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21515489
阅读文章,回答各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参考注释①荀巨伯:东汉颍州人,生平不详。②值:恰逢,赶上。③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求取生存。④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⑤获全:得到保全。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
②吾日三吾身                 省:____________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____________
不习乎                        传:____________
班军而还                 遂: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甲】文强调和朋友交往的一个原则是“ ____________”,【乙】文则表现了古人所崇尚的“____________ ”。(用原文中的字填空)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给你的启示。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小说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出师表》)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耕于南阳        躬:鞠躬
B.当率三军        奖:鼓励
C.至于斟酌损       益:增加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缓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寓情于事,追述三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B.诸葛亮上表的用语极为得体,语言率真质朴,情感恳切忠贞,令人感动,时时不忘先帝,处处为后主着想,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符合长辈的口吻。
C.“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抒发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复汉室的决心。
D.这篇表文被视为表的代表作,受到高度赞扬。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先帝的权威形象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轻描淡写的文字中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否定。

【乙】

先主病笃,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蜀志》)

4.结合两篇选文,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2024-05-26更新 | 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清涟而不妖
(2)香远
(3)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4)有久不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如 此 尚 可 仕 乎 杀 人 以 媚 人 吾 不 为 也
4.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______________(填写作手法),借______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来写周敦颐的。
5.【甲】文周敦颐称莲为“花之君子”,请阅读【乙】文,简要概括周敦颐是用怎样的实际行动追求君子品格的。
2023-07-26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请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患有所不
(3)贼             (4)一郡
2.请你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3.荀巨伯可称为甲文中的“贤者”,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一整句原文,加以证明。
2023-06-13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