2)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3.在这一章回中,小语发现文本中共有十九次提到武松的哨棒,可见哨棒的重要,但在打虎过程中,作者却设置了“折棒”这一细节。请你帮小语从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等角度去分析这一设置的合理性。
4.小语对武松这个人物很感兴趣,于是他把有关武松的回目找出来集中阅读。你觉得这样的阅读方法好吗?请说明理由。

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六回       偷骨殖何九叔送丧       供人头武二郎设祭

第二十七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振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一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5.读到第三十二回时,小语发现武松竟然被一只大黄狗追得很狼狈,不禁产生疑问:武松杀得了老虎,竟战胜不了一条狗?请你结合《水浒传》全文及链接材料,从人物及主题两方面分析这样安排的合理之处。

离那酒店走不得四五里路,旁边土墙里走出一只黄狗,看着武松叫。武行者看时,一只大黄狗赶着吠。武行者大醉,正要寻事,恨那只狗赶着他只管吠,便将左手鞘里掣出一口戒刀来,大踏步赶。那只黄狗绕着溪岸叫。武行者一刀砍将去,却砍个空,使得力猛,头重脚轻,翻筋斗倒撞下溪里去,却起不来。冬月天道,溪水正涸,虽是只有一二尺深浅的水,却寒冷得当不得。爬起来,淋淋的一身水。却见那口戒刀浸在溪里,武行者便低头去捞那刀时,扑地又落下去了,只在那溪水里滚。

(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


上海电视大学鲍鹏山教授点评:武松的一生以打虎开始,以打狗结束。以打虎成功开始,以打狗失败结束。所以他的一生被评价为“虎头狗尾”。
2022-07-28更新 | 3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